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14 秋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office小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动机归因理论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观察秋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
授课设想:
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共同体会诗歌的美。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声、形、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abp-146
配乐欣赏秋天的图片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她是那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南飞的大雁;丰收的庄稼;肥硕的瓜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秋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笔下秋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秋天》。
二、初读: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争取读出感情。
注意:画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学生活动:1、自读诗歌,并画出注意读音的字。2、自由展示朗读,并评价。
小结:读好一首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读得有感情……)
三、听读:
1、听老师范读,揣摩朗读技巧。
2、小组内朗读比赛。
3、推荐优秀同学全班展示。
三、品读:
赏析第一幅秋景图
1、你能将下列空缺的词语填上吗?
震落了清晨(      )的露珠,
伐木声(            )幽谷。
放下(              )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      )的瓜果。复印机的危害
秋天(        )在农家里。
2、比较朗读去掉这些词语后的诗句和原诗,你认为这些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赏析去掉的词语在诗中的含义、作用,渗透写法,表达的感情同时指导朗读)
3、带着这些感悟和理解再读第一节,争取读的比刚才更有感情。
(学生代表展示朗读)
4、思考: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赏析诗歌呢?
5、用刚才的赏析技法赏析第二、三节,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完善。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完善)
四、背诵:
背诵比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五、总结感悟:
在诗人何其芳笔下,秋天是(生填空如:丰收的,活泼的,美丽的,喜悦的,多姿多彩的……)在同学们心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六、我心中的秋天:
1、请用“秋天是                            ”的句式写一句话,说说你心中的秋天,看谁写的句子最生动,最有想象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描绘你心中的秋天
可以吟诵关于秋天的古诗词,可以推荐秋天的美文,可以用画笔描绘你眼中之秋,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还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记录秋天……
积累有关秋天的古诗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天阶夜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野望》王绩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李商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精美诗文所展示的画面很容易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
看过诗文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诗文所展现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把握了诗文所表
达的情感,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就不会有难度。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想象诗的意境之美,能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略显抽象,有点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切实教给学生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初步从诗歌的语言、意境、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效果分析
《秋天》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何其芳的一首现代诗歌。在本课教学中以朗读贯穿始终,体现语文味。以朗读为主线,多媒体起到真正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诗歌重在朗读。本堂课以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品味,又在品味之后又能指导朗读。每一节的朗读指导,为下文的朗读作铺垫;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相辅相成。朗读与品味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互相提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二是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本节本节的基本教学思路如下:
1、通过配乐欣赏秋天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解决基本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模仿。
4、师生共同赏析第一节诗。
5、生自主赏析第二、三节诗。
6、总结感悟提升。
本节课的主要通过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
指导学生通过初读、听读、品读、背诵四步,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在品读这一环节中,先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赏析第一节诗,在学生掌握一定方法后放手将第二节、第三节诗的赏析任务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尤其是发挥想象描绘诗歌意境这一环节有几名学生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在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时,有几位学生写了几句小诗,虽然稚嫩但是却很有味道,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也情不自禁的报以热烈掌声,可谓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在朗读的方式上有些单一,我想应该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略显抽象,有点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参考书很多,所以很多学生直接放弃了自主思考的环节,而是直接将参考书上的答案念了出来,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更好的锻炼。
希望以后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能让自己的课堂真的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秋天》教材分析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诗歌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要教会学生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借助诗文的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诗歌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有:通过反复朗读,想象诗歌所展示给我们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进而揣摩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美的洗礼,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本诗以“秋”为主轴,可分解为在秋天中发生的一些并列的场景:伐木工人在丁丁的伐木声中挥洒汗水,农民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心里乐开了花,捕鱼渔民迎着露水辛勤劳作,牧羊女在“秋天”的梦寐中追寻那诱人的笛声等。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三幅画面,每节都按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末句收束描写的侧重点。前两节侧重于外在的景物和人事(农、渔),第三节写人的内心微妙的变化、感觉(情思),使全诗落笔在感情的实处。以上三幅图景幻成了秋天的迷人的画面,形成了秋天独特的韵味。
这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诸般景致尽收笔下。这是栖息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评测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丁丁(    )    栖息(    )  芦篷(      )  肥硕(    )  枯涸(    )
寥廓(    )    青鳊鱼(    )  撒网(    )    乌桕(  )  清冽(    )
梦寐(    )
2、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 (    )
(2)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 (    )
(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寥阔了。 (      )
3、出下列划分朗读音节不正确的一项(    )
A.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B.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井冈山师范学院
C.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D.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4、读课文“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1)这首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_________角度,写出了幽谷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稻香”从____________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描绘你心中的秋天,试写几句关于秋天的小诗。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
指导学生通过初读、听读、品读、背诵四步,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在品读这一环节中,先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赏析第一节诗,在学生掌握一定方法后放手将第二节、第三节诗的赏析任务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尤其是发挥想象描绘诗歌意境这一环节有几名学生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在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时,有几位学生写了几句小诗,虽然稚嫩但是却很有味道,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也情不自禁的报以热烈掌声,可谓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在朗读的方式上有些单一,我想应该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略显抽象,有点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参考书很多,所以很多学生直接放弃了自主思考的环节,而是直接将参考书上的答案念了出来,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更好的锻炼。
希望以后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能让自己的课堂真的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课标分析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诗歌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要教会学生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借助诗文的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诗歌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有:通过反复朗读,想象诗歌所展示给我们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进而揣摩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美的洗礼,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1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20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诗歌   朗读   教学   意境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