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sony rolly
2020·7(下)
145
信息科技探索
作者简介:张颖,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警务指挥学院。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张  颖
摘  要  文章具体针对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展开分析,希望通过准问题成因以及相关策略的提出,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为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的网络支撑环境。关键词  网络舆情;管理;高校;对策
王永炎简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63-0145-02
肺透明膜病>oec管理模式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网络舆情工作当作重点宣传思想工作来抓。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线阵地,其网络舆情是对师生情绪、意愿、情感的直接反映,尤其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新媒体的出现,也让师生通过QQ、、微博、抖音等渠道能够实现快速沟通交流与意见交换。而高校作为对网络舆情的“把关人”,如果对网络舆情管理不当而导致网络沦为舆情“发酵池”,会严重影响
久期缺口
石点头高校社会形象与日常工作开展[1]
。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直接决定其自身的和谐稳定,所以需要准目前网络舆情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立足问题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破除网络舆情管理男单,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
1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角度来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非常多元,既包含高校本身与政府教育机构,同时也涉及新闻媒体、企业组织、社团机构等等,很多时候政府教育机构或是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的消息都会对校园网络舆情走向形成直接影响。高校内部也会搭建自有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通过开设、
等自媒体平台,合力去把控网络舆情的走向。然而,在当前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了一定问题,下文便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1  本身属性导致网络舆情管理实效偏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过去存在的信息传播壁垒早已被打破,在网络舆情发酵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也在逐步弱化,甚至出现了信息传播失灵情况。大量失真信息在互联网蔓延,技术部门难以做到全部甄别与精准过滤,所以也就造成网络舆情管理难度变大。同时,在当前“人人皆媒体”
的新媒体时代,许多单一信息会经过多元舆情主体
的传播而产生裂变,逐渐延伸出各种各样的信息片段,在极为复杂的时空转换之后演变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舆情话题[2]。高校学生年轻易冲动,对社会事件有着极高关注度,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够,往往会成为网络舆情发酵的助推者,所以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也就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涉及到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事件。而网络信息传播具有隐匿性、快速性、突发性等特点,所以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面极为复杂,处理不好便有爆发态势。1.2  外来思想对意识形态渗透逐步加强
互联网的显著特征在于其开放性,而这一点也让西方外来思想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带来了便利,部分学生在接收到这方面信息之后会不断信奉西方的价值观念,甚至出现丑化政党与社会制度
等想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不良引诱与阻碍,无时无刻不在动摇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地位。高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且政治敏感度相对偏低,所以对于意识形态的侵袭会缺少必要的判断能力,很容易盲目相信而成为谣言传播助推者。其中,提前消费主义便是对当前高校学生影响较深的且危害较大的思潮之一,其提倡物质至上,引诱学生提前消费去享受物质方便带来的满足感,不仅导致许多学生走上网贷的不归路,也是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吞噬消解。
1.3  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手段较为滞后
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够重视、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管理人员也仅有学工部、宣传部等部门,并没有网络舆情引导顶层设计,也没有与政府教育机构、新闻媒体结构等构建合作关系去共同引导舆情,导致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势单力薄且
手段滞后[3]
。此外,许多高校在处理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往往会因为应对不足而盲目采取消极处理方式,比如直接用“删”“封”“堵”的方式,甚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3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舆情   网络   高校   管理   信息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