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高坠2018.2
亚洲幼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业界探讨
【作者简介】张波涛,齐鲁晚报社编辑。
炒作它是一种有违新闻职业精神跟规律的不良操作,也与新闻媒体追求客观事实的原则性相悖,会
对媒体的声誉产生影响,也会使受众对其公信力产生质疑。新闻炒作会引发受众逆反心理,而受众的逆反心理会增加大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不满,从而会大大减少受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接受度,会使得大众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声誉产生疑虑。
苹果 迷失北京一、新闻炒作产生的背景
什么是“新闻炒作”?其实新闻炒作就是指一部分新闻媒体有意通过对真实新闻内容不相符的报道方式,
对一些人一些事进行渲染式的宣传,新闻的提供者或者是新闻传播者有意加重倾向性的宣传,以达到吸引受众强烈关注的目的,获得直接或者间接商业利益的手段。其实在新闻炒作中,传媒者会把客观事实按照人们的心理趋向进行加工处理,撰写好有倾向性的文章后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的灵活营销吸引受众。而营销号的作用就是发布这些带有倾向性的文章,让观众被动接收媒体传播的内容;同时,新闻炒作的掌控者会以媒体传播的主导身份去进行传播,通过密集的手段对受众进行信息轰炸。媒体操控新闻炒作的主要目的是想吸引更多的受众,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受众真的对新闻炒作这种传播方式会一如既往地有新鲜感吗?其实我们可以注意到,新闻炒作和某些事件营销在媒体中的曝光度逐渐增高,一段时期以后,受众对它们产生的兴趣会随之变低,如果新闻炒作还没有停止,受众就会产生抵触的心理。
受众在接收到新闻炒作信息的过程中,会对这些信息进行自然而然的抵触。受众对炒作新闻的逆反心理现象,就是受众面临被动接受新闻的方式有反感情绪,这是人的自然反应,内心情不自禁抵制这种心理状态。而受众的逆反心理具体表征如下:观众对于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持怀疑态度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立场;新闻媒体内容报道中所体现
的情绪不仅不会让受众们接受,还会致使他们产生厌恶心理;媒体传播出的这些倾向性事实实质上带有某种煽动彩,受众如果对这种煽动行为不为所动,反其道而行之,就会出现所谓的受众逆反心理。
受众逆反心理的形成在大众传播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新闻炒作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的传播方式会直接引起受众的抵抗情绪,激发受众的逆反心理,上述中已经说到这是人心理现象的自然特点,这种被动接受的方式非常影响受众对炒作信息的接受力。
二、新闻炒作传播信息不真实,引发受众逆反心理新闻报道的最核心要求就是体现新闻的真实性,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向观众陈述事件的真实情况。但是在目前,为了某些商业利益,片面追求煽动性彩的倾向性事实,为了提高自己在诸多媒体中的竞争力,增加关注度,变相扭曲事实。甚至有些无良媒体不惜捏造虚假信息,扑风捉影地放大某些不重要的问题,于是越来越多的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呈现在大众面前。表面看上去好像都是基本的新闻要素,其实其中的内容却经不起推敲;有的违反常识,以偏盖全;有的只将部分事实展露给受众,缺失重要的新闻要素。这些现象都会给新闻媒体的地位、公信力、声誉带来了极大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一些不良引导。
媒体应该给予受众的是一份真实的媒体资讯。但是近几年来,常常出现“媒体打脸”的情况。媒体前脚发布相关报道,后脚就被相关部门辟谣,反转新闻屡见不鲜。对于这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报道,受众自然会出现逆反心理,对传播不实信息的相关媒体表现出负面情绪,对其传播的内容也持怀疑态度。
三、无内涵新闻反复出现,引发受众逆反心理其实在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接收某种信号的刺激,并达到一定的程度,且超过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受刺激者为了保护自己会自然切换防御形态,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张波涛
(齐鲁晚报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浅析了目前新闻炒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新闻炒作在哪些方面存在的弊端可能会给大众、媒体、社会文化带来影响,并提出一些对新闻炒作的一系列可以改善的方法。
【关键词】新闻炒作;受众;逆反心理
78
2018.2
News Dissemination
鞍隔新闻传播
业界探讨
也就是说,如果新闻炒作的强度超出了受众自身价值观的承受能力,他们就会自然产生抵触情绪,并且会做出逆反和抵触的行为。新闻媒体的炒作行为中,如果对那些没有内涵的事件进行过度的、不合时宜的、夸大事实的宣传,在初期可能给媒体带来一个短暂的效益,但是由于它的不真实性、反复性,达到受众的临界点之后,受众就会感到厌烦。在这种情况之下,受众很难再对相关信息提起兴趣,而且还会保持严重怀疑的态度,其逆反心理就会变得更强。
在市场经济下,炒作更像是一种市场行为。比如经纪公司为了让旗下艺人有更多关注必须炒作提升名气;而电视节目也需要炒作,目的在于提高收视率或吸引投资商;商家更需要炒作自己的产品,为了让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好,赚取更多的利益。基于类似利益的趋势,很多媒体就会刊发相关的新闻事件引发公众的热议,后期配合一些“澄清”的手段,将事件舆论推向另一个高潮。但是本身的新闻事实并不具备多少内涵信息,是新闻资源被恶意消耗和恶意浪费的表现。
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新闻,可能前期会使受众的好奇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缺乏内涵的新闻久而久之会引起受众的信息疲劳,久而久之,受众将会对这些类似的新闻信息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的受众将对相关的信息持怀疑态度,甚至调侃相关的内容,尤其是现代网络的发达,新闻炒作很容易被网友识破,配合网络的舆论,该事件炒作原本的目的就会化为泡影。现下受众的被动地位已经逐渐得到了改善,所以新闻炒作的威力将越来越小。扶绥中学
四、新闻炒作夹杂商业宣传,引发受众逆反心理新闻炒作也与商业炒作之间有必然联系,两者有相辅相成共同获益的目的。商业炒作以扩大经济利益为指向,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着重对某种产品进行有规模的宣传,商业炒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团体或个人事迹,有目的性的,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引导受众心理,然后起到主宰舆论的效果,他们一般会与低成本媒体合作,然后约好制造爆点,吸引传媒界为其大肆报道,以这种形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还有的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就算明知是商业炒作也甘愿参与其中,去做一些有偿的虚假新闻或广告,大肆宣传,打着新闻的旗号却收受着商业利益。新闻报道一旦具备商业性这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新闻信息了,而是新闻媒体与商业利益的合作,有可能引发受众强烈的逆反心理。
对于新闻客体来说,客观事实从出现到完全明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间一定会出现一些事实部分的模糊。因此,事物本身的展现也是多个级别的,初级本质,二级本质,以及更多级的本质。相应的,受众其实在获取新闻真
实信息时,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受众在初级阶段的反应可能会被表面的现象而蒙蔽双眼,但在时间的延伸下表象会渐渐消散,受众就会慢慢看到事物的本质,受众在明白新闻炒作的目的以后自然就不会对新闻传播的信息再建立相关的信任,对该新闻媒体持怀疑态度。
所以现在新闻炒作已经陷入了怪圈,他们为了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价值,为了博众不惜出卖灵魂。
而电视中、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低俗广告充斥着商业气息,所谓的“专家们”在一个平台上打着为人民着想的旗号夸大事实,长期的信息轰炸只会导致受众的反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五、应对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由于受众逆反心理的作用,新闻炒作无法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反而会让受众对媒体信息传播产生不信任的情绪。新闻炒作本身是一种违背新闻真实性规律和新闻传播者专业精神与职业操守的不良行为,不但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基本原则,也给自身带来了公信力和声誉上的影响。媒体要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就要杜绝新闻炒作现象的发生。
首先,记者应该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一个媒体人的责任就是为观众呈现真实有效的社会信息,比如面对社会热点事件,充分阐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平铺直述地叙述整个过程,切不可夸大事实,这样观众才能感受到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坚持事实真相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要求,但也是如今浮华社会下最难做到的要求,只有坚持向观众传播真实信息才能赢得观众的青睐,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以往报道失真,必须立即更正,避免混淆视听。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媒体不能独立于市场规律之外,更不能完全被市场所主宰。作为新闻媒体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众媒体在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在进行相关事件的报道,阐述某种言论以及立场态度的时候,要最大程度地去引导正确的
舆论,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树立公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个新闻媒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不能被当前的经济利益和金钱诱惑所左右。新闻炒作本质上是一个只求短期效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行为,如果只考虑短期利益而损害了自己的信誉和地位,最终也会被其他媒体所取代,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中。■参考文献:
[1]陶伏平、雷姗,《从受众逆反心理看新闻炒作》[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学报》,2008(2)[2]周星,《论新闻炒作现象》[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3]苏龙、陈英,《对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的一点感
诚实的商人悟》[J].《采写编》,2006(4)
79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87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