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读后感

球状闪电》读后感
《球状闪电》读后感
《球状闪电》读后感1
这本书是最近搬家过程中发现的,以前没读过的书都被我搬到新书架上,等着一本本的读完。
一天,准确的说是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有空就看的状态一口气读完的。
刘慈欣的三体,我之前读过也写过,觉得这个人太牛了,靠自己的想象力创建了一个宏伟的宇宙视觉的体系。这本球状闪电,目录前有这么一句话“本书中对球状闪电特性和行为描写均已真是历史记录为依据”这才是你看完后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是虚构的,然而有那么真实。我一直都说矛盾同时存在的都是厉害的,虚构和真实同时存在的感受,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厉害。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在15岁生日之夜,遇到球形闪电,父母意外双亡开始的。球形闪电在一瞬
片断教学
间穿过书柜,冰箱把父母变成灰,而书柜和冰箱甚至父母坐过的凳子都是完好无损的,而冰箱里面的生的事物都熟了,而主角陈博士的贴身衣服被烧成灰,而身体无恙,一切就从这种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开始。
从此,陈博士开始追逐球形闪电的真相。学气象,发现其实要学电磁学和物理,发现要建立模型,更该学的是数学。一个大学生,没有那个年纪的'生活,只泡在图书馆学这些艰深枯燥的理科。书里的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情景的描述都很有深意,也很有用,是很多后续的伏笔。
印象深刻的就是:图书馆中的姑娘最后和陈博士结婚了。多年后回到房子中,发现了家中没有那么多的灰,以及一半黑一半白的头发,揭露了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是以一种宏状态存在,活在另一个肉眼不可见的云状态,只有有任何“观察者”云塌陷,人消失。包括后来陈博士的导师张彬的手稿有已故妻子的笔迹,甚至陈博士的墓碑上有最终捕捉“弦”并且产生聚变的关键公式,都是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给活着的人的提示。
这还不算完,更妙的是最后林云在镜湖上以云状态陈述自己对武器的疯狂心理,以及丁仪看到的林云和核基地被球形闪电武器无差别击中的孩子们的照片,还有最最最后花瓶中偶
尔出现的蓝玫瑰几乎是从头到尾的贯串,让你不断的不断地觉得球形闪电的神一样的存在。
还有一点就是球形闪电的整个书中的递进式的展现过程,层层深入,一层层剥开真相,真的老牛了。一开始的陈博士的谜团,然后张彬导师的忠告告诉没有希望,然后遇到林云,一切开始全力的研究,最后利用 home的网络让20xx台计算机帮忙计算公式,被发现,陷入僵局,又被一个留言带到西伯利亚,展开更深一层的解密,就是三十年的庞大研究,结果就还是失败,制造出27次球状闪电,但参数无一次一样甚至没有任何规律,无法复现。一丁点的希望之火被冷水浇灭。
就当陷入绝望,陈博士突然想到灯一直在,只是没电,所有没光,悟出了实际球形闪电是一种不常规的结构,根本不需要制作,因为一直都存在,重点应该想怎么到它发现它。然后就是了捕捉球形闪电,而认识了物理狂人丁仪,后面捕捉并且看到,到制作成武器……每一步都是递进递进递进,抽丝剥茧欲罢不能,这个结构真的是写的太牛了。
特别赞的一本书,强力推荐。好看。
《球状闪电》读后感2诺基亚3128
我理解了文章中的“我”,理解了林云,理解了丁仪,因为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它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灯塔,不幸的是它心中只有灯塔,没有其他的部分。金黄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到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对我而言感受最深的无疑是发现球状闪电的过程。这是一项有关前沿物理的研究,虽然我们用超过常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终究还是凡人,我们只能在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这些人设定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了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之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正如书中所言:“窗外的每一片树叶,都使人类的科学显的.幼稚无力”
这片小说为我打开了科学前沿的一扇窗,让我睁开了迷蒙的双眼。正如书中所言:我这是的第一感觉是我可以呼吸了,我的思想已被窒息了十几年,这期间,我像是潜行在混浊的水中,到处都是一片迷蒙。现在突然浮出了水面,呼吸到了第一口空气,看到了广阔的天空,盲人复明亦不过是这个感觉。
《球状闪电》读后感3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
大刘表达了他对宇宙的哲学思考——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微观世界的宏世界,也可能是更宏世界的微观世界,一层一层,宏无穷尽、微无穷极。在科学泥沼中,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已被牵住脚步、难以前行,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挣脱传统的束缚,用极具开拓性的思维窥得真理之一二。
这篇小说让我如此受触动,在于她的奇特的想象、合理真实的科学依据,更在于其哲学意义、人物塑造,三体中部分人物的塑造一直颇受诟病,而《球状闪电》中角们的`塑造可是尤为出彩——为武器痴迷的天才女军人、为少年往事而痛苦不已的青年科学家、奇才旷世又不羁的物理寻道者……
我曾讨厌一意孤行的林云,觉得她残忍冷漠,不在意飞行员的生命、不听上级的劝诫、不怜惜那无辜的孩子,为满足个人对武器的狂热喜好不择手段,但当我明白她极端性格的形成原因,又能理解为何她对宏聚变如此执着——她害怕敌方的攻击会像多年前那样率先落在祖国的土壤上、再次夺走同胞的性命。
太阳赤纬
残酷的战争在落日与无数的灰烬中结束了,仿佛一切都已随风而去,只剩那朵蓝的量子玫瑰在心灵的注视中静静摇曳,它是那么美、流露出一股冰雪的灵气,永不枯萎。浪漫至极,凄美至极。
《球状闪电》读后感4
“美妙的人生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出自《球状闪电》,刘慈欣所作。
自从他人推荐买下这本书后,我就迷上了它,对它爱不释手,两周时间便风卷残云地阅览完了——这,就是科幻的魅力啊!如今回味起来,我发现,在复杂硬核的物理知识下,是不同的人的钻研史。
主角是一名孤儿,父母在他12岁生日那天被突如其来的球状闪电击杀成一堆骨灰,然而,他们的椅子却毫发无伤,死一般的冰凉。从此,主角踏上了解开球状闪电之谜的旅程,为此献出他的一生。这条路上,他会遇到同样追逐球状闪电的张彬教授,独具个人魅力研究新概念武器的林云少校。在废弃的3141基地中听沧桑的老毛子诉说他的往事,也会在雷电研究基地与神神叨叨的丁仪共同工作。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为一个项目付出一生,只不过命运给予他们不同的结局。
tpg1就像张彬,他和他妻子身为科研工作者,偶然地见到球状闪电,便不停地去追求它。光阴如流水般飞逝,他妻子因过于急切地研究球状闪电而在一次研究中不幸牺牲,张彬孤身一人奋斗三十多年,数学模型演算了一遍又一遍,存放盒都排了一整堵墙,仍然无突破。他的妻子,就像航海家葬身海洋,死得其所。而张彬,却在一次次失败的痛苦中,得不到任何回报。宛如一个大难不死却全身残废的植物人,他没有死,但他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相似的经历也在老毛子身上发生。所以,人生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用其一生走的路,到头来却发现开始时便已走错,而正是这些人,让后来者到了正确的路。是球状闪电告诉我钻研路上必有牺牲。
比起前面所说的.,物理学家丁仪就成功得多。整本书自从他的出现就有了升华。在故事情节上,丁仪的出现使球状闪电的性质之谜迎刃而解,让雷电研究基地的武器开发项目更进一步。在知识层面上,他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那里的电子有篮球那么大,而原子核则在它几百公里之外,而我们,只不过是宏观宇宙中的一个原子。正如书中人物所说,丁仪这个物理直男,就是超人,超脱于世,不识人间烟火。然而,在本书结尾,这个有点神经质的人竟也有了女朋友。这也是他的一个突破啊!球状闪电告诉了我,你不向前迈步,怎能知道世界的美妙呢?
消防队A版其实,钻研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惰性自我们呱呱坠地时便将伴随我们一生。然而,人类是懒惰的,又是好奇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世界的宏大。小时候,蹒跚地走在小区里,我会感到小区大得让人迷茫;之后,我们望向大海,会感叹它一望无际。如今,望向漆黑的夜空,我们知道,这后面藏着无数的恒星,无限空间,而自己,又是多么渺小!此时,钻研的种子在心中萌芽,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所以,钻研使我们有了一双好奇的眼,和一颗坚持的心。
因为无知,我们不得不求知,而越是求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未解之谜待我们解决。我觉得,这本书更是对所有科研工作者的致敬。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开启你钻研的征途。不管目的地是多么虚无飘渺,都一往无前。美妙的人生需要钻研,趁尚未老去,就赶紧启程吧!无论结果将我们导向何处,在路上的你永远是最美的!
李汝军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0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闪电   球状   发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