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雄关英雄梦张广锋

千古雄关英雄梦张⼴锋
HuangHe Creative Writing
(总第1265期)
这⾥曾经是关内与关外的分界线。⼀代代英雄在这⾥驻⾜、凝望,追逐千秋梦想,让这⾥成为中外瞩⽬的焦点,成为⼈们向往的远⽅与诗意之城。
⼀关系天下安危,⼀城见证民族兴衰。让我们循着历史长河,细细品读嘉峪关的英雄史诗。
千古雄关英雄梦| 张⼴锋
曲靖地震⼀座雄关,矗⽴于⼽壁荒原,扼守于两⼭之间,⼤写的名号威震四⽅——天下第⼀雄关。
这⾥曾经是关内与关外的分界线。在漫长的年代,在⽆数⼈⼼中,她都代表着边远与荒凉。但正因为她的存在,千⾥河西、万⾥丝路得以平安、畅通。⼀代代英雄在这⾥驻⾜、凝望,追逐千秋梦想,让这⾥成为中外瞩⽬的焦点,成为⼈们向往的远⽅与诗意之城。
⼀关系天下安危,⼀城见证民族兴衰。嘉峪关,⼀个雄伟⽽诗意的名字已经脱⼝⽽出。来吧,朋友!让我们循着历史长河,细细品读嘉峪关的英雄史诗。
张骞出西域
01
⼀道⾼深、险峻的峡⾕,⼀条奔腾的河流,还有南北两侧的⾼⼭共同护卫着⼽壁荒原和⼀⽅⽔草丰茂的⼤地……
两千多年前的⼀个初夏时节,嘉峪关地区的地域风光第⼀次闯进了⼀位汉族使⾂的视野。那是公元前128年,年⽅三⼗六七的汉使正带着⼏位随从匆匆奔波在东归的路上。⼗年的异域⽣活和西部风沙的磨砺,让这位曾经的翩翩少年已不再年轻、阳光。他⿊红的脸上带着⼏许沧桑与沉稳,⽬光深远⽽坚定。
被峡⾕挡住去路的他,⼿持汉节,骑在马上,举⽬四望,竟被这⼀带独特的地形地貌所吸引,⼀个伟⼤的战略设想在他脑海⾥慢慢⽣成。
冷铁
⼏年后,历经千难万险回到长安的他向雄才⼤略的汉武帝陈说了这⼀战略设想。于是,公元前121年,横空出世的少年英雄霍去病率领的⼤汉铁骑如疾风暴⾬般迅速掠过河西⼤地,连续击败了曾经不可⼀世的草原霸主——匈奴。此后,⼤汉王朝“列四郡、据两关”,牢牢将河西⾛廊和这块战略要地握在⼿中,⼀条绵延数千公⾥、延续⾄今的丝绸之路由此开通。
那位汉族使⾂名垂青史、享誉古今。他就是被誉为“凿空西域第⼀⼈”的西汉外交家——张骞。
嘉峪关,⼀⽅与西部名城酒泉紧紧相联的⼟地,就这样在张骞的注视下,在将⼠的呐喊声中,浓墨重彩地从⼽壁深处登上历史舞台,闪耀在边关征战的前沿,活跃在中外⽂化交流、经济贸易的漫漫长路。
雄关雕塑
02
漠风⼀年年吹过,驼铃声在嘉峪关久久回响。
或许那时她还不叫嘉峪关,⽽叫⽯关峡,或者⽟⽯障、⽟门关。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那座⼀再被诗⼈们吟咏的⽟门关其实最早就设⽴在嘉峪关市西北的⿊⼭峡⾕,即⽯关峡中。当时,从西域运送的⽟⽯必须经过这⼀峡⾕,这⾥也被称为⽟⽯障。此后关址⼏经变化,主要设⽴在敦煌、⽠州境内。五代⾄宋朝初年,因为河西⾛廊⼀带政治形势的变化,著名的⽟门关⼜再次东迁⾄⽯关峡,并最终随着西夏政权的崛起⽽被废弃。
有关历史的考证与辨析还在继续,但嘉峪关却因此多了历史⽂化的底蕴。我们有理由相信,古往今来,众多吟咏⽟门关的诗词有不少是与嘉峪关相关的。嘉峪关,或许就是王昌龄笔下的“青海长云暗雪
⼭,孤城遥望⽟门关”;也或者就是诗仙李⽩所吟唱的“长风⼏万⾥,吹度⽟门关”。⽽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草枯”等诗句中,⽆论⽟门关具体在何⽅,给⼈的都是边远、荒凉之感,这与古代嘉峪关给⼈们的印象与感受也是⼀致的。
公元100年,驻守、经营西域近三⼗年的东汉名⾂、定远侯班超于年迈之际,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回国,奏章中有“⾂不敢望酒泉郡,但愿⽣⼊⽟门关”⼀语,汉和帝读罢亦为之感动。⽽今在得知嘉峪关与⽟门关的意象曾经有过重叠之后,我再次品读此语不由得倍感凄然。是啊,酒泉与嘉峪关相隔不过数⼗公⾥,但却是界限分明的关内与关外。⼀位驻守西域三⼗载,在边疆功成名就的⼤⼈物,⽣前念念不忘的就是活着回到关内。⼀座关承载了⼈们多少的乡愁与思念,⼜有着怎样的代表和寄托啊!
冯胜守关塑像
03
历史长河,风云变幻;河西古道,风沙漫漫。
从汉唐到宋元,酒泉城西的那道关见证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政权更迭。⽆数的商队、使⾂、将⼠往来于此,出塞的诗⼈在这⾥抒写军旅情怀、家国忧思,还有西⾏的⾼僧⽞奘、东⾏的旅⾏家马可·波罗也在这⾥留下探索者的匆匆步履。按说这⾥并不沉寂,但在冥冥之中,那道历经沧桑,⼏经毁弃与重建的关卡还在期待,期待⼀位真正懂她的英雄。
电子口岸
在望穿秋⽔的期待中,时光之箭迅速穿越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的历史烟云,定格在了⼤明洪武五年。那是公元1372年,距离张骞发现嘉峪关已整整过去了1500年。⼀⽀⼤军浩浩荡荡⽽来,⼀位将军再次以战略眼光发现了她,读懂了她。
酒石酸钠
当时,将军奉命西征。在短短五个⽉时间⾥,他率领⼤军风卷残云般地横扫河西,取凉州,下⽢州,⼊肃州(酒泉),曾经不可⼀世的⼤元军队⼀触即溃,望风归降。
正是⾦秋⼋⽉,⼤军进⾄肃州以西地区,⼜得到战报,前军在敦煌、⽠州⼤破元军,西征任务已顺利完成。他志满意得,⼼情极为放松。南望祁连雪⼭巍峨,北见⼭峥嵘,唯有⼤军⾏⾛之地宽阔平坦。久经战阵、军事经验丰富的他很快发现了这⼀地区的战略价值。于是,他在详细考察了当地的地形、⽤⽔和原有防务之后,当即决定在此修筑关城。在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奏折中,将军郑重写下⾃⼰的名号——征西将军、宋国公冯胜。
虽然冯胜很快便班师回朝了,但关城却由此开始修筑,结束了此地“有关⽆城”的历史,“嘉峪关”的名字也从此频繁出现在了历史册页中。
修建关城、关楼,建⽴内城、外城、罗城、瓮城、明墙、暗壁、墩台……从1372年开始的关城建设历经漫长的168年岁⽉,才最终完成了“有⽔⽽后置关,有关⽽后建楼,有楼⽽后筑城,长城筑⽽后关可守”的全过程,⼀座雄关终于巍然屹⽴在丝绸之路与明长城的交汇处。
明代的西部边防岌岌可危,雄关⼀次次接受着战⽕的洗礼。看,⼤明正德⼗⼀年,公元1516年那个隆冬,嘉峪关外阴云惨淡,杀声震天。⼟鲁番汗王满速⼉统军万余骑进犯嘉峪关。危急时刻,游击将军芮宁挺⾝⽽出,率所部⼋百余⼈⾃肃州驰援,⾏⾄沙⼦坝(今属嘉峪关市⽂殊镇)与满速⼉军遭遇。
芮宁守关
那是⼀场众寡悬殊、空前惨烈的战⽃。⾯对数倍于⼰的敌军,芮宁英勇⽆惧,率领所部从清晨⼀直战⽃到黄昏。⾝边的将⼠⼀个个倒下了,⼸箭⼀⽀⽀射完了,他们便拾取对⽅射来的箭,还有战友⾝上的箭,向敌军反射。在最后时刻,已多处负伤的芮宁再次挥⼑纵马扑向敌军。多⽀流⽮击中了他,不屈的他怒⽬圆睁,凝望着西北⽅的嘉峪雄关,英勇殉
多处负伤的芮宁再次挥⼑纵马扑向敌军。多⽀流⽮击中了他,不屈的他怒⽬圆睁,凝望着西北⽅的嘉峪雄关,英勇殉职。其所部⼋百多壮⼠也全部战死沙场。
雄关肃⽴,⼭河垂泪。在这场载⼊史册的河西之战中,历史记住了嘉峪关,也将芮宁的英名深深铭刻。被芮宁拖住主⼒的满速尔最终未能攻破嘉峪关和肃州城,由此他丧失了⼀次进军河西、图谋中原的战略良机。此后,他虽多次进犯嘉峪关、肃州,甚⾄围攻⽢州,但那座雄关让他如芒刺在背,⼀次次⽆功⽽返,被迫“叩关求贡”。⼀代枭雄的狼⼦野⼼最终覆灭在雄关之下,⼤明西部边境也因为雄关的屹⽴得以安宁。
04
曾⼏何时,中国西部的阴云渐渐消散,丝绸之路和嘉峪雄关都归于沉寂。从明代中后期到清代中叶的近三百年时间⾥,雄关默然地看着商队、平民,还有贬谪的官员从她⾝边⼀⼀⾛过。直到⼀位戴罪的功⾂缓缓⾛近了她。
公元1842年10⽉,西北的天空⼀如既往的⾼远、空旷,但坐在马车上,从肃州赶往嘉峪关的林则徐⼼情却很不平静。他刚刚获得消息,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殃殃⼤国竟向海外万⾥之遥的英国割地赔款,林则徐的⼼头满是⽆奈和悲愤。
两年前,英军在中国南海边挑起鸦⽚战争时,他就在⼴东前线,曾数次挫败英军的⼊侵企图。⽽这竟成了他获罪的理由,他随即被⾰职,后⼜“从重发往伊犁效⼒赎罪”。
如今就要进⼊嘉峪关了。这闻名中外的“天下雄关”、著名的“边陲锁钥”能否护佑⼀⽅平安呢?在沉思中,林则徐掀开马车的窗帘,远远望见了那⾼⾼的城楼……
在嘉峪关停留的近⼀天时间⾥,林则徐登临城楼,查看城防设置,远眺河西⼭川,⼼境不由得开阔了许多。在西⾏路上,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出嘉峪关感赋》四⾸,称嘉峪关“严关百尺界天西,万⾥征⼈驻马蹄”,感慨“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丸泥”,“除是卢龙⼭海险,东南谁⽐此关雄”。
读写结合嘉峪关也激发了林则徐的报国热情,他希望⾃⼰有机会再回东南前线,像张骞、霍去病、班超⼀样为国建功⽴业,成就英雄梦想。在新疆期间,林则徐兴修⽔利,垦荒屯⽥,勘察西北边防形势。他敏锐地预⾔:为中国⼤患者,俄罗斯也。
仅仅过了⼆⼗多年,他的预⾔便应验了。俄国先是⽀持阿古柏⼊侵新疆,后⼜出兵占领伊犁。在祖国西北再次危机重重之时,⼜⼀位英雄——左宗棠站了出来。
公元1873年岁末,在平定西北回民起义,重新夺回嘉峪关、肃州后,时任钦差⼤⾂,负责督办陕⽢军务的左宗棠登临嘉峪关城楼。经过战⽕洗礼,再次维修加固的关城,在冬⽇荒漠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势⾮凡。
伫⽴城头,左宗棠远眺四⽅,不由得思绪万千。近三⼗年来,⼤清国内忧外患,从东南到西北战乱此起彼伏,国⽆宁⽇。如今陕⽢⼀带刚刚平定,⽽新疆早已是战云密布,⼤半河⼭已落⼊敌⼿。
他久久注视着关城西⽅,想起了⼆⼗多年前与林公(林则徐)的湘江夜话。那晚,林公与他纵论天下⼤势,相见恨晚。当时,38岁的他只是⼀介平民,⽽65岁的林公贵为封疆⼤吏却将他引为知⼰,以“仁兄”相称。谈到西北形势,林公深为俄国的侵略野⼼⽽忧虑,⼀再提醒他“要警惕俄国”,并紧紧拉着他的⼿,深情寄语: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
⾔犹在⽿,俄国真为中国之⼤患,⽽⾃⼰也有幸承担平定西北这⼀历史使命。“有我在,⼤西北的国⼟⼀定要保住”,左宗棠⼿抚城砖,暗暗⽴下誓⾔。抬眼间,他远远地望见了嘉峪关城楼西门外的“天下雄关”⽯碑,⼼中⼜有所思。稍顷,他转⾝⾛进关楼,在铺开的宣纸上,饱蘸笔墨,⼀⽓写下了“天下第⼀雄关”六个⼤字。那字厚重威严,⼒透纸背,笔画皆有斩钉截铁之势。
显然,此时的左宗棠对收复新疆这场战争已做好了充分的⼼理准备,他⼼中也有⼀个巨⼤的倚凭,那就是“天下第⼀雄关”——嘉峪关。
两年后,左宗棠在朝堂上⼒主重视“塞防”,断⾔“新疆决不可失”。随后,他受命再任钦差⼤⾂,督办新疆军务。他坐镇肃州,指挥⼤军仅⽤两年时间就收复了新疆⼤部分领⼟。
公元1880年,⾯对俄国在伊犁地区的顽抗和挑衅,年已68岁的左宗棠做出惊世之举——抬棺出征。他下令把⾃⼰的棺材运到肃州,由⼠兵抬着⾛在⼤军前列,⾃⼰亲率⼤军出嘉峪关直抵哈密……在左宗棠⼤⽆畏⽓概的震慑下,俄国被迫
材运到肃州,由⼠兵抬着⾛在⼤军前列,⾃⼰亲率⼤军出嘉峪关直抵哈密……在左宗棠⼤⽆畏⽓概的震慑下,俄国被迫通过谈判归还伊犁,⾯积达160万平⽅公⾥的新疆终于回归祖国。
左公伟业,于国势颓危中收复国⼟,维护边疆安宁,梁启超盛赞他为“五百年来第⼀伟⼈”;雄关有幸,开林、左两位英雄胸襟,见证刷新历史的⼀页,真可谓“天下第⼀雄关”也。
⼋棵树
05
随着西北战事的平息,嘉峪关⼜⼀次沉寂了。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之初的七⼗多年间,雄关⼏乎被历史遗忘。虽说“天下第⼀雄关”的美名已传播开来,也有过摄影记者、官员、社会贤达来此参观考察,有识之⼠也曾在这⾥探寻民族⼒量之源。但在现代战争环境中,远居西北的古⽼城墙与关城显然已失去了她往⽇的风采。⼀年年风沙洗礼,⼀次次⼈为破坏,让关楼残破不堪,城墙也多处断裂、坍塌。雄关已更多地成为了⼀个地理名词。
公元1952年初春,嘉峪关下,阵阵狂风在⼽壁荒原上任性地刮着,从雄关脚下的道班房⾥⾛出⼀位年轻的养路⼯。他叫郑占乾,当年26岁。他抬头望着风沙肆虐中有些朦胧但依然⾼⼤的嘉峪雄关,回头看看被风沙遮掩、难以辨认的公路,暗暗下定决⼼:⼀定要种树!
那个春天,他和妻⼦,还有⼯友们剪下刚刚返青的杨树枝条,⽤炉棍和铁勺挖⼟,在新修的公路边种下了希望的树苗……⼏经沧桑,暑往寒来,最终有⼋棵树顽强地⽣存下来,长成了参天⼤树。
从那时起,灰黄⾊的⼽壁滩上有了点点新绿,这绿⾊慢慢扩展开来,让雄关有了绿树的陪伴,让公路有了草⽊的护卫。绿⾊是希望,是起点,新中国的建设也很快扩展到这⾥——
1958年,随着镜铁⼭矿的发现,酒泉钢铁公司在嘉峪关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步伐。1965年,国家决定设⽴嘉峪关市。1971年,嘉峪关市正式成为省辖市。⾄此,历经两千多年风⾬沧桑,嘉峪关终于有了⾃⼰独⽴的⾏政区划,在中华⼈民共和国地图上明确写下了嘉峪关市的⼤名。此时,距冯胜建关已过去了600个春秋。
独⽴建市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嘉峪关⼈继承“⼋棵树精神”“铁⼭精神”,逐步形成了“艰苦奋⽃,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先”的嘉峪关精神。⼀代代建设者在英雄事业的感召下,在精神旗帜的激励下,在这⽚古⽼⽽年轻的⼟地上挥洒热⾎和汗⽔,终于在荒⽆⼈烟的⼽壁⼤漠中建起了我国西北最⼤的现代化钢铁企业——酒钢。
与此同时,⼀代代嘉峪关⼈接过植树造林的接⼒棒,坚持把改善⽣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战略,把城市绿化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抓⼿,驰⽽不息地开展在⼽壁建家园的绿化“接⼒赛”,让这座荒漠中的城市有了湖光⼭⾊的辉映,有了满眼的绿。
清廉指数
千古雄关英雄梦。从张骞到郑占乾,⼀代代英雄⼼系国家强盛,情系⼈民幸福安宁,在嘉峪关这⽚⼟地上贡献智慧与创造,挥洒热⾎与汗⽔,留下了响亮的名字与不朽的英雄事业。如今,嘉峪雄关经过新中国政府的⼏次维修加固,以更加雄伟、靓丽的⾝姿傲⽴于⼽壁荒原。“天下第⼀雄关”名列世界⽂化遗产,成为许多⼈向往的旅游⽬的地。嘉峪关市经过⼏代⼈的建设,也已成为全国⽂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独具魅⼒的西部名城、幸福之城。
来吧,朋友! 嘉峪关欢迎您!
嘉峪关市新貌
作者简介
张⼴锋,男,笔名鸿⽻,70年代⽣⼈。现为中国⾳乐⽂学学会会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中核四 0四有限公司,从事⽂字⼯作 20余年,有散⽂、随笔、歌词等作品发表于《⽢肃⽇报》、《词刊》等省级以上报刊,编著有《中外名⼈⽇历》⼀书。
编委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4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45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嘉峪关   雄关   西北   英雄   肃州   新疆   历史   河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