《阳光下的葡萄干》的妇女主义解读

秋收起义的意义
知网首页《阳光下的葡萄干》的妇女主义解读
  洛伦·汉斯贝里(1930-1965)是一位活跃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美国著名黑人女剧作家。她的代表作《阳光下的葡萄干》根植于普通黑人的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生存状态和为了摆脱苦难所作的抗争,认为黑人妇女只有勇于反抗性别主义压迫、继承黑人文化传统并实现与黑人男性的共同成长才能实现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内的全人类的生存与完整,这正契合了后来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理论。 《阳光下的葡萄干》剧名取自美国黑人桂冠诗人兰斯顿·休斯的一首诗,诗中写道:“一个未能实现的梦想会有什么下场?/它会不会干瘪枯萎,/像阳光下的一颗葡萄干?”此剧虽是汉斯贝里的处女作,但1959年在纽约百老汇一经上演,便受到高度评价,《纽约时报》甚至认为这部话剧“改写了美国的戏剧史”。此剧在百老汇上演了530场,还改编为电影和歌舞剧,在美国剧坛产生过较大影响。汉斯贝里凭借这部话剧获得了纽约戏剧评论协会奖,成为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1961年《阳光下的葡萄干》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该年度戛纳特别奖。 该剧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反种族歧视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芝加哥黑人家庭的故事。杨戈尔一家从父亲的人寿保险中获得了一万美元,母亲希望用这笔钱搬离贫民窟,在白人居住的地方买一所带花园的房子,这也正是儿媳露丝所希望的;女儿贝妮莎想利用这笔钱去上医学院从而实现治病中频变压器
庇护所救人的梦想;儿子杨戈尔则想用这笔钱和朋友一起开创自己的事业,从而跻身于上流社会。最终杨戈尔拿到了这笔钱,他的合伙人却携款逃之夭夭,全家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此破灭了。然而在历经磨难后,大家却相互支撑,相互鼓励,勇敢面对现实,重拾生活的信念。 此剧涉及美国当时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如黑美国梦、黑人文化、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黑人妇女的平等权利和非洲的独立运动等,其中体现了鲜明的妇女主义观点。本文试图从妇女主义的角度分析这部剧作,阐述其中蕴含的妇女主义思想。导论部分对汉斯贝里及其代表作《阳光下的葡萄干》进行简要回顾,就剧作的主题、文献综述、本文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妇女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将其应用于对《阳光下的葡萄干》的文学研究的可行性。正文共三部分:第一章论述反性别主义对于黑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重要性;第二章强调对黑人文化传统的继承;第三章则探讨了黑人妇女与黑人男性共同成长,从而建立平等和谐的黑人社区这一主题。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汉斯贝里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深远意义及其对后人产生的启示。……   
我要的坚强>人类基因组dna提取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黑人   妇女   主义   美国   实现   获得   葡萄干   希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