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最终版.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最终版.
第⼀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公共经济学含义:
1)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公私部门分⼯结构的科学。
2)研究政府财政收⼊和⽀出的学科。
3)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2、帕累托效率: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
3、市场失灵的成因(必须按PPT上的回答):
[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
市场势⼒(垄断、⾃然垄断等)
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市场能⼒不⾜(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4、垄断的鉴别与治理:
垄断的鉴别:独家⽣产只是垄断存在的⼀个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判断是否会产⽣垄断的危害还需要考察以下因素。
(1)潜在竞争者:是指暂时还不存在,但有可能出现的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主要取决于这⼀⾏业进⼊或退出的难易程度。若进⼊或退出障碍多、付出的代价⼤,潜在竞争者存在的可能性就较⼩。
进⼊或退出的难易程度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是⾏政⼲预,⼆是⽣产技术。当投资有较⼤滞留成本时,潜在竞争者就会较少。
(2)替代品:如果该产品有⽐较接近的替代品,这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就会很接近于⽔平状,垄断者控制价格的能⼒就较为有限,给效率带来的损害也就较⼩。
(3)产品的流动性:企业是否具有控制本地区该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取决于这种产品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性⼤⼩。产品的流动性较⼤,其他地区的产品就会参与本地区的竞争,从⽽有效地限制企业控制
常设仲裁法院价格的能⼒。反之,若产品的流动性较差,本地的独家企业就会具有控制本地市场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的能⼒。
治理(反垄断⽴法、征收超额税收、公共定价)
电感
5、财政政策的职能: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平衡
资源配置职能;收⼊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第⼆章外部效应
1、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指个⼈追逐私利的⾏为可能会对社会或他⼈造成损害(或受益),外部性是因产权不明晰造成的。指个⼈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化的情形。指某些经济活动所产⽣的成本或收益对交易双⽅之外的第三⽅所产⽣的影响。
正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给交易双⽅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
2、为什么外部效应会使市场的结果⽆效率: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
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商或个⼈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商或个⼈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市场⽆效率就是由于外部效应的有害影响造成的。这种现象在纯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故会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性。
3、解决外部性私⼈⽅法:
1) 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2)慈善⾏为
3) 将不同类型经营结合在⼀起
4)利益双⽅签订合同(前提:产权可以得到界定,交易成本较低)
【私⼈解决⽅法并不是总有效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太⾼,⽆法达成协议。】
4、解决外部性公共政策:
1)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例如:要求给所有学⽣提供免疫。
2)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庇古税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3)其他政策:技术政策,专利法
第三章公共物品或服务
1、私⼈产品特性并举例:
1)效⽤的可分割性
2)消费的竞争性:新增消费会发⽣额外成本
3)受益的排他性;存在将没有⽀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段。
举例:电视机;巧克⼒;⾐服;拥挤的收费道路。
2、纯公共产品并举例: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纯粹的公共产品指的是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竟争性、收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个⼈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对它进⾏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例如:公共电话亭;国防;反贫困;灯塔;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3、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特性并举例:⾮竞争性+排他性
既具有私⼈产品的特性,⼜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经济学称为:准公共产品。
例如: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学校,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4、公共资源(准公共产品)特性并举例: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种,具有消费的⾮排他性、竞争性、外部性等特征,容易诱发⼈们对公共资源过度的消费⾏为,以及在治理公共资源中的"搭便车"、规避责任及其他机会主义⾏为,致使公共
资源⾯临耗竭性退化的困境。⼟地资源、森林资源、海中的鱼、拥挤性的公共产品。
5、实现林达尔均衡的前提条件:
○1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可以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逃避⾃⼰应分担的成本费⽤的动机;
○2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状况,甚⾄清楚地掌握任何⼀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不存在隐瞒个⼈边际效益的可能。
第四章公共选择
1、中间投票⼈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供给量=政治均衡下的社会最优供给量
中间投票者的边际效益=政治均衡下消费者为单个产品提供⽽⽀付的税收份额。
2、林达尔均衡:
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来捐献⾃⼰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费⽤,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平。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作“林达尔均衡”。
3、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所研究的是个⼈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从公共经济学的⾓度看,就是研究消费者作为投票者如何对公共品的决定表达意愿。
4、政治体系中的⾓⾊构成:
个⼈(具有不同利益的选民)→“投票、政治过程”→选举产⽣政党→⽴法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供给;利益集团作⽤于所有过程,官僚集团作⽤公共政策供给。选民追求投票最⼤化,政党追求选票最⼤化,利益追求租⾦最⼤化。
第五章公共⽀出
1、公共⽀出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1)消耗性⽀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于进⾏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出)
影响:1对流通领域:增加消费⽀出和投资⽀出。2对⽣产领域: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扩⼤⽣产。3对分配领域:如果政府的购买发⽣倾斜,会使不同企业或部门产⽣不同的影响。漫画廊
2)转移性⽀出(直接表现为货币的⽆偿的、单⽅⾯的转移,包括养⽼⾦、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对低收⼊家庭发
放“⾷品券”等)
影响:1对流通领域:通过对社会总需求构成中的私⼈消费需求和私⼈投资需求的影响进⽽对流通领域产⽣影响。2对⽣产领域:⽀出的对象是个⼈或家庭,其对⽣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出的对象是企业,其对⽣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3对分配领域: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的国民收⼊分配格局。
Q. 农村义务教育的资⾦筹集应主要由(B )承担。
A、农民个⼈
B、国家财政
C、银⾏贷款
D、社会集资
Q. ⾼等教育是⼀种(B):
A、私⼈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纯公共产品
D、劣值品
第六章公共预算
1、公共预算的定义:
公共预算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每⼀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结构⼀览表,简⾔之,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计划。特点(1)计划性(2)透明性(3)全⾯性(4)法律权威性(5)政治程序性
2、我国公共预算决策程序:
国务院(授权、财政部统⼀编制)—⼈⼤审议批准财政预算—中国⼈民银⾏进⾏预算出纳—⼈⼤执⾏监督。
第七章公共收⼊
1、税收的定义:
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的权⼒,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偿地取得公共收⼊的⼀种形式。(公共收⼊的主要形式)。税收“三性”:强制性、⽆偿性、固定性。
2、税收两⼤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之间的负担⽔平保持均衡。——税收效率原则。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提⾼税务⾏政的管理效率。(1)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的影响状况。
(2)税收本⾝的效率原则。旨在考察税务⾏政管理的效率状况。
第九章税种分类与税制机构
1、流转税基本特征:
流转税是⼀商品和服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与商品⽣产和商品流通关系密切,课征⾯⼴泛。
2)以商品流转额和⾮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普遍实⾏⽐例税率,个别实⾏定额税率。
4)计算税额简便,减轻税务负担。
2、所得税基本特征:
所得税是⼀所得为课税对象,向取得所得的纳税⼈课征的税。
1)所得税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于有⽆收益和收益的多少,⽽不决定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
2)所得课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的真实收⼊,属于直接税,不易进⾏税负转嫁。
3)所得课税容易受经济波动、企业管理⽔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易保证财政收⼊的稳定性。
4)所得课税征管⼯作复杂,很容易出现偷逃税现象。
3、税种分类:(了解)
1)课税对象分类(流转额的征税;所得额的征税;对资源的征税;对财产的征;对⾏为的征税
2)按其管理和使⽤权限划分,可分为中央税、地⽅税、中央地⽅共享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4)按其负担是否易于转嫁分,可分为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5)按其计税依据的不同,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金刚烷胺4、增值税计算⽅法:
⼀般纳税⼈的计税⽅法--扣税法: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进项税⾦=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额(销售额=销售量×不含税价格;
税率(17%,13%,3%);
销项税额:纳税⼈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条例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收取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纳税⼈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消费税计算⽅法:
从价计税,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税率=销售量×价格×适⽤税率(其中,价格为含税价格(含消费税,不含增值税);
从量计税,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所得税计算⽅法:
1)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收⼊总额-准予扣除项⽬⾦额);准予扣除项⽬⾦额--纳税⼈与取得所得有关的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费⽤(销售费⽤、管理费⽤和财务费⽤)和损失。懦艮
2)个⼈所得税:每⽉取得⼯资收⼊后,先减去个⼈承担的基本养⽼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再减去费⽤扣除额3500元/⽉,为应纳税所得
额,按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所得税。
计算公式是:应纳个⼈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 速算扣除数。
地位:所得税也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前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所得税等税种。流转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税种。
第⼗章税收效应
1、税收与⽣产者⾏为:
⽣产者⾏为,指的是⽣产者在如何运⽤⾃⼰可⽀配的各种⽣产要素以实现利润最⼤化⽬的⽅⾯所作的各种抉择或决策。
1)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个简要描述: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表现在:课税之后使课税商品出现两种价格。①消费者⽀付的价格②⽣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者之差为税收数额;
2)税收与⽣产者选择。
替代效应:政府课税,⽣产者减少课税或重税商品⽣产量,增加⽆税或轻税商品⽣产量。
收⼊效应:政府课税,⽣产者可⽀配⽣产要素减少,从⽽降低商品⽣产量。
2、税收与消费者⾏为:
消费者⾏为是指消费者在如何使⽤⾃⼰既定的收⼊来达到最⼤的满⾜程度⽅⾯所作的抉择或决策。税收与消费者选择:
1)替代效应:政府对商品课税后,课税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减少对课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对⽆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商品。⽆差异曲线2)收⼊效应:政府课税后,消费者可⽀配收⼊下降,从⽽降低商品的购买量,居于较低消费⽔平。
3、税收与劳动投⼊:
税收对纳税⼈的劳动投⼊的影响反映在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上:向右上⽅倾斜;向后弯曲。
1)替代效应:政府课税,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使劳动和闲暇两者间的得失抉择发⽣变化,从⽽引起纳税⼈以闲暇代替劳动。替代效应的⼤⼩,由边际税率决定。
2)收⼊效应:政府征税,直接压低纳税⼈可⽀配收⼊,从⽽促使其减少闲暇等⽅⾯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或消费⽔平⽽倾向于更勤奋地⼯作。政府征税反⽽会促使劳动投⼊量增加。收⼊效应的⼤⼩,由平均课税率决定。
⼗⼀章税收的专家与归宿
1、税收转嫁:
——纳税⼈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的过程
——只要纳税⼈与负税⼈⾮同为⼀⼈,便发⽣了税收转嫁
2、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只要税收转嫁过程结束,税收负担归着于最后的负担者,便到了税收归宿
3、税收转嫁形式:
1)前转,亦称“顺转”或“向前转嫁”。纳税⼈将所纳税款通过提⾼其所提供商品或⽣产要素的价格的⽅
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2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5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税收   价格   课税   产品   政府   商品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