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探究

第23卷第1期2021年2月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二氧化氯
V o l.23,N o.1
F e b.2021
文章编号:2095-5464(2021)01-0064-06
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主观性探究
彭兵转,林紫荆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剖析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内涵,建构了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分析框架㊂依此框架,从说话人的视角㊁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分析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挖掘了隐喻话语体现的情感㊁态度及观点等㊂通过对语言表意功能的深入研究,达到促进人们沟通与交流的目的㊂
关键词:认知隐喻;隐喻话语;主观性;说话人;主观性内涵;认知方式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志码:A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o fM e t a p h o r i c a lD i s c o u r s e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C o g n i t i v eM e t a p h o rT h e o r y
P E N GB i n g z h u a n,L I NZ i j i n g
(S c h o o l o f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H a r b i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a r b i n15008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st h es u b j e c t i v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m e t a p h o r i c a ld i s c o u r s e,a n d c o n s t r u c t s a s u b j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f r a m e w o r ko fm e t a p h o r i c a l d i s c o u r s e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c o g n i t i v e m e t a p h o rt h e o r y.B a s e
d o n t h i sf r a m
e w o r k,t h e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o
f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d i s c o u r s ei s a n a l y z
e d
f r o m t h e s p e a k e r s p e r s p e c t i v e s,e m o t i o n s a n d c o
g n i t i o n s.T
h e
e m o t i o n s,a t t i t u d e sa n dv i e w p o i n t se m b o d i e di n m e t a p h o r i c a ld i s c o u r s ea r ea l s oe x p l o r e d. T h e p u r p o s eo
f p r o m o t i n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g c u l t u r a l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 de x c
h a n g e玉龙铜矿
i sa c h i e v e dt h r o u g ht h e i n t e n s i v e s t u d y o f t h e c o mm u n i c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o f l a n g u a g e.
K e y w o r d s:c o g n i t i v em e t a p h o r;m e t a p h o r i c a l d i s c o u r s e;s u b j e c t i v i t y;s p e a k e r;s u b j e c t i v i t y c o n n o t a t i o n;w a y s o f c o g n i t i o n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运用了许多例证说明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1]36,该书的出版标志了认知隐喻理论的正式诞生,引发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针对隐喻的热烈讨论㊂莱考夫指出隐喻不仅仅只适用于诗歌,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喻存在着丰富多彩的表达式[2];奥布里顿借助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观点,指出使用隐喻描述某一领域时,很可能会对该领域的理解方式产生影响[3]㊂关于主观性这一说法,自1971年本维尼斯特提出后逐渐演化,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㊂学者们纷纷给出了自己对主观性的见解,本维尼斯特被认为是语言主观性研究的开端者㊂在他看来,语言的主观性是人们将自我定义为话题主体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特性[4];在莱昂斯看来,主观性就是指在话语中多多少少含有说话人自我表现的成分,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㊁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5];兰盖克通过观察主体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不对称性的特殊方式定义主观性[6];我国学者沈家煊认为,语言的主观性是人们在话语表达时所携带的自我表达成分[7]㊂虽然,近年来国内关于认知隐喻理论研究㊁隐喻研究和隐喻话语的主观性研究持续升温,但在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探讨隐
收稿日期:202006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8Y J C740072)㊂作者简介:彭兵转(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㊂
喻话语的主观性研究却不常见㊂有关隐喻话语的主观性研究长期以来在语言学界并未受到广泛关注,导致目前隐喻话语与其主观性研究的结合不够,有待进一步探索㊂事实上,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无处不在㊂语言的主观性无处不在,贯穿语言使用的整个过程,是语言的本质之一㊂将主观性与语言的意义划分开,则语言将不能再被叫做语言㊂ 可以说,语言只要加入了人的视角,便具有了主观性㊂ [8]隐喻话语和语言的主观性都传达了说话人对事物的某种情感㊁观点等,为研究隐喻的主观性提供了桥梁㊂本文开篇阐释了隐喻与认知隐喻理论,紧接着阐述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内涵㊂在此基础上,建构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主观性分析框架㊂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依据框架,从说话人的视角㊁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分析隐喻话语反映的语言主观性,挖掘隐喻话语反映的说话人的情感㊁态度及观点等,以期更深刻地体会语言的表意功能,促进人们思想感情的交流㊂
一㊁认知隐喻理论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隐喻不再被看成是单纯的修辞格㊂认知语言学家开始将隐喻视为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认为隐喻是语言和思维的建构方式[9]㊂隐喻是运用已知事物对未知事物进行感知和了解的认知方法㊂传统的隐喻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和修辞学等研究领域㊂西方很多学者,如莱考夫
和约翰逊,将隐喻归为认知范畴㊂从认知视角对隐喻特点进行了具体阐释,解析了隐喻认知的理据,为隐喻成为人们的认知工具及思维方式巩固了根基,使隐喻成为流传广泛的认知及思维方式㊂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10],修辞学家理查兹也指出,人们生活中每说出三句话就有可能含有一个隐喻[11]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隐喻有了更多的研究,如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基于语料库研究对隐喻能力的培养或隐喻习语的释义模式作细致分析研究等㊂隐喻是建构语言使用者的概念系统和认知系统的重要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 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 [1]3㊂在认知隐喻理论中,隐喻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是一种认知表达,是人们抽象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㊂‘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还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㊂事实上,概念隐喻可以详细分为三类:①实体隐喻;②空间方位隐喻;③结构隐喻[1]1425㊂在笔者看来,产生这种分类结果的标准为喻体的特征㊂不难发现,三种概念隐喻类别的名称分别与其喻体的存在状态相对应,实体隐喻的喻体为具象化的实体;空间方位隐喻中喻体的空间特性被投射至目的域,从而实现隐喻的映射过程;结构隐喻存在于概念之中,两种概念都不存在客观实体,无法在具体内容上建立隐喻过程,只能经由结构上的映射,从而实现结构隐喻㊂根据概念隐喻的组成形式,隐喻认知结构得以规范化,并且根据概念域之间的映射过程,识解外在及自身内在的世界㊂
二㊁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内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在人们的生活中隐喻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㊂其并非文学语言的特质,也不能
清华同方真爱仅仅视作是一种言语现象,隐喻更应该被视作一种思维及认知的方式㊂隐喻是将人们知识储备中已经认识的㊁能够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与某些人们知识储备范畴外陌生的㊁抽象的事物,通过联想进行联系,使二者在认知域中形成映射的过程㊂隐喻的实质便是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是两种概念域的互动㊂在互动过程中,时刻都会体现说话人对概念域表达意义的主观附加因素㊂将源域㊁目的域及概念化(映射)视为概念隐喻的基本要素,具体而言,本体(目的域)为说话人知识储备范畴之外陌生的抽象事物,而喻体(源域)为说话人知识储备范围内的详熟事物㊂隐喻基本要素的组合方式可以表现为:源域(喻体)+概念化过程=目的域(本体)㊂说话人通过自己知识储备范畴中的喻体概念和含义结合的概念化过程,得到
其知识储备范畴外的本体含义或概念㊂概念化过程具体指说话人在自己的思维中进行的相似匹配过程,就是将本体中与喻体具有相似的情况进行逐一配对,即说话人在思维中寻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的过程,根据喻体的特征和含义构建并映射本体的含义㊂在此过程中,说话人会将自己的主观情感㊁态度㊁认识等编码到对本体和喻体的选择上,编码到表达的话语中,使建构的隐喻话语具有主观性内涵㊂
隐喻的主观性内涵大致分为三类:①说话人的视角内涵㊂视角是说话人(隐喻创建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或叙述时的角度及出发点,对相同的客体创建隐喻时,由于不同的说话人面对物质及精神世界时存在着各自独特的观察视角,会建构出不同的隐喻㊂这种隐喻视角的多样性正是主观性在隐喻话语中的
一个表征㊂从这一点出发,本文认为隐喻话语的独特性依赖于说话人的视角
光和影的传说56
第1期彭兵转等: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探究
内涵㊂②说话人的情感内涵㊂说话人的感受和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建构隐喻话语的目的㊂说话人创建隐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表达某些感受㊁情感㊁态度等,使受话人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其所传达的情感等㊂另外,隐喻话语离不开言语使用者对客观事物的体验,这种体验正是说话人情感的一个重要依据㊂基于此,说话人借用隐喻话语传达的主观情感也更容易被听话人感受到㊂③说话人的认识内涵㊂认识是人类的信息加工方式,是对事物的一种看法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反映都可以被定义为认识㊂隐喻创建无法被当作单纯的语言行为的原因之一,即为隐喻话语的创建涉及到说话人的认识㊂当说话人试图建构一个隐喻时,应该以说话人对本体或者喻体的认识为基础,才能对其进行信息加工,形成看法㊂因此,隐喻话语必然具有说话人的认识内涵㊂本文认为,虽然隐喻的说话人的视角内涵㊁情感内涵及认识内涵都蕴藏于隐喻话语之中,但其产生的时间却各不相同㊂隐喻的说话人的视角内涵是从隐喻建立的源头出发,根据说话人在隐喻建构初期所定位的视角而产生的语言内涵;隐喻的说话人的情感内涵是在隐喻建构过程中,以初期定位的视角内涵为基础,而产生的蕴藏在隐喻话语之中的主观情感;隐喻的说话人的认识内涵则是在隐喻创建的末期,说话人需要对之前传达的视角及情感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形成对事物的特定看法,从而生成最终的隐喻话语㊂
三㊁隐喻话语主观性分析框架
话语的主观性是人在话语表达时所带有的自我印记,这类自我印记表达了其立场㊁视角或情感等㊂隐喻虽然在语言得以体现,但实际上存在于人们的行为举止和认知思维当中㊂为更好地探究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建构了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的隐喻话语主观性分析框架,见图1㊂
图1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的隐喻话语主观性分析框架
可以看出,隐喻话语由本体和喻体组成,在某种语境下,本体到喻体的概念化过程需要运用隐喻思维的工具说话人的联想及自身体验或经历,二者共同作用,实现本体到喻体的概念化过程㊂隐喻的过程就是说话人思维中概念化的过程,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为说话人的视角㊁情感㊁认识三方面㊂从宏观上看,隐喻话语反映了语言的主观性,而主观性又蕴含在隐喻话语之中,二者形成动态的统一体,共同实现了语言的表意功能㊂
四㊁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分析
在语言学家法恩根看来,主观性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①说话人的视角;②说话人的情感;③说话人的认识[12]㊂说话人的视角主要体现在对客观情况的观察视角和叙说的出发点上㊂说话人的情感则是表现在意向㊁立场等因素上㊂说话人的认识一般与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认知隐喻思维方式也可
以通过说话人的视角㊁情感及认识进行呈现,因此,基于上文提出的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的隐喻话语主观性分析框架,下文分别从说话人的视角㊁情感和认识三个层面对隐喻话语的主观性进行分析与探讨㊂
1.说话人视角的主观性
视角为说话人对客体或事件观察的出发点,或试图描述被观察客体或事件时叙述的出发点㊂有时,这种视角的主观性在话语中表现得并非十分明显㊂事实上,可以通过分析隐喻话语中说话人的视角,挖掘说话人的主观想法㊁情感㊁态度㊁观点等㊂视角的产生存在三种情况:①地理位置视
66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角;②社会位置(社会角)视角;③观察位置视角㊂首先,分析第一种情况,即地理位置变化所引发的视角变化,表现了说话人(隐喻创建者)怎样的情感,例如:
例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㊂(‘题西林壁“苏轼)
例1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所作的诗,表达了诗人观看视角不同时,看到的景也不同㊂诗人为何无法准确判断庐山的样子,正因他身在其中㊂也就是说,该诗中认知主体(诗人)的语境条件为身处庐山之中,其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体现了说话人视角发生了变化,即 横看 和 侧看 ㊂由于诗人(认知主体)地
理位置的变化,视角发生了变化,选择的喻体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㊂诗人视角定位成横向观察时,本体为 庐山 ,选择的喻体为 岭 ;诗人将其视角定位成侧目观察时,本体 庐山 选择的喻体为 峰 ㊂虽然隐喻创建过程中本体一直都是庐山,隐喻话语中呈现不同的喻体,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其主观观点㊂当人们识解一个新客体或事件时,由于所处的视角存在差异,看待问题的起点或出发点不同,其对客观事物的识解程度就难免存在片面性㊂只有超越狭隘且单一的识解视角,摒弃主观成见,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或事件的本质和全貌㊂其次,分析第二种情况,社会位置定位不同所产生的视角如何影响说话人(隐喻创建者)表达观点㊁态度㊁情感等,社会位置变化可以理解为社会角的变化,例如:
牛顿冷却定律例2 老旦 今小女葑菲之姿,又承圣眷㊂但恐宋大夫翩翩新贵,未必肯顾蓬茅㊂ 末 夫人休得谦逊㊂ʌ琐窗郞ɔ伊家奕世簪缨,在先朝号老臣㊂才郞琰琬,淑女娉婷,喜百年姻眷,更九重恩命㊂ 合 论蒹葭倚玉,总是三生定,亲执伐,奉君命㊂ʌ前腔ɔ 老旦 叹孀居独守蓬门㊂荷明君特赐婚,感皇恩浩荡,天使殷勤,不必玄黄稠叠,把红丝为聘㊂(‘春芜记㊃赐婚“王錂)
例2中的 蒹葭倚玉 通常指代社会地位较低的一方依附于社会地位较高的一方㊂ 蒹 和 葭 通常指价值低微的水草,而 玉 在我国一直有着 宝玉 的说法,意为珍贵的宝石㊂说话人将自家女儿(本体)概念化为 蒹 和 葭 (喻体),又将女儿夫婿(本体)概念化为 玉 (喻体),是因为双方的社会位置不同,导致其看待自家女儿的视角与看待未来女婿的视角产生了差异㊂通过例2中上下文语境的判断,说话人的社会地位要略低于对方,因此,说话人通过这种隐喻手法表现了对 明
君赐婚 的欣然接受,且对未来女婿欣赏万分的主观态度㊂再次,研析第三种情形,因观察位置的差别而产生的视角,例如:
例3 A n d,o b v i o u s l y,t h i s h a s c a u s e d a l o t o f r e l i e f w o r k e r st ob ev e r y f e a r f u lt h a tt h e s e c h i l d r e na r e g o i n g t oi mm e d i a t e l y b es o l di n t o s l a v e r y.W h a t c a nS a l v a t i o nA r m y d o,a n dw h a t c a no t h e r sd ot os t o p t h i s n e we p i d e m i c t h a t i s g o i n g t ob e s w e e p i n g t h i sr e g i o n?(C O C A语料库2005)
例3反映了说话人对孩子被变卖为奴这一事件的观察视角,认知主体(隐喻创建者)将 孩子被变卖为奴 概念化为一种 n e we p i d e m i c (新的流行病),把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概念化为 s w e e p (席卷)㊂可见,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当地一种普遍存在的新生社会现象㊂说话人表达了这种现象的严重程度和对孩子被变卖为奴的痛心,说话人选择隐喻可以生动地传达其想要呼吁政府停止这种现象的强烈情感㊂
2.说话人情感的主观性
说话人的情感表达可以视作认知隐喻思维作用的结果㊂情感可以视作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意向及感受具有协同性,是态度在心理上的繁杂体现㊂说话人出于认知方式㊁社会背景㊁文化背景及语言因素等原因,选择合适的隐喻话语进行语义表达,目的是为了使听话人能够准确且清晰地理解其预想表达的情感㊂隐喻创建者对喻体的选择存在着隐喻创建者的情感取向,这种情感取向可以通过交际
语境进行判断㊂不同的情感取向会影响隐喻创建者的喻体选择,而这种选择是说话人表达主观态度㊁情感等重要的认知加工方式或思维方式,如:
例4T h a tw o m a n i s l i k e a na n g e l i c g o d d e s s w h oo n l y b r i n g s g o o d n e s st ot h i sw o r l d.P l u s, s h eh a ss o m ec r a z y s e x y f e e t.(C O C A语料库2009)
例5 T h em o r e r e l e v a n t q u e s t i o n i s t ot h e m e n.W es h o u l da s kt h e m: W h y d i d y o u d o t h i s?W h a t sw r o n g w i t h y o u? L o v e s a y s p e o p l e w h o h a v e n t l i v e d w i t h a n a b u s e r d o n t u n d e r s t a n dh o wh a r d i t i s t o l e a v e.N e v e rm i n d, s h e s a y s,t h e m i s p l a c e dl o v e,t h er e l u c t a n c et o
a d m i t d e f e a t,t h e c o-d e p e n d e n c e.A t t h e e n d o f a
b a t t e r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L o v es a y s,t h ew o m a ni s l i k ea p r i s o n e ro fw a r,b r u t a l i z e d,b r a i n w a s h e d a n d a f r a i d f o r h e r l i f e.(C O C A语料库1995)
76
第1期彭兵转等: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探究
例4将 T h a tw o m a n 比作 天仙下凡的女神 ,通过第二句对她性感的脚的描述,可以了解到说话人对这个女人的情感是热爱且迷恋的㊂当他作为认知主体建立隐喻时,他选择的喻体为 天仙下凡的女神 ㊂例5中则将女人比作战俘,在女性被施暴的语境条件下,说话人所表达的情感为对受害女性的疼惜,以及对她们被施暴这件事情的愤恨㊂在进行隐喻创建时,认知主体选择的喻体为战俘一个可以被随时杀掉且经常遭到虐待的体㊂通过对上述例子的分析,发现说话人通过隐喻话语的创建,表达了自己对同一本体(女性)不同的主观情感,如例4中的主观情感为对女性的热爱和迷恋,而例5中的主观情感则为对女性的遭遇感到疼惜和不平㊂
例6S e t t i n g u p at a b l ei sl i k e p u t t i n g a p u z z l e t o g e t h e r.(C O C A语料库2012)
例6译为:布置桌子就像拼图一样㊂这里的 s e t t i n g u p a t a b l e 即本体,而 p u t t i n g a p u z z l e t o g e t h e r 则是听话人和说话人都较为熟知的动作,即喻体㊂ 布置桌子 被概念化为 拼图 ㊂概念化的过程体现为说话人在知识储备中搜索 拼图 和 布置桌子 的相似点,进行匹配并传达给受话人,使受话人了解 布置桌子 的大致过程,选择 拼图 帮助受话人识解 布置桌子 ㊂换言之,说话人运用隐喻传达了这样的情感主观性:将 布置桌子 比作 拼图 ,借助拼图的过程使受话人了解到拼图过程中所需的灵活思维和所得的乐趣与布置桌子时的所需及所得是一样的㊂
例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㊂(‘静夜思“李白)
例7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的诗,诗人将床前的月光概念化为 地上霜 ㊂月光是一个抽象客体(本体),而白霜则是具有实体的具体客体(喻体)㊂诗人通过隐喻的创建描绘了一个凄凉静谧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抬头仰望明月,不由得产生思乡之情的主观情感㊂
3.说话人认识的主观性
说话人的认识行为包含其内在的认知路径,因而,说话人的认识表述也可以视作认知隐喻思维的呈现方式㊂认识是一种存在于人类大脑当中,用于映现客体特性,并显露其对人的影响与作用的思维活动,是人们的信息加工方式,通常将概念从较为具体的认知域投射或映射到较为抽象的认知域㊂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将认识看作一个人对待某个客观事物的看法㊂在看待相同客体时,由于个体认识的变化导致了个体隐喻创建时
选择的喻体也会有所改变,继而反映的说话人的主观性也有所差异,例如:
例8T h e m o o ni sl i k eal e m o n;a m o o n w h i c h r e s e m b l e s a l e m o n.T h i s i m a g eh a dn e v e r a p p e a r e d i n A h X i n g s m i n db e f o r e.W h e n e v e r s h e l o o k e du p a t t h em o o n,s h e f e l t t h a t i tw a s l i k e a b i g l a m p.H a v i n g h e a r d t h i s s o n g o v e r a n d o v e rs h ef o r c e d h e r s e l ft oa s s o c i a t et h e m o o n w i t ha l e m o n.(C O C A语料库2004)
例8中阿兴原本每次抬头看月亮时,觉得它就像一盏大灯㊂但是,当她听了一遍又一遍‘月亮像柠檬“这首歌时,她强迫自己把月亮和柠檬联系起来㊂隐喻创建者阿兴一开始将月亮比作大灯,这是她一开始对于月亮的认识㊂后来,由于歌曲对其产生影响,导致了语境条件的变化,其对月亮的认知也发生了转变,这时的她将月亮比作柠檬㊂这就是认知主体的认识在隐喻创建时发生改变所产生的结果㊂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阿兴通过对这首歌的认识所创建的隐喻话语表现了其对这首歌曲的主观认同和喜爱㊂
例9L a w i s l i k e a b l a n k p i e c e o f p a p e r.I t s r e a l o n l y w h e nd i r e c t e da tc o mm o n e r s.(C O C A 语料库2012)
例9的意思是:法律就像一张白纸㊂仅在面对普通人时,它才具有真实的意义㊂例中 法律 是抽象名词(本体),而 白纸 是一个人们熟知的且具有实际形态的事物(喻体),即 法律 被概念化为 白纸 ㊂此处的概念化过程指说话人在知识储备中搜索有关 法律 和 白纸 的信息,并将二者的相似点配对㊂经由此过程,说话人得出了法律在针对非普通人时的功能和特征㊂通过隐喻的手法把法律比作 白纸 ,表现出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即法律只有在针对普通人时才是公平公正的,而当其针对非普通人,即权势富贵时,它就像一张白纸毫无用处㊂
例10又见辛修甫抢上前去,和车夫背了一大套的新名词,秋谷更加好笑,跟在二人的后面,听他们再说什么㊂那车夫闹事,他们两人劝解的情形,一一被他看得明白,听得分明,此刻再忍不住,在他们
二人背后直跳出来,大笑道: 你用这些说话去劝这种绝无意识的畜生,真真是对牛弹琴,枉费了多少功夫,他却一毫不懂㊂你想一个拉包车的蠢物,他有这样高的人格么? (‘九尾龟“张春帆)
例10中秋谷将修甫 劝解车夫的话 (本体)概念化为 对牛弹琴 (喻体);将 车夫 (本体)分
86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1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43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隐喻   说话   话语   认知   主观性   视角   情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