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典型案例剖析涉警舆情演绎规律: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和规避?

江苏文惠网六⼤典型案例剖析涉警舆情演绎规律: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和规避?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如何规避涉警舆情的常见“雷区”,这是需要深⼊研究的问题。
卡曼奇4
雷区⼀:处警不规范垂直搜索产品
引例:⼴东深圳警察强制传唤⼥孩
2016年6⽉10⽇,⽹传在深圳宝安西乡流塘⼤门⼝,两名⼥孩被警察检查⾝份证,因⽆法提供清晰⾝份证明被依法传唤。⼥孩在去派出所的路上偷录下⼀段视频,曝光当事民警存在执法不规范的问题。次⽇凌晨,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发微博回应称,民警陈某在执勤过程中⾔语失当,存在过错,已被停职。该分局领导和当事民警已向两名当事⼈作出了诚恳道歉,当事⼈表⽰理解。
点评:
舆情发⽣后,公安机关的执法全过程在⽹上受到全⽅位审视,执法不规范问题和少数仇警情绪相叠加,易导致涉警舆情发酵升级。此事之所以成为炒作热点,主要在于涉事警察执法理念存在误区,处警不规范、不⽂明授⼈以柄,在舆论场陷⼊被动。
雷区⼆:研判不精准
引例:四川泸县太伏中学学⽣死亡案
2017年4⽉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中学⼋年级学⽣赵某在校内死亡,该事件持续发酵,事件渐⾄失控。此后,四川省升级应对层次,在推动线下⼫检的基础上,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媒体见⾯会,公布该案详情。泸州市主要领导表态,确保事件处置经得起法律、时间的检验。
藏文网站大全点评:
对于公安⼯作来说,舆情既可以为警民沟通烘托良好的氛围,也可以把警民关系推向对⽴。此案中,当地警⽅、政府部门多次回应,⽽舆论风暴愈演愈烈,最后在上级党委政府、公关机关强⼒介⼊下“硬着陆”。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些公安机关在研判涉警舆情⽅⾯不够精准,没有准舆情的“⽜⿐⼦”,导致回应乏⼒,出现“中靶不中环”现象。
雷区三:思想不端正
引例:河北三河市⼀派出所副所长给医⽣上⼿铐
2017年3⽉21⽇上午,三河市南城派出所副所长与某医院值班医⽣发⽣争吵并相互推诿。随后,副所长称该医⽣妨碍执⾏公务,命令多名警察将他按倒在地上,双⼿背着给戴上了⼿铐。此事经⽹民爆料,媒体跟踪报道后,迅速引发舆论⼴泛关注。此后,三河市公安局对涉事民警停⽌⼯作,并表态深
⼊调查。
点评:
派出所副所长给医⽣上⼿铐,反映了少数⼈执法思想不端正,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遇到此类事件,各级公安机关要及时对事件本⾝展开调查核查,对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问题或过错的,要表明态度,严肃问责,将个别单位与整个公安机关切割、个别民警与整个队伍切割、个⼈⾏为与执法⾏为切割等,降低事件对公安机关的影响。
雷区四:议题不正常
引例:⽇本游客⾃⾏车被盗案
2012年2⽉17⽇晚,武汉市武昌公安分局东亭派出所接到⽇本来汉旅游的⼀名游客报警,称其⾃⾏车在汉街⼊⼝处被盗。东亭派出所询问、调查后,根据案情,予以⽴案,并连夜组织开展侦查⼯作。三天后,被盗⾃⾏车被警⽅追回,并连夜发还给该游客。此事在舆论场引发⽹民争议,有⼈质疑武汉警⽅“选择性执法”。
点评:
点评:
首届消博会
有些涉警舆情事件的导⽕索,与公安机关在执勤、服务等时的具体⾏为有关。在本案中,武汉警⽅的积极作为并没有收获舆论场的善意,显得“不合时宜”。在实际⼯作中,公安机关要注意准确把握案件性质,全⾯认识案情的敏感性,如此⽅能客观设置公众议题,否则极易⾃乱阵脚。此外,还可与新闻媒体、⽹站进⾏有效沟通,建⽴⼀整套⾏之有效的舆情应对措施和机制,强化正⾯引导,积极引导舆论。
雷区五:导控不到位
引例:湖南⼥⽣在武汉学雷锋被铐事件
2013年4⽉10⽇晚间,有⽹民发帖称,⼀名到武汉旅游的⼥青年“学雷锋做好事反被铐”。该⼥青年帮助受伤⽼太太回家,但多次求助警车未果,后与路过警察发⽣肢体冲突。⽹帖曝光后,引发⽹民关注,许多武汉⼈纷纷转发微博声援当事⼥孩。4⽉11⽇,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有关⼈⼠表⽰,⼥孩被铐⼀事确实存在,并称⼥孩本⾝⾏为有不当之处。为避免事态扩⼤,民警将其控制,其间,有处置过当的⾏为。
点评:
涉警舆情之所以“催化、发酵”,根源在于⼀些基层民警缺乏舆情意识和素养,舆情理念陈旧,意识淡
漠。本次事件之所以如此被动,原因是没有充分尊重和认识新闻传播规律的三原则:即“以我为主地说、迅速地说、全⾯地说”。正因为从警⽅获取的信息⽚⾯、滞后甚⾄主观⾊彩浓厚,导致⽹民在事实获取、逻辑认证到情感⽀持等多维度予以谴责,刺激舆情震荡、升温。
雷区六:舆情反复致翘尾
引例:⼭西晋城监狱刑满释放⼈员风光出狱
2016年5⽉23⽇,⼭西晋城监狱服刑⼈员程某泽刑满释放,100余名社会闲杂⼈员在监区外列队聚集、燃放鞭炮,摆宴聚餐。随后,“⿊社会⽼⼤⾼调出狱”的视频点击率迅速飚升,不少⽹民批评当地警⽅对⿊恶势⼒打击不⼒,⼀些媒体则⽤暗⽰、反喻等⼿段,明赞暗骂,引发舆情直线升温。6⽉8⽇,程某泽被依法批准逮捕,舆情平息。
点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本案中,⿊⽼⼤风光出狱,舆论带着对警⽅“想当然”的偏见和有罪推定,陷⼊不相信任何事实的阴谋论,造成后续舆情处置⼯作的被动。各级公安机关要想避免次⽣舆情,最⼤程度降低涉警舆情带来的负⾯影响,可以通过对涉警舆情评估和总结,围绕舆情敏感易发个⼈、单位、场所、⾏业所采取系列防范举措,防患于未然。
公安⼯作的⼴泛性、众性、特殊性,决定其“舆情脱敏”不易。特别是涉及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徇私枉法、违法违纪等负⾯信息,更为公众瞩⽬。在意识形态⽃争⽇趋复杂尖锐、舆论引导任务更加繁重的背景下,各级警务⼈员务必正视⽹络的客观存在,掌握涉警舆情的演绎规律和路径,把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民警执法能⼒作为事关⼯作全局的基础性⼯作来抓,如此⽅能“下活先⼿棋”,从源头上防范和规避舆情风险。(作者:⼈民⽹舆情数据中⼼特约舆情分析师颜陈)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3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舆情   民警   涉警   事件   执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