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砂行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湖北十堰

卷积积分
十堰市建筑用砂行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
南湖二中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十堰市建筑用砂行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
李秋生  项校尧
2011年12月
    混凝土与砂浆是建筑业需用量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建筑用砂作为混凝土与砂浆中的骨料,其用量约占30%左右,所以砂在建筑工程中需求量较大,被喻为“建筑业的小米”。刚性的需求决定了砂材料不可或缺。建筑用砂按采集加工方式不同分为天然砂和机制砂两大类,天然砂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机制砂是由开采或采集,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
    近几年来,由于十堰市城乡建设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砂需求逐年增加,价格持续上涨,而国家对天然河砂开采的限制和南水北调库区范围的扩大,势必造成天然河砂面临枯竭。为了寻求新的制砂资源,解决十堰城区2014年后建筑用砂问题,前不久,我们深入到郧县、房县、丹江以及市外,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十堰市建筑用砂行业的现状与问题
    十堰市较大规模的城市与现代工业建设,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建筑用砂的资源一直开发不够,70—80年代曾大量调用襄阳、随州的黄砂,进入90年代后,由于十堰境内汉江流域河砂资源的全面开采,保障了十堰城乡建筑用砂的需求。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全市砂产业可分为三大区域。
    1、十堰城区、郧县、郧西区域(以下简称“十堰中心区域”)
中大博济
    该区域是十堰市市场需求集中、用量最大的区域。2010年的市场用量约230万吨,其品种与资源主要依靠汉江流域采集天然河砂。十堰市金砂公司作为专业采砂企业,已实现对该区域的集中规模生产经营,年采砂逐年快速增长,现有采砂船19条,在郧县至陕西白河汉江流域153公里范围内全面展开,2010年产销量达195万吨,占区域用量的85%,是建筑用砂市场最大的供应商。该区域另有13家个体采砂企业,其生产规模小、能力低,2010年合计开采河砂约35万吨。
    2、南三县区域
环球经贸    房县、竹山、竹溪三县区域2010年用砂总量约90万吨。多年来该区域主要靠从河道中取卵石进行破碎制砂,多数为年产2—4万吨以下的个体制砂企业。近两年来,由于河道卵石资源逐年减少,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开始转向机制砂的开发生产。竹溪县以广宇建材有限公司为主,已建成机制砂企业5家,共7条生产线,采取开采辉绿岩矿山及水洗工艺生产方式;房县赛武当矿业公司正在建设5条机制砂生产线,属开采砂岩矿山水洗工艺生产方式;竹山县由十堰金砂公司建设2条机制砂生产线,采用硅质岩矿山开采加工生产方式。“南三县”区域内所建机制砂企业的单线年产能均为5—10万吨左右的小规模生产线。
    3、丹江口市区域
    丹江口市建筑用砂的品种与资源,主要采于丹江坝下汉江段的天然河砂,由于该河段资源不受丹江加坝的影响,其资源可长年保障市场供应。
通过对上述三大区域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近年来虽然依靠部分企业开采河砂资源,尚可维持目前十堰城区市场的供应,但已暴露出该行业资源、生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十堰城区、郧县、郧西用砂量最大的区域内,产品和资源单一,几乎全部依赖汉江流域的天然河砂,多年来的过度开采,储量大幅下降,特别是2013年南水北调蓄水后汉江流域郧县段将无砂可取,主要原因一是当蓄水位达到165米后,比目前水位抬高近30米,现有采砂点全部淹没,取砂十分困难;二是库区范围扩大,从白河到丹江沿汉江将形成水位的缓流、平流层,沉积下来的大量淤泥覆盖库底及河床,原有的砂源根本无法开采;三是上游层层拦坝,下泄水含砂量也逐年减少。届时,该区域将面临无天然河砂可用的局面。
    ——我国天然砂资源短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限制管理政策。《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已明确将汉江河砂列入限制开采的矿种,该品种与资源的开采利用已受到产业规划的限制。
    ——十堰城区周边150公里范围内无其他大量河砂资源可采集,超过以上范围的河砂资源,运输成本将增加到100—120元/吨,砂产业属资源依赖性产业,也是附加值较低的原材料产业,运输成本超过制砂成本,经济上是不合理的,价格也是市场难以接受的。
    ——近两年来,十堰市部分企业根据河砂资源逐步枯竭的状况,开始转向开采矿山资源生产机制砂,除上述介绍“南三县”机制砂生产线情况外,郧县也建设了2—3家小型机制砂生产线,从行业、市场发展的趋势看,这些企业水平低、规模小、环境差,且有无序开采、浪费资源的苗头,亟待行业引导与规范管理。
    二、行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面对十堰市建筑用砂行业的现状与问题,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感觉到,我市基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砂生产企业及新项目的投资者在资源的使用与行业发展的思路方面存在几种值得注意的认识偏差。一是有不少人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始蓄水调水还有2—3年的时间,过几年再抓行业调整也是可行的。二是多数的采砂、制砂企业经营者和市场用户认为,几十年来一直使用天然河砂,形成了行业的惯性,现改为生产、使用机制砂,是否有合适的资源与储量,产品的适用性、质量风险大,有些业主甚至认为制砂行业是一个原材料加工的初级产品,存在产业发展无需规模、无需技术的错误观念。三是部分管理部门认为,砂产业是初级产品,行业规模小,对其发展不够重视。因此,要加快砂产业的调整,满足城乡建设对砂产品的需求,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1、建筑用砂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产业
    根据十堰市现有采砂、制砂企业2010年实际产量统计,全市建筑市场2010年用砂量为360万吨,预测到“十二五”末,参照十堰市住建委“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建筑业年均增长20%,市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拌混凝土年均增长18%的目标,同时考虑到国家重点交通、水利建设项目的用量约占40%,到2015年,全市年需求量将达到680万吨,如按C30混凝土估算,水泥与砂的用量比约为1︰2.5,则砂产业的产值相当于水泥产值的30%。由此可见,砂产业并不是小产业,也是非常讲究规模效益的产业,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产业。
    2、行业资源现状要求我们加快开发机制砂产品
    今年以来,十堰城区天然河砂供应已出现短缺现象。据调查统计,目前砂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6%,2010年十堰中心区域市场用砂量约230万吨,由于十堰市近几年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较多,预测“十二五”期间年需求量将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今、明两年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则继续加剧。因此,机制砂的开发利用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要抓紧组织实施,以免出现市场“断档”。况且机制砂的开发在资源、市场适应性、工艺装备等方面都有一个探索、创新的准备、替代过程,作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应该未雨绸缪,提早谋划。
    3、机制砂产品符合我国砂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近期,中国砂石协会针对我国天然砂石资源越来越稀缺和国家对天然砂开采实施限制政策的现状,明确提出,利用矿尾和采矿生产机制砂是制砂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技术发展方向看,砂石行业的下游产品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是混凝土(砂浆)已由现场搅拌改变为预拌混凝土(砂浆),二是今后建筑业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方向是开发和使用高标号、高性能混凝土,这必然对砂产品的适应性与质量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业内专家指出,砂石行业必须引入现代化工业技术及均化的理念,选择先进技术装备,调整合理的颗粒级配,减少针片状颗粒,优化集料表面特征,降低颗粒堆积空隙率,从而实现减少水泥浆浆体的用量,达到提高适用性、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机制砂产品,是砂石产业发展的方向。
    4、郧县具有储量丰富、品质适用的加工机制砂的矿山资源
    加工机制砂,矿石资源的适用性较广泛,花岗岩、玄武岩、白云岩、辉绿岩、硅质岩、砂岩等多种矿石均可利用。据调查,在十堰中心区域的郧县杨溪铺镇、青山镇、白桑镇以及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境内的山体多为白云岩矿山。这一区域白云岩的矿山分布广、储量大,仅郧县杨溪铺镇财神庙村五组方圆4公里及杨溪铺镇清凉寺沟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山体均为白云岩矿山,初步测算储量约1500万吨,如建两个年产60万吨机制砂生产线,可供开采使用12年以上。
    白云岩为碳酸盐类矿种,强度适中,由于形成条件的差异,不同的矿山,爆破开采后形成的块状颗粒也不同。郧县境内的矿山多为形成粒径10—30㎜的小颗粒状,有利于机制砂的加工,经市技监局产品质监所等单位多次检测,坚固性、压碎值指标合格,无泥块含量,无有害化学成分——氯化物,且三氧化硫含量在0.1—0.2%之间,低于产品标准控制指标,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5、机制砂具有更良好的品质潜力
    多年来,十堰中心区域建筑市场所使用的汉江河砂,70%为细砂,30%为中粗砂,粗砂类基本没有。要配置各种性能的混凝土与砂浆,河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天然形成,现状不合理,无法选择质量好、成本低的最佳配方,这是汉江河砂资源的缺陷。而机制砂可根据下游产品的需要,能够加工成颗粒级配、细度模数不同的各类建筑用砂,其性能明显优于汉江天然河砂。
对照国家建筑用砂行业技术、产业政策,特别是对照我市行业经营的现状与问题,上述三种观念均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些认识已对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产品资源的变化、市场刚性的需求,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加快机制砂产品开发利用的步伐;经济发展方向、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库区环境保护等,更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企业对机制砂的开发利用坚持高起点、可持续、集约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方向。
    三、行业发展规划布局、行业准入、优惠政策的措施与建议
    从我市建筑用砂“三大区域”来看,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破解2014年以后十堰城区建筑用砂问题。因此,这里我们重点就十堰中心区域机制砂的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布局,合理定点,走规模经营之路
    市场需求是行业发展的导向,规模经营是行业优化的方向。十堰中心区域建筑用砂市场需求以2010年为基数,预测“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0%,以此推算,2015年砂需求量可达370万吨左右。根据资源的适用性及储量,新建项目可全部选择开采白云岩矿山生产机制砂,逐步替代汉江天然河砂,力争到2015年替代率达90%,机制砂年产能达到330万吨左右。近期制砂项目使用资源应以郧县杨溪铺镇的矿山为主,郧县青山镇、白桑镇及丹江口市习家店镇等处的矿山可作为长期发展的储备资源。“南三县”区域市场需求量适中,已建和正在建的小型机制砂生产线14条,“十二五”期间可重组、新建中等规模的机制砂生产线3—5条。丹江口市今后的发展仍以汉江天然河砂产品为主。
    “十二五”期间我市应鼓励支持大、中型机制砂项目的发展,通过市场公平竞争,对原有的小规模机制砂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淘汰,实现行业规模生产经营。根据三大区域的不同情况,我们认为,机制砂生产项目的设置应纳入地方政府矿产资源发展规划,由矿产资源管理、环保、建材等部门根据矿产资源规划、行业发展政策、建筑用砂市场需求量每五年编制一次规划布点方案,机制砂新建项目应符合各区域的布点方案。对十堰中心区域“十二五”期间布点方案建议如下:
    (1)近期在郧县杨溪铺镇财神庙村五组、杨溪铺镇清凉寺沟及郧县茶店工业园规划的王家湾建材工业园内各建一个年产60万吨的机制砂项目,分布为江北两个、江南一个,年总产能180万吨。
    (2)2014年,在郧县杨溪铺镇、青山镇,再建三个机制砂项目,年总产能180万吨。基本完成十堰中心区域产品结构调整,达到逐步替代的目的,保障市场供给。
    2、实施行业有条件准入
    机制砂产品对矿山资源的依赖性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负有保护资源、有序开采的责任。为此必须实施行业有条件准入,主要包括建设规模、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内容。
    (1)建设规模:单线单班年产机制砂30万吨以上;年总产能机制砂60万吨或年产机制砂、碎石60万吨以上。干法生产需配置选粉机分选石粉(75μm以下的细粉颗粒)工艺。
    (2)环境保护:机制砂工艺线需配置袋式除尘器两台以上,工作现场空气粉尘排放需达标;矿山阶梯或平台坚井开采,提供矿山开采复垦绿化方案。
    (3)资源综合利用:矿山开采、机制砂生产的尾矿是石粉(75μm以下的细粉颗粒),建设项目需提供尾矿石粉综合利用方案,实现尾矿零排放;还可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物、其他矿山尾矿、建筑垃圾加工砂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除上述行业准入条件外,在机制砂分选方面也应有相应的要求。机制砂分选石粉工艺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分选采用水洗工艺,不仅使石粉含量很难控制,同时还洗去了包括150、300、600μm的颗粒,其结果一是浪费资源,二是破坏了机制砂的合理级配;而干法是采用选粉机分选,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且能准确高效分选石粉,更重要的是干选石粉可直接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郧县白云岩机制砂石粉含量偏高,经选粉机分选,石粉含量可降至2—3%,符合国家I类机制砂标准,建议采用干法分选工艺。其他矿种加工机制砂,分选工艺可视资源、环境条件选择。
    3、鼓励行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
    (1)根据建筑用砂行业创新的规划定点方案及行业准入条件,建议地方政府在选择投资业主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我市大、中型水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进入该行业。这些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水泥和混凝土(砂浆)企业与砂、石加工有相近的工艺流程,具有先进的矿山开采、破碎、粉磨、分选的技术、人才、装备;企业规模大,资金雄厚,可形成“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具有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在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水泥行业更具备制砂企业的尾矿石粉综合利用的成熟技术和消化能力。
    (2)加强砂石行业采矿权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小型砂石企业,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应不予延续,重点支持大、中型砂石企业的发展。
    (3)根据新建机制砂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议给予优惠的征地价,并减免该行业企业的相关税费,以鼓励、支持行业创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际民航组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5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0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制   行业   资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