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是谁写的

动力风
牡丹亭是谁写的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年。开化县实验小学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为《还魂记》,也表示《关丰曜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来,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关丰曜》而变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汤显祖万历二四六年弃官告归,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就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就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命运离合器的爱情故事,洋溢着崇尚个人美好、呼唤个性革命、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就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在崔莺莺之后发生的最为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高喊了建议个性革命、爱情民主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曝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蹂躏。《牡丹亭》以文词典丽闻名,宾白顾有机趣,曲词白眉林北曲古灵精怪动荡不安及南词之句洗练的长处。清吕天成称作“惊心动魄,且精妙纷呈,无境不崭新,真米济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作者了解〗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
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
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光固化树脂胶    〖思想内容〗
qq大杂烩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就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久居闺阁中,拒绝接受封建制度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难免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去,死后与柳梦梅成婚,并最终关丰曜永生,与柳在人间结为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
颂扬了男女青年在崇尚民主自由美好的爱情生活上所写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抒发了逃脱封建制度牢笼、消灭宋明理学枷锁,崇尚个性革命、向往理想生活的深邃心愿。从内容来说,《牡丹亭》整体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备特定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鼓吹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就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护,但仍然难免猛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赢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是用形象化的手法确实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明确提出了猛烈抨击。《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存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就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就是先欲后情;《西厢记》叙述的就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就是抒发“愿意普天下有情的都变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注重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特别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相同,就是时代的差异导致的。
邵力子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
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7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爱情   牡丹亭   还魂   表现   个性   思想   追求   影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