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填空、解答、论述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填空、解答、论述
名词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
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
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杨诗丽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
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
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
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
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
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7.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雷击风险评估
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8.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
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9.Fc片段(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
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10.4.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
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11.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
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12.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
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1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
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14.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
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15.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
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6.J链(joining 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J链可以
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
lw6-22017.分泌片(secretory piece):又称分泌成分,是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
含糖肽链,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具有保护分泌型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并介导IgA二聚体从黏膜下到黏膜表面的转运。
18.Ig功能区(Ig domain):是指Ig分子的肽链折叠成的球形结构。每个功能区约由
110个氨基酸组成,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
19.Ig折叠(Ig folding):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一起形
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两个β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形成一个“β-桶状”结构。具有稳定功能区的作用。免疫球蛋白肽链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
20.CDR(c 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即抗原互补决定区。VH和VL的三个
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21.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
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22.补体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是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
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23.补体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是指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
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24.补体MBL激活途径(MBL pathway):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
裆部素(MBL)和C反应蛋白。MBL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ASP,MASP继而水解C4和C2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25.MAC(membrane attack complex):即膜攻击复合物,由补体系统的C5b ~C9
组成。该复合物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解死亡。
我可能不会爱你2426.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
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
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27.干扰素(interferon,IFN):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根据
来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可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类。IFN-α和IFN-β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统称为I 型干扰素,通常由病毒感染诱导产生;IFN- γ主要由活化的T 细胞和NK 细胞产生,称为II型干扰素,通常由抗原与有丝分裂原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2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
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类。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病质素;后
者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TNF的主要作用包括:
①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③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④致
热作用;⑤引发恶病质。
29.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是由活化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一组细胞因子。CSF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主要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等。
30.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是一个蛋白质家族,这些蛋白质氨基端多含有一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1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59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免疫   细胞   作用   结合   产生   抗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