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版

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新闻活动认知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 。方法论又包括一般方法论和专门方法论。
新闻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扬弃的原则。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萌芽阶段(1949年至1978年);酝酿阶段(1979年至1986年6月);初步形成阶段(1986年7月至1994年5月)。
鹿心杜 百科1986年7月,由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张骏德、刘海贵合著的第一本以《新闻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了。这标志着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酝酿阶段进入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的新阶段。六度分割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必要性:重视新闻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人的心
理素质和其政治思想素质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 也是人们顺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反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的形成,又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及其行为起到向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缺一不可。
客观现实是新闻传者和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源泉;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作用筒的结果;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选择性;新闻活动中的传者和受众各自的选择性紧紧围绕着新闻的基本特性。
角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就是为我国的新闻工作者规定的角规范。
对新闻活动中的传者和受众的角规定;新闻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期望;新闻工作者的角冲突;新闻活动中的角互换。
角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内部的冲突,即由角承担者内部的矛盾引起的冲突;角之间的冲突,是因角承担者承担了几种角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党的新闻工作者消除角冲突最重要的原则是:排除私心杂念,自觉地服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漏泄同轴电缆
移情是实现角互换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标准。
我们可以把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的构成视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高鸿宾 了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这四种非智力因素在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一)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和导向作用
(二)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情绪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情绪情感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2.情绪情感在新闻工作
者的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3.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
(三)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靠意志力去强化智力活动更具有特殊意义,这是与新闻工作的特点分不开的。1.增强自控力2.增强心理承受力。
(四)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是一种明察秋毫的社会知觉,是思维的一种顿悟现象或者是新闻工作者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种特殊能力。
新闻敏感的第一步就是记者需从无数事实中优先准确、迅速的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来,这正是社会知觉选择性的一种表现。
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
世界观、信仰、动机、性格等因素对记者的新闻敏感会产生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
新闻采访心里的特点:1.新闻采访心理离不开对新闻基本特征的认知2.新闻采访心理离不开对采访环境的认知和把握3.采访心理主要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4.采访活动中的心理互动属于角互动
记者和采访对象参与采访活动的目的和动机对于采访过程起着引发(某次采访活动)、指向(导向特定方向)和强化(促进)的作用。
自我认知包括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这三个方面。物质的自我指对自己的容貌、身材、体魄等机体方面的认知;社会的自我主要指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角、名誉以及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精神的自我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的智力、品德、个性特征等方面的认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的整体。
记者的自我认知:1.是否有自信心2.是否有激情3.能否处理好记者的多角关系4.记者个性上的弱点是否妨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5.是否是个好的倾听者
“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饰”,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
首因效应又叫“最初效应”,也即日常所说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又叫“最近效应”,也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
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在意义上相反,都是人们在人际知觉中产生的一种知觉偏见。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是指对某个人在某方面有了好的印象之后,便对这个人其他方面也做出好的认识和评价。反之则叫扫帚星效应。
定势:它原来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知觉活动的直接准备性。目前定势一词已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心理活动,它是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许鲜网
定势有知觉定势、思维定势等,因社会现象形成的定势称“社会定势”。这里的“定势效应”主要指“社会定势效应”,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他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固定看法。所谓刻板印象则指人们对某个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印象管理的策略:“登门”之计;“后转弯”之计;“放大呈现”和“收敛呈现”策略。
社会环境是指与“社会生活主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它是客观存在的。
采访情景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从主体上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心境是主观的,是认识主体在认知和把握客观环境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情绪状态。
新闻写作心里的特点:1.新闻写作心理强调的是新闻写作主题—记者在新闻写作时出现的心理活动。2.记者的写作心理是指把采访获得的材料内化为主体的认识再外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3.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所以被记者内化了的新闻素材和外化了的新闻作品,就这二者信息的量和质的方面看,并不是经常的、完全对等的。4.记者在写作中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规律是新闻写作心理的核心。5.新闻作品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记者的“本质力量的书”(重点思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记者写作时间的三种类型:猫头鹰型、百灵鸟型、“混合型”。
记者写作或制作新闻节目的思维形式主要有三种:形象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灵感产生的条件: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明确的创新意识2.全神贯注,殚精竭虑,调动全部精神力量写作。3充分利用原型启发4.牢牢把握潜意识活动的最佳阶段5.要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6.要立即记录刚刚迸发出的灵感
平面媒介—理性思维;广播电视媒介—形象思维;网络媒介—跳跃式思维方式。
记者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智力和知识的关系(二)现代记者合理的知识结构1.现代记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2.现代记者应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3现代记者应掌握实用知识和应用技能。
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是新闻记者进行写作或者创作的主要思维形式,而创造性思维则对于处在变革时代的现代新闻记者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胆识即胆量和见识。它是人的态度倾向和行为的结合,是人格的体现。
编辑的胆识表现在他们见多识广,立足点高,视野宽,虚怀若谷;表现在他们甘为人梯,
无怨无悔,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表现在他们能审时度势,驾驭全局,统筹安排,有决断力。
场依存性—独立性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的。昌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更符合编辑的职业要求。
从编辑工作的内容、特点和编辑心理的测量结果看,编辑的向性类型以内向性(内顷)为多、为好。
研究编辑的向性,一般都是从编辑的体出发,从客观上、理论上予以把握,而非以此作为对编辑个体向性的规定。
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在性格上表现出耐心细致、精益求精、办事谨慎。
编辑、记者、受众这三者的心理互动有隐没性、相容性、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等特点。
移情的含义:1.“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2.“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
移情在播音中的功能:在人际沟通中,移情有利于自我同他人共享情感,容易引起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的产生和友爱、亲善的人际关系的形成。1.移情有助于满足听(观)众情感交流的需求2.移情有助于播音员与主持人进入良好的播讲状态。
应变能力的强弱因人而异。衡量人们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反应时”。
应变能力强的特征:思维和语言的流畅性;思维和语言的灵活性(变通性);思维和语言的独创性。
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即因新闻媒介本身及其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和由之而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郭业才新闻受众心理的特点:1.新闻受众心理的随意性2新闻受众心理的交融性3.受众心理的互动性。
受众的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
新闻受众体的心理特点:1.接受暗示心理2.从众心理3.逆反心理
受众逆反心理主要是因新闻报道内容不当或传播世纪不妥造成的。主要表现有:强化原有态度;做出逆向选择;贬损宣传者。
受众的心理承受压力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观性,二是时间性。
受众态度指受众主体对新闻客体较为稳定的,由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意向这三种成分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1.受众主体包括受众个体和受众体2.新闻客体是受众态度指向的特定对象3.受众态度的心理结构4.受众态度中三种成分的完整性和协调性5.受众态度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情绪情感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行为前的心理和动作准备。
新闻传播者即信息源。新闻传播者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有:权威性、可信性、喜爱性和睡眠者效应。
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是由不同层面的多种原因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围绕着受众态度改变这个中心,来自传播者、信息沟通过程、受众自身条件和情境中的每个具体因素都会对受众态度的改变产生影响。1新闻传播者的因素2新闻信息的传
递3新闻受众的因素4情景因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5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8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闻   受众   心理   思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