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精选推荐

1、⾃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答:⾃然资源: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然物质或⾃然环境的总称。是⼈类能够从⾃然界获取以满⾜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成物及作⽤于其上的⼈类活动的⾃然物品。
烟气分析2、简述资源、环境与⽣态系统的关系?
答:①资源属于环境;②资源包含环境;③资源与环境并列。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基本属性有哪些?
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和运⾏机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是运⽤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法,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基本问题,研究⼈类经济活动中运⽤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和⼿段,通过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有效配置⾃然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且可持续发展的⼀门科学。
基本属性:1、边缘性:新兴的边缘学科; 2、经济学性质:建⽴在现代经济学基础上; 3、应⽤性:⼀⽅⾯,理论能指导实践;另⼀⽅⾯,实践推进理论完善。
4、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法有哪些?
答: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数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
5、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答:概念:既满⾜当代⼈的需要,⼜不对后代⼈满⾜其需要的能⼒构成危害的发展。
海乐冰箱内涵:发展的主题、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6、简述中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特点,并谈谈⾃⼰的看法。
答:第⼀阶段:从引⼊到创⽴时期,特点:①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把当代技术经济学的有关⽅法应⽤与环境问题的具体研究。
第⼆阶段:相对成熟时期,特点:①系统的学科建设;②专题研究有较多的创新并应⽤于实践。
基本概念:
资源:⼴义:指⼈类⽣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切物质的和⾮物质的要素,既包括⼀切⼈类⽣存所必需的⾃然物,也包括⼈类劳动产⽣的各种形式的⽣产资料性商品
以及消费性商品;还包括⽆形的资财,以及⼈类本⾝的体⼒和智⼒。
狭义:仅指⾃然资源,即存在于⾃然环境中并可以⽤于⼈类⽣产和⽣活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包括⼤⽓、⽔、海洋、⼟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物、⾃然遗迹、⼈⽂遗迹、⾃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态系统:⽣态系统是由⽣物落和⾮⽣物环境两部分和⽆机环境、⽣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成分构成的,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定空间,具有⼀定结构,执⾏⼀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均衡分析⽅法: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趋于平衡,即主要研究各种经济⼒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和均衡实现稳定的条件。均衡分析⽅法通常有两种:局部均衡和⼀般均衡。
数理模型分析⽅法:指在经济分析过程中,运⽤数学符号和数字模式的推导来研究和表⽰经济过程和现象的研究⽅法。
可持续发展:强调为满⾜社会经济发展对⽣态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然资源的开发利⽤要达到⽣态
平衡。
⽣态⽂明:指以⼈与⾃然、⼈与⼈、⼈与社会和谐共⽣、良性循环、全⾯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化伦理形态。
1、简述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见P38图3-2)及其功能。
常乐康
答:(1)区域⽣态经济系统:在地球表⾯某区域范围内,由⼈⼝、⾃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四个系统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相互联系,在经济活动机理和⽣态平衡原理的共同作⽤下形成⼀个复合整体。
功能:①环境为⼈类经济活动提供地理空间,资源为⼈类的⽣存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初始环节,资源为经济活动提供能源和原料;③作为资源的载体,环境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承载⼒;④作为公共物品,环境为消费者直接提供友好服务;⑤作为废弃物的容纳场所,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环境容量;
⑥经济活动对环境系统产⽣保护和破坏两种效应。
2、熵理论对⼈类经济活动有什么启⽰?结合实例分析说明。
答:以⼈类为中⼼,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型的经济活动,会使熵增⼤。⼈类调控熵的基本原则是抑制熵增加,增加负反馈。(再举例说明)
3、⽣态平衡原理对⼈类经济活动有什么启⽰?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参照P43-44)
4、影响需求与供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需求的因素:商品本⾝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平、消费者的偏好、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政府的产业政策。
(2)供求的因素:商品本⾝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产要素的价格、⼚商的⽣产技术和管理⽔平、⼚商对未来的预期、政府的税收政策。
5、试分析世界及中国主要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产⽣的主要原因。
答:世界环境问题:①⽓候变暖:温室⽓体排放过多;②酸⾬污染:⾃然以及⼈为排放⼤量酸性物质到空⽓中;③臭氧层破坏:氟氯化合物和哈龙以及其他⼈为因素及公害物质;④⼟地沙漠化:植被、草地等锐减、⽔⼟流失;⑤森林⾯积锐减:过度采伐;⑥⽣物多样性丧失;⑦⽔⼟流失;⑧⽔环境污染与⽔资源危机。
中国环境问题:①⽔资源短缺;②耕地资源短缺;③森林资源短缺;④耗竭性资源供给不⾜。
基本概念:
区域⽣态经济系统:在地球表⾯某区域范围内,由⼈⼝、⾃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四个系统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相互联系,在经济活动机理和⽣态平衡原理的共同作⽤下形成⼀个复合整体。
资源承载⼒:
环境容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系统)中,不论发⽣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态平衡原理:指在没有外⼒的剧烈⼲扰下,在⼀定时期内,⽣态系统中⽣物种类与数量相对稳定,⽣物与⽣物之间、⽣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的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他购买该商品时实际⽀出的差额。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为发⽣直接相互作⽤时候的最优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论可以⽤于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跨界污染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实施者与受益者的⾏为决策关系。
1、影响资源稀缺性的因素哪些
答:⼈类的消费欲望、经济增长的⽅式、技术⽔平、市场价格、资源的可替代性。
2、解决资源稀缺性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价格⼿段(价格的作⽤:⼀是刺激供给;⼆是促进节约;三是⿎励技术创新,开发各种替代品);②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开源、技术进步可以节流、技术进步有利于寻求替代性资源;③制度创新
3、解决外部性的途径有哪些?
答:外部性内在化:私⼈解决⽅法(社会道德约束、慈善⾏为、形成产业链、签订协议)和公共政策(管制、经济⼿段)。
4、产权的定义、性质与功能。
答:是指建⽴在⼈与物的基础上⼈与⼈的关系,它规定着⼀个⼈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分子蒸馏产权的性质表现为: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或可处置性;有限性。
产权的功能:1、减少不确定性;2、外部性内部化;3、激励;4、约束;5、资源配置;6、产权的收⼊分配功能;7、收益分
配的依据。
5、解决产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答:⾃愿谈判、缔约、合并。
6、公共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属性。
答:指可供公共地使⽤或消费的社会产品和劳务,它在同⼀时间⾥可以使多个个体得益,即它们被共同消费。
按照产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程度,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产品。公共产品具有效⽤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排它性和消费的⾮竞争性等特点。
7、画图分析林达尔均衡与公共产品的供应。
8、分析“公地悲剧”的产⽣。(参考P79)
答:⼈们只考虑个⼈利益,不考虑社会成本,为增加⾃⼰利益使共享资源受到破坏。
9、简述资源配置的类型,分析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答:1.资源要素结构的配置;2.资源空间结构的配置;3.资源开发利⽤的时间配置。
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1)市场机制下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1、资源产权不存在; 2、⽆市场、薄市场和市场竞争不⾜; 3、外部效应的存在; 4、公共物品的存在; 5、交易费⽤过⾼; 6、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短视。(2)政府调控中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10、稀缺性:⼀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定的技术条件下,某种资源相对于⼈类的欲望的有限性。
产权:是指建⽴在⼈与物的基础上⼈与⼈的关系,它规定着⼀个⼈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外部性:某种资源的开发利⽤和消费⾏为对其他资源或环境和消费⾏为的影响。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公共产品:指可供公共地使⽤或消费的社会产品和劳务,它在同⼀时间⾥可以使多个个体得益,即它们被共同消费。公共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法依靠市场⼒量实现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在时间、空间和产业等⽅⾯所作的结构安排。
帕累托最优:指社会经济达到这样⼀种状态,以⾄于⼀个⼈的境况不可能变得更好,除⾮其他⼈的境况变得更坏,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
1、资源⽆价值论的弊端有哪些?解决资源⽆价值论的途径有哪些?
答:1.资源被⽆偿占有;2.⾃然资源被掠夺性开发、破坏和浪费,⽣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社会成本不被认识,导致⽆穷⼤消耗和污染; 4.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5.减少⼀项重要的国家税收;6.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导致⾃然资源财富枯竭;7.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8.“公地悲剧现象”。若国⼟资源被商品化,则促使企业有效配置和利⽤⾃然资源。
解决途径:1. 开发资源,扩⼤效⽤范围,增加社会需求,强化其稀缺性; 2. 界定产权,⾃由交易,在商品化中使资源有价;
3. 改良现有核算体系,将资源消耗成本计⼊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中。
2、常见的⾃然资源估价⽅法有哪些?
答:市场⽐较法、收益还原法、重置成本法、⽣产成本法、边际机会成本法、替代价格法、影⼦价格法。
3、影响资源价值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市场供给与需求因素;②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因素(资源公有(共有)、外部性、垄断);
4、如何对森林资源进⾏评估?(参照P106案例分析)
答:森林资源价值包括树林中的⽊材、动植物微⽣物等产品的价值以及森林的⽣态、观赏、旅游价值。⽬前森林的价值基本是⽊材的价值,⽊材价值即林价可以由宜林地的地租加上有关补偿费⽤来计算。包括宜林地地租、营林成本、营林的利税、其他费⽤。
5、近⼏年耗竭性资源如⽯油、铁矿⽯等价格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答:随着耗竭性资源越来越接近开采终点,其边际效⽤越来越⾼,价值也越来越⾼;随着它们⽇益接近开采的终点,⼈们⼜⾯临着新的稀缺性。⽽且供应量⼩于需求量,切耗竭性资源⽆法恢复,随着⽯油等资源的储量降低,开采难度加⼤,成本也提⾼,并且⽬前还没有其他较好的能够替代他的资源。
6、基本概念:
市场⽐较法:是指利⽤市场上同类或相似资源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较或类⽐分析估算资源价值的各种技术⽅法的总称。
收益还原法:指通过资源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源价值的各种⽅法的总称。它服从资产评估中以本求利的思路。收益法利⽤投资回报和资源折现⼿段,根据评估对象的预期产出能⼒和盈利能⼒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
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也称恢复成本法,依据补偿价值论,重新购建与被估计资源相同或类似的全新资源所需要的全部费⽤,扣除磨损、贬值等因素后的价值作为被评估资源价值的⽅法。现代工业
机会成本法: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任何选择都必须放弃其他选择机会,其他选择所能产⽣的收益对我们作出的选择来说可以算做⼀种成本,这就是机会成本。
影⼦价格法:影⼦价格⼜称“计算价格”、“最优价格”、“预测价格”,是⽬前国内外⾮常流⾏的资源估价⽅法。由于该⽅法在国民经济评价和项⽬评价中使⽤很多⽽且⽐较难以理解。⼀种投⼊(⽐如资本、劳动⼒和外汇)的机会成本或它的供应量减少⼀个单位给整个经济带来的损失”。
1、环境价值的构成有哪些?
答:按环境价值产⽣的原因:使⽤价值和⾮使⽤价值
按环境价值的来源:⾃然价值和附加价值
按环境价值所依附的形体:实价值和虚价值
2、实现环境价值评价的途径有哪些?
答:⼀是从直接受到环境资源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是从其他事物中所蕴涵的环境资源信息中获得;三是通过直接调查个⼈对环境变化的⽀付意愿或要求赔偿意愿获得。
3、环境价值评估的三类基本⽅法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答:(1)直接市场评价法:包括剂量-反应法,⽣产率变动法,⼈⼒资本法,机会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等;(2)替代市场评估法:包括资产定价法,旅⾏费⽤法,防护⽀出法等;(3)意愿调查评估法:包括,投标博弈法、⽐较博弈法、⽆费⽤选择法等。
4、简述下列名词的原理:
⽣产率变动法:环境变化可以通过⽣产过程影响⽣产者的产量、成本和最终利润。⽽产量、成本和利润可以⽤市场价格来计量。由此,可计算出环境质量变化所带来的损害或收益的价值。
⼈⼒资本法:由于污染将导致环境对⽣命⽀持能⼒的变化,会对⼈体健康产⽣很⼤影响,导致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给⽣产造成直接损失,⽽且因环境质量恶化还会引起医疗费开⽀的增加,以及因为⼈得病或过早死亡⽽造成的收⼊损失等。
资产定价法:⼈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以从他们购买的具有环境属性的商品的价格中推断出来。
旅游费⽤法:通过⼈们的旅游消费⾏为来对⾮市场环境产品或服务进⾏价值评估,即把旅游消费者对环境产品的⽀付意愿(通过需求曲线反应,等于消费环境服务的直接费⽤与消费者剩余之和)作为环境价值。数据挖掘论文
防护⽀出法:⾯对负⾯环境变化,⼈们会努⼒通过各种途径保护⾃⼰不受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这些防护⽅法即可能是环境质量的替代品,也可能是防⽌环境退化的措施。
意愿调查评估法:意愿调查法主要是通过对有关⼈员的直接调查来发现环境资源价值的。这⼀⽅法通常运⽤对环境改善的⽀付意愿,对环境破坏的受偿意愿来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评估。
1、资源产权的属性有哪些?
答:资源产权的可分割性、资源产权的价值性、资源产权的历史延续性、资源产权的国际分配性、资源产权的经济性。
2、资源产权交易的概念。
答:是指资源产权主体之间发⽣的资源产权的各项权能及其组合的转让⾏为,包括资源要素的实体的有偿转让和附着在资源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
3、资源产权界定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提⾼资源配置效率原则;2、公平客观原则;3、排他性原则;4、以国家政治和法律制度为依据原则;5、界定边界适度原则; 6、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4、⽔权市场的结构关系。
答: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类型、交易⽅式、交易的中介机构、交易程序、⽔权交易合约。
5、⽣态补偿的概念。
答:在维护⾃然⽣态系统持续为⼈类提供资源环境功能基础上,通过⼀定的经济⼿段激励和约束⼀定组织或个⼈的⾏为的制度安排。
6、⽣态补偿的组织⽅式,遵循的原则。
答:(⼀)政府补偿机制:1.是进⾏财政转移⽀付;2.是差异性的区域政策;3.是环境税费制度;4.是实施⽣态保护项⽬。
(⼆)市场补偿机制: 1.公共⽀付;2.⼀对⼀交易;3.市场贸易;4.⽣态标记。
7、我国⽣态补偿的主要类型。
答:①⾃然保护区⽣态补偿;②重要⽣态功能区⽣态补偿:③流域⽔资源⽣态补偿;④⼤⽓环境保护⽣态补偿;⑤矿产资源开发区⽣态补偿;⑥农业⽣产区⽣态补偿;旅游风景开发区⽣态补偿。
1、什么是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对EKC的解释观点是什么?
答:收⼊差距随着经济增长先逐渐增⼤,后⼜逐渐缩⼩。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C)。
⼤多数污染物质的变动趋势与⼈均国民收⼊⽔平的变动趋势呈倒U型关系,即污染程度随⼈均收⼊增长先增加,后下降。污染程度的峰值⼤约位于中等收⼊⽔平阶段。
2、影响耗竭资源开发利⽤速度的因素?
答:1.贴现率(r);2. 耗竭时间(T);3.新增储量。G(t)
3、环境动态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
答:污染物的影⼦价格、政策选择、社会贴现率、环境容量、技术进步、污染治理投⼊、污染物持续时间。
4、跨界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3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56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资源   环境   经济   价值   分析   物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