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践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践策略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摘要: 当代的小学生成长于一个信息与科技大发展的时代,学生们获取的知识更加多元化,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情感,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要摆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避免单调性、理论性的说教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联想,实现德育知识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电视频道包装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在传授知识之际还可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文内涵,强化学生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时,德育教育是关键部分,将德育教育理念渗入语文教学,可有效培育学生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生活观、价值观,进而促使小学生道德素养及其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正可谓学语文,即先做人。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专业化和综合化,因此德育教育形式也要跟得上社会发展,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重要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要在思想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德育渗透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独立思考意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人格, 对于学生的智力品质以及情感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此时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年龄段,因此语文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自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理论性的说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教师应注重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与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到语文学习规律以此达到学生深究的学习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
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语文教师增强德育的重视度,以立德树人为取向,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本质,更加倾向于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首先,德育不只是课程教育,而是一种全员性的“大众教育”,它面向的不仅是语文课内的学生,
征服者f313同样是面对全校师生,要让每一位校内人员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其次,德育是要让学生完成立德树人,以防思想意识出现偏差,让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时刻秉持原则。再次,德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教育方能完成,所以语文课程的德育不能仅立足于当下的教学环境,需要用一种长远的眼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构建能够满足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体系,并让德育一直延续下去。最后,语文课程教育并非仅是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是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这就意味着德育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要“接地气”,采用标语宣传、课程渗透、人文知识普及、德育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但掌握一定德育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真正做到学生“德智体”的全方位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践策略
3.1有效衔接课内与课外的德育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学科自带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与道德要素,触及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教学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更能与生活紧密相连。若想有效衔接语文课内与语文课外的
德育内容,需要遵循下面三个原则:其一,要将课内与课外视为有机整体,进行统一性教学规划与教学设计。
如《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求学生预习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毁灭过程,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屈辱史,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第二个阶段,是课中教学,课中教学德育点在于细致品味圆明园的壮观,进而刺激学生产生爱国情怀,使其充分了解祖国历史中的灿烂文化。第三个阶段,即课后实践环节,该环节的德育点在于为圆明园制作宣传海报、警示标语等,促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至死不捍卫卫历史尊严,为祖国美好明天奉献个人力量。其二,加强优化与整合,将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在授予语文课知识之际,借机渗透思想道德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其三,积极争取更多人士的认可与支持,寻求家长的帮助,将德育内容与家庭伦理进行结合,在家长亲切的配合下,可以快速收获德育效果。此外,语文教师需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细致批改作业,寻求机会与学生进行谈话,并与家长形成默契配合,进而及时掌握学生在课下、校外的生活现状与道德行为方式,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校内表现与校外表现进行有机联系,进而展开全方位德育教育。
3.2注重优秀国学文化导入,将德育“根植”于学生心中
国学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进行德育的有效路径,国学文化源远流长,经千年而不腐,已成为我国优良的文化根基,教师可以通过优秀国学文化的导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众多国学文化素材,也含有众多德育因素,具备和蕴含了广博的理想信念、文化精粹和道德人格,而这些理念都可以运用于德育中。
例如《伯牙鼓琴》教学中,这一课程既蕴含了“高山流水”的悠远意境,同样包含了纯真的友情,这是对中国文化最为深刻的诠释,讲解这个故事,能够让学生内心深处受到感染,受到启发,构建出关于友情的标准,并具备忠于朋友、真心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3.3设置引导性问题强化引导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 因此教学形式不宜过于刻板,而是要摆脱德育渗透的枯燥感,强调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教师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设置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能够有效地将不同文章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新老知识相互融合与交替。罗丹明b
例如,可以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可以相互关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起中国传统的神话体系,并让学生按照时间线将这些神话故事进行排序, 既要实现文章内容的双向对比,同时也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以此实现不同文章之间的差异性阅读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设置引导性问题是教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重要教学措施, 也是引发学生联想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对教师提出相关教学要求,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整个学习体系充分了解, 并能够将不同的文章进行有效串联,才能为学生设计更加符合逻辑的引导性问题。
结束语
献血法小学阶段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德育任务,而语文课程则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充分的德育渗透,避免由于重视不足而流于形式,在课堂中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道德情操,实现学生语文知识和道德素质的双向发展。秋波荡漾
参考文献:
[1]黄俊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21.
[2]展海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64.
[3]张巧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177-178.
[4]何书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学周刊,2020(06):105.
[5]陆晓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吉林教育,2019(30):77-7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62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学   语文   学习   知识   教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