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井店联中地震知识培训材料(一)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时间:2013年5月13日
内容:地震后的心理辅导许金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地震后,灾民当然首先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援助,物质上的援助本身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心理效应。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直接的心理的援助。震后的心理辅导就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援助。适当的心理援助应该可以帮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这个时候的心理辅导,关键还是与灾民通心。而与他们通心,首先是理解他们的情绪。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
1、恐惧;
2、哀伤;
3、焦虑;………………
台湾经历过921大地震,对这方面有不少研究。郑石岩先生的《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写得不错,尽管说的是儿童,成人也适用。此文关于“恐惧”的处理讲得尤其好,特向大家推荐:
《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郑石岩(前教育部训委会常委)
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是什么
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
设法缓解而不是压抑。
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对他同理的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惧怕。
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的话,看他的遭遇和心情。支持他,爱护他,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出来。现在,以下提供几个简单易行的班级辅导方式,供参考使用。
大连好旺角房屋一、澄清恐惧情结
第一种方式是澄清地震的恐惧。我们所面对的大灾难,如果一味想逃避或隐讳不说,就不能浮出意识
表层,把它看清楚,那会使孩子更害怕。佛教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树上掉落的果子惊醒,大喊着「灾难来了!大灾难来了!世界末日到了!」森林的动物,一片惊恐声中都在奔跑,不断地传开来,结果所有的动物都在惊恐逃难。这时,一位觉者来到森林,逐一追问他们从那里听来「世界末日到了!」终于追问到兔子。觉者问:
「你怎么知道大灾难,世界末日到了?」
「我在睡觉时,听到砰的一声,令我惊吓非常,我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你能带我去看看吗?」于是兔子带领觉者去看个究竟。结果却发现原来是树上掉落一个果子。于是,平伏了一场恐惧的逃难。
水分检测强烈的惧怕总是挟杂着消极和不安的臆测。如果老师能在大地震之后,带领儿童厘清惧怕,认清现实,就能使理性发挥功能,而不会陷入无谓的焦虑,或情绪违常的后遗症。于是,教师可以来一次《班级情绪缓解交谈》活动。它的过程是:教师引言(五分钟):教师用平静的口语,简单介绍这次大地震的状况,造成的损害和伤亡。并举一个温馨、机智、救人的故事当对比。
引发儿童说出心中的惧怕(三十分钟):例如「小朋友!你在大地震时看到、听到、
感受到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老师可以简短说一下自己张惶失措、害怕的情形和余悸,引导孩子
大丈夫的私房钱
一起说出来害怕什么?并请注意:
把孩子惧怕的原因或想法,逐项写在黑板上。
逐项检讨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把不符合的打×,把符合的打○。
老师要引导孩子认清惧怕是由于消极的想法,而非现实,因为现实是可以努力改善的。
对于合理惧怕事项,应讨论如何克服它,如何预防它。
整理班级交谈结论(十分钟):
由老师作结论,区隔值得害怕和不值得害怕的事。
值得害怕的事要如何预防,才不会发生危险。
带领孩子作一行动方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或帮助家人重建家园的要点。(以上时间安排可视需要调整)
情绪缓解交谈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引导孩子缓解惧怕的心结,它的要领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惧怕事件中认清那些值得担心,那些不是;并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考,采取预防和安全措施,从而把惧怕转移
到理性的积极行动上。
类似的过程,也可用在讨论「如何赈灾」、「如何帮助受灾家庭的儿童」。从引发酝酿气氛,到热心的讨论,出方法和实践行动,能激发儿童的爱心和生命的活力,让心理得到健康和良好的自我功能。
孩子从宣泄到认知,由认知到正确的行动,是他们在多挫折的现实环境中,最好心智成长的教育。
二、嘲笑自己的惧怕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起来嘲笑自己的惧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啊!我怕得两脚发软,笑了起来,连胆子也被震碎了!」然后哈哈大笑,「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出来了!」然后哈哈大笑。班级老师可应用自嘲表露,带领儿童自嘲情绪等!比比看谁自嘲得最有趣。大家轮流对自己担忧的事自嘲,有助于孩子澄清惧怕。举办前,教师要先说明:「每一个人都会惧怕,怕是自然的事,正因为有怕,我们才会预防危险,会去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把心中的怕说出来,对于不合理的部分,由本人加以嘲笑,可以带来更理性的态度和心理健康。不过,我们绝不嘲笑别人的惧怕。」最后,教师作个结论,说明自嘲是无伤大雅的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缓解和压力的清除。但要特别强调: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宣泄。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三、生命的关怀
其三是《生命的关怀》,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团队游戏等活动,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行动(activating)会产生想法或信念(belief),想法引发出情绪的结果(consequence),心理学上称它为ABC理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例如:
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扮演等等。(对于受过灾的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和学习活动)
时间作团体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在生命关怀的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的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在精神世界安乐。
写一封信给在天之灵的罹难者,请他放心,对于父母罹难的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他作朋友、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请他放心,并朗诵出来。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的不是传教,而是要每一个孩子,依其宗教信仰,或想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表露情感,透过写信和口头的祷词,让孩子们缓解情绪。念祷词和写给亡者的信,教师要举例引导儿童的重点是:
诚心的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发挥慈悲和爱。
引导学生作《生命的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入宗教仪式,而只做情绪和情感的宣泄,并超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人。
班级进行祷词和宗教朗诵的活动,只能在孩子来上课的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四、个别辅导:
报道性摘要
其四是《个别辅导》,当教师发现班上同学,有父母或至亲罹难者,要对孩子做个别辅导,建立彼此的依赖,了解他的心情和遭遇,给予必须的协助和安慰。
所谓个案必有其个别性和隐私性,除了辅导室指定的教师或级任老师之外,其他老师要表示关心或协助,应尽可能与负责个案的老师洽商,避免太多老师都他个别谈话,否则会造成儿童的压力和困扰。
个案辅导一定要建立师生的信赖关系,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孩子。教师与孩子情意沟通中,语词只占百分之七,语调和语气占百分之三十八,表情和态度占百分之五十五。教师只有在真心关怀孩子,了解他的创伤和困难,坚定协助意愿时才能传递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注意:
自己要学习热爱生命和生活。
懂得处理自己和积极性情绪,保持平稳开朗的心情。
实现自己做为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
教师有了这个基本的期许和条件,就能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传递生命力和温暖,滋润大地震过后受灾的孩子,教师与孩子谈话时要注意:
中日问题适时自然的情境,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聆听、接纳、同情、支持、了解孩子的困境。
引导孩子出克服困难的方法,作成行动计划。
就辅导的情形作适当的评估,修正以达成辅导目标。
教师要多听,多开启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例如「震灾之后,你住在阿姨家,你想怎样才能配合他们的生活步调呢?」由学生来思考,老师协助作整理,形成行动方案。
此外,教师要把握社会资源,为受灾的儿童申请救助或补助。对于过度惊吓,有较深的身心创伤者,应协助其就医。教师要与受灾的儿童建立信赖,让他觉得教师是他稳定和安全感来源。
五、防震教育
其五是妥善安排《防震教育》,地震随时可能来袭,各校都应办理防震的教育和演习。如果大地震受创的孩子,压力未得到缓解,在防震演练时,会造成严重情绪反应。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88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孩子   教师   惧怕   儿童   地震   辅导   情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