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2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公共物品或服务三种特性: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2.消费的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3.受益的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公共物品或服务只能通过非市场方式生产或提供。2.调节收入分配。解决收入分配
不公,要通过非市场方式。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需要借助外力,即非市场的方式加以实现。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1.资源配置的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b.外部效应的存在c.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a.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b.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c.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a.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b.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 、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腹膜癌4.名词解释: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第二章;外部效应
1.什么是外部效应?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按照 承受者:消费者与生产者。按照 发生者: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对承受者的利益:正的外部效应(外部效益)、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成本)。
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成本或效益)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使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也就是外部效应得以矫正、资源配置有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过程。
3.矫正性税收与财政补帖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矫正性的税收实现负的外部效应内在化。政府一般利用矫正性税收来实现负的外部效应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主要着眼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其操作办法是: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突出特征是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
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名词解释: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第四章:公共选择
1、名词解释: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中间投票者:当所有投票者按照各自偏好的结果进行排列时,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公共经济学中,它被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a、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那个提案会最终获胜。b、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偏好的结果,只有中间投票者可获得其最偏好
的结果c、多数规则所能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的偏离度最小。(这种决策符合资源配置的效率)d、中间投票者定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政党和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第五章:公共支出
1、名词解释:公共支出 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2、简要解析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
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Wagner)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不断扩张的原因有两个:(1)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的介人,以纠正市场失灵和外部性(2)政府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英国经济学家伯德(Bird)对瓦格纳法则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A.公共经济对私人经济的替代性增强;B.需求带动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支出增长;C.私人垄断力量的上升需要政府去抵制和消除
二、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扩张仅仅是因为公共收人的增加,而非别的原因,公共收人的增加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1、内在原因: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一国民收人增加一政府不变更税率一税收增加一公共支出增长。
    政府与国民一直处在税收的博弈之中。关键是国民对税收的容忍度。政府追求政治权力的最大化而存在支出增加的内在动力;国民则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愿多交税。
2、外在原因:战争与灾难。
  战争和饥谨等自然灾害发生一政府支出急剧增加一提高税率或新设税种一战争和灾难过后
政府不一定恢复原有税率,有的新税会继续存在一公共支出的持续增加。
三、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发展阶段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R.A. Musgrave)和罗斯托(Rostow)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的内涵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的,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支出重点如下表所示。
四、非均衡增长模型(劳动生产率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 Baumol)提出,他是从公共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着手分析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的。他认为:
1.国民经济存在下述两类部门:
    (1).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明显不断上升,这类部门主要是制造业等,大多为私人部门。(2).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部门:缺乏或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的部门,主要是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
2、上述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根据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而增长;低生产率部门的成本持续
上升,高生产率部门成本下降;对低生产率部门的需求下降,其产出越来越少乃至停产。
3、为了维持低生产率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一定比例,政府必须多投入,以鼓励劳动力的流人。因此公共支出的增加是必然的。
第六章: 公共收入
1、名词解释:税收、公债。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政府凭借自身信用,采取有偿取得公共收人的一种形式。
2、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
1.增发货币(1)做法: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增发货币来取得公共收入。政府拥有货币发行权,它完全可以视财政需要而印发相应数量的货币。(2)弊端:引起通货膨胀,诱发社会动乱。
2.举借公债1)做法:通过举借公债来取得公共收人。政府可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向国内外发行政府债券来取得相应公共收入。(2)缺点:以还本付息支付一定代价为条件。
3.政府收费:(1)做法:政府可以通过收费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人。它可以像一个商业性企业那样,对公共场院所或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或享用者按照特定标准收取相应的费用,以所收费用来满足政府用款的需要(2)不足:政府收费数额有限,不足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是公共收入的补充形式。
4.课征税收(1第四国际)做法: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的公共收人,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2)优点:A、不会凭空扩大社会购买力,引起无度通货膨胀;B、政府不负任何偿还责任,也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负担;C、税收是强制征收的,政府一般可以制定法律向其管辖范围的任何人或任何行为课征任何数额的税款,故可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三平精神
    结论: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公共收人形式中,税收为最佳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收是公共收人的主要支柱。
3、公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福建交通厅厅长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
1.增加税收★影响经济正常发展(财源枯竭,适得其反)★立法程序制约(或遭至反对,或时间较长)。
2. 增发货币★通货膨胀★存在约束条件难以办到3. 发行公债★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大多为闲置资金)★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取得资金迅速★不会招致纳税人不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4. can总线控制器结论: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的功能。刘奇简历
第七章:税收原则
1、名词解释:税收额外负担。额外负担是指由于课税引起的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及行为的改变,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
第八章: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1、名词解释:拉弗曲线。拉弗把税率和税收的关系用一条曲线来说明,这条曲线被称为拉弗曲线。其基本点是:税率水平有一定限制,在一定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5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府   经济   服务   社会   支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