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的结构性缺陷及培育策略

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的结构性缺陷及培育策略*
◎方 志1 黄 荔2
  摘 要:反贫困策略的选择应以贫困的分析范式为基础,而社会资本作为耦合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粘合剂”,使得社会资本范式成为阐释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强化社会资本与农村扶贫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变得至关重要,且必须重视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的培育问题,进而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理论帮助和实践思路。
  关键词: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结构性缺陷;培育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社会资本随笔》一文中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产生于共同熟悉和认可的社会网络中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当前,不能仅从生存性视角来研究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而是应向社会支持和可行能力等领域进行深层次拓展,亦即应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贫困分析当中。世界银行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来解决贫困问题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说明了在反贫困领域续接社会资本的必要性,世界银行发起的“社会资本行动”计划的负责人格鲁特尔特认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所以仅能部分地解释经济发展问题,其原因在于这三种形式的资本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结,并认为这一缺失的链条正是社会资本。由此可见,社会资本理论能够为陷入困境的农村贫困治理问题提供新的入口。
一、社会资本与农村扶贫的联动关系
(一)社会资本是推进农村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农村扶贫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配到户的转移支付和政策倾斜,另一种是整村推进的扶贫工程,而社会资本均可以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前者主要是基于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来开展的,当然还包括农户申请和村民表决的过程,如果扶贫对象之间彼此信任进而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则无疑会减少“争贫”和“闹访”现象的出现,达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默契进而产生更强的脱贫解困能力;后者是针对贫困村来制订扶贫计划,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也指出了“以村为单位”实施农村扶贫的重要性,其实质是各方参与主体通过协商谈判,在彼此合作基础上来实现共同扶贫,因而离不开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撑,亦即社会关系网络为农村扶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吃饭也疯狂在线观看
(二)农村扶贫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个体或体对社会资本的占有或缺失,对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及其社会存在状态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农村扶贫对于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意义重大,因为通过给予外部支持和增强内生动力使得贫困农户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比如,在农村扶贫中通过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和产业发展等增强了贫困农户的可行能力,提高了贫困农户的交往频率,交往宽度和强度的提高带动了桥接和连带的社会资本的增加。同时,随着农村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也逐渐拓宽了贫困农户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增加和不同层次社会资本之间的融合,进而提高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二、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的结构性缺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信任缺失影响了农村扶贫的绩效。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可以激活社会关系进而为扶贫开发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传统的农村社会,疾病、建房、上学、婚丧嫁娶等往往需要村民之间的经济互助,然而由于贫困地区农村社会网络的分化与内部规范的失效使得村民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物质主义逐渐取代了人情关系,在农村人际交往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功利化倾向。由于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贫困农户得不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充分信任,且富裕体由于市场化服务的出现也降低了互助需求,减少了与贫困体之间的联系,进而降低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度。此外,农村贫困地区对于村庄之外的人(“陌生人”)具有天然的排斥感,也阻滞了贫困农户与外界的资源交换和信息交流,这种信任缺失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农村扶贫失去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进而成为影响扶贫绩效提升的重要致因。
(二)互助互惠网络弱化阻滞了扶贫资源的获取。互助互惠意指社会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生产性的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缓解政府治理贫困“失灵”的困境。在以往,农民集聚在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和生活,形成了稳定而亲密的邻里关系,互助互惠行为成为常态化。然而,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进城农民工基本脱离了原有的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农村富裕体也大多搬离了农村,导致农村社会关系网络节点脱落、联系中断的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互惠规范正在不断遭受侵蚀,邻里互助的功能也大为削弱。如此一来,留守农村的农户基本上处于同一阶层,普遍依靠宗族关
系来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有较强的同质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基金项目“精确扶贫背景下的陕西农村数字化贫困研究”(项目编号:18JK0138)。
-  83  -
性、封闭性和排他性,不利于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开放,贫困农户获取扶贫资源的途径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三)社会组织孱弱降低了农村扶贫的效率。社会组织作为现代公共治理的重要主体,是贫困农户社会资本增量的重要渠道。然而,尽管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在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整体而言依然处于“发育不良”的状态,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目前,我国扶贫开发立法依然滞后,针对社会组织的扶贫立法更是付之阙如,导致在资金管理和服务范围等方面缺乏权威的法律解释,导致社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时常无所适从。进而限制了社会组织在农村扶贫中的效用发挥,甚至一些社会组织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淡化了其公益属性。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村社会组织缺乏独立性,在资金、人才等资源方面严重依赖于地方政府,严重者甚至成为地方政府的附属机构,无法充分发挥独立“第三方”作用,直接影响到贫困农户加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进而降低了扶贫效率。
三、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的培育策略
正德皇帝下江南(一)扩大社会信任半径。当人们彼此信任时,社会资本的价值会超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了对社会资本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美籍日裔学者福山提出了“信任半径”的概念,即个体信任他者的宽度和广度,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在社会或其特定的体之中,成员之间的信任普及程度”。基于此,要改变当前农村社会信任的现状,就需要多维度扩大社会信任半径,也只有政府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彼此信任时,才能将个体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合力,以保障农村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lm8
一是制度信任。基层政府是制度信任形成的重要窗口,因而必须提高基层政府的公信力,畅通贫困农户的利益诉求机制,加强基层政府与贫困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沟通以听取贫困农户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继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扶贫政策和扶贫措施;二是村民互信。应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农户之间的关系互信,根据当地的习俗多举办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扶贫主题鲜明的活动,以增加村民之间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在交流中增加感情以提高互信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建立扶贫议事等网络交流平台,使贫困农户在对话中实现理性的碰撞和视野的拓展,从而为农村扶贫开发奠定坚实的信任基础。
(二)延伸社会关系网络。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认为,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源获取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物质扶贫和产业扶贫当中,由于财力有限通常只能实现贫困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一旦救济中断则很容易返贫,而产业扶贫又需要充足的自然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予以支撑,而大多数农村贫困地区并不具备,因而构建贫困农户的社会关系网络十分必要。社会关系网络又被称
为非正式的社会组织网络,如邻里关系、亲戚关系和朋友关系等,它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重要的社会资源。藏药膝盖疼的药丶
因此,必须构建新型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弥合贫困农户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与社会的隔阂。具体而言,贫困农户作为农村扶贫社会关系网络的节点,但由于贫困农户自身的能力又十分有限,因而应鼓励贫困农户走集体化脱贫之路,通过集聚效应来应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当然这种集体化既可以是农忙时节的集体性劳作,也可以是一些风险小、成本低的经营性活动,如在文化特浓郁的乡村地区,贫困农户可以以民歌、吹打乐和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为载体,成立各种文艺组织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且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与以往基于地缘、血缘和亲缘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迥异,因为这些贫困农户是基于相同的诉求而集合在一起的,有助于增加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组织化增权是增加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的重要手段,因为社会组织了解贫困农户的具体需求,可以通过送项目、送技术和送关爱等形式参与农村扶贫,因而贫困农户可以以社会组织为载体来获取更多的扶贫资源。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也提出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这也充分表明社会组织有义务积极参与国家的扶贫行动,意味着应给予农村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使其能够依法运行并不断壮大。
一是政府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应切断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利益联结,以保证社会组织的独立性,
并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特别是要结合农村实际以及扶贫要求来制定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规划,从而为扶贫开发提供坚实的组织载体;二是社会组织应加强与其他主体之间的联系。鉴于各级政府、国际化组织和大型企业等其他主体拥有大量的资源,社会组织应主动与其联系,利用非营利性组织的性质以获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进而提升自身链接资源的能力;三是社会组织应设计针对性强的扶贫项目。扶贫项目应面向贫困农户,从而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地方经济,这就要求在设计扶贫项目时要充分研究贫困农户致贫的成因,避免项目设计的粗放“漫灌”。
参考文献
[1]谭英俊.重构社会资本:新时期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逻辑选择[J].求实,2016(4):81-87.
[2]张辉.精准扶贫机制下的社会资本研究[J]. 决策咨询,2016(4):74-78.
[3]周玉龙,孙久文.社会资本与农户脱贫—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17(4):16-29.
[4]赵宁.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逻辑理路及其价值实现研究[J]. 农业经济,2019(3):108-110.
ct系统参数标定
●作者单位:
1.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2.陕西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  84  -
行学一族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扶贫   农村   资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