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诊断

登革热诊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登革热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于登革热病例的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重症登革热 severe dengue
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严重脏器损伤等。
2.2
NS1抗原NS1 antigen
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中的一种糖蛋白,其大量存在于感染细胞的表面,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d内,曾经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
3.2 临床表现
3.2.1 急性起病,突发高热,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
3.2.2 皮疹:于病程第3天~第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 d~5 d。
3.2.3 出血倾向: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3.2.4 严重出血:皮下血肿,肉眼血尿,消化道、胸腹腔、阴道、颅内等部位出血。
3.2.5 严重脏器损伤:急性心肌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损伤、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表现。
3.2.6 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
3.3 实验室检查
3.3.1 白细胞计数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
3.3.2 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见附录A中A.1、A.2)。
3.3.3 发病5d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阳性(见A.3)。
3.3.4 登革病毒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或阳转(见A.4、A.5)。
3.3.5 从急性期病人血液、脑脊液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见附录B中B.1、B.2)。
3.3.6 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出登革病毒核酸(见B.3、B.4)。
4 诊断原则
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证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5 诊断
5.1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a)符合3.1,并同时符合3.2.1。
b)同时符合3.2.1、3.3.1。
5.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a)符合5.1a),并同时符合3.2.2、3.2.3中任一项和3.3.1。
b)符合5.1,并同时符合3.3.2、3.3.3中任一项。滚压头
5.3 确诊病例
符合5.1或5.2,并同时符合3.3.4、3.3.5、3.3.6中任一项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5.4 重症登革热
符合5.2或5.3,并同时符合3.2.4、3.2.5、3.2.6中任一项可诊断重症登革热。
6 鉴别诊断
登革热应与麻疹、风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相鉴别;重症登革热应与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恙虫病等相鉴别。参见附录C与附录D。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登革热血清学检测方法
A.1 应用IgM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
A.1.1 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抗人μ链单克隆抗体捕获待检测血清中的IgM,再加入特异性抗原和相应酶标单克隆抗体,加底物显。显程度与特异性IgM抗体含量呈正相关。
A.1.2 材料和试剂
所需材料和试剂如下:
a)洗板机、酶标仪、恒温温箱或水浴箱(37℃±2℃);
b)10μL~100μL可调移液器、10mL吸管;
c)稀释血清用的试管、吸水纸;
d)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e)登革病毒IgM抗体捕捉ELISA诊断试剂盒。
A.1.3 检测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a)在一系列试管中,将阴、阳性对照血清,临界值较准血清和待检血清稀释成1∶100;
b)吸取所需量的纯化登革病毒抗原和等体积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单克隆抗体至另一干净的玻璃
瓶或试管中,混匀后置室温作用1h;
c)混合好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抗原后,在10min内各吸取100μL稀释好的病人标本和对照血清至
测试板上相应的微孔中,37℃作用1h;
d)弃血清,用洗涤液重复洗涤6次,吸水纸上扣干,分别加100μL上述作用好的登革病毒抗原
和酶标单克隆抗体复合物,37℃作用1h;
e)弃登革病毒抗原和酶标单克隆抗体复合物,用洗涤液重复洗涤6次,吸水纸上扣干,每孔加入
100μL的TMB(四甲基联苯胺),室温作用10min充分显现蓝后,每孔加入100μL的终止液,混匀;
f)在30min内于450nm波长处读取每孔的吸光度。
A.1.4 结果判断
A.1.4.1 酶标仪读数结果判断
判断标准为:在NC/CO<1且PC/CO>1的情况下,若S/CO<0.9,则结果为阴性,若S/CO>1.1,则结果为阳性,若S/CO=0.9~1.1,则标本需重做。
注:S为待检血清的吸光度;NC为阴性对照血清的吸光度;PC为阳性对照血清的吸光度;CO为临界较准血清的吸光度平均值。
A.1.4.2 目测法
未加终止液前,在阳性对照血清为深蓝、阴性对照血清为无的情况下,若样品孔的颜比临界较准血清孔深者为阳性,样品孔的颜比临界较准血清孔浅者为阴性。
A.1.5 意义
IgM抗体阳性,表示患者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A.2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
A.2.1 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纯化的登革病毒基因工程表达抗原包被塑料板,与稀释的待检血
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其中血清IgM部分又与后加入的酶标记的抗人IgM结合,通过酶与底物的作用产生可见的颜反应,显程度与特异性IgM抗体含量呈正相关。
A.2.2 材料和试剂
所需材料和试剂如下:
a)洗板机、酶标仪、恒温温箱或水浴箱(37℃±2℃);
b)10μL~100μL可调移液器、10mL吸管;
c)稀释血清用的试管、吸水纸;
阿旺传奇
d)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e)登革病毒IgM 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A.2.3 检测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a)将检测血清用样品稀释液做 1∶50稀释。(先将10μL血清加入到90μL的样品稀释液中混
匀,再将1∶10的稀释血清用样品稀释液做1∶5稀释充分混匀。标本稀释后应在2h内使用。)
b)将浓缩洗涤液加入720mL(96T)蒸馏水中混匀备用。
c)取出已包被板,加入已稀释血清100μL/孔,同时设阴、阳性对照及空白对照各2孔(阴、阳
性对照孔分别直接加入相应对照血清100μL/孔,空白对照加入洗涤液100μL/孔),振荡均匀后,于37℃水浴箱温育40min。
d)温育后,甩去板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1min后甩干,重复洗涤5次,扣干。
e)加入酶标记物50μL/孔(空白孔不加),振荡均匀后,于37℃水浴箱温育30min。
f)温育后,甩去板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1min后甩干,重复洗涤5次,扣干。
g)每孔加入底物A、B液各50μL,37℃避光显10min,再加入终止液50μL/孔,于450nm测
OD值。
A.2.4 结果判断
临界值(cut-off)=0.2+阴性对照均值(N<0.05 时,按0.05计算)。
样品OD值大于临界值为阳性,样品OD值小于临界值为阴性。样品OD值在临界值正负10%范围内为可疑,建议用其他方法复试。
A.2.5 意义
IgM抗体阳性,表示患者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A.3 酶联免疫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方法
A.3.1 原理
在微孔条上预包被登革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与登革热病例血清中的登革病毒中的NS1抗原特异性结合,再与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NS1抗体试剂进行第二次温育,当样品中存在登革病毒NS1抗原时将形成“包被抗体-NS1-酶标抗体”复合物。加入显剂,复合物上连接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显示剂反应,生成蓝产物,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若样品中无登革病毒NS1抗原则不显示。
A.3.2 材料
10μL,100μL,200μL,1mL移液器各一把;温箱一台,洗板机一台,酶标仪一台。稀释血清用的试管、吸水纸;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登革病毒NS1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A.3.3 检测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a)将试剂盒在冰箱中取出,放置室温平衡30min,使用前将试剂轻轻振荡混匀;
b)配液:将试剂盒中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
c)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板编号,每板设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和空白对照1孔;
d)加稀释液:每孔加稀释液50µL,空白孔除外;
e)加样:分别在相应孔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对照各50µL,空白孔除外;
f)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min;
g)每孔加酶标试剂50µL,空白孔除外,轻轻振荡混匀;
h)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min;
i)洗板:小心揭掉封板膜,用洗板机洗涤5遍,最后1次尽量扣干;
j)显:每孔加入显剂A、B液各50µL,轻轻振荡混匀,37℃避光显15min;
k)测定:每孔加终止液50µL,10min内测定结果。设定酶标仪波长于450nm处[建议使用双波长450nm/(600~650)nm检测],用空白孔调零后测定各孔A值。
A.3.4 结果判定
临界值计算:临界值=0.10+阴性对照孔A值均值(阴性对照孔A值低于0.05者以0.05计算)。
阴性对照的正常值范围:阴性对照孔A≤0.1(若1孔A>0.1应舍弃,若两孔或两孔以上阴性对照>0.1,应重复实验)。
阳性对照正常值范围:A≥0.8。
阳性判定:样品A值≥临界值者为登革病毒抗原阳性。
阴性判定:样品A值<临界值者为登革病毒抗原阴性。
A.3.5 意义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新近存在登革病毒感染,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A.4 用免疫荧光法(FA/IFA)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
A.4.1 原理
某些荧光素(常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能与抗体蛋白分子结合,而不丧失抗体活力,仍能和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有荧光素的参与,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荧光,表明有特异性抗原存在。直接免疫荧光法可用于检测感染细胞内的特异性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查待检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A.4.2 仪器与试剂
所需仪器与试剂如下:
a)10μL~100μL,100μL~1000μL可调移液器各1支;
b)登革病毒1~4型抗原片(登革标准毒株感染BHK、Vero或C6/36细胞制备,低温干燥保存)
及相应单克隆抗体(阳性对照)、阴性血清;
c)羊抗人(兔抗人)IgG荧光抗体;
d)待检患者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
数学模型的作用石达开之死e)常用稀释液:pH7.2~7.4PBS、伊文斯兰、封片胶等;
f)荧光显微镜。
A.4.3 检测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排放因子a)取出抗原片,冷风吹干;
b)用pH7.2~7.4PBS稀释待检血清,从1∶20开始,对倍稀释至所需稀释度;
c)用移液器依次从高稀释度向低稀释度逐个加入稀释的待检血清于四个型的登革病毒抗原片孔
中,每型各加2孔待检系列稀释血清,血清量以完全覆盖抗原面而不溢出孔外为准,置湿盒内,
假如古代也有手机
在37℃水浴孵育30min(每次试验同时作阴、阳性对照);
d)用pH7.2~7.4PBS漂洗3次,每次约30s~1min,再用蒸馏水洗1次,冷风吹干;
e)用pH7.2~7.4PBS稀释荧光抗体,使其内含2个工作单位和1∶8000伊文斯兰的荧光抗体,加
入各孔中,使完全覆盖抗原面,置湿盒中,37℃水浴作用30min,取出,同上漂洗及吹干;
f)用封片胶(或甘油缓冲液)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A.4.4 结果判断
特异性荧光呈黄绿颗粒,分布在感染细胞浆中。根据荧光亮度和阳性细胞在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可将荧光反应大致区分为“+~++++”,无荧光者为“-”。检测抗体滴度时,以特异荧光达“++”最高血清稀释度的倒数表示。
A.4.5 意义
阳性结果只能说明受检者可能曾存在登革病毒感染,但血清抗体效价达1∶80或以上者有诊断参考意义,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可确诊最近存在登革病毒感染。
A.5 中和试验(NT)
A.5.1 原理
当人体感染登革病毒后,血清中可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登革病毒与这种特异性抗体作用后,能被特异性地“中和”,抑制登革病毒的复制与繁殖,使其失去感染能力。中和试验包括动物中和试验、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1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05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抗体   血清   抗原   诊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