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种业科技创新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在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上的讲话

强化种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在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上的讲话
万钢
邓本殷【摘 要】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多年来,我国种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种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高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种业乃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12(000)002
【总页数】4页(P1-4)
【作 者】万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多年来,我国种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种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高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种业乃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将农业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进一步要求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三化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深刻认识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做好种业科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农业稳则国家稳,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在党中央、国务院
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下,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巨大,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农业与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INBOS
从具体情况看,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八年增产、首次连续五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超过850斤。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实现全面增产,是近16年来第一次。与此同时,农民收入连续八年较快增长,人均年纯收入超过6900元,实际增长10%以上,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面对近年来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实现宏观调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5%。良种培育取得新突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
%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51%。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2%。畜禽疫苗和药物的成功研制,使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持续有效控制,确保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取得上述进步的同时,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支撑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可以说,“十一五”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最快、贡献最大、创新最多的时期之一。这是党中央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结果,也是全国农业科技界共同奋斗的结果。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农业生产成本上扬等各种压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在连续八年丰收的基础上确保粮食稳步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
见》的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今年的1号文件中,首次确立了农业科技的战略定位,要求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在农业科技投入、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二、种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为发展现代种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南工业大学科技兴农,良种先行。长期以来,种业科技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科技部会同农业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等部门,从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对主要农作物、农业动物、林木花草种业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大幅度增加了种业科技投入,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育种技术不断拓展,大幅度推进了新品种选育进程。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转基因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迅速发展,加速了品种选育由表型选择向基因型选择、形态特征选择向生理特征选择的转变,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育种技术体系,提高了农作物、农业动物和林
木花草新品种的选育效率。
二是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有力地支撑了种业发展。近年来,共选育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600多个,农业动物新品种130多个,林木花草新品种970多个。“Y两优2号”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浚单20”玉米亩产超过1000公斤,“济麦22”小麦亩产达到789公斤。这些新品种在生产中不断推广应用,仅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中,就先后推广应用了260多个新品种,累计增产4866万吨。“华农温氏Ⅰ号”猪配套系年推广达1000万头以上。蛋鸡新品种“京红、京粉”近三年累计推广10亿只,占国内蛋鸡市场份额30%以上。第四代杨树新品种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占杨树种植总面积的15%。转Bt基因抗虫欧洲黑杨实现商品化,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转基因林木商品化的国家。
人工电源网络
三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在品种创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建立了较完整的农作物、农业动物和林木花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体系。保存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41万份、数量居全球第二位,畜禽水产种质资源1800多个,重要树种和花卉种质资源6万余份,有效支撑了新品种的选育。生存与尊严
三、生物种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种业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近年来,以生物种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抢占种业技术的制高点,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纷纷加大投入,着力开展基因资源发掘、新技术研发和新品种创制,力图通过掌控种质资源、基因产权、新品种权、关键技术专利等,加速对全球种业市场的垄断。大宗农作物和动物种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加速、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林木花卉等特种业呈现出精品化、专业化特征。现代种业向全球化、多元化发展。
我国种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农作物种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动物种业年产值达1200亿元,林木花卉种子种苗年产值约1400亿元。在种业市场中,主要农作物及林木品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棉油、蔬菜种子占全国种子市场份额的80%以上,林木种子种苗占90%以上,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能力达到160亿斤,基本满足农业生产用种的需求。种子企业迅速成长,排名前10位的企业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左右。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种子检疫等法规和条例,有效保障了种业健康发展,也促进了主体多元化种子市场的形成。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种业科技发展已经具备独特的优势。一是我国参与种子研发的单位较多,而且国家的投入比较大,为种业技术进步和良种供给提供了保障。二是国家稳定支持的粮食丰产工程可以组织万亩以上的规模化的工程,为规模化生产组织提供了保障。三是我们已经建立了农业科技与推广系统、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机制,为耕种、收获和销售环节中的技术服务提供了保障。这些都是我国进一步加快发展种业科技的主要依托。
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种业产业与国际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
第一、种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应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面对蔬菜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不到10年时间里,全球10大种业已经占有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的50%以上的市场份额。许多国际公司还在千方百计地向我国大田粮食作物进军。从客观上来看,我们也从发达国家先进种业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当中看到了他们在研发、制种、营销和服务中的先进理念,专业化和经营方式的有效经验和成果。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3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科技   农业   种业   发展   创新   资源   新品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