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网络受众

                                       
摘要 当今社会受众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是构成网络社会的基础单元,更是网络社             
会的参与者、使用者。中国的网络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信息,而是慢慢由被动变得主
动。中国的网络受众呈现出大众化和多元化的现状,受一定受众心理的影响,现在中国网络受
众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关键字 网络受众  受众心理  网络受众发展新趋势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网民第一大国,并且每年以一定的随率增长着,所以研究中国网络受众是非常必要的。网络受众是带着各种特定目的和诉求的网络使用者,是网络社会构成的基础。
葵花籽饼现阶段,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三网融合以及网络社会的迅猛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中国的网络受众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受众,拥有自己的现状和趋势。作为网络社会的基体和主体,十分有必要研究中国网络受众的现状,影响网络受众的心理因素以及网络受众发展趋势。
一、 中国网络受众现状
1、 网络受众绝对数量快速增长,相对数量与他国有一定差距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一次公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在1997年,截止到19971031日,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是62万到2001630日,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2650万,比20011月的2250万增长了400万人。 目前中国网民的人数还处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所以中国网民的绝对数量在高速增长中。
虽然如此,但中国网络受众的相对数量(网民占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据信息研究机构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报道,挪威的全国人口中每个月都上网的人数比例已
达到63%,丹麦上网人数比例达36%,美国上网率超过50%,瑞典29%,英国25%,德国18%,法国14%,意大利13%,西班牙9%。整体而言,2000年全球约有4亿人每天在使用互联网,预料到2005日朝关系年将超过10亿人。华盛顿的Strategis公司经过调查,在美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到一亿,现在美国有半数的成人在使用互联网。据日本20010630日发表的《2001年因特网白皮书》提供的统计,截止20012月底,日本共有网民3263.6万人,比去年增加1937.9万人。”[1]
2、 网络受众性别构成男女比例趋向平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自1997年以来发布的信息不难总结出,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之初,男性网民比例占到80%90%,但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目前,中国上网的男女比例已经趋于平衡,但总体上男性还是高于女性。
3、 年龄结构上,网民呈现低龄化
总体来看,现阶段1824的年轻人是网络受众的主体,但自从2001年开始,18岁以下网民数量激增。
4、 网络受众的代际差异大
20世纪602008北京申奥宣传片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这类网民更具怀疑精神,但接受新事物比较慢,上网只是他们学习和工作的手段,而不是生活方式。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是目前中国网民的主力,他们更直接的经历了改革开放,更容易接受和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是网络中一支新生的力量,他们更加开放自主。
二、 网络受众的心理分析
1、 网络受众的个性心理
1) 匿名心理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网络是一个相对来说自由的信息中心,网民可以任意在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大多数网民认为网络上是完全匿名的,所以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攻击性变强的特征。但实际上,网络的匿名是不完全的,网民的活动实际上是可以追
踪的,一个是运用的形式,一个是调用相关部门。只是网民的活动没有触犯社会底线和法律的情况下,一般处于匿名状态。
2) 角任意心理
由于现实社会的各种原因,一个人在社会中只能扮演固定的角,但是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完全颠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角,并且可以多个角同时扮演。比如一个普通的人可以自称是百万富翁,一个女人可以自称自己是男人,一个学生既可以是游戏中的大王,也可以是另一个游戏中的小兵,同时还可以是一个论坛中的意见领袖。所以网络受众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拥有这种心理。
3) 好奇心理
网络信息无时无刻不再更新着,网络新闻不断变换着,各种奇闻轶事不断涌现着,网络世界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信息市场,每一个在这里面的参与的网民都会被里面各种各样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吸引,而通过链接又会涌现更多,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这样的行为会往复循环。但是这种心理有其两面性,对于青少年来说威胁性更大。
2、 网络受众的从众心理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因受团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态度、判断与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内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针对传统传播方式提出来的著名的理论就是“沉默的螺旋理论”,传统的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而网络传播中是各种传播方式混合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所以“沉默的螺旋理论”依然适合网络传播。
“沉默的螺旋”理论最早是由诺依曼1947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处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积极大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趋于环境压力转向“沉默”或“附和”。在网络传播中,网络受众也遵循着这种理论,如一个网民提出一件事,大家就盲目跟风,盲目批判甚至去人肉。又如有人在网络上投资赚了钱,大家纷纷跟风,而大多数时候结局是一人受害。这也是网络上出现体事件的根本原因,网民利用“法不责众”的心理,制造了很多体暴力事件。所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并不会因为网络环境而失效,只是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三、 网络受众发展的新趋势
1、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反馈
在没有网络传媒之前,受众的地位一直是被动地接受各种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等传播的信息,受众自己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取信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时代,人们的生活规律,往往要受到媒体节目的影响,例如人们为了收看一个自己喜欢喜欢的节目,可以等到很久不睡觉。而且自己看电视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或观点,不能及时的反馈给节目组。但是网络传媒时代,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通过回复,论坛等方式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
2、 由新闻的接受者到新闻的传播者
传统的新闻都是由新闻机构或专业的新闻从事人员经过层层“把关筛选出来的,新闻数量有限,速度比较慢,更新迟缓。但是在网络媒体中,每一个网民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布信息、上传文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告知天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如著名的“微博打拐”事件,“犀利哥”事件,最初都是由网民自己发出的信息,后引起各种传媒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网络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他们也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3、 由盲目到独立,由无知到责任
传统媒介统治时期和网络传媒初期,很多的受众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盲目跟风和一味人云亦云,现今网民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不会在迷信权威,从最初的娱乐态度到现在的责任的承担和认知。如“华南虎事件”,网民提出异议,并且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敢于怀疑官方的说法,最后事实证明网民的坚持是正确的,网民凭着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寻求真理的一份执着,最终还事实一个清白,也没有让地方政府渔翁得利。
当今的中国。网络受众已经几乎快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一个身份,它是网络传媒时代最重要的参与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受众会带来更多传媒界的变化和革新。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网络受众的定量研究》.www.lunwentianxia/product.free.5251158.1/
  2010520
[2]彭兰.《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溪《试论从网络信息传播看网络受众地位的变化》.http: //www.lunwenwang/ Freepaper/Technicalpaper information/201104/Freepaper_112027_2.html.20105nih3t3细胞月20
[4] 张谦.《论新兴电子媒体对受众心理的影响》www.wanfangdata/qikan/
periodical.Articles/hndzcmzyjsxyxb/hndz2004/0402/040210.htm  2011520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7]王小胜.“论网络传播对受众的心理影响”. [J].《传播心理研究动态》2004年第1
[8] 刘永芳财权.生物阳光《社会心理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9]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
[10]王磊.《网络传播的受众心理特征及其引导》. www.xici/d2*******.htm  2010年5月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6: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87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网络   受众   网民   传播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