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受众异同心理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

《戏剧之家》2018年第02期  总第266期
189
文化天地
浅析受众异同心理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
李佳奇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作者简介:李佳奇(1990-),女,汉族,吉林桦甸人,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摘 要】社会发展愈发成熟,受众的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就愈发明显。新闻传播要满足受众异同心理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且关注民众切实利益,关注人民需求。本文将对当下受众异同心理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浅显分析。燕赵政协新闻网
【关键词】新闻传播;求同心理;求异心理
社会档案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189-01
一、求同心理和求异心理
(一)消费社会促生求异心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一个社会物质资源较为丰富且民众消费欲望增强的社会状态。消费社会的影响领域不仅仅在于消费领域,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也受到影响,而信息作为一种产品正在被受众所消费。在这种信息消费的过程当中也就产生了受众的求异心理。在消费社会中,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不断丰富,受众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方向接受,而是将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消遣娱乐。从另一角度来看,受众这种心理其实就是求异心理的表现。
贸易经济求异心理是指人们对尚未产生认知、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产生后,就会拥有大量受众,这是因为受众总是希望获得更多新鲜的、个性化的信息,一旦受众对某一种传播形式所司空见惯,就会将其抛弃。受众的求异心理给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也推动了信息传播的发展。另外,我国经济水准不断发展,这也促使受众的求异心理不断加强,对媒体来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和谐社会符合求同心理。和谐社会是建立一种令构成社会各个部分要素处于互相协调的状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去完善优化社会管理体制,确立更为稳定有序的社会。要实现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重视人的价值。而受众则是媒介的使用者以及信息接受者,作为媒体必须关注受众
的需求,所以建立媒体和受众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新闻媒体必须为人民发声,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如何实现人民的需求,建立和人民和谐的关系,这需要媒体下大力度进行研究。
当量求同心理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当中,使受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且能够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喜爱以及认同,新闻传播获得了受众的认同,才能够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这种媒体和受众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前提,所以,进行媒体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将受众的求同心理考虑进来。
二、受众异同心理对新闻传播提出的要求
(一)求异心理推动新闻传播进步。
随着步入消费社会,新闻传播也不断面临着改变和创新的挑战。首先,新闻媒体应该减少甚至是拒绝无意义的同质新闻。新闻媒体不断增加,新闻资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都导致新闻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在当前发展快速,求异心理强烈的时代下,毫无新意的同质化新闻,更是难以获得生存空间。因此,为了获得良好发展,满足受众的求异心理,媒体需要敢于拒绝同质化
新闻,在报道上下功夫,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不断创
新,独特报道视角来进行新闻传播,获得受众的认可支持。
戴梓
另外,就是媒体应该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革。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受众对于信息内容和形式要求不断提高。某些报纸在当前发展下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主要原因就是其缺乏变化,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不能获得受众青睐。因此,作为媒体,必须从管理、观念、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实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另外就是新闻传播的包装也不能忽视。在当前时代下,新闻传播吸引受众最重要的就是“异”,充满个性、创意以及不寻常的包装方式都会扩大媒体的影响。可以说,在媒体各种元素的组合、编排下,新闻信息展现着独特的魅力,进而实现其传播的目的。
(二)受众的求同心理要求新闻传播具有人文关怀。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在当前国情下,受众的求同心理也得到了激发。人民越来越重视身边的大事小情,媒体为了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同,自然要去满足受众的求同心理,这也就要求新闻传播要对受众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确立了人的主体性,以人的本性、生存环境、精神处境为关怀的主旨。新闻传播当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要求了媒体应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更是体现了媒体应担当社会责任的要求。所以,新闻媒体需要关注民生,反映民生,在当前社会下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总体来看,虽然新闻传播应该满足受众的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满足应该是在一定范围内来实现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底线,既为人民发声,满足人民的心理需求,同时用要适时的引导舆论,不能一味迎合受众,为社会稳定、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阮小玲.论新闻传播与受众心理图式的互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05):46-48.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2]吴利前.新闻传播受众心理浅析[J].新闻采编,2007,(05):34-35.
[3]赵岭梅.受众认知心理现象与新闻传播效果异化[J].学术交流,2005,(07):181-183.
[4]夏云.受众认知心理与新闻传播效果异化[J].新闻爱好者,2012,(03):12-13.
[5]梅琼林,高超.从受众的异同心理解读新闻传播效果[J].新闻传播,2012,(02):8-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87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闻   受众   心理   传播   媒体   社会   求异   人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