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重点难点总结

1、植物的耐盐极限:某种植物能忍耐土壤盐碱的最高限度。
2、单盐毒害:在相同浓度下,只有一种盐分存在比多种盐分同时存在时危害大。
3、地下水位:又叫地下水埋深,指由地表到地下水面的距离。
4、地下水矿化度:指地下水的含盐量。g/L
5、临界深度:在蒸发最强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深。
6、次生盐碱化:在盐碱化或轻盐碱的土壤土,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的现象。
7ESP(碱化度):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中的Na+占阳离子代换量的百分数,叫钠化率
8、诊断层: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9、诊断特征:指如果用于分类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用于定量说明分类标准的土壤性质。
10、中心概念:一个事物所固有的最典型的属性和概念,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最根本的属性。
11、边界定义:区别于两事物界限的定义。
12、土壤中心概念:在土壤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模式。
13、土壤边界定义:为选定一类土壤与另一类土壤在成土条件、过程和属性等方面边界所制定的指标定义。
14、纬度地带性:地带性土壤类型沿经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蒸发残渣15、经度地带性:地带性土壤类型沿纬线南北方向延伸,按经度东西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16、土壤的垂直地带性:随地形海拔升高,水热条件有规律的变化,生物气候类型也相应的改变,这种因山体的高度不同而使土壤类型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17、土体构型: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排列的状况。也叫土体构造或剖面构造
18、单个土体:指土壤空间连续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
19、土壤发生层(土层):土壤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剖面层次。
20、土壤剖面:指从土表向下至母质层的垂直切面或垂直断面。
21、土壤剖面形态:土壤剖面外在表现的形态特征。
22、资源:对人类可以利用而言的,是指能够满足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需要的资产来源,对人类具有生产价值、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23、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4、土壤景观:景观中的土壤部分,即与土壤有关的景观部分。某一区域内,各种自然体构成的外部综合表现。
25、土纲:对某些有共性的土类的归纳和概括
贡献度
26、亚纲:在土纲的范围内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划分,反映控制现代成土过程的成土条件。
26、土类:高级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主要成土条件、主要成土过程、主要土壤属性。
27、亚类:在同一土类范围内继续划分,依据的是主要成土过程以外的次要成土过程。喻大华囚徒天子光绪
28、土属:是承上启下的划分,依据是母质类型、盐分化学性质、历史过程、人为影响
29、土种:是低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划分依据:土体构型、发育程度。
30、变种:在途中范围内的变化,依据以表层土壤或耕层的某些差异来划分
31、土壤的绝对年龄:是土壤中新鲜风化物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记起到现在所经历的年龄。
32、盐化过程:可溶盐淋溶到地下水中并随地下水流动到排水不畅的低洼区,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分又被上行水携带到土体表层聚集的过程。
33、地下水临界水位:在旱季刚刚引起盐碱化的地下水位。
34、土壤新生体:;土壤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母质的新的物质的聚集层。
35、母质:与土壤直接发生联系的岩石风化产物及其搬运堆积物。
36、中国土壤现行分类制的土类:
37、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联系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就称为土被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潴育化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新生体类型?
潴育化过程:即氧化还原过程,也称假潜育过程,它是指潜水经常处于变动状况下,土体中干湿交替比较明显,由于这个特点,土壤中变价铁、锰物质淋溶与淀积交替,而使土出现锈斑,黑铁锰斑或结核,红胶膜或鳝血斑等新生体。
2、简述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地质大循环:地面岩石的分化,分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再次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作用:创造了母质,把封闭的养分释放出来,造成养分流失的过程。
生物小循环: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营养元素暂时脱离地质大循环的轨道。作用:养分聚集,减短地质大循环的过程。
3、如何理解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滤水管
土地是地表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同一整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是能量输入与输出、物质交换转移得以实现的基础。又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存储器、供应站和能量调节者;土壤支持植物生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植物性第一性产品,动物把采食的植物同化为自身的生活物质,进行第二性生产;土壤微生物又将动植物残体分解转化为土壤腐殖质或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元素,固此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4、粘化过程及残积粘化和淋溶粘化的特点?
粘化过程:指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而形成粘粒,以及粘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粘化过程主要包括残积粘化和淋溶粘化两种。
残积粘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于土体内的原生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分化而成,如含铁矿物的氧化与水解,形成部分新生粘土矿物和氧化物晶质与非晶质化合物。它是土壤质地变细和染的物质基础,没有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而且在土壤结构表卖弄也无明显的粘粒胶膜光泽。
淋溶粘化:在湿润和半湿润的温暖地带,土体上层分化的粘粒分散与土壤下渗水中形成悬液,并随渗漏水活动而在土体内迁移,一般也成为选前作用或粘粒的机械淋溶。这种粘粒移动到一定土体深度,由于物理或化学作用或因为迁移介质水分被吸收而淀积。特点:粘化层Ph偏酸,粘粒胶膜明显,粘粒下面一定深度即粘化层厚度与降水呈正比。
5、灰化、隐灰化、漂灰化的成因和特点?
灰化过程:指在土体上部,特别是在亚表层中二氧化硅的相对富集,而在土体下部,二氧化物相对富集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寒湿气候和寒带针叶林植被下,充沛的降水淋洗
条件,疏松而且盐基含量又较少的成土母质,富含单宁、树脂等多酚类物质的残落物经微生物作用后产生酸性很强的富哩酸及其他有机酸。
隐灰化过程:在半湿润地区的冷凉山区,灰化过程进行的很弱,土体上部由酸性淋溶产生的灰白灰粉,依附在结构体或石块的表面或缝隙之中,特别集中于结构体或石块的下方,没有明显的漂白层和淀积层。
漂灰化过程:在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凉湿气候条件下,产生了酸性淋溶,表土矿物遭到破坏,但由于质地比较粘重,易产生上层滞水,而致使FeMn还原,并随侧渗水带出土体,而出现灰白土层。
6.土壤盐分种类及来源?
㈠组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㈡来源⑴成土母质的岩石风化⑵矿化的地下水和海水⑶灌溉水、天然降水⑷植物残落物、盐生植物。
7.地下水三要素及对盐土形成的作用?
三要素:水位、矿化度、化学类型。地表到地下水面的距离叫水位,水位深,不易盐化。地下水含盐量叫矿化度。矿化度是物质基础,化学类型决定土壤盐碱化类型,地下水位是地下水中的盐分转变土壤中盐分的必备条件。参与成土过程,地下水特征:地下水位浅,季节性变化,促使氧化还原交替进行,产生锈斑锈纹,铁锰结核,干湿交替,引起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形成碳酸钙聚积层,产生砂浆,土体盐酸反应强烈。
8.富铁铝化特点?
①岩石中的矿物分解强烈而彻底②矿物中的硅和盐基遭遇盐洗,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③粘粒和次生矿物不断形成④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9.潴育化作用?
潴育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是上层滞水和地下潜水。潮土剖面下部土层常年在地下潜水干湿季节周期性升降运动作用下,铁锰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并有移动与淀积。在雨季期间,土体上部水分饱和,土体中的难溶性碳酸铁(菱铁矿)与生物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氢铁而向下移动;雨季过后,则碳酸氢铁随毛管作用而由底层向土体
上部移动,氧化氢氧化铁,由于这种每年的周期性氧化还原过程,致使土层内显现出铁锈纹层,锰也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常有黑锰斑与软的锰结核,有时可见砂礓,砂礓一般富含碳酸钙的地下水的凝聚产物。
三、论述
1、气候、生物、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气候因素的成土作用
影响土壤发生的重要气候因素是降水与温度。气候决定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土壤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水分与热量的交换,直接影响土壤中的物质、能量运移和交换的过程。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另外气候通过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
㈠气候对土壤机质含量的影响
①对生物量产生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植被、动物、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从而影响到有机物原料的多少。 ②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分解及品质: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高温好气微生物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③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湿润细菌多,干旱地区土壤中放线菌多,酸性土壤中真菌多。
㈡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
①对土壤中的矿物的风化速度的影响:高温高湿有利于风化,从而影响到风化壳的厚度和风化阶段。②对土壤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在中国温带地区,气候湿润,硅酸盐与铝硅酸盐粘土矿物缓慢风化,土壤中粘土矿物一般以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等21型为主;亚热带湿热地区硅酸盐及铝硅酸盐风化迅速,土壤矿物以高岭石及其他11型为主;高温高湿热带地区,硅酸盐及铝硅酸盐剧烈风化,土壤中矿物以氧化物为主。③降水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一般降水量升高,阳离子交换量升高。④对盐基饱和度,酸碱度的影响:中国中部、北部地区、降水少,蒸发快,土壤中下行水少,盐基淋洗不充分,呈中性或微碱性;东南湿润地区,土壤中下行水多,携带盐基离子下流,盐基不饱和,呈酸性。⑤对土壤中盐分积累和淋洗:盐碱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
是土壤发生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由于生物作用把太阳能引入成土过程,把分散于岩石层、水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岩石风化壳表层聚集,形成有肥力特征的土壤,推动土壤的发育演化。
①绿植物的影响:是土壤有机质的最初生产者,作用是:选择性吸收营养元素,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并以有机残体形式聚集在土壤中。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3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0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壤   过程   影响   形成   作用   粘粒   土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