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江小英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黄 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北京,100875)
摘要  在普通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更是如此。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者、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这一领域已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现状进行分析,力图为今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特殊儿童 家庭教育
分类号  G76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养成”教育,教育好孩子是家长的天职,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家长的重任。家长在特殊儿童的一生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殊儿童比普通儿童更需要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家
三星sghe258
庭教育。在我国,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情况怎样呢?本文检索了相关文献资料,对这一领域做一研究综述,以希望通过总结和归纳,发现目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1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对象
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我国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对象有: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超常儿童;学龄前语言障碍的儿童以及一些有特殊问题的婴幼儿。研究对象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2000年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上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探讨和三大类儿童(盲、聋、)的研究,如聋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赵锡安,1993)、关于儿童的家庭教育探究(马丽,1995)、盲童的家庭教育调查与对策(华瑛,1998)等,2000年以后逐渐出现关于超常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语言障碍儿童、肢体障碍儿童等研究,如超常儿童家庭教育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陈志君,2001)、学习困难儿童家庭因素的研究(朱冽烈等,2003)等。二是从研究对象看,以听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和超常儿童等三类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最多,这三类儿童的研究约占所有研究的三分之二。
2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者
到底谁在关注和研究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呢?文献显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者主要有三类:一是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包括在读的本科和硕士生),主要从理论视角来阐述这一问题,如肖非、刘全礼所著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实践》、赵锡安编写的《聋童系列教育家长必读》等;二是特殊儿童的父母,他们根据自己的育儿实践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如万选蓉的《一个母亲和聋孩子走过的路》一文、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陈雅蓓的《漂亮女儿——一个失聪儿母亲的成功教育》一书;还有一类就是特殊教育一线的教师,他们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并且协助家长,共同合作进行了一些个案研究,如赖燕萍的《加强盲童家庭教育,促进盲童健康成长》、黄汝倩的《发挥盲校骨干作用指导盲童家庭教育》。
3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现有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主要从两种视角切入,最常见的是理论的探讨,如提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误区、原则、方法、具体实施的措施等;另一种则是从实践的角度,比如调查家长的需要、压力,以及总结教育实践经验,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从
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除了常用的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外,近年来个案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方法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领域也逐渐兴起。
4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透视
对于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仍然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但是有一些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及经验总结。
4.1 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的议题
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4.1.1 家长压力
特殊儿童的家长必须应付其他家庭常面临的紧张和压力,还要加上抚养特殊儿童的额外压力,因此他们要经受比一般家长更大的压力。张宁生、荣卉(1997、1999)指出,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个人家庭问题、经济负担、终身照顾、缺乏成就感、过分保护。杨希洁(2001)提出家长应对这些压力的能力取决于儿童的残疾程度、儿童年龄
、家长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有无正常儿童、情感寄托和家庭所得到的支持。徐美贞(2003)通过问卷分析得出儿童父亲的心理压力的总分与自责和幻想的应付方式是正相关;母亲的心理压力总分与自责和退避的应付方式有正相关。儿童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压力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刘历秦(2004)从相反的角度提出家长的压力水平同样也会影响聋儿人格的形成,家长压力大容易影响孩子,出现脾气倔强、好动、冲动、社会性发展迟缓等特征。
4.1.2 家庭支持
家庭应付特殊儿童带来的影响的能力与其得到的支持有极大关系。杨希洁(2001)发现,社会支持越大,父母的压力越小家庭获得的支持可分为知识性支持、情感性支持、物质性支持。国内还有人提倡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接受教育(周世恩,1999;马晓燕,2000),这也是一种给家长提供家庭支持的方式。王辉(2004)做了家长对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家长对学校的教学内容、效果有诸多不满意,但限于自己对孩子、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了解,提不出有效的意见,因此建议对把对家长的培训纳入研究中,作为给予家庭支持的一个重要途径。
4.1.3 家长参与
国外及港台地区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家长参与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对特殊儿童、家庭和学校都有积极作用。目前国内也开始关注家长参与问题,研究多以调查形式进行。研究的主要结果:一是家长和教师都对家长参与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家长对自身参与能力没有信心(刘颂,2001;张俐,2001)。二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以在家做作业辅导和家校联络为主(张俐,2001)。三是影响家长参与态度的因素是家长受教育水平和家庭居住地(刘颂,2001)。四是家长与教师对“家长参与”看法存在分歧,影响家长、教师伙伴关系的形成,影响家长参与行为(王强虹,1999)。五是在全纳教育中家长参与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认为家长如能正确利用家庭、学校、社会所提供的资源,树立正确的参与观念,采用适当的参与方法,定能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李术,2004)。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研究者对特殊儿童家长的反应、特殊儿童对家庭的影响、特殊儿童家长权利与责任、特殊儿童家长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刘颂等,2000;马晓燕,2000)。
4.2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具体研究内容
已有的研究内容主要从两个纬度着手:一是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类型来具体阐述研究;另一种从教育的过程出发,探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内容等。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这两个纬度,按照特殊儿童的分类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4.2.1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总体上,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从理论上论述的。田红(1995)较早论述了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必要性、不利因素和初步设想。邬春芹(1997)分析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并对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出建议。王强虹(1997)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角度谈到特殊儿童家长的责任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李芳、雷江华(2000)提出在残疾儿童家庭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对家长的要求。雷江华(2001)论述了残疾儿童家长在教育中的角定位:“抚养者”、“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和“学习者”。范云新(2003)从形成残疾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来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英等著《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2004)其中一节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家庭特殊教育的误区、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教育训练的原则、内容等。叶立言、钱丽霞等(2004)还提出了发挥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家长的作用,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掌中万维
除了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外,也有对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指导的普及读本,例如《特殊儿童父母指导手册》(英,1996),此套丛书为五类特殊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导,《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特殊儿童家长读本》(刘全礼,2000)则面向七类特殊儿童家长。
4.2.2 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教育
各类残疾儿童中,涉及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教育的资料最多,已有一些专著出版,例如《儿童家庭教育咨询》、《智力落后儿童家长必读》、《儿童的早期干预》、《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实践》等,另外研究论文也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有:家长参与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茅于燕,1993);家长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正确态度(马丽,1995);家长对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胡爱华,1996);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肖非、刘全礼,1996);智力落后儿童家庭环境(马丽,1995;安明河,1996);高年级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心理发展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刘文鸽,1999);智力落后儿童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影响(王雁,2001)。
4.2.3 视力残疾儿童家庭教育
在这类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中,国内已有专门的课题和专业的工作者(如雷江华等)在研究。已有的成果如下:郭宝贤(1994)根据家庭对待盲童的几种类型,指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华瑛(1998)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盲生与健全学生家庭状况的差异及因此造成的不良倾向,提出了应积极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盲童的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雷江华(2001)通过个案研究分析总结了盲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家长提出了开办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利用社区等六条建议,后来又对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2003)。
柏树大厦4.2.4 听力残疾儿童家庭教育
isp服务商
王彬彬此类研究成果比较多,《梅次开文集》中收集了两篇《漫谈聋哑儿童的家庭教育》(梅次开等,1982)、《对聋哑儿童的家庭教育》(梅次开等,1983)是较早论述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的文章,具体阐述了家长在聋儿进行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早期教育、积极的态度、思想教育、德智体教育等。赵锡安(1993)就聋生个性情况、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在《聋童系列教育家长必读》一书中他还分析了家长的重要作用、聋童家庭教育原则、家长态度等问题。赵庆春(1999)从
正确看待聋儿、科学认识聋儿、全面教育聋儿三方面阐述家长对聋儿进行启蒙教育。黄春华(2000)论述了家庭在聋童口语中的作用。庞韧(2001)从德智体美劳方面阐述了聋生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提出聋生家庭教育的原则,以及配合家庭教育,学校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吴琼(2001)调查学龄前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后发现,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重医轻教,缺乏耐心等。孔令河(2001)、徐景卫(2003)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聋儿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并提出了改善聋儿家庭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随着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广泛开展,有研究者对随班就读聋童家庭教育进行了研究。郑亦雄(1996)运用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在聋童随班就读中的作用。江小英(2003,2005)分析了随班就读聋童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56: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68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儿童   家长   研究   教育   家庭   进行   参与   支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