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在验光配镜的作用

综合验光仪在验光配镜的作用
目前,国内的眼科医院、眼镜店常有的验光方式主要有视网膜检影、电脑验光、插片验光、综合验光仪验光等。相对于其他验光方法,综合验光仪在视觉功能方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决定了其在未来将会逐步普及。
模糊时间
综合验光仪在国外应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几经更新换代,产品已经相对发展成熟,并且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验光师临床实践模式,是临床验光师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广泛应用于眼科医院、眼镜专卖店。相对于传统的手工插片验光方法,使用综合验光仪,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的特点,能够消除因叠加试镜片所引起的综合镜片度数误差。另外,使用综合验光仪,能够进行完整的视觉功能测试和定量分析,这是使用其他验光方式基本无法实现的。
验光师通过操作综合验光仪不仅能完成对近视、远视、散光、老视和双眼屈光平衡等常规屈光定量检查,而且能够完成多重特殊的视觉测试功能,包括对双眼同时视、双眼融合机能、立体视觉、隐斜视、固视差异、影象不等、调节与集合以及AC/A等视觉功能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为了使佩戴者达到清楚、舒适、持久的验光标准,首先验光是达到标准的基础。以下是本人运用综合验光仪中体会到在验光配镜的作用。
fgf1.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准确的add
粗浅的说,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在瞳孔的后面都有一个无透明,前后凸起的水晶体,像一个放大镜一样,它有很强的屈光力,因为它本身富有一定的弹性和膨胀能力,所以在周围肌肉和韧带的作用下,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厚度,从而使屈光力也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医学上称之为眼睛的调节功能。当我们看远时调节就放松(水晶体变扁,屈光力减弱);看近时,调节就加强(水晶体变厚,屈光力增强)。但是在人的一生中,水晶体的核部却在逐渐增大,逐渐变硬,这就会影响到水晶体的膨胀力,到了四十岁左右,水晶体的膨胀力减低就比较明显了,以至在目标放近时,就会由於调节力不足,而发生近视力下降,需要将目标移远些,方能较为清楚些,这就是出现了老花眼,医学上称之为老花眼。40岁之后,老花眼越来越大。一般来说:40岁的人老花+1.00度〔习惯称为一百度)。50岁的人老花+2.00度,55岁老花+2.50度,60岁老花度,70岁老花+4.00之后老花度就不在增加(水晶体已全部硬化)。
郝水但是,上述年龄与老花的关系又不是绝对的,有时悬殊还比较大。这与每个人或每只眼原来的屈光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每个人的体质、营养等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能只按年龄去考虑,而目一个人的两只眼也可能不一样。
在插片验光中,老视的验配方法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所对应得调节力和禁用视力表进行插片检测或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惯用阅读距离直接计算得出下加光度,但这样做,往往会造成过矫倾向。因为年龄与调节力对照表,只是一个均值,并非适合每一位患者,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其调节幅度也不同。
所以。准确验配老视的前提是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调节力的检测。
完成规范远用主觉验光,得到的度数留在综合验光仪上。运用综合验光仪的近交叉视标法检测患者的老视下加屈光度,两眼前分别置入+0.50D-0.50D交叉圆柱镜,并注视眼前惯用阅读距离处的近交叉视标,比较横竖线是否同样的清晰,若横线始终清晰,则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横竖线同等清晰,得到试验性近附加,再在试验性近附加的基础上检测患者的正负相对调节以确定精确近附加值。
指导患者注视近距视力表上比其最佳近视力大一行或两行的视标。由于本测量的终点判断是视标变模糊,因此在检查开始前必须确定患者能清楚注视视标。如果患者不能看清楚视标,增加正球镜,每次+0.25D,直到报告视标变清晰。所加正度数就是“试验性近附加”。如果增加正度数仍然是模糊的,那么NRA/PRA 检查无法继续。在患者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以+0.25D为增率,直到患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首次持续模糊”表示患者注意到视标不再似开始时清晰,即使还能辨认出来,记录所加正度数的值,此便为NPA。回转回试验性近附加的度数,再次确认患者能清晰注视视标。在患者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以-0.25D 为增率,直到患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所加的负度数总量,此便为PRA。将负相对调节(PRA)和正相对调节(NRA)的代数和除以2,得到的结果同尝试加光相加。
将左右旋扭旋转到“0”处,视标翻到横竖视标的反面,问患者可以看到第几行,能看到哪行就嘱其看
哪行,前后推动视标,到前模糊和后模糊点的位置,调整度数,使其最舒适的位置位于前模糊点和后模糊点中间或者中间稍靠前的位置,此为最终患者的近附加。
经过临床发现大部分近视患者的剩余调节力均高于对照表,若机械地用计算法作为其下加光度,势必会造成过矫和调节辐辏的不平衡。
2.双眼平衡
一个目标同时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主要是黄斑部),所形成的两个有轻微差异的影象,经过大脑综合分析,融合为单一的具有三维空间完整物象的过程,称为“双眼单视”。若給予的双眼屈光度不平衡,使双眼所见的同一个固视目标在清晰度、明暗度或形态上由差异,视中枢就很难将其融合成一共同的像,则可能发生视疲劳、抑制或复视。
博雅汉语
双眼平衡指在单眼分别得到屈光矫正后,通过屈光度的调整,使双眼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获得理想的视觉矫正效果,从而达到清晰、舒适用眼,避免长时间视物后的眼疲劳现象。双眼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使双眼的调节性刺激平衡。双眼平衡的第二目的是尽可能地松弛调节。在双眼开放同时注视目标的状态下,双眼调节性反应应该是等同的且是松弛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双眼平衡能使其拥有双眼较匹配的视力。视物更加清晰,舒适。
在插片验光中,我们通常只使用交替遮盖法检测双眼的平衡,其方法最为简便易行,但其检查结果仍然为双眼分别的单独视力,而非双眼视力,若先检验的眼为近视过矫或远视欠矫,则双侧眼均不能放松调节,影响检测结果。而运用综合验光仪测双眼平衡的方法恰恰会避免这一点。
由于双眼平衡实验需要患者在雾视的状态下具有相似的视力,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双眼在单眼主觉验光时都获得相同的矫正视力。如果双眼在单眼主觉验光时,获得的矫正视力不等,则双眼平衡实验步骤可以忽略。如果双眼在单眼主觉验光时获得的矫正视力不等,且有理由认定双眼在单眼主觉验光时调节反应不同,则可以进行棱镜分离双实验。
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旋转三棱镜,在受检者右眼前加3△或4△底向上的三棱镜,使目标像向下方移位,左眼前加3△或4△底向下的三棱镜,使目标像向上方移位(注意在添加棱镜时,嘱受检者闭上眼睛)。双眼同时注视同一视标时,可以看到上下两个视标,下方为右眼所见,上方为左眼所见,经过分视可在同一视野中比较双眼的清晰度,然后再在较为清晰的眼前逐渐加正的屈光度,直到双眼同样清晰。经过临床试验,此方法不会造成双眼过矫现象。
3.屈光参差
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一致者,称为屈光参差。一般来是或,人的两眼屈光状态普遍存在轻度的差异,完全一致者很少见。临床上把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者的划分是以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
学组(1985)提出的统一试行诊断标准,即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1.50D,柱镜≥1.0D者为病理性屈光参差。理论上,两眼屈光度相差0.25D时,可使两眼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相差0.5%,而人眼可耐受的两眼视网膜的影象差别最大不超过5%,即两眼屈光参差最发耐受度为2.50D。当屈光参差超过此限度时,由于两眼视网膜上物象大小相差悬殊,就会发生两眼融像困难,引起双眼单视功能障碍,造成立体视的破坏。所以,遇到两眼屈光参差度数较大时,我们常常将这部分患者的屈光参差缩小在2.50D以内,以减少视觉干扰,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患者只能有单眼视力或者交替视力。
临床中,运用综合验光仪上的垂直对齐视标和水平对齐视标法检测屈光参差患者,经过屈光矫正后的影象不等来最终确定其能耐受的屈光度临界值,视标为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形半框和中心圆环组成。检测时,双眼戴偏振滤镜,由于分视,右眼看到右侧或上方半框,左眼看到左侧或下方半框,双眼均能看到中心圆环视标,在双眼注视中心圆环产生充分融合的状态下,比较双眼在垂直和水平子午轴向的影象大小,若出现两眼物象大小不等时,可逐渐降低较高屈光度眼的屈光度,直至两方框在左右和上下均对齐。经过临床观察发现,一般屈光度差在4.0D-5.0D时,通常多可全矫正,其物象差异多在3%-4%,且可得到正常或较好的立体视,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耐受力为其制定出合理的屈光矫正镜片。
轻度和中度的屈光参差,应通过验光配戴足量或接近足量的光学眼镜,达到最佳矫正视力,并经常戴用,以保持双眼单视功能。由于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大小有差异,两眼镜片性质的不同,或透镜
度数
高低参差较大时,视网膜上的像大小差异就更加明显,因此两眼参差度数高时通常要减少参差度进行配镜。一般认为,戴镜两眼之间度数相差应不超过3D,但也有主张两眼之间度数相差5D为界限。总之,对于高度屈光参差的配镜,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因人而异。如少年儿童,即使是高度屈光参差也应该尽可能全矫,因为少年儿童的适应能力较强,也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但对于成年患者,两眼参差度很高时则难以忍受,可将屈光度低之眼矫正到最佳视力,屈光度过高之眼作部分矫正,以能提高视力,也不会对另一眼产生干扰症状为限度。
高度的屈光参差最为理想的矫正方法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因为接触镜在视网膜上的像大小差异比框架眼镜小,也不引起框架眼镜容易产生的棱镜作用,所以患者更容易接受。
4.青少年近视处方的指导
在插片验光中,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我们通常会过多地关注其单眼矫正视力而常忽略其戴上矫正视力镜后的眼位和双眼单视情况。运用综合验光仪上的棱镜,检测青少年近视患者戴上矫正镜后的隐斜和融合功能,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方调整。
调节性集合简称AC,是由调节和集合的相互作用所致,两者总是相互连接。除老视眼外,否则一定量
的调节必然会发动相应的集合。调节简称A,是人眼为了对不同物距的目标结像必须增加其屈光力。它是通过改变晶状体曲率而达到目的的。两者之比为AC/A比值,即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是指当双眼调节时集合也伴随增加,过度的调节可伴随过度的集合,过度的集合可以成为内隐斜的诱因。在配镜中用于评价调节与集合的协调关系,来调整矫正眼镜的度数。网络安全特警
运用综合验光仪,将患者的远屈光矫正度数和瞳距调整好,两眼固视40cm处的近视力表上,使用旋转三棱镜,右眼前放置12△底向内的三棱镜(测量棱镜),左眼前放置6△底向上三棱镜(分离棱镜)。确定患者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方,另一个在左下方。如果患者只看到一个视标,先检查一下是否一眼前有遮盖或者交替遮盖每一眼来帮助患者空间定位。如果患者仍不能看到两个像,可以改变左眼前的分离棱镜或右眼前的棱镜大小来帮助患者定位。如果患者看到两个视标,但是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可以增加右眼前的棱镜度直到看到正确的位置: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告之患者在注视下方视标的同时须想到上方的视标,当移动上方视标至垂直线上对齐时,须报告检测者。在这过程中,患者始终应该看到两个视标并能持续清晰地注视下方的视标。以大约每秒2△的速度减少右眼前的棱镜度,直到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对齐成一垂直线,记录此时的棱镜度和棱镜的底的方向。继续同方向转动棱镜直到患者报告两个视标重新分开,一个在左上方,一个在右下方。
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如果测量所得的值均在3△之内,那么测量的结果就是以上步骤所得的平均值。如果有任一值不在3△之内,需要重复测量,并在测量过程中强调患者应该注意的一些要求,并取最接近的两个值的平均值。
通过增加+1.00D或者-1.00D,近距水平隐斜将发生改变,变化的量就是AC/A。增加+1.00D将使外隐斜变大内隐斜变小,增加-1.00D将使外隐斜变小而内隐斜变大。记录改变隐斜度是通过增加+1.00D还是-1.00D,将改变前后的隐斜度记录下来,两者的差值即为AC/A。
终上所述,我们有了测定AC/A比值的方法,就可以根据AC/A比值的高低来评价调节与集合的协调关系,来调整矫正眼镜的度数。若其存在较大外隐斜和辐辏功能不足,则给其足矫处方,并令其进行辐辏功能的训练。若其存在较大的内隐斜,则会给其低矫处方或配戴青少年渐进镜片,以减少看近时的辐辏并缓解视疲劳。
运用综合验光仪,还可对患有视疲劳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视功能检测,并根据结果为其确定屈光处方和制定视觉训练方案。总之,综合验光仪不仅仅能为患者确定单眼最佳矫正镜度,还能为其进行全面的双眼视功能定性定量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8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验光   视标   调节   综合   度数   参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