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总结

层序地层学总结
理论部分:
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顶、底以不整合和可以与之对比的整合为界所限定的三维沉积组合体
体系同一时期内具成因联系的沉积体系组合,为层序构成单元。每个体系域都解释为与全球海水面变化曲线的某一特定间段。
基准面:分割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理论均衡面。在该面之上,沉积物不能停留;在该面之下,可以发生沉积作用和埋藏作用
可容纳空间丙硫咪唑指可供沉积物堆积的空间是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构造沉降二者的函数。(硕士卖凉皮=全球海面变化增量+盆地沉降增量+沉积压实增量
最大海泛面;一个层序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是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的分界面,是
海侵体系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havd-686
密集段:指在极缓速度下沉积的地层段,一般很薄,缺乏陆源物质,发育于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岸线海侵最大时期,沉积于陆架、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其代表大陆边缘饥饿性沉积时期内的缓慢沉积作用,并且能够与下超面相对应。
白帆和木桨
2其他概念及知识点
层序地层学: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或者与之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年代地层框架内岩石间的关系。
准层序;由相对整合、成因上相关的层或层组所组成的序列,以海()泛面和与之可以对比的面为界。相当于四级或五级沉积旋回。
准层序组;由成因上相关的若干小层序所组成的序列,其垂向上构成一个特征的叠加型式。
准层序组内的各小层序的叠加型式前积退积加积三种。
不整合:一个分开新老地层的界面,沿着这个面存在陆上侵蚀削截(在某些地区为可与之对比的海底侵蚀面)的证据,或者存在明确重要沉积间断的陆上暴露的证据,并具有的明确的沉积间断。
Ⅰ型不整合;发育于快速的海平面下降、更迅速的构造沉降期。海岸线可能移至陆架边缘,伴随着陆架下切谷的发育和海底峡谷的深切作用,陆表遭受广泛的侵蚀作用。碎屑岩块沿着峡谷体系被搬运至陆架斜坡的底部,形成了广泛的低水位体系域。
Ⅱ型不整合:发育于相对海平面缓慢下降时期,其结果导致相域逐渐向海迁移,并伴随少量的陆上暴露和侵蚀作用。
地层终止方式九城情包括:削截顶超上超下超
全球海平面变化:海面和固定基准点(通常指地心)间的海面变化。
相对海平面变化:相对海面变化是海面和一个局部的运动基准点(沉积基底或早期地层表面)间测量的海面变化。
初次海泛面:I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带的海泛面,是低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域的物理界面。
型层序:海面相对下降超过退覆坡折点后形成的层序,其相对海面下降较大,使层序的早期顶积层上超在早先层序的坡积层上,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组成。
型层序:海面相对下降没有超过退覆坡折点后形成的层序,最低部位体系域称为陆架边缘体系域,由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组成。
下切谷;冲击体系在盆地扩展其河道时和由于海平面相对下降时侵蚀下伏地层而形成的水道和谷地。
盆底扇;沉积于下陆坡和盆地底部的海底扇,它是低位体系域的一部分。
斜坡扇;指位于大陆斜坡中部或底部的重力流沉积体,盖在盆底扇之上且被上覆的低位楔下超,由浊流水道和漫滩沉积物组成。
低位进积楔;由一个和多个前积准层序组组成的楔形体,它主要位于陆架坡折处向海一侧并上超于前一层序的斜坡上。
3 I型层序地层学的经典模式、构成及特点
经典模式:海平面是控制层序形成和相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层序的发育具体受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气候变化等因素的控制。立足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 I型层序的经典模式逐步建立。I型层序解释为当全球海平面下降速率稍稍低于或等于沉积滨线坡折处在海平面下降时盆地下沉的速率时形成的。
构成I型层序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包括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进积楔;海侵体系域由一套退积式准层序组构成;高位体系域由一组加积准层序组和一组或数组前积准层序组构成。
特点
低位体系域:底界面为型层序的底界面,顶界面为初始海泛面。由于低位体系域形成时期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故低位体系域的低位进积楔以前积式准层序组为主。
海侵体系域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底界面为初始海泛面,顶界面为最大海泛面。由于海侵体系域形成时期沉积
物供给速率小于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故海侵体系域以退积式准层序组为主。
高位体系域;底界面为最大海泛面,顶界面为下一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底界面。由于高位体系域形成时期,沉积物供给速率由略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逐步变化为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故高位体系域包括一组加积准层序组和一组或数组前积准层序组。
4 I型层序的判别方法及形成过程
判别方法:
在地震剖面上:I型层序界面之上多见上超或下超,之下多见削截,可根据地层终止关系判断;I型层序界面上存在明显的下切谷,可据此判断;I型层序界面上存在明显的相向盆地移位的现象,可据此判断。
在钻井对比剖面或露头剖面上:I型层序界面为一个侧向可对比的、以土壤层或根痕层为标志的地表侵蚀面或海底侵蚀面,可据此判断;层序界面上下分别为厚层砂岩和厚层泥岩,可据此判断。
形成过程:
低位体系域:海平面快速下降时期,海平面降至陆架坡折带以下,陆架区地层遭受剥蚀,形成下切谷,被剥蚀地层形成的碎屑物在陆坡附近堆积,随着沉积物地不断堆积,堆积体变得不稳定,向下滑塌,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形成斜坡扇和盆底扇。随后,海平面下降变缓,并开始缓慢上升,在原来形成的层序之上沉积了一套楔形体,原来形成的下切谷亦被充填满,此时形成的界面为初始海泛面,形成的楔形体为低位进积楔。
海侵体系域:在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水体不断加深,依次堆积较新的准层序向陆方向上超在层序边界之上。当海平面沿早期老的斜坡面上侵以致淹没整个陆架达到最高水位时,此时形成的界面为最大海泛面,同时形成薄层的、富含古生物化石的、以低沉积速率沉降的密集段。
高位体系域:海平面下降末期,后形成的准层序不断加积到原来形成的层序之上,至海平面下降早期,后形成的准层序开始前积到原来形成的层序之上,分别形成加积准层序组和前积准层序组。
构成:它由高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构成,在层序的底部边界上发育有下切谷。
特点:Ⅰ型层序边界以与河流复壮作用、岩相的向盆地方向转移、海岸上超的向下转移以及上覆地层的上超伴生的陆上暴露及同时发生的陆上侵蚀作用为特征。I 型层序界面被称为 I 型不整合。
低位体系域
I型沉积层序的底部体系域被称为低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 ,低位体系域是在以相对海平面下降(亦即全球海面降落速度超过退覆坡折带处的沉降速度)和随后的相对海平面缓慢上升为特点的阶段中沉积的。
当海面相对下降到退覆坡折处以下时,海湾线离开陆架降落到陆坡上,由于平衡剖面降低,河流剖面将调整以适应较低的基准面。这就引起河流复壮或者下切,河流将下切到原先沉积的顶积层:即早期层序的冲积平原、湾岸平原和陆棚沉积之中。
与早先的高水位体系域时期相比,这个阶段的沉积负载比较大,并且以较高的砂泥比为特征
这是因为低位扇时期的河流沉积物负载是由下切水流掏挖出来的再搬运沉积物组成的,所有这些沉积负载最终沉积在早期的高位坡积斜坡或退覆坡折带处。而后,由于在这些部位沉积物过分集中带来的不稳定性,导致整体运动作用的开始,而随后这里的退缩性崩塌,可以导致大的陆架边沿槽沟或者海底峡谷的形成。最后,从河流以及同时期海底峡谷侧壁滑塌而来的沉积物被密度流搬运到盆地中,并且在陆坡变得十分平缓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点源型海底扇
如果低位体系域是沉积在一个具有陆架坡折的盆地内,通常可以把它分成两个独立的、不同时期的组成部分:低位扇和紧跟着的低位进积楔。
低位扇是受沉积物经由陆架通过活跃的下切谷时的海底扇沉积作用控制的。
低位进积楔以较细的楔形陆坡沉积为主。
它们又称陆坡扇、楔、锥和海底扇。
低位扇通常可以区分出两个单独的沉积单元:早期的、位于陆坡脚的盆底扇;后续的、衔接于陆坡处的斜坡扇)。它以沉积于下陆坡和盆地底部的海底扇为特征。盆底扇沉积取决于伸入到陆坡的峡谷的剥蚀作用和陆棚上河流体系的下切作用。陆棚和陆坡的硅质碎屑通过峡谷而注入到盆底扇中
盆底扇的底面(与低位体系域底面一致)为1型层序边界,如果低位进积楔的进积范围足够大,盆底扇顶面可能是后续的低位进积楔的下超面,盆底扇顶面也可能是上覆任何斜坡扇的下超面。
斜坡扇(陆坡扇)以陆坡中部或底部的浊积和碎屑流沉积为特征。斜坡扇沉积作用可以是与盆底扇同时期的,或者是与低位进积楔的早期部分同时期的。斜坡扇的顶部是低位进积楔中部和上部的某一个下超面。典型的斜坡扇被认为是由水下河道天然堤沉积复合体
低位进积楔是一个在海面相对上升加速时期沉积的顶积—坡积层体系。
它以海进面与上覆的海进体系域分隔开,并且以从进积(低位进积楔)到退积(海进体系域)的准层序叠加模式转换标明界线。它以陆架上的下切河谷充填为特征。常上超于层序界面之上,以具楔形形态的前积充填方式覆盖于陆坡之上,并常下超于盆底扇或陆坡扇之上。低位进积楔沉积与盆底扇沉积是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低位进积楔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组成。
低位进积楔的顶面与低位体系域的顶面相重合,是一个海泛面,称为海进面。
低位进积楔沉积是海平面缓慢相对上升时期发生的。
低位进积楔以覆盖在斜坡扇有堤河道沉积和随后的峡谷充填之上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前积为特征。作为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物,浊积岩等深水砂可沉积下来。
海进体系域
I型(或Ⅱ型)沉积层序内部中间的体系域被称为海进体系域。海进体系域沉积在相对海面上升、可容纳空间体积增加较沉积物供应快得多的时期。
海进体系域的底面是位于低位体系域或者陆架边缘体系域顶面处的海进面。海进体系域内部的准层序在朝陆地方向上超到层序边界之上,在朝盆地方向下超到海进面之上。
海进体系域的顶面是下超面。这个下超面也是个海泛面,上覆高位体系域内前积斜层的趾部下超其上。下超面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变为加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并且是个最大海泛面。
具有最发育的顶积层系和少量的坡积层系,海进体系域中最活跃的沉积体系是顶积层体系:河流体系、滨海体系、湾岸平原和陆棚体系。以发育一个或多个退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54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体系   沉积   层序   形成   时期   低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