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灭亡》读后感[精选]

巴金《灭亡》读后感
爱之深切,恨之未及
——读巴金的《灭亡》有感
《灭亡》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先生第一部问世的作品。作品里,男主人公杜大心在爱与憎矛盾纠缠中痛苦地活着,他“知道自己在向着死之路上走去,而且分明感到死是一天一天地逼近",然而他无所畏惧,决绝地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切。他爱这个社会,但这个暗黑世界又让他恨之入骨。杜大心历尽黑暗的煎熬,看透社会的悲凉,为济苍生执念一生。结局的灭亡,是个人的执念,更是社会的残害。
杜大心是恨这个社会的,但爱可出于纯粹的情结,恨却不能无缘无故。小说《灭亡》的开端,便道尽了人生苍凉社会暗无天日。被撞死的人“似人非人”,“头被轧碎”,“脑浆淌出来”,“血淋淋”的。人,只是看热闹的看客,肇事者扬长而去,弃“这东西”于不顾。当权者骄横跋扈,漠视生命,“这东西,你还不如叫他狗好些”——这就是冷酷无人性的看客,这就是令人恨得咬牙的社会。“无边的黑暗中一个灵魂底呻吟”,只有“一个人底愤愤”于无边的黑暗不过微乎其微。众人的麻木,社会无底洞的暗黑,也便由这个看似冷清的街道无限延伸拓展。
杜大心看透了这个社会,但并未绝望于此。“我要叫那些正被吃,快被吃底人不要像羔羊一般送进敌人底
口里,就是死,也要像狼一般底奋斗而死,总得把敌人咬几口才行!只要能做到这一步,我自己底短促底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在第十章《爱与憎》里,杜大心是革命目的明确,意志坚定的执行者。汽车碾死人的决然潇洒而去;黑小孩的被打;贩卖小孩声在空泛黝黑的夜中四起;军阀宰割人民,饿死的“像无数蛆”一样被抛在坑里······这一出出的惨剧,叫人如何能漠视?强烈的爱国情结,造就了杜大心愤世的性格。而现实的一幕幕,又牵引了杜大心童年时代里的痛苦回忆。一只鸡被宰做盘中餐对常人而言理所应当,而对于当时对世界怀着美好印象,充满好奇的爱的小孩来说,特别“花鸡”又是最好的玩伴,无异于晴天霹
雳,彻底击毁了他对世界的美好感觉。被打破了的幻梦,杜大心的悲观心理,革命意志的坚不可摧,对自己意念的固守,这一切也都在情理之中。社会黑暗不可信,因而只有冲破黑暗的隔绝,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要么聪明地活着,像李冷、袁润身他们一样,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利己主义为原则;或者像杜大心,由始而终地批判黑暗的社会,以救济苍生为旨,鞠躬尽瘁,死亦不惜。聪明人毕竟过多,可能像李冷拥有安逸生活的聪明人甚少。所以“聪明”的人民大众大多麻木冷淡。杜大心似的人物又太少,这也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爱之深,恨之未及,“恨铁不成钢”,爱与憎的转换,《灭亡》中很大一部分由绝对黑暗着的社会决定的,而其主观的人物性格的影响也在所难免。
三维仿真
面对自己内心愈结的愁苦,而生人却用他人的痛苦来当做自己的快乐,这是多么令人绝望。“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杜大心想呐喊,想要改变他们,并使其与自己统一战线。如若朋友对自己痛苦可以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慰藉他孤苦的心灵。但朋友们对他并不理解、反对,促使杜大心陷入矛盾。他相信他是个拥有爱的,爱母亲、爱小表妹,甚至可以拥有李静淑给予的甜蜜爱情,可于理智的意念,他又不赞同李冷他们用温柔感化,用爱驱散黑暗的想法。他认为这是幼稚不可取的,事实的确如此。“我不能爱,我只有憎,我憎恨一切的人,我憎恨我自己”,他坚定着“憎”的意念,爱憎之间,主人矛盾的性格也经由黑暗的扩大逐渐向“恨”过渡。当自己的痛苦无处呻吟,而那些人们却安于窟窿里的病态生活。这个社会已无药可救了,当决心救济天下于水深火热的深切的爱上升至巅峰的“憎”,恨比爱更有力量,即使怀恨者苦不堪言。等效阻抗
上演的生活悲剧成为家常便饭,为了抑止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想法无可非议,因而李冷、袁润身他们的选择也并非错误。而因对悲剧深恶痛绝,誓死以自我力量救民于黑暗的理想是高尚的。持这种高尚理念的人对现实彻底的厌恶,给受苦或生活安逸的人以思想的震撼,这样的人是可爱的。然而在那冷漠麻木的黑暗社会,高尚可爱的人也dna甲基化检测方法>污染>希腊黑暗时代
只是自我高尚可爱着,鄙俗的安逸者依旧心安理得地舒服着。对于长期忍受着精神与外界双重折磨的人,知己甚比黄金可贵。对张为这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杜大心深怀歉疚。他在牺牲与活着之间徘徊
着,想到张为的问话“革命什么时候来” ,杜大心无从回答,亦永远没有机会亲口告诉他了,他不明白“具有一颗恨罪恶、爱正义、为别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黄金似的人”,为何会被扣在“杀头的盛典”上,成为一个被灭亡的人。”④“人是没有同情的东西,而且他正是在别人的痛苦上建立起自己的快乐”,⑤杜大心知道人们的痛苦,但憎恨那些丧尽良心的人。面对即将被砍的张为女人骂他杀千刀的,短命鬼,男人们笑开了。有人斥责“盛典”不好看,砍下的头颅像球似的被士兵们踢来踢去,说革命党“人人得而诛之,孙联统治转运”,这是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众生。活着,确是让满怀济世激情者陷入深深的无望。作为革命党的知己,杜大心怎能置若罔闻?即使不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但杜大心也不希望自己是个苟存的“聪明人”。由最初生与死矛盾的艰难抉择,到立誓献身,决心要刺杀戒严司令,杜大心知道自己“是一个被命运判决了的人,人间的幸福是没有份的,一切的幸福在他面前都关住了”。⑥只有死才能够使他享受着安静的幸福。
杜大心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接踵而至的黑暗压城,理想拘泥于绝望的泥潭,他已无能为力。最后刺杀戒严司令,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杜大心这么做表面上为朋友,然更希望可以在这暗黑世界点燃星星之火。
杜大心的爱是深切的,恨却无可奈何,纵然只是“罗曼蒂克的革命家”,但“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⑦ 杜大心死有所值抑或死不足惜,这从来不是可以衡量的。“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为信仰献身,何尝不英勇?死,并不是完结,而
是另一新生!
参考文献:
①、《灭亡》第一章《无边底黑暗中一个灵魂底呻吟》
②③、鲁迅《呐喊.自序》
④、《灭亡》第十七章《杀头的盛典》
⑤、《灭亡》第十八章《两个世界》
⑥、《灭亡》第二十一章《淑,我去了》
⑦、《约翰福音》十二章二十四节
>相转移催化剂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1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灭亡   生活   没有   世界   悲剧   看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