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题】我们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MOZHAI123 NET
2.孔板填料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
3.识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意义。
【集体备课】 使用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文化的内涵、作用,文化创新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都在讲世界文化的共同特征,文化的普遍性(共性)。后面两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华文化,侧重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突出文化的特殊性(个性)。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二)讲授新课
通过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历程,展示出中华文化的辉煌,(见PPT)。总结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1.汉字(个性)
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现代社会、国家、学校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汉字英雄》 、《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
2.史书典籍
《春秋》 、《史记》 、《资治通鉴》。
中华文化近代经历了衰微,需要重振,创造新的辉煌。
中华文化除了源远流长,还有另一个基本特征:博大精深。
其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四大名著、唐诗宋词。
(2)科学技术:四大发明。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各地区,各省的建筑、饮食、风俗。(较常考)
宿娅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刻楦机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意义:cq步有利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课堂练习见《会考说明》P39 88题。
【课后反思】
1.本框的内容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对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尤其是对题目的记忆。
2.从情感上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繁荣,增强全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8:1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9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民族   中国   中华文明   包容性   需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