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舆论制度

韩寒的杂志浅析中国古代舆论制度
作者:杨贵鹏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0
        摘要:舆论是公众对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所形成的较一致的意见、态度等,舆论表现了人心的走向,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平衡具有调节的作用。不同朝代的舆论表现形式主要有民谣、檄文、公论等,而中国古代舆论制度主要体现为采风、纳谏、朝议等制度。
长春304案件        关键词:古代舆论;舆论监督;舆论控制
        “舆论液氮机之现象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中国古代舆论通常是指底层人民对执政势力言行举止的讨论、评议等活动,纵观历史岁月,舆论即被看做是行为的前兆和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并能一定程度地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一、舆论与监督
        古汉语中,字源的本义是指车厢,经过词义演化也可代指轿。如陈继儒的《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里中士大夫往来祠下者皆伏轼下舆。再有像《左传·昭公七年》里记载: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人有十等中的第六等就是,意指为低层百姓或差役的称谓。
        “舆人就是指造车的车匠,字形是在车轮的四周有四只手,表示一起合力造车。再引申后泛指众人,如《东周列国志》第六回中记载:见陈侯有使命至,即命舆人驾车伺候。
        “舆论也比作舆诵,多指众人的意见、态度或看法。如《晋书·郭璞传》:方辟四门以亮采,访舆诵于心。而考证最早记录行政处罚法第27条“舆论一词的出处是《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基辛格”
        古时候,的是临水照看自己容颜之意,故本义是察看、监视,周朝后,多为官职之称,如《礼记·月令》: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字,意为监管、察看。如《汉书·高帝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与《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督旁之脩。
        二、秦朝至清朝的舆论监督制度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2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34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舆论   社会   中国   制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