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重建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40pw9
多层螺旋CT重建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肺部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使得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1]。然而肺癌的发病病程相对较长,早期病症表现与其他临床疾病相似,如和肺癌均会导致肺不张,但在方案上截然不同,前者仅需要进行抗结核,后者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2]。相关研究指出虽然X线操作方便、费用较低,但准确性不高,因此整体检查效果差强人意[3]。而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而且还能够从不同层面全方面观察肺癌的病变特点和周围组织的病变形态,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率[4]。而且相关研究还证实,借助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5];同时CT后处理重建技术还能够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6]。为进一步评价多层螺旋CT重建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特进行此次综述。
1 多层螺旋CT二维重建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指CT在结束扫描后利用工作台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二维或三维容积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改善图像质量或根据检查需要显示特定区域的图像信息。朱甲鹤等[7]在研究中对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图像开展骨算法(层厚、及层距均为1mm)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以图像中病灶中心为固定点,分别绕X、Y、Z轴转动层面,寻最佳显示层面与方位,观察病灶内部情况,然后对图像感兴趣区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轴位的多层螺旋CT图像诊断准确率相比,由71.4%提高到90.5%,而且在肺癌图像征象的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显示率也显著升高,说明能够为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孔庆龙[8]在研究中也评价了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诊断价值,结果发现以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开展多平面重组技术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由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的57.45%、46.15%、50.89%分别提高为76.60%、67.69%、71.43%,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的显示率。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下,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病灶密度较低,因此使得支气管血管束得以显现。王学习[9]在研究中对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同样开展了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结果也证实不仅有助于提高检查显示率和准确性,而且还有助于后续方案的制定和开展。贺映波等[10]在研究中探讨了MSCT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
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浸润性腺癌、浸润前病变和良性病变的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在病灶直径、病灶边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纠集征和支气管类型等图像特征上差异明显,因此使得临床诊断浸润性腺癌、浸润前病变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6.15%和90.48%,提示临床利用MSCT 结合 MPR 技术能够对不同性质磨玻璃密度结节病灶进行图像特征的区分,从而提高诊断浸润性腺癌、浸润前病变。李炳荣等[11]长白山日报电子版在研究中针对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中,选择了高分辨断层扫描技术和多平面重建,其中重建方法为骨算法,结果发现良性组和恶性组在胸膜凹陷征、毛刺征、边缘分叶征、内部空泡征和边缘清晰征等图像特征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诊断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达到0.832,说明一致性高。单纯CT图像多为横断面,无法有效区分小血管断面和肺部小结节,为此王成霞等光电子激光[12]在研究中探讨了CT最大密度投影(MIP)厚度与方位对显示尘肺小结节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感兴趣区结节进行定量评价后发现,1 mm 层厚断层 CT 图像重构7 mm 投影厚度的 MIP 图像较5 mm 和 10 mm 投影厚度在显示尘肺小肺结节的数量、准确率方面优势更为明显,与轴位 MIP 图像相比,冠状位 MIP 图像显示效果更优,为临床尘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2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泉州移动网上营业厅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博思清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进行三维空间的显示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二维图像在空间位置的显示中会因为图像来源的重叠而无法正常显示,因此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得以出现。该技术可以将不感兴趣的密度结构进行去除,只留下感兴趣的结构并通过阈值、透明度等信息的处理来显示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不同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石江勇等[13]在研究中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靶区勾画方法不同分为二维CT扫描的常规组和联合MSCT三维重建后进行靶区体积(GTV)、计划靶体积(PTV)勾画、并测量靶区横/纵径的观察组。结果发现二者GTV差值、肿瘤横径差值、肿瘤纵径差值差异明显;而且与常规组比较,实验组的TV值水平、心脏剂量、骨髓量的下降幅度更明显;两组患者在顺利完成放疗后,虽然疗效未见差异,但实验组患者中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放射性肺炎或肺损伤,体重减少>5%发生率均显著下降。由此可见,临床通过MSCT三维重建可更为准确的进行NSCLC放疗患者的靶区勾画,从而减少PTV和降低毒副反应发生,对放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刘顺帆等[14]在研究中探讨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发现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4%和100.0%,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不仅CT分叶征、锯齿征、毛刺征、血管聚集征、空泡征等比例显著升高,而且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的CT值也均显著
下降。包雪梅等缝隙天线[15]在研究中探讨了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与薄层扫描相比,MPR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短毛刺征比例显著升高,而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象的检出率显著升高,因此作为认为在周围型肺癌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时,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技术来提高检出率。陈浪等[16]在研究中也探讨了MSCT三维容积重建在Ⅲ期矽肺合并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发现对矽肺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7.18%,与单纯矽肺患者相比,其空洞、卫星灶发生率显著降低,而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均显著升高,证实MSCT三维容积重建有助于提高Ⅲ期矽肺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纪良东等[17]在研究中也指出在早期肺癌诊断中,虽然常规CT靶扫描和三维重建图像特征中,纯磨玻璃结节、混合密度结节、纯实性结节以及细支气管征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后者在分叶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和血管集束征等图像特征中占据明显优势;而且不需要进行增强扫描,降低了患者射线剂量,且可重复操作性强,因此可作为早期肺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张晓华[18]在研究中对微小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常规CT组(32例患者,43个病灶)和三维
重建组(49例患者,66个病灶),结果手术共检出109个病灶,常规CT组检出率为65.14%,低于三维重建组的95.4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2.37%、68.73%,也低于三维重建组的93.26%、95.82%;与常规CT组相比,三维重建组在CT征象表现中的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和空泡征的检出率均显著升高,由此可见,MSCT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周围型肺癌恶性征象。赵凤宇[19]在研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256排CT三维重建诊断的观察组和普通常规CT检查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对结节或小片状影、磨玻璃密度改变、蜂窝肺、混合影、网格状影的检出率分别由对照组的20. 00%、15.00%、15. 00%、10. 00%和30. 00%分别提高到80. 00%、55. 00%、50.00%、55. 00%和80. 00%。由此可见,该检查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而且还可以作为临床肺疾病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工具。邵胜超等[20]在研究中探讨了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微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三维重组对肺小结节毛刺征、"脐凹征"的显示优于轴位图像;原位癌以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肿瘤微血管征Ⅱ型为主,浸润性腺癌以Ⅲ类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实性结节、肿瘤微血管征Ⅳ型为主;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在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脐凹征”显示较原位癌更具优势。
3展望和小结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肺癌的发病机制、病情进展、鉴别诊断和预后等相关理念和应用效果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Wang 等[21]在研究中探讨了放射组学模型中不同CT层厚和对比增强期对肺腺癌鉴别诊断的影响,指出对比增强CT图像的放射分析可用于肺腺癌的鉴别诊断,而不同的切片厚度和增强CT扫描相位均不会影响放射组学模型的分辨能力,因此临床医生可以选择具有足够切片厚度的平期CT来建立基于放射组学的胸部CT数据库。符立辉等[22]在研究中分析了对肺癌患者开展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高级迭代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不仅能够满足诊断的需要,而且还能够显著减少辐射剂量。Darçot等[23]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还比较了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肺结节检测和体积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在目前情况下,无法开展高频无创通气情况下行超短回波时间的磁共振成像检查(UTR-HF-NIV):但在不久的将来,研究中UTR-HF-NIV对不确定结节进行生长评估随访具有可行性。Xu等[24]在研究中探讨了CT图像采集参数对影像组学预测不同大小肺结节恶性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放射组学有助于预测结节的恶性程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和精确有效性;在预测小于1cm的肺结节恶性程度方面,CT重建层厚度和卷积核指标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者建议开展薄层扫描以提高诊断性能。在的诊断性能有显著影响,使用薄而清晰的重建可获得最佳性
能。直径大于1cm的PNs的放射组学诊断性能基本上不受重建切片厚度和卷积核的影响。Wu等[25]在研究中评价和比较了三维CT、支气管造影和血管造影辅助下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原发性肺癌的效果,结果发现3D-CTBA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肺癌患者VATS手术的效果,不仅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和手术病灶定位更精确,而且借助3D CTBA方法还能够帮助外科医生以可视化的形式观察肺结节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因此本研究认为随着临床多层螺旋CT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技术尤其是伴随着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使得临床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不断升高,有助于临床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示还能够借助图像重建技术为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程度进行评估,进一步扩大了临床肺癌患者的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0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05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肺癌   诊断   结节   图像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