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网络传播意见领袖的角分析
作者:杜筠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刊名:
东南传播
英文刊名: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年,卷(期):2009,(5)
引用次数:0次
1.余绍敏传播学概论 2003
2.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2004
3.陆.张佳爵新媒体革命--技术,资本与人重构传媒业 2002
4.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 2001
5.周裕琼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以强国论坛"十大网友"为例[期刊论文]-当代传播 2006(3)
6.杨敦显博客中的意见领袖现象分析——以新浪的房产博客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9)
7.陶文昭重视互联网的意见领袖[期刊论文]-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10)
8.杨桂荣重新面对面:回归人际化的网络媒介传播 2001
钢结硬质合金9.杨敦显博客中的意见领袖现象分析——以新浪的房产博客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9)
10.陶文昭重视互联网的意见领袖[期刊论文]-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10)
11.肩冲谁是08年度ZOL数码摄影论坛最热心的十大网友--H50论坛推荐区 2009
1.学位论文张倩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研究——以天涯社区为例2009
本文从剖析意见领袖的涵义入手,通过对网络论坛网民存在形态的分析,判断出哪些人可以称为网络论坛意见领袖,在此基础上辅以对天涯社区主版论坛意见领袖的实例研究,出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特点。接着,本文将传统意见领袖分为名人型和普通人型两类,并分别与网络论坛意见领袖比较分析,归纳出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章对拉扎斯菲尔德、郭庆光等人的意见领袖理论进行梳理,将其界定为“传统意见领袖理论”,并将传统意见领袖划分为名人型和普通人型两类。      第二章结合网络论坛的特点,分析存在于网络论坛中的网民的四种形态
:“版主”、“精华网友”、“灌水网友”以及“砖手”。确定精华网友和砖手即为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并确定精华网友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三章说明确定天涯社区主版论坛为研究对象的原因,通过对主版论坛意见领袖的性别、年龄、职业、注册时间、发贴数量、帖子类型、网友评价等个人情况的分析,归纳出论坛意见领袖的特点。将网络论坛意见领袖与传统意见领袖中的名人型和普通人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一般规律,完善和扩展传统意见领袖理论。      第四章分析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影响,并提出要想对互联网实施有效的监管,应将重点放在对论坛意见领袖积极引导的建议。
2.学位论文曾岩艳网络媒体公共舆论的调控研究2008
伴随着网络成为新的传播媒介,网络媒体公共舆论也迅速出现,它对社会的发展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
响。由于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即时性、超文本性及个性化等特点,网络媒体公共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显得比较复杂。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舆论非理性和偏激化倾向以及舆论暴力等问题。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公共舆论的建设性作用,促进网络媒体公共舆论的健康发展,成为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论文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事物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即采用从一般到具体,从现状到问题再到解决方案的技术路线,对网络媒体公共舆论及其调控问题进行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对原有研究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补充、发展、完善,并针对网络舆论的调控提出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思路。      本文以网络媒体公共舆论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为切入点,对网络媒体公共舆论的调控做了理论上的分析。着重论述了我国网络媒体公共舆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网络舆论非理性、偏激化倾向,舆论暴力以及舆论的“西化”影响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列举这两年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论事件加以说明。网络媒体削弱了舆论调控系统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和干预能力,因而加大了对媒介约束和对受众引导的难度,也就是网络媒体公共舆论调控的难点所在。论文集中探讨了如何对网络媒体公共舆论进行有效地调控,提出并较详尽地阐述了网络媒体公共舆论调控的措施和策略,即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建立舆论监测引导机制,实行舆情调查与预测;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用主流声音引导舆论;培养“意见领袖”,引导网络媒体公共舆论走向;强化技术手段应用,对网络舆论实现有效控制;与传统媒体舆论互动,形成一个共同的舆论场,从而初步构建较为科学而完整的网络媒体公共舆论社会控制体系。
3.学位论文王彦琦网络媒体的信息把关研究2009
最早提出把关思想并在理论上开启把关研究之先河者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rtLewin)。卢因于1947年的《体生活渠道》一文中明确提出“把关人”概念。该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大众传播理论,不但说明了传播活动中的控制现象,而且全面的总结了媒体中把关人的角、特征、功能与责任,为实际信息传播过程当中的信息把关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网络媒体的出现,给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巨大的改变,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增强,传播主体增多,去中心化等特征,导致了把关人在网络信息传播当中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甚至是缺失。把关人在网络信息传播当中的缺失导致了网络传播当中不良、垃圾信息泛滥,严重破坏了网络传播的环境,对社会也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对网络传播的正常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对网络传播的把关人研究迫在眉睫。      本研究遵循把关人的研究路线,对网络信息传播当中的把关人进行细致的分析。深入的探讨网络信息把关人在网络信息传播当中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在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流行的网络把关技术进行分类,并将把关的过程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最后通过分析把关技术与人类网络传播活动的相互影响,指出了在人类网络传播活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网络信息把关提出的新要求。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把关人理论发生了如下变化:      (1)把关人开始引导受众有选择的接收网络信息;      (2)监控网络,清理不良信息;      (3)“意见领袖”,平民把关人的出现。      2.对网络把关技术进行了分析,还原
网络技术把关的全过程。      3.把关技术的在网络传播当中的应用,对人类的网络信息传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过来,人类网络传播活动的不断改变也对网络传播把关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不断更新网络把关技术;      (2)提高信息把关的精确度;      (3)增强信息把关的客观性。
4.期刊论文谢梅.刘昊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传播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9(8)
网络舆论是以直接的方式公开表达意见的舆论,属于显在舆论,网络的开放特性和民主氛围便利了社会的潜在舆论向显在舆论的延伸和发展.本文认为网络舆论是沿着个人意见的发表-意见领袖的助推-权威人士的引路人而形成的.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是现实、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双循环推动模式;网络舆论具有多路径和超稳定性的特征.
5.学位论文李怡网络口碑营销的应用价值研讨2005
se.20sqw本文以德国传播学者纽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全新的模型,运用网络调查与现实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当前网络用户在网络上发表他们对一些产品的观点、认识和看法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而分析产生“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可能性大小。从以上进行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本文将对网络口碑营销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建议有:1.“沉默的螺旋”效应在网络空间存在的可能性虽有所降低,但仍然存在;同时,它的表现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2.企业可以运用“网络口碑营销”模式,在消费者体中引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
发“沉默的螺旋”效应,使产品的正面口碑迅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3.企业应该寻符合自己产品定位的网络虚拟体和其中的意见领袖,促使他们传递产品信息。4.BBS和e-mail是运用“网络口碑营销”的有力工具。
6.学位论文李芳网络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新媒介环境下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新认识2004
该文将网络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作为主要课题来研究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回顾"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的历史,首先对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研究进行一番简单的梳理,主要强调"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其中的地位与影响;同时综览"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理清该文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该文的研究指向.第二章界定新媒介与新媒介环境的内涵,主要从两个层次展开论述,即新媒介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又一次质的飞跃,什么是新媒介,什么是新媒介环境,最终形成概括性结论:即新媒介,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技术内核的新型传播媒介,它以高度的数字化、融合化和网络化为基本特征,包括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卫星通讯、互联网、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多种形式.新媒介环境,是指在以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介传播过程中,人类所要面临并置身其中的一种崭新的生活环境和传播环境;而对于新媒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则是新媒介的生态环境.并以此为基础,从狭义上将新媒介界定为网络媒介,由此圈定该文的研究范围、领域,并从新媒介环境这一崭新的视角出发,来重新认识媒介环境的变更对传统"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挑战.第三章是该文的核心部分之一,着重论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下所面临的挑
战.具体包括三个层次:1.网络传播中人际化与大众化的双向回归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挑战.2.网络传播异质化特征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冲击.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假设在新媒介环境中所发生的变更.第四章是该文核心部分之二,论述新媒介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存在合理性与适用性.具体阐述了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社会的反差;新媒介环境下意见领袖和守门人的存在;网上仍然存在"沉默的大多数";对网络空间中体压力的重新解读.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网络空间中由于"沉默的螺旋"产生的一些假设条件和心理机制仍然存在,网络传播与现实传播所具有的某些相似性,使"沉默的螺旋"现象在网络中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其表现形式有所变化而已.第五章是该文核心部分之三,论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具有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个案分析并探索性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制约因素;其次论述了在新媒介环境中网上舆论所具有的新特点,以及该理论在引导和控制网上舆论,整合社会及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并得出结论:"符合民意——媒介设置议程(形成社会舆论)——'沉默的螺旋'开始旋转",可见只要媒介的意见来自于民意,"沉默的螺旋"就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不符合民意——媒介设置议程(形成错误舆论)——误导民意——形成'沉默的螺旋'",即单凭媒介造势,操纵和控制舆论,即使产生效果也是暂时的,舆论终将发生逆转.并由此对"沉默的螺旋"发展前景作以展望.
溯雪怎么用7.期刊论文张立平营销传播的另一种思维——社会网络传播-现代商业2008(35)
社会网络传播是一种基于人际信任关系网的新型营销传播方式,在当代营销传播活动中越来越突显其
作用.本文透过社会网络理论,探讨了如何优化利用社会网络进行营销传播,从而明确社会网传播在营销传播中的地位,并为国内的企业及营销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t66手机
8.学位论文刘昊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2006
西部妈妈网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到2006年7月,中国域名总数为2950500个,我国共有网站788400个。快捷、互动和信息海量的传播优势,使得这一新媒介在我国新闻传播和舆论形成等方面己经无可争议获得了自身的地位。网络已成为当今民意表达最汹涌的场所,这一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从网络舆论的特点入手。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当下网络传播的现实,在前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新闻学、舆论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借鉴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对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用网络舆论波动原理的视角,对网络舆论中的典型现象进行分析,探索网络舆论的形成机理,从根源出发探寻网络舆论的调控机制。针对目前网络舆论中出现的情绪型潜舆论的弥漫、流言误导舆论走向、情化问题、言论偏激问题,笔者经分析认为网民的自由意识与责任淡化、网络道德意识的多元化、网民隐匿人格的虚拟性、网民的逆反和叛逆心理、网站经营者道德的缺失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调控网络舆论有机遇也有劣势,挑战和机遇并存。本文从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的角度,追根寻源提出对网络舆论的调控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转变思路制度化调控和非制度化调控相结合、依托网络舆论监测机构变静态调控为动态调控、连通传统媒体扩大舆论引导的合力效应、强化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培养引导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强化“网络把关人”的
作用、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强化网民的网络媒体素质教育。
9.期刊论文李怡人际传播在营销传播渠道中的作用-广西社会科学2005(3)
人际传播正在迅速地取代以广告为代表的非人际传播,成为营销者越来越重视的营销传播渠道.在总结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网络传播时代的相关背景,探讨人际传播在营销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明确人际传播在营销中的地位,并为国内的营销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0.学位论文王姗姗论博客时代“守门人”职能的重构2007
2005年起,我国互联网领域掀起了“全民博客”的狂潮,“自由、开放、共享”的博客精神在网络空间里迅速弥漫。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
,博客代表着一种人类社会和互联网的更高层次的结合。它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公众媒体传播的垄断,也随之打破了经典传播理论的框架。就像几年前互联网应用带来的震撼一样,博客掀起的浪潮势必也要让人们重新思考经典传播理论与新的传播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扩展、修正、发展原有的传播理论成为博客研究的重任。      本文第一章绪论简要概述选题的由来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学术意义。      第二章首先对什么是博客做一个综述
,同时回顾博客简短的历程以及在我国发展的现状。由于博客颠覆传统式的传播方式,在国内形成了
一股“人人博客”的浪潮,受众权限扩大与大众传播“守门人”的矛盾日益突出,“无守门”的时代看似来临。      第三章以“守门人”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博客的普及给网络传播带来的变化,包括传者垄断地位不保,传受关系发生改变;把关过程简化,把关人呈现个人化、非职业化特点;受众自主选择、接受信息的意识增强,传统媒体难以守门。由此提出,原来的理论不适用于网络传播,博客的普及,让“守门人”角受到挑战。      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论述部分,以前在大众传播环境中,传统媒介“守门人”职能体现在信息收集、信息过滤和舆论导向上。而网络改变了传统“守门人”,博客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守门”难度,在新的传播环境和传受关系之下,“守门人”的职能正在逐渐转变,表现在:垄断特权被瓦解,信息服务意识增强;专职“守门人”由“堵”变“导”,“全民守门人”雏形出现;“守门人”运用软性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方式引导网上舆论。这部分内容既论述了博客在发展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实践中的解决办法,是传统理论与新的传播方式的结合,同时也是强调“守门人”存在的意义,否定一些流行的主观臆测的观点。      论文最后一章是从整个信息传播领域出发,分析当今世界信息传播失衡环境中,传统“守门人”与新型“守门人”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传统“守门人”机制在国际传播中能够保护本国信息资源,抵制信息强国的垄断和文化帝国主义,但是存在过度把关和把关质量下降的问题。博客时代“守门人”职能的发挥为来自大众、民主的声音提供了开放的渠道,但是把关过程容易被控制和主导,成为不良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的工具。因此,提倡传统大众媒介与网络媒介“守门人”的互补与合作,抵制信息霸权,倡导正确舆论,发扬网络民主很有必要。总之,研究博客时代“守门人”职能的重构,对于大众、对于传统媒体、对于整个信息传播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
博客,发挥博客“守门人”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构建一个健康的博客体系和理想的信息传播环境,任何对博客“守门人”的全盘否定和极力赞扬都是有失偏颇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3:2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35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网络   传播   舆论   意见   信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