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弹劾案的政治和文化意义_1998年美国政局回顾

克林顿弹劾案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1998年美国政局回顾
金灿荣
1998 年美国政局的演变与特点
1998 年美国内政方面的大事主要有两件:一件是克林顿因个人绯闻问题而遭到了弹劾, 另一件是中期选举。其中,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相互抗争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克林顿的个人问题,绯闻案升级为弹劾案构成了1998 年美国政局演变的主要脉络。
通常说来,美国联邦一级的政治主要有两种内容,一是定期选举, 即各派政治势力通过推举自己的代表人物参加定期的公职选举,来角逐公共权力;二是制定公共政策,即各个政党、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已经获得的公共权力,来重新分配利益。其中,政策之争是每天都可能发生的政治活动, 是最常规的政治行为。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白宫和国会之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 政策性的冲突不是很多。这里的一个原因是以克林顿为代表的民主党领导层大量吸收了传统上属于共和党温和派的政策, 在紧缩财政、打击犯罪、改革福利制度等政策领域与共和党没有根本分歧。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两党忙于在绯闻案上打政治仗, 从而推迟了立法议程, 于是烟草法案和政治捐款改革法案胎死腹中,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原地踏步。
1998 年11 月3 日举行的中期选举, 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选举的结果告诉人们,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潮正在告别80 年代的里根主义,而向中间路线“微调”,这将对今后的美国政治产生长期影响。另外,州长和州议会选举的结果也有长期影响。因为,在2000 年将进行10 年一度的人口普查之后,马上要调整国会众议员选区, 这项工作将由刚选出的州级机构完成。重划选区会对政党的地区基础产生利弊不同的影响, 这种影响至少要延续10 年。但是,由于绯闻过度曝光,中期选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对克林顿的信任投票, 结果使得这次选举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完全的展现。
克林顿遭遇绯闻纠缠由来已久, 但是从1998 年初开始, 他的个人问题才真正与政治和法律挂钩。1994 年8 月, 前共和党人肯尼斯·斯塔尔被任命为新的独立检察官, 给他的授权是调查涉及克林顿夫妇财务问题的“白水投资公司破产案”。斯塔尔没有发现克林顿夫妇在财务上有什么把柄, 于是转向来自阿肯州的葆拉·琼斯小诉克林顿性骚扰案。在琼斯案中, 她的律师于1997 年5 月27 日首次要求扩大调查范围,  征召可能受
克林顿骚扰的其他女性出庭作证。在被要求作证的人员名单中, 第一次出现了前白宫实习生莫尼卡·莱温斯基的名字。1998 年1 月7 日, 莱温斯基在作证时否认了与克林顿有不正常关系。1 月17 日,克林顿就琼斯案作证,在当庭宣誓要“实话实说”之后, 正式否认与莱温斯基的关系。但是, 就在克林顿作证前后,《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开始披露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隐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克林顿绯闻的肥皂剧正式上演了, 相关报道不绝于耳。
同年7 月28 日, 在斯塔尔办公室的压力下, 莱温斯基承认了她与克林顿的关系,并提供了物证。8月17 日,克林顿以闭路电视对话的形式接受陪审团长达5 个小时的质询。当晚,他向全国发表了一个4 分多钟的电视讲话, 首次承认他与莱温斯基有“不适当的”关系,并表示为此深感内疚。一时间,在230 多家全国性报纸中,有160 多家要求他辞职。一些原来与他关系较近、因而为他辩护过的民主党领导人和议员也非常愤怒, 对他大加抨击。〔1〕
9 月9 日, 斯塔尔向国会提交了莱温斯基案调查报告。11日, 按照共和党人的要求, 国会公布了斯塔尔报告, 该报告对克林顿提出11 点指责, 其中4 点是阻碍司法, 5 点是作伪证, 另外,误导证人和滥用职务各占一点。
不过,斯塔尔报告的过分曝光,以及报告内容过分集中于克林顿的绯闻,反而引发了民众反感。民主党和多数公众认为,克林顿的行为固然有严重问题,但属私人性质。他们认为,新闻界的炒作过分了,而共和党人更是别有用心,完全是从党派政治立场谈论绯闻案。此后,民主党人重新团结起来,而公众在历次民意测验中始终表示了对克林顿的支持。
由于在中期选举中受到选民惩罚,  共和党国会议员对绯闻案的立场一度缓和。11 月5 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享利·海德表示,  争取在年内了结此事。当时准备继金里奇出任众院议长的鲍勃·利文斯顿也有同样的表态。舆论认为,  这可能意味着共和党方面大概将接受民主党议员提出的妥协方案,  以对克
林顿加以斥责的方式而不是弹劾的方式来结束这一问题。但是, 共和党人的温和立场没有持续多久。11 月19 日,众院司法委举行关于克林顿的首次弹劾听证,  弹劾问题浮上台面。11 月27 日,克林顿以书面形式回答了海德提出的81 个问题。共和党方面认为克林顿的答复“傲慢”、
“回避实质问题”。再加上各地宗
教右翼势力不甘心在中期选举中的失败, 对共和党议员施加了强大压力,于是弹劾呼声高涨。12月11 日、12日两天,众院司法委以党派划线, 投票通过了对克林顿的4 项弹劾指控。同月19 日,众院全体会议以简单多数票通过了其中的两项指控,一是作伪证,二是妨碍司法。这样,克林顿就成为自1868 年安德鲁·约翰逊总统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受到众议院正式弹劾的美国总统。中国包装报
1999 年1 月6 日开始运作的美国第106 届国会,在第二天就启动了弹劾审判程序。在听取众院公诉人和白宫辩护律师的陈述之后, 1 月28 日, 参议院以党派划线进行了投票, 否决了民主党提出的对弹劾案立即进行表决的动议, 通过了共和党提出的传召3 位证人进行讯问的提议; 同时, 还通过了共和党关于结束弹劾案的审理计划, 按照该计划, 参议院将于2 月12 日进行最后表决。这最后一点最重要,使人们对
摆脱冗长的弹劾案有了可靠的预期。从两党席位分配看,共和党不可能凑齐通过弹劾所需的67 张票(三分之二多数) , 因此, 克林顿不会被定罪和罢免。不过, 作为整个事件的收场活动, 共和党人正在草拟一项名为“事实裁决”的动议, 该动议将确定克林顿在莱温斯基绯闻问题上作了伪证和妨碍司法,但不将其定罪和罢免。这项动议不具法律效应,实际上就是民主党议员原来坚持的“斥责”方式。
归纳起来可以说, 与两件大事相应, 1998 年的美国政治也有了两个特点:其一是总统的个人问题,竟然在政治的引导下变成了一个国家政治问题;其二是出于对政党政治的反感等原因, 美国公众更加“中间化”了,美国人也在走“第三条路”。
1998 年美国政局演变的独特逻辑和有关问题,不仅对于外国人来说感到费解, 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也是莫名其妙。下面就是对其中某些问题作出的尝试性回答。
克林顿的民意支持率为何居高不下
克林顿个人行为的错误是导致目前美国弹劾混乱的直接原因, 但是, 从去年初到现在, 他一直在民意测验中享有高度的支持率。根据时代公司和美国有线新闻网所作的跟踪调查, 除了去年1 月的几天, 美国公众中肯定克林顿工作表现的人数始终在50 %以上,而且多数时间稳定在60 %以上。〔2〕尽管有同样多的人并不信任他,但是,他们要求把克林顿的个人问题与工作表现分开,支持他工作到任期届满。
一般认为, 经济情况良好, 人们对生活现状比较满意, 这是多数公众宽待克林顿的首要原因。到今年1 月,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8 年,创造了和平时期最长的增长纪录,而且主要经济指标仍然相当健康,还有继续增长的余地。克林顿确有“政绩资本”。其次, 有一部分人对克林顿的支持是出于对新闻界和共和党炒作绯闻案的反感。如果把美国的新闻媒体分为地方性和全国性两类,那么前一类的政治取向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各地的政治状况, 而全国性新闻媒体大多数都采取了政治上中间偏左的立场,比较接近于民主党的自由主义。一般说来,新闻界对民主党人是有所照顾的。事实上, 美国新闻媒体对克林顿的对手共和党金里奇的批评更为严厉, 金里奇曾抱怨被新闻界“妖魔化”了。但是,由于克林顿绯闻涉及“性”问题,而追逐“丑闻”是市场化的大众媒介的天性, 因此, 它当然成了新闻界的炒作话题。至于共和党方面,克林顿绯闻给该党提供了“弹药”,不充分挖掘绯闻的“政治潜力”是不可能的。因此, 尽管公众已经厌倦了,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仍然要在中期选举之前, 开出1000 万美元的支票,在24 个州做攻击克林顿人品的“消极广告”。
第三,共和党在绯闻问题上的明显党派彩,激发了一些并不同意克林顿行为的民主党人的党派情绪, 而民主党人的内部团结和一致对外, 是克林顿保持总统职位和政治影响的最关键因素。从斯塔尔报告公布之日起, 几乎在所有有关克林顿弹劾案的表决中,民主党议员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另外,民主党的传统支持者被高度动员起来。去年中期选举的投票率只有3611 % , 是1940 年以来最低的, 这主要是共和党选民投票率下降所致, 但是, 城市中心地区的选民投票率却增长近一倍〔3〕, 而城市中心区选
民主要是黑人和其它少数民族, 属于民主党的铁票。还有, 女性选民一贯倾向于民主党, 因此, 尽管克林顿被一位妇女指控犯有性骚扰罪, 但是美国的主要妇女组织都在琼斯案中站在克林顿一边。有些独立分析家认为, 这与克林顿是民主党总统,而琼斯是共和党人有关。如果两人的党派易位,这些妇女组织的态度肯定会截然相反。〔4〕
第四, 克林顿个人善于把握公众心理, 善于与公众沟通情感, 而且白宫班子在绯闻曝光后应对得当。无论是政治上的伙伴还是对手, 都承认克林顿具有一流的政治才华。他的演说能力出类拔萃, 很会向听众灌输自己的观点; 他善于妥协, 也敢于出击;他的政治韧性十足,素有“打不败的小子”之称。碰到他所面临的困境, 很多政治人物就会辞职而去, 可是, 克林顿不仅毫无退意,反而频频出击。他一方面再三向公众道歉,但严格限定在个人问题上, 绝不承认自己的行为与法律有关, 另一方面, 他和白宫律师团不断揭露共和党对手的党派性。该哭就哭, 该出手就出手。结果,虽然克林顿身陷困境,却并不被动。
最后, 克林顿的“深得民心”还与美国社会的观念变化和代际变化有关。一方面,从60 年代的一系列反体制运动开始,经历越战、水门事件、石油危机, 美国公众对政治家的道德期望值大大降低,对政治人物个人绯闻的容忍程度增加。另一方面,在美国社会中, 经历过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代人已经凋零,只占人口的十分之一了〔5 〕,今天美国的骨干人口是克林顿所代表的“婴儿潮”一代人, 这是在观念上多元特征比较明显的一代人。紧接着“婴儿潮”一代、正在崛起的“X”代人,更是具有
玩世不恭的特征。
共和党人为何在弹劾问题上执意前行
这里的原因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 其中直接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 与克林顿这个人有关。他出身贫寒, 在仕途上却又一帆风顺, 很容易激发起政治对手的本能情感———既蔑视又妒忌。此外,作为“婴儿潮”的一员,克林顿在青年时代也“自由派”过,现在作为公众人物,他开始为此付出代价。尽管他在不少政策领域大幅度靠向共和党人,堪称100 多年来最保守的民主
党总统,但是,共和党人对他仍抱有根深蒂固的怀疑。
第二,美国人的自我感觉一向良好。基辛格在其著作《大外交》中就曾反复指出, 与欧洲或其它地方的人类相比, 美国人还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人类苦难,所以,有时不能深思熟虑。[6〕冷战后, 美国人的日子相当好过———经济状况良好, 社会问题缓解,国际地位突出,于是,在缺乏更重要话题的情况下,莱温斯基事件很容易被炒大。
第三,右翼保守派在共和党内影响太大,促使共和党在绯闻问题上采取对抗策略。据去年12 月21 日的《洛杉矶时报》报道, 一个由82 人组成的南方共和党人议员团,实际上在克林顿弹劾问题上主导了共和党全体议员的动向。
除了上面论述的原因, 还有三个与美国的制度特性和文化特性有关的间接原因,包括:其一,美国是“法律至上”的国家,尤其是宪法,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了“上帝”才具备的“绝对性”,美国存在着崇拜宪法的“拜物教”。〔7〕加上美国人的规则感极强, 因此,任何事情只要沾上一点点法律的边,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走下去。于是,尽管民主党和多数公众要求国会以“国家利益为重”,迅速了结克林顿弹劾案,但是,当共和党人打出“捍卫宪法”的旗帜,认为遵循宪法就是最大的国家利益时,这批少数派就成了天然的胜利者。
其二, 总统制下的美国国会(con g ress) 比内阁制下的国会(p arliament)权力更大,更有独立性。内阁制国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投票把政府赶下台, 也可以被解散。而美国国会本身是不可以被解散的,却拥有弹劾总统的最终权力。事实上,在美国的制宪者那里,立法权是排在行政和司法权之前的,是三权中的首要权力。
贞操权
其三,尽管美国宪法最早确立了现代政教分离原则,而且美国是个高度世俗化的社会, 但是美国社会的宗教感极为浓厚。乘坐“五月花号”船来到美国的殖民先祖们, 是为了宗教自由的目的来到北美大陆的,他们要在这里建立《圣经》中许诺的“山巅之城”。此外,殖民地的发展,诸如罗得岛殖民地和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建立,也与宗教直接相关。〔8〕而过去十几年保守主义回潮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宗教情感复兴,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加大。宗教对政治的直接影响就是“泛道德化”, 即不计较事情的后果, 只问事情的对错。促使共和党右翼抓住克林顿绯闻穷追猛打的,就是这种“泛道德化”的宗教情感。它
沙甸事件不能谈判,它不计较利益,它要求绝对胜利。其实,共和党温和派深知公众对该党炒作克林顿绯闻不满, 而且把克林顿弹劾下台、让戈尔接位, 也不符合该党利益。但是,在“泛道德化”的右翼面前,温和派软弱无力。
弹劾案引发的政治和文化问题
对克林顿的弹劾案引发出一系列政治、法律和文化问题,目前美国不少大学,特别是其中的法学院,已在教学中展开相关的讨论。
首先,克林顿的错误是属于私人领域的事务,能否受到宪法弹劾条款的惩处是有疑问的。在1787 年宪法起草工作临近结束时,制宪者们开始讨论弹劾条款,他们很快同意把叛国罪和贿赂罪列为受弹劾的罪行之列,至于其它情况,他们接受了来自弗吉尼亚殖民地的乔治·梅森的意见,用“其他重大罪行及行为不检罪行”来加以概括。〔9〕但是,根据《联邦党人文集》这部美国宪法的最佳阐释著作的有关论述, 这一条“含糊”条款主要涉及国家事务。因此,对克林顿的弹劾没有宪法依据。〔10〕但另一方面,克林顿的错误不受惩罚则会给今后的官员留下危险的先例。而如果以斥责来了结此事,并不是真正的惩罚。
不少美国民众还抱怨他们的意见在弹劾审制过程中没有得到尊重, 这里反映出了一个制度矛盾。美国的政治制度并不是像今天的许多美国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民主制度。美国政治学界的共识是, 美国革
2011年兵役法命争取的目标其实是政治自由而不是政治民主。获得自由之后, 美国制宪者在设计政治制度时的目标是很明确的, 那就是要到一个能最好地维护自由的模式。他们最后到了一个混合模式, 其中包含了亚里士多德所归纳的三种“正牌”制度———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中的不同的内容。〔11〕很明显,总统职位中包含有国王的功能,参议院体现了贵族性, 只有众议院才是“民主”的机构象征。当然, 随着历史推移, 美国政治的民主特征越来越占优势。不过, 即使到今天, 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依然是混合式的。因此, 政治精英一定程度上脱离民意的现象就会偶尔发生了。
弹劾案引发的观念问题很多, 其中一个是关于个人信誉(credibilit y) 的。多数美国公众对克林顿的个人信誉有疑问, 但是,他们认为个人信誉应该与治国才能区分开。然而,在坚持弹劾的人们看来,信誉问题至关重要。诚实、守信的品德是规范化市场体系顺利运作的基础。事实上,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是强调信誉的。他们认为, 克林顿的“撒谎”行为如果不受惩处,美国人就无法有效地教育其后代。
克林顿的弹劾案还涉及个人主义与法治原则的冲突。克林顿若犯有“伪证”等违法行为, 按照法律原则是决不能放过的。但是, 克林顿“伪证”是为了保护其“隐私”, 而按照个人主义原则, 个人领域的事务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围绕克林顿弹劾案的许多争论,都来源于这两种原则的争论,而这两种原则均属美国政治文化的内核〔12〕,难分上下,因此,引伸出来的争论也很难有结果。
劾案对美国政治的消极影响
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管理与引发的争论一样, 克林顿弹劾案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全部影响现在还看不清楚,但至少有如下几方面:克林顿执政6 年, 在内政外交上均有所建树, 但因个人问题, 这些成绩的社会评价将被大打折扣。不管弹劾的最终结果如何, 克林顿的政治地位已经受到了损害, 在其执政期坚持自己政策主张的能力已被削弱。
绯闻和弹劾可能已经对总统职位造成了长久的损害。总统职位除了具体职位, 还应有其庄严性质, 这是该职位内在的要求。但是,克林顿的绯闻,以及共和党人和新闻界对绯闻的大肆曝光,严重损害了总统职位的形象。另外,斯塔尔对总统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挖掘”,使人们怀疑以后的总统们还敢不敢对自
己的心腹和私人律师交底, 而如果总统不能与周边的助手真正相互沟通,那就很难保证白宫的工作效能。还有,对克林顿的弹劾会对以后的总统产生震慑作用。事实上, 安德鲁·约翰逊之后的几任总统都很软弱。正是有鉴于此, 美国两党的前总统福特和卡特在1998 年12 月21 日的《纽约时报》上联合撰文,呼吁参议院尽快了结弹劾案,以申斥代替弹劾,以避免严重伤害总统职位,从而避免破坏三权分立的宪法框架。
弹劾进程加剧了左右翼之间的价值对立, 加深了政党之间的仇恨,所以不少美国人担心在弹劾案结束
之后,美国会出现一轮两党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
弹劾的后果是两败俱伤,克林顿的名誉固然受损,而共和党的影响也在下降。事实上,目前共和党国会的支持率是14 年来最低的。〔13〕斯塔尔花了4 年时间和4000 万美元,搞出一份颇有争议的调查报告。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引发对他本人的争议,而且引起人们对独立检察官制度的怀疑。批评意见集中在两点上, 一是独立检察官在调查期间权力太大, 受不到制约; 二是开销太大,有滥用纳税人税款之嫌。
在政策领域, 弹劾案的影响是干扰了下一步正常的决策议程,一个是时间上推迟,另一个则是对政策本身的思考受影响。在外交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克林顿在众议院投票表决弹劾一案之前十几小时,下令发动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命令。在去年12 月16 日到20 日进行的“沙漠之狐行动”, 在政治上完全是失败的。更严重的是, 共和党明确指出, 克林顿决策动机不纯, 美国两党的“对外一致”惯例受到进一步破坏。
总之, 弹劾案的直接影响看起来都是消极的。大概只有到各派政治势力都从中吸取了教训,从而改进其行为,改进制度安排之后,它才谈得上有正面效应。
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又开始从保守的一边向中间路线“微调”。人们注意到,两党温和派的中期选举成绩不错,而极端派落马较多。与共和党议员相比,该党的州长们都比较务实,注意走中间路线,不与
弹劾案相掺合,因此公众评价好得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前总统布什的两位儿子———以高票连任得克萨斯州州长的乔治·沃克·布什和新任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 此二人立场温和,有广泛的选民基础。其中,乔·沃·布什提出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的主张正在成为共和党的集体口号, 他本人也成了2000 年大选中的一颗“希望之星”。在选举后召开的民主党领导委员会的年会上, 聚集一堂欢
庆胜利的新民主党人, 都把胜利归功于该党在政策上选择了中间路线, 并且摆脱了民主党传统的“新政自由主义”的形象。有人借用英国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的用词, 把他们介于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政策称为“第三条道路”。
美国民主党人的“第三条道路”与其欧洲同道们有相同之处。在背景方面,都是经历了一段时间右转之后,开始向中间路线调整。在特征方面,都是不谈意识形态,只关注具体的政策。不过, 美国人的“第三条道路”大概可以与其英国“表兄”一起归入“中左”范畴,而与欧洲大陆法国和意大利现政府所代表的“中左”路线有所区别。一个有象征意义的事件是,去年9 月,克林顿总统作为东道主在纽约召开了一次第三道路会议, 邀请了一些思想相同的欧美领导人与会, 如布莱尔和当时的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但是, 法国的若斯潘总理因为被认为属于“旧式左派”而未能参加会议。
总之,共和党人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和民主党的“第三条道路”,都在强化中间路线倾向。这一趋势的长远影响不会小于弹劾案的影响。▲
中期选举与中间路线
与绯闻案和弹劾案问题上的激烈政治冲突相反, 美国公众在去年的中期选举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中间化”倾向。
中期选举的结果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共和党不仅没有如选举前广泛预期的那样扩大其在国会两院的多数地位, 反而在众议院丢了5 个议席。这使民主党继1934 年中期选举之后,再次打破了执掌白宫的政党往往在中选中失利的历史惯例。显然,美国经济的繁荣不仅帮了克林顿的忙,而且对民主党整体有利。另外, 共和党在绯闻案中的过分表现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不过,具有长期意义的是如下原因:共和党保守主义与美国公众的主流思潮拉开了距离。曾几何时, 以里根主义为标志的共和党保守主义主导了80 年代的美国政治,并且迫使克林顿这样的“新民主党人”接受了一些共和党的传统主张, 实现了“转型”。但是, 在新民主党人努力靠向中间路线的时候, 共和党右翼在党内的影响加大,在他们的驱动下,共和党为了保持与新民主党人的距离, 进一步右转, 特别坚执于诸如反堕胎、反同性恋权利、反限制支等极端狭隘的社会保守主张,拱手让出了容纳大多数人的中间阵地。同时,里根主义推行十余年,冷漠无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彩日益突出, 并且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结果,
注释:
〔1〕U. S . Ne ws & W o rl d Re p ort , Se p t , 21 , 1993 ,pp . 19 - 21.
〔2〕T i me , Au g. 10 , 1998 ,p . 37 ; Time ,J an. 25 , 1999 ,p . 39.
〔3〕W ashi n g ton Post  , Nov. 5 , 1998 , P. 46.
〔4〕T i me , Se p t . 21 , 1998 ,p . 50.
〔5〕S t atistic a l A bst ract o f t he U n ite d S t ates , 1997 , 117t hed. , Hoov - er’ sBusi2 ness Press , 1997 ,p . 15.
江西城市学院〔6〕[ 美] 基辛格《
: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  , 2 —4 页, 6 —8 页, 海南出版社,1998 。
〔7〕[美]梅里亚姆《: 美国政治思想, 1865 —1917》(朱汉汶译) , 131 页,商务印书馆,1984 。
〔8〕DanialJ . Boorstin , The A me rica ns : The Colon ial Ex p erie nce , New York : Random House ,L nc. , 1958 , p p . 20 - 22.
〔9〕《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  ,460 页,商务印书馆,1982 。
〔10〕同上,331 —341 页。
〔11 〕J ames Q . Wilson  ,  A me rica n G o ve rn me nt :  I nstit ution s a n d Policies , Mass. ,Lexin g ton :D. C. Heat hand C o . , 1980 , Cha p ter 2.
〔12〕Alex is de Toc q ueville , Dem ocrac y i n A merica ,ed. b y RichardD. Heff ner , New York : MentorBook , 1956 ,cha p terl , 27 ,and 56.
〔13〕T i me ,J an. 25 , 1999 ,p . 25.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58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国   政治   问题   弹劾   绯闻   弹劾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