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与舆情研判

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与舆情研判
丁辛白铨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到来以后,社会舆论格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变化:舆论主体的地位有所调整;舆论内容的主题有所变动;舆论事件的频率有所增加。舆论格局呈现如下鲜明特点:公众在舆论格局中显得更加重要;社会舆论格局中出现碎片化趋势;社会舆论呈现多元而又复杂的状态;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的常见景观;社会舆论已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控制;舆论引导要取得理想效果难度陡然增加。因此,舆情研判包含了对公众未公开表露的意见、情绪的关注和把握,涉及舆论的更加丰富的底蕴。舆情研判,既应当建立在全面及时地掌握真实准确的舆情信息的基础之上,同时也离不开对于舆情和舆情关系的精准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舆论格局舆情研判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当今社会的舆论格局带念未必准确和恰当,但定义中的种差部分还是基本来了一系列变化;同时也使舆情研判显得更为重要可取的。笔者认为,自媒体是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到因而更受领导者、管理者重视。本文旨在从多个维较高阶段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凭借传播高科技,度对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与舆情研判进行学理具备一定条件的任何个体,都可以利用手中握有、可探$,-j-。以由自己支配的媒体,相对自由地披露信息和发表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意见。“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是指有电脑或手机;
一、自媒体时代的舆论能上网;会操作。
格局所体现的新的变化至于说自媒体时代,它当是一个以个人为传播
主体的媒介时代。任何人都不可低估自媒体被广泛
郑超麟(一)自媒体及自媒体时代使用所产生的非同寻常的影响。自媒体甚至在相当
自媒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程度上颠覆了以往的舆论格局。我们知道,形成舆“‘自媒体’应该定义为:利用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新论的要件有二:一是有对相关信息的披露,这是形成技术(还包括wike,SMS,可摄像手机,在线广播,
P2P,RSS等)进行自主信息发布的那些个体传播主纪新刚
①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今传媒}2008年第8体。”①应当说,将“个体传播主体”作为定义的属概期。
新媒体与舆情研究37
舆论的原材料;二是有众多的人据此发表意见,这是官员刘铁男就属此列。二是公众由发表意见、参与舆论之所以成为舆论的关键。以往披露重要公共信舆论过程中的跟进者。转变为某些重要议题议程的息的重任主要由官方和新闻传媒担当,是否发布信设置者和发起者。在上述两个转变中,公众在舆论息,发布何种信息,何时发布信息,如何发布信息,在中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他们每每成为重大舆论上述问题上,官方和新闻传媒都是慎而又慎。这无事件的引爆者、社会舆论的积极参与者。自媒体所异于在舆论的源头上实行了严格控制。而在发表意提供的平台和空间,不仅是舆论的“集散地”(这些舆见的环节上,官方和新闻传媒则通过设置议题和议论往往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而且常常是社会舆论程的方式,实行舆论引导和对舆论进行软性控制。的“发源地”(显现出了无可取代的巨大力量)。在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前,由官方对社会舆论进行掌与此相对应的是,官方和官媒在舆论格局中有控,相对容易。而进入自媒体时代以后,由于几乎人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在某些情况下,官方并不人手中都握有自媒体,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引发掌握议题和议程设置的主动权,相反受到民间舆论舆论,舆论源头呈多点化趋势。的“倒逼”。而新闻传媒中的主流媒体,原本稳居主
(二)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流地位,但在自媒体时代,其主流地位绝非一劳永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与此前的舆论格局相逸。到目前为止,一部分主流媒体已被边缘化;而在比,有许多相同处,也有不少相异处。特定情况下,网络媒体包括自媒体则已居舆论中心从舆论主体方面进行考察。民众、新闻传媒及的位置。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已有例证。当然,主官方均为舆论的主体,这是前后一贯的。
因而,今天流媒体避免被边缘化,经其自身的艰苦努力也是可仍然存在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问题。在望做到的。
烟气烟碱量此过程中,官方要做出比以前更大的努力,新闻传媒其次,舆论内容的主题有所变化。在以往的舆则应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论中,主题是党和政府所倡导和强调的主旋律。在从舆论客体方面进行考察。舆论的客体以前是官方和新闻传媒的舆论场域中,这一点始终未变。现在
但是通过自媒体反映和表达出来的民问舆论,主题也依然是“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
则是多样化的,其中更多体现的是公众的利益诉求争议的社会问题”①。舆论关注社会问题,是为其天
和公众对社会生活中负面内容的抨击。人民网评指性。在这方面,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有变化,舆
出:“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论的客体本质上是前后相同的。
场’,人们在微博客、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从舆论周期方面进行考察。舆论的过程都呈现
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互联网成为‘思想文为一定的“生命周期”,又总是可细分为开端——发
乙草胺展——高潮——余波这样几个段落。必须指出的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
论引导新格局’。”②而此前,在官方和官媒的语境是,在自媒体时代,有些舆论自开端至高潮,非常迅
中,由人们“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是受到速,历时短暂,发展过程中会几起几落;但倘若对其
严格控制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
过程进行整体考察,仍然可以发现其中的段落感和
最后,舆论事件的频率有所增加。近年来出现周期性。
内蒙讨吃调的“舆论事件”是指舆论本身构成的事件或由舆论酿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毋庸置疑地发生了诸多
成的事件。此概念所指代的对象,与自媒体密切相变化。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关。如果不是借助于自媒体,舆论格局中不可能出首先,舆论主体的地位有所调整。所谓调整,具
现那么多可以称之为舆论事件的事件。人民网舆情体而言是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公众由原来的接受
监测室的一项数据显示: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信息时的被告知者——几乎是一切重要信息的告知
对象,转变为一些重要信息的发布者。由公众中的
①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某些成员向政府和新闻传媒发布某些重要信息,这
37页。
些信息不可能由政府批准发布,或获准在新闻传媒②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打通。两个舆论场”——善待阔民和网络上首发。如媒体入罗昌平通过发微博实名举报问题舆论》,人民网,2011年7月11日。
38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9月的一年中,由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制造的全国舆那么,通过点鼠标和摁按键,就可以引发社会舆论。论热点就从8000个激增到90万个①。当然,舆论因此,社会舆论呈多元化状态在情理之中。不仅如热点并不就是舆论事件;但无可否认,尽人皆知、令此,民众还通过自媒体深度41"入舆论,仁者见仁、智人历久难忘的舆论事件在舆论热点中占有相当大的
者见智,会不时出现与他人相左的观点并与之交锋。比重。舆论状态之复杂,可谓前所未见。其实,舆论状况复(三)自媒体时代舆论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杂并不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意见得到公开第一,公众在舆论格局中显得更加重要。表达、情绪得到发泄释放,比将有杀伤力的意见和极在自媒
体时代到来之前,公众中的每一个具体端不满情绪深藏于心,更利于特定主体有针对性地个人,作为公民,固然有着较为充分的言论自由;但进行舆论引导工作。要利用媒体资源来披露信息和发表意见,毕竟不那第四,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的常见景观。么
容易。公众中只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人享有在媒得益于自媒体所提供的帮助,公众进行网络问体上进行意见表达的权利。道理很简单:媒体资源政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十分方便。对于各类社会问是稀缺资源。自媒体的盛行,打破了只有少数人才题和社会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会从自己能支配和利用媒体资源的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的角度发表意见和表达诉求。由此,众声喧哗必然它使原本稀缺的、可用来广泛迅速地传播信息和意成为社会舆论的常态。笔者始终认为,舆论是存在见的媒体资源变得不再稀缺。由此,公众名副其实不同形态的。就某一议题形成了“共同意见”,这仅地成了舆论的重要主体——不仅是在特定舆论的发是一种舆论形态,而且未必就占据主导地位;未能形展阶段作为主体而存在(是舆论的跟进者),而且在成“共同意见”,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另一舆论的形成阶段-tg具备了主体的身份(是重要信息种舆论形态,也时常可见。在自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的披露者、引入瞩目的议题和议程的发起者及设置表现为众声喧哗,这更是常见现象。它是后一种舆者、某些产生重大影响的舆论的主动引发者)。应该论形态在新的传播技术条件下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说,使公众获得舆论重要主体的地位,这是自媒体对第五,社会舆论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控制。于舆
论格局重构的一大贡献。社会舆论愈发变得不易控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二,社会舆论格局中出现碎片化的趋势。其中,政治开明、社会昌明是重要原因。人民民主较自媒体的主要传播形态是博客和微博客等。公之前有所扩大,公众的言论自由有所保障。人们比众以个人为单位,用博客和微博客的方式披露信息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在自媒体条件下就更是和发表意见,相对于新闻传媒以专业机构的身份披如此。社会舆论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公众利益露信息和发表意见,呈碎片-i七t*i势有其必然性和某诉求。由于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有些问题还相当种合理性。后者在披露信息和发表意见时,进行过严重,一部分体和个体的经济利益被侵蚀或被剥甄别、筛选、梳理、整合,充分体现出条理性和层次夺。他们当然会在舆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绪。感。而使用自媒体的人士,披露信息前不一定经过外来思想文化大量涌入,在带来异国优秀文化的同严格的甄选、鉴别,发布时也未必提供充分的证据和时,也带来了某些糟粕。这些也会在舆论格局中有相关的背景,有的只是提供简单的情况甚至只是线所体现。当然,与移动互联网相联系的自媒体,体现索。而在发表意见时,往往是有感而发,点到为止;了传播技术的巨大进步,它必定会助推舆论格局中抑或是兴趣所至、任性发挥。我们不能要求自媒体不易控制因素的增加。特别是公众引发舆论和参与的使用者,个个都提交调查性报道和鸿篇巨制。有舆论,已变得易如反掌,这就更加增加了舆论的不可必要指出的是:舆论格局中的碎片,往往也包含着很控性。
有分量和价值的成分。对此不可等闲视之。需要说明的是:社会舆论不易控制并非舆论失第三,社会舆论呈现多元而又复杂的状态。
在自媒体时代,公众掌握了白认为有必要披露
①张音、吴建、王舒怀:C四问“网络民意”》,《人民日报}2011年的信息,持有着自认为有必要为他人所知晓的意见,10月25日。
新媒体与舆情研究39
控。这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易控制意味着同时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经过努力最终实现了
有效控二、舆论与舆情:
制,这当然有待领导者、管理者比以往投入更多的时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间和精力,进行潜心思考和研究,更加用心、上心、费
心。不能指望登高一呼、应者云集、闻风而动;需要舆论与舆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它们又有做润物无声的舆论引导工作和艰苦细致的思想工哪些区别?将上述问题说清楚了,由认清舆论格局作。二是最终未能掌控社会舆论,造成人心散乱、社到进行舆情研判的逻辑关系也就理顺了。会混乱的严重局面。这恐怕不能一味抱怨社会舆论关于舆论。无论是从初始义还是从后起义考难以驾驭,领导者、管理者应多从自身方面寻察,我们都可以提出这样的命题:舆论即众议。其最原因。主要的构
成元素是“议”(将意见公开表达出来并且第六,舆论引导要取得理想效果难度陡然增加。与其他人共同进行议论),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参与在自媒体时代,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各种信息议论者人数甚多。何谓“人数甚多”,指难以量化,即和意见兼容并包。在一般情况下,不是缺少信息和肯定不是只有极少数人参与议论。意见,而是信息泛滥、意见杂陈。自媒体带给使用者关于舆情。舆情即民意,笔者认为,舆情既可以的,是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带给他人的,既有是得到公开表达的民意(特定主体公开发表意见与信息、意见极大丰富的一面,也有良莠不齐和真伪难他人共同进行议论),此时,舆情通过舆论得到反映、辨的另一面。官方和官媒要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得到体现;也可以是未得到公开表达的民意(特定主就要进行信息的及时而权威的发布;如有必要,还须体无公开发表意见与人共论之的行为),此时,舆论针对公众的疑惑就信息做好解读工作;所发表的意虽未形成,但舆情仍然存在。其存在方式是民众将见,应确有高人一筹之处,又具有足够强的说服力。未表达的意见或未表露的情绪留存于心,待到有了而不是将重要信息捂住,不予公开或不愿充分公开,合适的由头和机会时一并表露、发泄。在信息公开方面令人失望;也不是发表意见尽做官甘惜分先生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收有“潜在样文章,惯用官腔官调,从而令人生厌。舆论”的条目,并这样对此释义:“指公众没有公开表在自媒体时代,典型报道、成就报道有认真加以达,只在私下散布与传播的社会意见”①。笔者认改进的必要,否则难以奏效。程式化的会议和领导为,这种潜在舆论有着一定的民意内涵,似应属于舆人活动报道,历来受到诟病,不进行大的改进,则难情的范畴;而既然是“只在私下散布与传播的社会意以进入受众视野,更难进入其心智。党政机关和新见”,那么就不宜将它称为“潜在
舆论”,以致使舆论闻传媒所进行的议程设置,如果不紧扣民生问题,不概念泛化。因为舆论的形成,是以特定主体的意见回应公众关切,则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公开表达并且与众多的人共议、互论为前提的。在自媒体时代,意见领袖如鱼得水、异常活跃。舆论(众议)是在一定的舆情(民意)基础上形成他们借自媒体发表的意见,常常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的。一定的舆论所对应的是舆情中意见得到公开表了公众的心声,道人之想道而未道,因而颇受公众推达的部分。这部分舆情乃至整个舆情X,t相应的舆
论崇。贬低意见领袖及其意见,不是明智之举;视意见有着强有力的支撑性的作用。但是意见没有得到公领袖为“异见领袖”则更不可取。但要能容得下意见开表达的那部分舆情,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今领袖,对领导者、管理者而言,这并非易事。意见领天不表露并不意味着始终不表露,一旦遇到合适的袖的言语常常并不“温良恭俭让”,而是出言犀利、语由头和时机,它会以极端强烈的舆论形态迸发而出。带讥讽。在此情况下,领导者、管理者需要平和地、有道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在分析舆论、舆情及冷静地面对意见领袖的挑战,从容地、大度地接受他其关系时,这种现象尤其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们提出的正确和合理的意见。这也许是一道坎,但关于舆论、舆情异同之比较。我们看到,两者不是必须跨过去。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有这样的政治
智慧和大度雅量。①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第39
页。40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仅相关而且相近,两者之间有着一些相同之处。舆论的主体则应是多元的,公众、新闻传媒乃至具体言之,一是两者都为人类所特有且均属人官方机构,都可以是舆论的主体,不同的舆论场域是类精神现象范畴。既然舆情与舆论都属于人类精神由不同的主体形成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现象的范畴,那么它们必然会对人(体的人或个体认同和接受官方舆论这一概念,即使是接受这一概的人)的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发生作用。作用的方念的人认识上也有一个过程;但到目前为止,接受这式是人们发表意见和听取意见,进行思想碰撞和感一概念的人显然已经逐渐多起来了。受思想碰撞,受人感染和感染他人,久而久之,在潜其二,两者的内涵有差别。舆情归根结底是一移默化中受影响于他人同时也施影响于他人。舆论种“情”(情况、情状,民意状况)。虽然它始终处于动和舆情发生作用的最高表现,是表达并进而影响人态变化之中,但毕竟属于存在状态的范畴。而舆论心的聚散、向背。这是两者共有的厉害之处。的本质是“论”(议论、互论),它属于人们行为活动的二是两者所涉及内容与人们生存其中的社会生范畴。前者是显在和潜在之民意情状;后者是公众活有关。撇开人类及其社会生活,谈论舆论和舆情意见表达和互动的过程。则毫无意义。人们所处其中的社会生活,为舆论和严格意义上的舆论,一个必备的条件是:要由相舆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内容。社会生活是舆论当多的人就某一话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即有相应的和舆情共同的土壤。其中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论”,并且要与人“互论”、“共论”。诚然,这种“论” 的社会问题,往往是舆论和舆情共同的热点和焦点。是根据相关事实和信息所做的“论”;“论”的方式是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往往也就是舆论和舆情的活跃或褒或贬,取向是或趋或离,结果是或心向往之或心期。从舆论和舆情同是社会的晴雨表的角度看,两抵拒
之。无“论”,则不成舆论;无“论”,却可成舆情。者的活跃并非坏事,而正好可以为特定主体提供整其三,两者的形态有差别。舆论和舆情,在主体衣冠的镜子,为领导者、管理者以及新闻传媒有针对的意见是否得到公开表达上也有区别。“舆论是社性地进行舆论引导提供依据。会和时势的晴雨表,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三是两者都为社会体集体性的心声和意愿的会思潮的公开表露,是现实社会的制约力量”①。根反映。举凡是舆论和舆情,都不是个体在想、在说、据笔者的理解,举凡特定主体的意见没有得到公开在议。它们所反映的是达到一定数量的人的心声、表达,属这样一种形态的现象,不可以舆论的概念称意愿乃至情绪。这是两者共同的深层内涵。因此,之。特定主体对意见所做的表达,靠“单线联系”方领导者、管理者要想了解真实的、原汁原味的民意、式进行秘密传播,难以形成“众议”、“共论”之势,由民声,当然要关注新闻传媒;此外,还要通过网络媒此不可能构成舆论。而舆情的形态,则完全可以是体包括自媒体,静听舆论、细察舆情,特别关注未经民众意见、情绪的非公开表达。筛选、过滤的舆论和舆情。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人心里有意见但不公开同时,我们也看到舆情与舆论并非可以等同和表达,有情绪但不明显表露,面是将意见和情绪埋在混用的概念,且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区别。心底。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已经成了舆论;但是就其一,两者的主体有差别。舆情的主体中不包同一社会问题腹非者多了,腹非也就构成了舆情。括官方机构。正如前文所述,舆情的另一种表述即这是舆情的一种相当特殊的形态。通过科学的民意民意。有人以为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这有待商调查方法,应当可以检测到此类舆情。
榷。以此推论,官方舆论的情况是否可以缩略为官其四,两者的先后有差别。就同一社会问题形方舆情呢?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从未听过和见过成的舆情和舆论,有先后之别。一般而言,舆情先于此类似是而非的概念。可见,将舆情理解为舆论情舆论而存在;舆论在舆情的基础上形成。舆情成在况的简称,逻辑上是讲不通的。那么,使用媒体舆情先,舆论成在后。舆论反映舆情。舆论是反映者,舆的概念是否可行呢?众所周知,新闻传媒是党、政府情是被反映者。有未形成舆论的舆情;无未形成舆和人民的喉舌,负有反映民意即舆情的使命。如果
媒体反映了舆情,媒体舆情的说法尚可成立。①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第37页。
新媒体与舆情研究41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1:3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3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舆论   舆情   媒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