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以高考考核目标为出发点,从熟悉的生活情境“霾”以及“工厂排放废气”的视频入手,了解扩散现象,知道布朗运动的产生原因,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逻辑推理能力。
aln二、教学难点
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和布朗运动的理解
三、难点突破
通过数据: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标准状况下,一个气体分子在1s内与其他分子的碰撞达到65亿次之多,这种频繁的碰撞运动是无规则的。
通过数据:数量级为10-6m的水珠中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比地球上人口总量还要多。可见10-6m的颗粒比分子大好多。理解布朗运动是微小颗粒的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播放某工厂的排废气的视频。
这是我去外地时看到的情景,触目惊心。
引出“霾”这个词,对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深受其害。陌生的是对于霾我们不了解它的物理特性。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分子热运动》。
(环节二)新授课:
一、扩散现象(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如下问题)
1.定义: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证明:物理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师:怎么知道分子在运动,并且运动是无规则的?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
教师:你厉害,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不过可以努力研制可以直接观察到分子的显微镜。那么,怎么办?
学生:借助别的物体的运动。
教师:好,非常好的办法。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内容“布朗运动”。
二、布朗运动
1.定义:微小颗粒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教师:微小颗粒为10-6m,是什么概念呢?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看书第二页,第一段。数量级为10-6m的水珠中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比地球上人口总量还要多。可见10-6m的颗粒比分子大好多。
2.布朗运动产生原因:液体分子对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力产生无规则的运动。
教师:强调外界的撞击产生运动,而不是颗粒本身在动。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3.布朗运动反映:间接证明液体或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现代汉语语音学
教师:这回我们到了研究微观分子是不是在动的好办法,布朗运动。而不用直接观察。
4.布朗运动的意义:为物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5.布朗运动的外界环境:气体或液体中。
金融英语考试
6.布朗运动的影响因素:颗粒大小和温度
教师: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环节三)练习:书上第七页第二题
2.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道理。
(1)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颖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粒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讲解时可引申到观察光线中的灰尘的运动是不是布朗运动。
(4)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对运动这说明!没有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小张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细微粉笔末的运动。他把小颗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于是得出结论: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证明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小李不同意小张的结论,他认为:“小颗粒沿着笔直的折线运动,说明水分子在短时间内的运动是规则的,否则小颗粒怎么会沿直线运动了”对此,说说你的看法。
讲解此题时,可以说这样的例子。标准状况下,一个气体分子在1s内与其他分子的碰撞达到65亿次之多,这种频繁的碰撞运动是无规则的。
所以布朗运动不可能是直线,而是无规则的、随机的。
(环节四)联系生活实际的经典讨论:
教师提问,我们回到课前的视频,想一想“霾”。怎样才能防止霾呢?
学生1:戴口罩
教师:口罩的孔要小于10-6m,我想很憋气呀!
学生笑了。
学生2:用风。
教师:好,自然的力量。我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到,霾一旦形成,只能依靠自然的力量来消除,即风、降雨或者降雪。可是又受天气因素的影响。
学生3:把冒烟的工厂推倒。
教师:同学们,前脚推导,后脚他们又盖起来了,为什么?那个大烟筒咕咚咕咚冒烟,那是在给他们带来经济产值的,总不能让那些人没饭吃吧?
学生4:净化,减排。
教师:可以,我们将企业升级,引进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技术越先进,需要的人力越少,就要有一部分人没工作,必须得给他们个出路,如果没出路,社会就不稳定。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让工业有先进的技术,让社会有合理的结构呀。
学生陷入思考中。(本次课到此结束)
(环节五)作业:1.练习册161页相应习题。
2.画本次课的思维导图。
四、课后反思:
高考物理着重考察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再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联系。本次课在这些方面体现得非常到位。
1.从生活中熟悉的雾霾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提出解决雾霾的方案。使枯燥难学的物理,变得生动有趣又具有科学性。
2.用数据说话,解决问题。本次课学生很容易将布朗运动中颗粒的运动与分子的运动混淆。将颗粒单独提出,加以强调。数量级为10-6m的水珠中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比地球上人口总量还要多。可见10-6m的颗粒比分子大好多。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颗粒不是分子。
讲解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时,列举:标准状况下,一个气体分子在1s内与其他分子的碰撞达到65亿次之多,这种频繁的碰撞运动是无规则的。
 
高考把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知识与能力做简单对应。本次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注重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像的区别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现象.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无规则运动,其运动的激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没有受到外力影响,而能彼此进入到对方里去的现象.气、液、固体都有扩散现象,扩散快慢除和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密度差、溶液的浓度有关.物体的密度差(或浓度差)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
它们也有相同之处.首先,它们都反映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或者说分子永不
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的根本原因;其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表现得越明显.?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
布朗运动的作用和价值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曾经存在一段长时间的争论。亚里士多德相信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四种基本的元素即土、空气、火和水组成。并且认为物质是连续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将物质无限地分割成越来越小的小块。即人们永远不可能得到一个不可再分割下去的最小颗粒。可是,同是希腊人的德莫克里特,则坚持认为物质具有固有的颗粒性,并且认为每一件东西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大量原子组成。争论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之所以争论如此之久,原因在于任何一方都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直到20世纪初这两种学派的争论才以原子论的胜利而告终。
是什么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了原子论呢?那就是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1773~1858)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后人称这种现象为布朗运动。现象是这样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起初,人们认为是由外界影响,如振动、液体的对流等引起的,但实验表明,在尽量排除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布朗运动仍然存在,只要微粒足够小,在任何悬浊液中都能观察到布朗运动,而且连续观察数天甚至数月,也看不到这种运动会停止下来,可见布朗运动的原因不在外界,而在液体内部。
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分子(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断地撞击微粒,如图所示是一颗微粒(花粉)受到液体分子撞击时的情景。悬浮的微粒足够小,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时刻,微粒在某个方向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运动,在下一时刻,微粒在另一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他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可见,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分子运动我们是看不见的。做布朗运动的微粒是由成千上万分子运动造成的。微粒的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是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却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0:1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6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运动   分子   颗粒   液体   学生   观察   现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