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分析相关名词解释

心动心如
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P.F.Lazasfeld)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议程设置√
1968年,唐纳德·肖(Donald Shaw)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Maxwell McCombs)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
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大众麦克风时代√
大众麦克风时代是指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社会各阶层都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喊话”、表达个人观点,通常用“大众麦克风”来比喻话语权的回归。一些社会事件一旦上网曝光,网络舆论就成为事件发展的最重要推手。
两个舆论场√
“两个舆论场”由原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首次提出,指的是可靠性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形成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民间尤其是互联网中自媒体和各种论坛等形成的“民间舆论场”
次生舆情七星之旅
次生舆情:当下热点事件中有一种舆论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一个地方曝出某个大丑闻后,这个地方常会连续性地曝出多起丑闻,可以称之为“次生舆情”(也就是次生丑闻)。
舆情长尾
长尾聚能效应:互联网对社情民意的聚集作用。新媒体环境下无数内容和渠道碎片集结形成长尾,草根声音通过聚合形成强大的话语场和传播力,与传统媒体影响力分庭抗礼,甚至出现话语霸权向民间舆论场转移的趋势。
舆情危机长尾:网络與情危机进入消解期后,相关流行语、视频等娱乐化的尾巴长期流传。
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或称“似而非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此观点最早由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
李普曼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与效果俄一个重要概念,拟态环境,即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李普曼认为,人必须根据对环境的认识和判断来调节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在传统社会里,由于环境比较狭小,人们与周围事物保持着的经验性接触,所以这种
认识和判断大多是根据第一手材料作出的。但在现代,由于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现代人困于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的有限性,不可能对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的物理视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介去了解。因此,人的认识和判断(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已不再是对客观环境的反映,而成了对传媒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活动来形成的,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刻板印象
最早由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中提出“刻板成见”(stereotype)这个概念,在国内被翻译成“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因为大众传播者不可能对这个世界所有事物进行完全一致的反映,因而对某个事物、人报道时往往会选取一个典型,这个典型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公众对于这一事物或人的认识。
刻板印象有积极和消极影响,它既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也阻碍受众对新事物的接受,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
污名化
污名化指的是一个体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动态过程,它是将体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他特征,成为在本质意义上与体特征对应的指标物,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强势且不具污名的一方最常采用的一种策略,即“贴标签”。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理论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
这个假说包括以下几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从舆论学和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旋”假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这个假说中的“舆论”(public opinion)与传统的舆论概念不同,与其说是“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倒不如说是“公开的意见”。由此不难看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这一点,诺依曼本人也在“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这个观点中作了明确的说明。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社会的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不仅如此,它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第二,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
和影响。这里所反映的“强大影响”已经不止于认知阶段,而是包括了“认知→判断→行动”的全过程。这个假说认为传播媒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即Tacitus Trap,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个卓越的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
黄金四小时原则√
黄金四小时原则: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决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当下媒体环境提出了“黄金4小时原则。“黄金4小时”指的是新闻发布的及时性,政府要第一时间发声,政府要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事实上,黄金4小时的功夫并不只在这“4小时”上,更在地方政府部门长效机制的建立上。
网络统一战线√
社会经济转型期,各种利益分化,社会矛盾凸显。要建立“网络统一战线”,真正关心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人,无论左中右,无论批评者、赞美者还是中立者,都可以成为一个统一战线,因为社会渴望共识,哪怕是求同存异,我们也会有一些共同的价值理念。”——周瑞金
人民网與情监测室提出:大众麦克风时代,政府应尝试与一个麦博md332对公共治理“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新意见阶层共处,构建“网上统一战线”。
“互联网+统战工作”,指的是一种新的统战工作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对各种资源、力量的优化配置和统筹运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统一战线工作,大大拓展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占领互联网这块新阵地,大幅提升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影响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统一战线工作新形态。
选择性注意
指受众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对媒介的使用时有选择的,因此选择性注意也可以称选择性接触。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
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种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的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证实偏见
证实偏是指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看法相左的观点。
易得性直觉
如果能够根据映入头脑的现成例证(记忆中现成可得的)做出回答,那么我们就会假定该事件是经常发生的,当运用这一认知规则进行判断时,称其为易得性直觉。
易得性直觉的运用可以揭示出一条基本的社会思维规律:人们从一条一般公理演绎出一个具体例证是很慢的,但是,他们从某一个鲜明的例证归纳出一般公理则是非常迅速的。
易得性直觉可以解释为何生动的奇闻轶事通常会比统计信息更引人注目,以及为何感知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间总是非常不匹配。
体极化
体极化最早是由James Stoner于1961年发现体讨论时的现象而提出。体极化是指在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当他们面对挑衅时,态度会变得更为固执甚至走向极端。在某些情况下,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这种倾向意味着与个人单独行动相比较,体成员更愿意拿组织资源去冒险。虽然风险决策会有较高的回报,但是失败的决策常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决策心理学中,人们把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时,集体决策往往会出现更加保守或更加冒险的两个极端转移的心理现象,称之为组极化效应,或体极化效应。
广场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一切人聚集的公开场合,人们常常表现出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的言行北京大学图书馆,这并不是一个知识性方面的问题,而是个无意识统治下的体心理问题,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广场效应。
1行为特点:在多数情況下体的道德比个低劣
2产生原因氰化亚金钾:产生这一切心理特征的原因是个人在体中的消失,无意识成为统治者
社会影响:广场效应在特定环境下会影响众对社会法制和道德标准的判断,甚至出现暴民政治现象,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罗宾汉情节
“罗宾汉情结”是指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态,只要涉及官民和贫富之间的冲突,往往不辨案情的是非曲直,一边倒站在弱势体一方。新媒体时代,新闻跟帖、BBS以及微博等,常常成为草根之怒的发布场、“仇官”“仇富”情绪的宣泄口。农民工、城市下岗工人、摊贩、被的业主等,在网上往往得到一边倒的同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1:2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3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环境   舆论   人们   信息   群体   意见   形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