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环境下新闻专业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论假新闻环境下新闻专业思想道德教育
【摘 粗钢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与精神层面发展缓慢的不均衡性导致了社会的浮躁和不。在此种大环境下,近年来假新闻屡见不鲜,使得高校新闻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假新闻环境下新闻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新闻专业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假新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运行的态势。在人民物质财富得到极大增长的同时,与此相应的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相对缓慢,这种不均衡性导致我国社会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诸多信息工具的推广运用,假新闻屡见不鲜且影响范围逐步扩大。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5号一、新闻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事业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步发展壮大。但近些年来,假新闻不断滋生。针对该现象,《新闻记者》杂志从黑科技事件2001年起每年都会评选出中国十大
假新闻,至一优推广2010年已有十年的历史。每年盘点出的假新闻不仅受到新闻从业者的关注,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如此,假新闻屡禁不止,手段多样,而且还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例如20121月《新闻记者》杂志刊登的最新一期《2011年虚假新闻病理分析报告》中推选出的:“马来西亚拿督来杭辟谣”“中国打造全球最大超级城市”“ 89%温州家庭参与民间借贷”“ 外逃官员卷走8000亿” “微博又传5种水不能喝”等广泛转载的新闻稿件光怪陆离,让人匪夷所思。
欧洲bt出现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是新闻从业者新闻理想和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产物。理想和道德的起源是教育。高校新闻院系作为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摇篮,不仅肩负多门专业知识的传道授惑,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更加任重而道远。
bg h二、新闻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新闻类院系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学者们多年来一直在探求的问题。《北京青年报》的主编张延平曾提出新闻单位需要“通才”“全才”。这个观点受到了当时大量学者和媒体从业人士的追捧。随之而来,不少新闻院系开始对传播学科进行改革,将培养领域扩展到法学和外国语言等学科,却将思想道德教育兼并到统一的高校公共课程中,从而导致学生
缺乏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道德观的引导。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2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203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