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语文学习兴趣很难培养,多因死记硬背而造成消极的学习心态。但学习兴趣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持续性学习动力,所以有必要深入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pdflib引言考古学有什么用
生产技术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采用兴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以后,掌握大量的结构化文化知识,有效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实际感悟,增强学生对语文内容学习的喜爱。语文教师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构建欢快和愉悦的教学环境,让语文知识可以以灵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这样,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热情,从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深入地探究语文知识,不断扩展和丰富现有的语文知识积累。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兴趣化教学方法的原则
(一)过程的自主性原则
在以兴趣化教学为导向的课堂中,强调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能力。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能够更加积极和深入地加强对文化知识的探索,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兴趣为出发点,自发地吸收大量的知识内容。相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式不感兴趣,会产生被动的抵触心理,以消极的学习状态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吸收,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语文教师在主导课堂教学形式时,要以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目的,在课堂中融入多种有趣的教学元素,对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加以改革,构建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灵活课堂。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美好的体验感,促使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课堂是以语文教师作为主导者,通过利用教材和讲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学习,学生很少有自主发挥思考能力的机会,体会不到对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针对这一教学现象,语文教师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兴趣
教学的原则,改变传统固有的教学思维,深刻认识到将学生主体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从而结合以往课堂教学弊端总结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方式,完善语文知识输出的渠道。这样,学生才能占领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思考和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观念。
(三)内容的整合性原则
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对零散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能力,很难将各类语文知识系统地整理到自身的知识体系当中,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较为困难,逐渐丧失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使得文化理念和基础知识紧密结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知识点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和传递,有效提高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构建趣味辩题,创造互动乐趣
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乐趣,在于思考和互动。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良好的课堂氛围应当是思想之间的碰撞,应该是互动性更强的学习体验,唯有如此才能收获更多语文知识,产生对学习的深刻感悟,并由此形成持续的学习乐趣。学习兴趣得来不易,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互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力。例如,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两篇课文,都非常适合创设趣味性较强的辩题,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两个寓言故事的思考。楚襄王不理朝政,安于享乐又不听规劝,国破是必然。但是他却可以痛改前非迎回庄辛,重整旗鼓之后复兴楚国也为时不晚。学生在预习时已经了解到了故事梗概,课上设计辩论题目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更深层次的道理。例如,“如果我们错过了考试能否亡羊补牢?如果我们错过了飞机能否亡羊补牢?如果消防队员错过了救援时间能否亡羊补牢?”这种具象化的辩题是为了让学生到成语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方式,也可以通过广泛联想让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限定条件。所以,医护人员不能错过抢救病人的最佳时机,消防战士不能错过救火的最佳时机,如同学生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年华。在辩论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思想在辩论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互动效果更强,学习体验更佳,自然对课文理解得也就更为透彻,后续形成正面积极学习兴趣的条件也就更为充分。
(二)预设趣味问题,引发自学乐趣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学趣不高,也与课前预习不足紧密相关。但是预习还要讲究方法,决不能以枯燥乏味的方式作为预习手段,那样只会消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前预设趣味问题也显得格外重要,重点在于结合课文将所提问题趣味化,真正引发学生的兴趣点,形成自主学习的驱动力。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咏柳》和《春日》之前,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围绕诗词读音、释义、以及诗词的情感与内涵等角度展开讲解。如果课上所讲内容在课前预习中都完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为积极,这是做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铺垫。但是预习问题需要设计得更为巧妙,才会引发学生的自学乐趣。由于两篇古诗词都是依托景物来抒发情感,所以在预设学习问题时,可将此作为基准点,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进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咏柳》讲述了柳树的自然形态,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图片,由学生对比出柳树的风格特点,这样便可减少古文的无趣感,促使学生通过感性观察去完成语文知识的预习。而在《春日》一课中,诗词实际上哲理性很强,表达出了作者在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如果只是简单地去收集图片素材,显然不足以产生对诗词的深刻理解。那么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诗词作者朱熹的人物介绍,尤其需要给出大量与作者创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历史背景介绍。唯有如此,趣味性才能与知识点紧密联系,通过课前预设趣味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自学乐趣。
王家新的资料
(三)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便捷性很强,近几年逐渐被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有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加强了课堂内容的教学层次,提高了整体学科的综合教学效率。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加强知识传授的宽度和深度,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为学生构建可以直观和系统学习的趣味教学环境。学生在高效的课堂环境下学习,可以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从而能够将知识点加以联系和整合,并对现有的知识库进行有效的扩充,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善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意识和理念。
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它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对语文内容进行深度讲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
阿米福汀[1]刘贤闻.启动学导机制丰富学习体验——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构建教学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1(5):50—51.
[2]陈秋.巧设方法,学趣兼得——关于小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9):23—25.
[3]张琼.小学语文写作兴趣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2):40.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1: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62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语文   知识   教学   兴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