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恶性肺结节CT特征:与肺癌的共存、酷似和鉴别

良恶性肺结节CT特征:与肺癌的共存、酷似和鉴别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国桢
与肺癌的共存
21世纪是一个从经验医学走向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的时代。是应用现代化的医学技术,明确地将现有的可靠证据,精准地应用于诊断决策中,然后对病人的权益、价值、期望三结合以制定出个性化的预防与方案。因此在单发/多发肺结节,特别是与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都应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作为证据,特别是对CT表现上同病异影或异病同影要进行由表及里,审慎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逻辑推理,细致分析,结合临床,完善结论。  与肺癌均为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及免病功能下降,而给另一种疾病的发生创造条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结核病、肺癌技术的进展,结核病和肺癌患者寿命延长,老年结核病和肺癌病人增多,与肺癌以及两病并存都有显著增长。
众所周知,易并发肺癌,结核与肺癌的共存具有相关性。其共存的相关因素为:(1)结核病灶破坏了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正常功能,同时破环了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另外,抗结核药物利福平本身亦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则对动物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这些因素均易增加肺癌发病几率;(2)结核性瘢痕组织阻碍淋巴系统引流,导致致癌物的再聚集停留,诱发瘢痕癌的发生;(3)结核陕西林业科技
性支气管扩张有利于致癌物质滞留;(4)结核的慢性炎性刺激及钙化的机械刺激等亦使肺癌易感。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生的几率主要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一般情况下发病率为10%左右,大多数是在感染后两年内发病,其余则可在一生中任何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肺癌本身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应用免疫抑制剂,均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因此很容易并发。另外,有文献认为肺癌病灶破坏纤维组织,使静止结核灶重新活动复发。Libshitz报道肺癌患者患比一般不患癌症的人,患的可能性高9倍。
与肺癌的酷似与鉴别
各型结核均有不同的CT表现,但其病理基础都是相同的。当以过敏占优势而形成的结核炎性渗出病变时,则称渗出性病灶。当以免疫占优势而形成的结核性结节病变时,则称增殖性病灶。当以变质占优势而形成的凝固性干酪样坏死病变时,则称干酪坏死灶。而干酪坏死灶液化后排出体外的过程则形成空洞性病灶。若干酪灶/增殖灶/渗出灶周围有一层纤维包围则称结核球。若病灶内蛋白质变性,磷酸盐增高,钙质沉积则出现钙化,后者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因此各型都是以干酪坏死、纤维化和钙化为特征的慢性肉芽肿样的演变过程。病理上分为渗出、增生、干酪、空洞四个时期。因此影像学特征与这4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有关。而后者又可在一次CT检查过程中全部或部分显示,由此形成了“三多”、“三少”的特征。即结核的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少肿块、少堆聚、少增强。
在肺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其发生的部位可以是在肺泡、肺泡管,也可以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小叶支气管等各种不同的部位,这就可以造成肿瘤有各不相同的影像形态。又由于肿瘤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往往常是不同步的,在同一肿瘤的某些区域可以表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在另外区域则表现出退缩状态,又有些区域还可表现出很活跃的状态,这同样也可以造成肿瘤有各不相同的影像形态。这两个病理基础造成微小的肺腺癌在CT影像上可以有10种类型的形态学改变,对此种改变若无正确的认识,就不能对微小结节肺癌作出精准的CT诊断。
1.棉球型磨玻璃结节
肿瘤细胞密集排列于肺泡腔内,单纯地沿肺泡壁呈伏壁式生长,肺泡腔内含有黏蛋白及渗出液,与残余的气体混合形成磨玻璃密度。密度较淡的磨玻璃结节边缘可以凹凸不齐,犹如细齿轮状的小球。在CT影像上,肺原位腺癌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形如小棉球,边缘与正常肺组织有分界,直径≤3 cm。在云雾状密度影的周边可见微细血管进入内部,位于肿瘤外带边缘的微血管分支结构非常丰富,增强扫描时可被强化形成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这是原位癌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最为关键的不同之处,可据此加以鉴别。此外,原位癌一般均>5 mm,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5 mm,亦是鉴别的要点之一。
煤气化技术由于这种棉球型的肺原位腺癌的密度都很低,CT值在-600 HU左右,所以对
这种类型的病灶需要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才能更清晰、更全面的观察和分析病新简
灶的形态和肿瘤血管。“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是肿瘤细胞内部分泌的血管生
成因子刺激周围毛细血管产生毛细血管芽后,新生血管移动迁入瘤体及在肿瘤内
部形成微血管互相联通的影像表现,与“血管集束征”不同,它是评价周围型微
小肺癌的一个重要的CT征象。
2.充实型
肺腺癌一般具有替代、移行、演变、转化的生长过程,即:GGN→AAH→AIS
→MIA→IAC。但是部分肺腺癌在其发生的早期阶段,由于产生原位癌的基底细胞
不经过黏膜的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再发展成AIS的这一常规的转化过程及演
海门市东洲小学变模式,而是直接集合呈一小乳头状或小息肉状,发展成为实体结构,其密度增
高 ,一般CT值可在- 400 HU 上下,在CT影像上就表现为充实型微小肺癌。
这种充实型的微小结节外周缺乏明显的磨玻璃样特征,有时在实变病灶中央
见小圆形的低密度气肿区,即“中心空泡征”,使得病灶看似部分实性,但其与
混杂磨玻璃影的部分实性结节是不同的。具有“中心空泡征”的微小原位癌,发
展也较缓慢,具有一定的惰性,可以在5年或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维持不变、缺乏
动态变化。而另一类完全充实型并伴有分叶、毛刺等周围征象者则完全不同,它
在发生的早期阶段,就可以直接发展成侵袭能力极强的浸润性腺癌,这类腺癌通
常肿瘤体积小于20 mm,但发现时常已经有纵隔或肺内淋巴结转移,这类完全充
实型肺腺癌组织学类型多数为微乳头型或实体伴黏液分泌型。因此,一旦发现这
种完全充实型并伴有分叶、毛刺等周围征象者,再具有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时,不必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应及时手术作为上策。
3.颗粒型
肺腺癌可以累及多个肺泡或肺泡囊(由相邻的多个肺泡围成的囊腔),形成
多个细颗粒状的微小圆球状或成串珠样排列的多颗粒形态的CT影像特征。解剖
学上,肺泡囊是由许多肺泡共同开口而成的囊腔,并与肺泡管连续,每个肺泡管
分支形成2~3个肺泡囊,具有送输营养物质的作用。肺泡与肺泡间以肺泡小孔
即Kohn孔相互沟通,肺泡与末梢细支气管以 Lambert孔沟通。癌细胞可沿着此
两个小孔呈连续性浸润、蔓延性生长,充满多个肺小叶内的肺泡囊,在影像学检
查时即形成微小圆球状或成串珠样排列的多发颗粒形态的表现。
4.堆聚型
这是在CT影像上呈现为由数个类圆形磨玻璃结节互相堆聚形成的癌灶,癌灶边缘可以凹凸不齐,也可以分叶形成花瓣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累及多个肺泡或肺泡囊,其颗粒状的病灶互相堆聚,互相凑合,呈簇状增生或小乳头状结构。这种堆聚状的癌灶可继续长大,侵犯周围间质,形成早期微浸润性病灶。分叶增大时,在GGN周围常有薄层肺萎陷圈,形成CT影像上所见的晕征( halo sign)。晕征可以是瘤体增大推压周围肺组织所致,也可以是肿瘤的浸润或小动脉栓塞后所致出血的结果,因此并非一定是恶性病变所特有的影像特点。
5.管壁型
在解剖学上肺泡管是人体肺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是从肺泡囊到呼吸性细支气管的通道,由肺泡围成。有小团状的平滑肌断面和单层扁平上皮。癌细胞可以沿肺泡管长轴方向浸润伸展,局限于管腔内生长,表现为管壁黏膜的增厚或呈隆起的结节状增生,在CT上则表现为细小串珠状的管型磨玻璃病灶。
石婴
根据病变生长的长度和深度的不一,CT可以见到2种形态:(1)单纯管壁型,表现为长、短不一的管筒状磨玻璃影;(2)树枝型,呈多个细分支状或细条状的磨玻璃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面上或在1个层面上相互紧挨排列。
公安情报学
6.树枝型
肿瘤进一步沿肺泡管向呼吸细支气管、末梢细支气管、肺小叶支气管范围伸延,渐由管壁浅层浸润向周围深层结构发展,CT就可表现出树枝状的外观,见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面上。所以当原位癌一旦发生微浸润,其病程将明显加快,浸润性肿瘤组织将逐步蚕食纤维瘢痕,最终纤维瘢痕会被浸润性腺癌完全取代,进一步发展成为浸润性腺癌,后者再将进一步发展为其他病理类型的浸润性腺癌。
7.空腔型
空腔型腺癌即含有假空洞征(pseudocavitation)的病变。CT影像上表现为结节内存在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直径通常在5~10 mm。与1~3 mm的空泡征(裂隙征、小泡征、或肺泡气像征)不同,其病理基础是扩张的细小支气管、
局限性的小泡性肺气肿、甚至是相对尚属正常的肺组织,并非是真性空洞(真性空洞是由于肿瘤快速生长,血供不足,导致肿瘤中心坏死经支气管排出所形成的)。假空洞内部的分隔为增厚的细支气管壁。假空洞征形成的原因包括:(1)当终末细支气管被肿瘤长入浸润后产生狭窄,发生活瓣样阻塞,单向阀门效应使肺泡腔过度充气,管腔及肺泡不规则扩大,从而形成假性空洞;(2)肿瘤内小灶性坏死排出后形成融解、破坏与扩大的肺泡腔;(3)未被肿瘤组织占据的含气肺组织,包括未闭合或扩张的细支气管。小肺癌的假空洞征也可以称“气泡样征”(bubble-like lucencies),这是早期肺腺癌的重要CT征象之一。随着肿瘤的生长,在其周围常可见晕征( halo sign)。该征象可能是瘤体增大推压周围肺组织所致,亦可由于肿瘤浸润或小动脉栓塞后出血引起。
8.蜂窝型
蜂窝征在CT影像上表现为多发的、散在的或成簇的囊样含气间隙,直径3~8 mm,壁厚1~3 mm,形似蜂窝。病理上可能是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但尚未封闭肺泡腔,即在肿瘤区内残存有正常含气的肺组织;也可能是肺组织被破坏从而失去了腺泡的正常解剖结构,肺泡腔内遗留黏液使其扩张而成。多个小泡聚集,其大小比较一致,形如蜂窝。在肺窗上均具有清晰的壁,乃是肺纤维化所致。
9.瘢痕型
尽管瘢痕属陈旧性纤维组织,本身无恶性变的可能,通常亦无定期随访的必要。但在瘢痕的周围,有时存在持续性慢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刺激已经被证实与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不能完全忽视对于CT影像中所见瘢痕的观察与评估。在原有的纤维硬结灶边缘周围如果出现软性的、比较模糊的小点状、小条片病灶或新出现胸膜皱缩、凹陷征时,需警惕出现早期瘢痕癌的可能。由于初期尚未形成明显的软组织结节,诊断较为困难,更应特别谨慎,仔细对比多次影像资料,评估瘢痕的形态、密度、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在瘢痕癌中,原有瘢痕往往被肿瘤组织包裹于瘤体中心,病理上常见多量碳末沉着,绝大多数肿瘤为腺癌。肺瘢痕癌的生长速度缓慢,倍增时间长,可达数年之久。因此肺瘢痕癌的诊断要点在于对比定期随访影像资料,观察CT影像上病变形态的变化甚为重要。在随访中病灶逐渐增大,在原有的纤维灶边缘周围出现软组织密度影,经抗炎无效,则符合肺纤维瘢痕灶并发瘢痕癌的诊断,具有肯定的手术指征。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3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0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肺泡   肿瘤   肺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