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体基本概念

一、抗原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的关系
(一)抗原(Antigen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物质所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抗原性(Antigenicity)。
(二)抗体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球蛋白,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血清称免疫血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三)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主要外因,决定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机体与抗原物质的斗争过程中为加速循环和排除抗原而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等物质,是机体排除异体物质的保护性反应。没有抗原的刺激,机体不能产生抗体;没有抗原物质,也无法检测抗体的存在;利用抗体可以检测抗原物质。
二、 抗原的性质及种类
(一)抗原的性质
1.异种异体物质 机体能对进入体内的异种、异体的大分子物质产生抗体,该物质与机体的种类关系愈远,其抗原性就愈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也更强。例如鸭血清蛋白对鸡的免疫原性较弱,而对家兔则能引起较强的免疫反应。
同种异体物质也可具有抗原性,同种不同个体之间,同一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其抗原性也有差异,例如人的红细胞有ABO血型抗原及Rh型抗原。人类白细胞和其它组织的细胞膜上也具有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抗原物质(Man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自身抗原:机体对本身所具有的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但在某些条件下,使机体某种物质、细胞或组织成分具有抗原性时,也可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此具有抗原性的自身物质称自身抗原(Autoantigen) ,所产生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Autoantibody)。如自身组织变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在各种理化因素作用下,引起化学组成的分子排列和构型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例如服用安替比林、匹拉米洞等药所致白细胞减少,就是由于所服
用药物改变了白细胞的一部分表面化学结构,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白细胞抗体(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症。在外伤、感染和炎症时,可能使隐蔽性抗原如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释放,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并非异物都是抗原,例如砂尘和一些非生物性高分子聚合物,仅能激发细胞吞噬反应而不能使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2.大分子胶体凡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愈大,抗原性愈强(如细菌、蛋白质)。一般认为抗原分子量愈大,其表面积相应较大,接触免疫细胞机会增多,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不易排除,因而对机体刺激作用也强。一般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量常在10000以上。对于蛋白质组成的抗原,其分子量小于5000~10000免疫原性很弱或完全没有。但某些低分子量多肽、如胰岛素(分子量5734),升血糖激素(分子量3800),血管紧张素(分子量1031),对某些实验动物还是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分子量小的物质团聚成的多聚体或吸附于其它胶体(载体)表面,形成大分子表面结构时,如和蛋白质结合,即具有大分子胶体特性,可使小分子物质获得或增强抗原性,如细菌的多糖成分、青霉素等化学药物。
3.抗原的特异性 各种抗原物质的化学组成虽然很复杂,但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与抗体反应相结合的化学组成,仅仅是抗原物质表面的一些具有活性的化学基因-化学结构及空间构型,称为抗原物质决定簇(基)(Antigenic determinant)。各种抗原物质各有其特异的抗原决定簇, 但不同的抗原物质常含有共同的抗原成分,称为类属抗原。在分类上相近的种类之间的同一类蛋白质抗原,可表现出类属抗原关系。多种物质结构的相似性,决定这些物质抗原上的类属关系,而分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各种物质的抗原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临床诊断、预防、的基础。各种特异诊断抗体的制备依靠特异性抗原物质的获得;在不易获得特异性抗原的条件下,可利用类属抗原代替。但在鉴别抗原时,应注意区分类属抗原,以免误诊。
一般认为,环状构型要比直线排列的分子免疫原性强,聚合状态的比单体强。具有大分子量的异物,无论具有何种构型,基本上具有免疫原性。但明胶和核酸免疫原性很弱或无。
免疫原的抗原决定簇是否暴露,抗原决定簇之间的距离是否适当,对于免疫原性强弱亦有很大影响。凡暴露的抗原决定簇的数目多,间距大,免疫原性也就较强。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称为抗原的结合价。简单的半抗原一般只能与一个抗体分子结合,
是单价抗原。根据抗原分子大小推算,有100个氨基酸的多肽,约有14~20个不重叠的抗原决定簇,即有14~20个抗原结合价。
(二)抗原的种类
医学上常见的抗原物质,种类很多,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毒素),异种动物血清(各种抗毒素,免疫血清的来源),同种血型抗原,同种异体皮肤,器官等组织抗原,自身组织抗原,肿瘤细胞抗原。具有抗原性的各种化学成分有蛋白质、脂蛋白、多糖体、脂多糖、糖蛋白、多肽以及核蛋白等,这些抗原物质均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根据引起抗体产生的特点,抗原可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两大种类。
1.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是指能在机体内引起抗体形成(免疫原性),并可与其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原性)的物质。如细菌、蛋白质等。
2.不完全抗原或称半抗原(hapten) 在体内单独存在时不引起抗体产生,当其与蛋白质或胶体颗粒结合后,则可引起抗体形成。半抗原可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如细菌的多糖和类脂质等。在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物中,一般是蛋白质使结合物具有抗原性,而半抗原则
决定结合物的抗原特异性。例如,以半抗原α与蛋白质A结合免疫动物,产生抗半抗原α的抗体,不仅可以和结合在蛋白质A上的α抗原结合,也可以和结合在蛋白质B上的α抗原结合。
三、抗体的性质和种类
(一)抗体的一般性质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人类免疫球蛋白有五类,即IgG 、IgA、 IgM、IgD 及IgE。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1963年R.R.Porter对IgG的化学结构提出一个模式图(图1),后经证实,这种结构模式图也适用于其它几类Ig。即各种Ig都具有与IgG化学结构相似的基本结构。
图1 IgG的基本结构与分区
IgG分子由4条对称的多肽 链,用二硫键以共价和非共价键联结组成。其中两条长链(由420-450个氨基酸组成)称为重链(Heavy Chain,简称H链);两条短链(由212-214个氨基酸组成),称轻链(Light Chain,简称L链)。重链占IgG分子的2/3,轻链占1/3。这个四链结构是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可用通式L2H2表示,L2H2称为一个单体,IgG、Ig
D和IgE都是单体,而分泌性IgA含两个单体,IgM含有5年单体。L链根据抗原体的不同分为k(Kapa)型和λ(Lambda)型,又可分为若干个亚型。多肽链的羧基端称为C末端,氨基端称N末端。多肽链的N末端包括L链的1/2和H链的1/4,氨基酸顺序随免疫的抗原不同而异,称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多肽链的羟基端包括L链1/2与H链的3/4,氨基酸顺序排列比较稳定,称为稳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免疫球蛋白结合抗原的不同特异性,决定于L链和H链的V区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的不同,而免疫球蛋白结合补体或巨噬细胞等生物活性,则与H链的C区有关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活性是: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活化补体,与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结合和抗体的选择性传递等。
(二)抗原性和分类特征
免疫球蛋白都是大分子的物质,抗原性较复杂。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和稳定区,由于分子结构的差异,各具有不同的特异性抗原。一般根据重链的抗原性分类,根据轻链的抗原性分型 。
其他与其它
1.重链的抗原性  人体内的五类 Ig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重链的氨基酸组成和抗原性不
同。用小写希腊字γ(Gamma)、α(Alpha)、μ(Mu)、δ(Delta)、ε(Epsilon),分别表示IgG 、IgA、 IgM、IgD 与IgE的两条重链。
根据对重链稳定区抗原性的进一步分析,发现IgG 、IgA与IgM三类Ig,还可再区别分不同的亚类。如IgG 有4个亚类(IgG1 、IgG2、 IgG3与IgG4)、IgGA、 IgM也可分为两个亚类(IgA1、IgA2; IgM1、IgM2)。
重链的可变区(V)也有抗原性,这是因为从N端起约有20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据此,可将Ig(主要是γ、δ与μ)分为4个亚组(VHⅠ、 VHⅡ、VHⅢ与VHⅣ)。
2.轻链的抗原性 根据轻链稳定区 (CL)氨基酸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不同,可将五类Ig的轻链分为两个抗原性,即k(Kappa) 型与λ(Lambda)型。每一抗体分子中两条对称的轻链总是同型的,不是k型便是λ型。由于所有Ig的k型和λ型轻链皆相同,即有共同的抗原性,因此在血清学上可出现交叉反应。
此外,各种Ig的抗原性还表现在:同种(Isotype)专一性;同种异型( Allotype)专一性;个体型(Idotype)专一性。
用木瓜酶(Papain)将IgG分子从重链的第219位氨基酸外切断 ,得到3个片段。两个相同的叫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一条不完整的重链所组成。Fab片段中的重链部分称为Fb片段。另一个是Fc(Fragment Crystalligable),由连结重链的二硫键C端侧的两条不完整的重链所组成。联结Fab和Fc段(即CH1与CH2间的狭窄区)称为绞链区(Hinge region)。用胃蛋白酶(Pepsin)将IgG分子从重链间的二硫键的C端侧切断,得到了一段较大的片段F(ab)2,剩余的重链部分称Fe’片段(图2)。Fab 和F(ab)2片段均有抗体活性;而Fc与Fc’段则不同,前者具有抗原性,后者因可继续被胃蛋白酶水解为若干小片段,因此其抗原性消失。
图2 IgG分子的酶解片段
(三)抗体的种类
抗体种类很多,可分以下几种:
1.根据获得抗体的不同分类
(1)免疫抗体:患传染病后或经人工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或是用已知抗原免疫动物产生的抗体;或是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抗体;近年还可用基因工程制备抗体。
(2)天然抗体:是指未患传染病也未注射疫苗而在体内出现的抗体。智力七巧板
(3)自身抗体:是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的抗体。
2.根据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内是否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进行分类
(1)安全抗体:此抗体能与抗原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可见的抗原抗体反应。
(2)不完全抗体:此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在一定条件下不出现可见的抗原抗体反应。完全抗体具有完全的Ig分子结构,经酶水解后的片段Fab 或F(ab)2,可表现出不完全
暴强回复抗体的作用。不完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抗原表面便具有抗体球蛋白的特性,如与抗球蛋白抗体作用后,则出现可见的反应。
(四)抗原与抗体的反应伦理短篇小说
抗原与抗体的反应统称为免疫学反应。在体内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免疫反应,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由于抗原的物理性状不同,参加反应的因素不同(有的有补体或吞噬细胞参加),因此在抗体与抗原反应时,可表现出各种形式的反应。
1.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二者分子表面物理化学吸附现象,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解离 。
2.一个抗体分子有两个抗原结合点(称两价) 在一个抗原分子上则可有许多个结合点(称为多价)。抗原与抗体分子的结合,不受两者数量比例的限制,但如需要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则抗原与抗体的量需保持一定比例。在抗原或抗体过量的条件下,不能聚合成大颗粒,因此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3.主要的血清学反应有3个类型 即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有补体参加的各种血清学反应。
卡巴斯基安全部队2012
四、抗体形成的机理
(一)免疫反应的形成
机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0:1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5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抗原   抗体   反应   物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