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建构探究

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建构探究
温州医学院学报作者:董磊明 翟晋
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04期
        摘 要:依据“先赋”和“自致”、强和弱两个维度,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支持网可分为“先赋强关系”、“先赋弱关系”、“自致强关系”、“自致弱关系”四种理想类型。乡土社会中形成的先赋型关系为农民工在新城市中站稳脚跟并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城市
中建构出的自致型社会支持对其发展也同样非常重要。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在先赋和自致的关系基础上存在着强、弱关系变化的可能性。由于在经济分层中的底层地位、作为陌生人的“历史”缺失和地域文化的排斥,农民工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出自致强关系,他们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而无法真正地融入城市,只能栖居于城市边缘。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先赋;自致;城市融入
索爱m600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7)04-0011-0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他们在城市之间务工经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的“民工潮”。这些农民工离开熟悉的乡土社会,置身于陌生的城市环境中,势必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以便他们在城市中生存和发展。本文关注的就是这些农民工如何在城市中逐渐建构起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他们进入城市、谋求发展的每一步社会行动的行动策略以及面临的困境等。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一)关于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农民工概念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基本的共识是,他们来自农村地区,属于农业户籍,从事非农生产活动,活动领域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对于农民工体类型进一步划分的研究比较少,其中有学者将农民工划分为“在乡在土”、“在乡离土”、“离乡在土”和“离乡离土”四种类型[1],也有学者从代际之间的角度将农民工划分为新生代和老一代两种类型[2]。我们认为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的预期和意愿是影响其在城市中行为逻辑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据此,我们将农民工分为“过客型”和“驻扎型”两类:“过客型”农民工仅仅把城市作为临时工作的场所;而“驻扎型”农民工具有长期定居城市生活的预期目标。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第二种“驻扎型”的农民工,关注他们如何逐步建构起自身的社会支持网以及在其中运用到的行动策略。
        (二)关于社会支持网的研究
        一般来说,学者们都认同对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源自国内外对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研究的学科综合。社会网络的概念由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A. R. Radcliffe Brown)首先提出,他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组人或体形成的一组独特的关系[3]。社会网络研究在20
世纪60年代发展迅猛,到7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独立领域。社会支持网作为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由密切关系信任程度较高的网络成员组成,并能够从中得到来自其他人的各种帮助和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概括而言,社会支持网就是一种能从社会交往成员那里获取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网络[4]。
        1973年,格拉诺维特(Mark S.Granovetter)从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界定关系强弱。他认为互动频率高、感情较深、关系亲密、互惠交换多则为强关系,反之即为弱关系;认为弱关系更有可能接触到不同的信息,对于社会流动特别是向上流动与资源的获取具有重要作用[5]。边燕杰沿着格拉诺维特的思路在华人世界探索关系在个人求职中的作用,他发现社会网络在这里的作用不是传播和收集职业信息,而是待分配的择业者通过人际关系得到工作分配主管部门和分配决策人的照顾,因此认为在华人世界求职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建立的[6]。
        事实上,在社会支持网理论的研究中,并不仅仅是对于强弱关系的研究,也有从“先赋”和“自致”角度进行研究的。例如,在1967年,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Blau&Duncan)在《美国的职业结构》一书中首次以被访者在16岁时父亲的职业地位以
及受教育水平作为先赋性变量,以被访者受教育水平、初职职业地位和目前职业地位作为自致性变量,研究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先赋”是指与生俱来的、个人不能选择的条件,主要包括血缘地缘、教育环境、家庭背景、天赋秉性等内容;“后致”则是指后天形成的,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包括业缘趣缘、工作岗位、荣誉成就等[7]。在国内,也有关于先赋和自致因素对于社会流动影响的研究,如悦中山等通过先赋性关系和自致性关系研究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的构成,并进一步指出不仅先赋关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网建构起作用,后致关系在农民工经济文化融入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正向影响[8]。护阴
        (三)关于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研究
        对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学界多在格拉诺维特“弱关系”假设以及边燕杰等提出的“强关系”假设基础上展开。王毅杰、童星在对南京市流动农民工的调查中发现,在流动农民的社会网中,亲戚和朋友(包括老乡)所占比重为96%,另外,农民工对强关系的依赖并不是一种传统农民习惯,而是这一社会结构安排下的节约成本的理性选择[9];曹子玮认为农民工进入城市带来的职业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血缘和地缘关
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的边界[10]。李汉林分析了农民工体以初级体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具有“强关系”的特点,指出同质体成员是构成农民工之间强关系纽带的基础;信任,尤其非制度化信任是构造关系强度的重要前提条件[11](pp.15-39)。總之,从关系角度讨论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建构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独特角度。
        另外,在讨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时引入强弱关系概念,就需要设定一个判断强弱的标准,以往的相关研究在界定强弱维度时,大都根据实际研究问题直接给出强关系和弱关系的范围。例如,孙晓娥、边燕杰在研究留美科学家的社会网络时指出:“强关系指的是关系亲密的师长、同学和同事,而弱关系指的是初步认识、关系远近不一的‘相识’”[12]。也有一些研究给出了可操作化的划分,如苟天来等就将“在一起的闲暇时间总量、信息交流的内容以及生产活动中的互助和共管情况”作为关系强弱判断的几个维度[13]。结合以往的研究和本研究,笔者提出一个界定强弱的维度,即农民工闲暇时间的情感交流和工作时间的交往行为,只要是闲暇时间有情感交流的都可以称为强关系,而仅在工作时间发生交往行为的只能算弱关系(参见表1)。
        之所以这样划分,一方面是因为强弱关系之间存在转换的可能,因此需要出其中发
生转换的机制,另一方面强关系主要基于情感支持,而弱关系更多地带有工具性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家人、亲戚都是强关系,老乡中既有强关系也有弱关系并存在转换可能,而城里形成的顾客都属于弱关系。
        以往关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研究大都是静态的分析,研究的结论或是“弱关系”假设抑或是“强关系”假设,缺乏对于强弱关系转换的案例分析;同时,仅仅局限于强弱关系一种维度来考察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建构已显得有些单薄。因此,本文尝试性地将先赋和自致关系维度引入,可以更加深入地剖析农民工在建构社会支持网时的行动策略,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逻辑。
        本文拟以J市经营大饼早点生意的部分河南籍农民工作为调研对象,关注他们在当地社会支持网的建构问题。其中,老王在J市生活时间较长,我们与之认识已经十多年,关系较为熟识,同时我们认为老王的社会支持网的建构在“驻扎型”农民工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将老王作为最主要的深度访谈对象。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我们在对老王情况比较了解的基础上,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前后六次在他的早点摊对其进行深度访谈,还有一次后期的电话访谈作为追加访谈;同时还对老王的同行与老乡
共计8人分别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通过这样的调研,我们形成了对“驻扎型”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建构问题的质性感受。
        二、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结构与困境
吴元欣        农民工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社会后,其社会支持网是如何建构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大致结构?农民工在这样的社会支持网中还会遇到什么困境?本文以老王的经历作为个案给大家展示出来。
        (一)社会支持网的引领
        20世纪90年代初,老王经他老婆的堂兄介绍,来到J市从事制作大饼的早点生意。据老王讲,不少在J市做大饼早点生意的都是他的河南老乡,大家都是相互介绍结伴而来,并分散在J市的各处大街小巷中。
竹书文化        老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条件十分艰苦,生活上经常是靠着在这边的亲戚老乡帮扶,后来慢慢有了一些积累,就把老婆接过来一起做生意。他十分看重在J市的这些亲戚老乡关系,闲暇时间会经常去关系较好的老乡住处串门。虽然这样的闲暇时间对于老王而言十分
宝贵,但他仍然选择把这段时间投资在与老乡的交往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聊就淡了”。工作时间,大家基本上都在忙自己的早点摊,但对于相互之间一些举手之劳的帮忙,老王也会很乐意。
        “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分片,但有时候他们(指老乡)实在忙不过来也会去帮个手;有时候去食品城买东西也会帮他们(指亲戚老乡)带点,钱嘛,给点意思一下就行,都是老邻居了,是相互的。每次家里面有什么事,儿子女儿上大学啊,结婚啊,都会请客,随礼都按照老家的规矩来。”
        据老王自己介绍,不管是那些以前村子里的左邻右舍和处得好的亲戚,还是曾经跟老王一起去北京上海打过工共患难过的老乡,只要是现在也来到J市做早点,老王都和他们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情感交流和互助往来,这是老王的一个基本原则,他不愿断了这些关系。也正是有了这些老乡和亲戚包括家人的支持,老王才有了稳固的大后方,从而得以在城市立足并有所发展。
        (二)社会支持网的再造
ADICOLOR
        仅仅依靠这些处得好的老乡亲戚,老王在城市中可能也就勉强过个温饱,想要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与城里人的交往将是老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社会支持网的再造上,老王的行动策略是怎样的呢?
        老王首先把自己的大饼摊选择在一个靠近菜场的位置,这个菜场周边分布着四个居民小区,因此这里占据着绝对的地利。但光有地理优势是不够的,老王一方面依靠自己的精湛技術让大饼质量和口感都很好,另一方面为人和善,风趣幽默,做生意从不斤斤计较,从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与人缘。关于与城市人的关系,老王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的生意基本上指着你们(城里人)照顾,所以要尽量满足你们的口味。我们外地人在城里都是没有‘路子’的,只有老老实实做生意。我知道你们城里人挑剔得很,但只好由着你们的性子来,要是不明白这一点,就是跟钱过不去。”
        由此可见,老王与城里人之间的关系大都是通过生意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因此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经营这种弱关系。只有经营好了这层关系,才会有相应的经济回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老王逐渐在早点摊所属的小区里拥有了一批回头客。凭借这批忠实的顾客,老王的生意逐渐稳定下来,规模和效益也稳步增长。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7:0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9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关系   社会   农民工   支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