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A.人民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劳动对象的利用                      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D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国家政权     D.生产方式
3、国家的本质是(布朗粒子  A   
A.阶级统治的工具                      B.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
C.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差生转化案例         D.真个社会的代表者
4、经济基础是(  D   )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段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B  )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  D   
A.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      B.两者绝对对立的
C.两者并无本质差别
D.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
7、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8、人的本质在于(  D   
A.人能够改造世界            B.人有阶级性    
C.人有思想,有理性          D.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9、体意识是(  C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个体意识的总汇
C.体实践的产物                          D幻紫斑蝶.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1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B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2、“英雄和人民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B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stewart  A 
A.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1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D 
A.宿命论的观点                          B.机械论的观点
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5、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6、个人意识与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D   
A.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个人意识决定体意识
C.个人意识从体意识中产生        D.两者相互依赖、作用和转化
17、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这说明( A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经济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
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B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9、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D  )
A.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0、社会基本矛盾是( D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  )
A.全部自然界      B.人口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22、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 B  )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B.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         D.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2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D椎名朔哉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4、生产里所体现的关系是(  D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和物的关系
C.物与物的关系            D.人和自然的关系
25、社会形态是(  D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D  )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互相作用
27、人的价值的两方面是指( C   )
A.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B.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
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2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C   )
A.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    B.前者是人造的,后者是自然界固有的
C.前者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后者自发地起作用
D.前者可以被我们废弃和改变,后者无法废弃和改变
29、人民众创造历史总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3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而广泛的物质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B   )
A.信息传递系统    B.生产工具系统   C.动力系统    D.能源系统
31、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
A.道德        B.哲学       C.艺术      D.语言学
32、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利的观点,这是对( A   )
A.国家本质的错误论断           B.国家起源的正确论断
C.国家阶级性的正确论断          D.国家职能的错误论断
33、人的解放就是(  C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34、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天才人物的出现            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35、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D  )
A.杰出人物    B.人性    C.人类之爱    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3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C  )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3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B   )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38、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说明(  B 
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39、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D  )
A.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是机械论和宿命论
C.是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40、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  A  )
A.人的劳动    B.人具有理性    C、人具有自由    D.人有意志
4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C  )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四川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100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历史   发展   意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