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简介
袁隆平,1930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53—1970年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70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继续杂交水稻研究,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或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农学会理事长,农业部技术顾问,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杂交水稻发展项目首席顾问,中国科协常委,湖南省科协副主席。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命

二、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
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新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不安。他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当时自花授粉作物优势利用是国际性禁区。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袁隆平顶着研究水稻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指责和压力,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优势的设想,拉开了我国水稻优势利用的序幕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他设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方法,来代替人工去雄杂交,生产杂交种子,并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讯》1966年第4期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对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1970年其助手李必湖在南岛寻普通野生稻过程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野败”),成为突
破“三系”配套的技术关键。1972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实现了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强优势杂交水稻。1974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水稻产技术。1976年稻开始在全国稻区推广,开辟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有效新途径。这项研究成果,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优势”的传统观点,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规稻增产20%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亿亩,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0%,而产量占总产的60%,为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跃上新台阶做出了重要贡献。三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后,袁隆平开始思索进一步提高优势潜力的途径。1986年,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为实现这一设想,1987年,袁隆平率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两系法亚种间优势利用以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为基础,简化种子生产程序、降低成本,自由配组,大大提高选育出优良组合的机率,还可避免细胞质不育产
生的遗传负效应。结合广亲和基因克隆籼粳亚种的遗传不亲和性,能够利用强大的亚种间优势。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袁隆平与他的合作者在研究中解决了如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策略、临界温度指标、核心种子生产程序、亚种间组合选配等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到2000年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稻近5000 万亩,共增产稻谷25亿公斤以上。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 亿。
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尖锐命题。袁隆平认为我国的作物育种研究可以为解决中国将来的粮食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就要大力研究培育比优良杂交水稻增产20%以上的超级杂交水稻,为保障新世纪粮食安全发挥重大作用。从1997 年开始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超级杂交稻。他制定的超级杂交稻目标是每公倾日产100 公斤、米质达到农业部颁布的二级优质米标准、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具有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150 公斤左右的潜力。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与超级杂交稻株形模式,将形态改良与优势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他人单纯的形态改良和形态模式设计中库大源不足的缺点,有效增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并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高度抗倒伏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目前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0年已实现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指标,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两次专文报道了袁隆平与超
级杂交稻,并称如果最终获得成功,那将是水稻育种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双氧水碘化钾为了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多次赴菲律宾、美国、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埃及、马亚西亚、委内瑞拉等国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和繁殖制种技术。同时,主持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主持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这些国家培训杂交水稻技术骨干。现在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发展很快,已应用于生产。袁隆平期望通过生物技术的利用追求杂交水稻的更高境界,与很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如美国得克萨斯水稻技术公司、康奈尔大学、国际水稻研究所、澳大利亚农业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等建立了合作研究。在与康奈尔大学合作研究中,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结合田间试验,从野生稻中发现两个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试验中每个位点具有比现有杂交稻良种“威优合俊集团64”增产18%的效应。与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实施中国超级杂交稻基因组计划,获取高产超级杂交水稻的基本遗传信息,开发丰产、优质、抗病、耐逆、育性、成熟期有关的资源和功能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阐明水稻优势的分子机制。目前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精细图均已完成,成果得到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的报道。此外还在进行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高赖氨酸含量稻米、耐低温、抗早衰、抗病虫、抗除草剂等杂交稻的研究。
三、贡献及主要论著
袁隆平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解情况500多万的吃饭问题。1991年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颁发的至今第一个特等发明奖,麦胚凝集素1982年,他被国际水稻所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多质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1993年获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1996年获日本日经亚洲大奖,”1997年获世界先驱科学家奖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袁隆平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认为,袁隆平一量解决了远缘杂交水稻优势的利用,就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袁隆平的论文和著作也多次获奖。其中《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被学术界公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传统经典理论的重大突破。他的著
作《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1993年获国家图书一等奖,该书还被列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十大著作之一。
其主要论著有:
袁隆平,1996.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科学通报,174):185—188
袁隆平,1997. 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与理论* 中国农业科学,(pt100黑河学院学报1):27—31
袁隆平,1985. 杂交水稻简明教程(中英对照)*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1987. 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杂交水稻,(1):1—3
袁隆平,陈洪新主编,1988.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1992. 选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 杂交水稻,(1):1—4
袁隆平,符习勤,1995.Technology of hybrid rice production. Rome .FAO 
袁隆平,1997.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杂交水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6):1—6
Li J M, Yuan L p, 1999,Hybird rice: genetics, breeding and seed production. Plant Breeding Reviews,17:17—158
Xiao J, Grandillo. S Ahn S N, McCouch S R, Tankslev S D, Li J, Yuan L,1996, Genes from wild rice improve yield, Nature, 384:223—224
四、小结
袁隆平先生生活清平,淡泊名利,虽然他平均每年手里多的时候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他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海滨别墅,他就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基地。他房里就是一张简易大床,两把竹椅,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在他69岁的时候,还是每天工作到凌晨一点,早上七点半起床,做一会儿运动,吃过早饭就进入实验室,中午稍稍躺一会儿,上午、下午各去一趟田里,晚饭后到海里游一会儿泳,然后与大家一起看新闻联播。他房里就是一张简易大床,两把竹椅,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中心给他买了一台彩电,他把彩电放在会议室,与大家蹲在凳子上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看完新闻后,继续工作。 他肠胃不好,有过敏性肠炎,自己做饭炒菜,清茶淡饭,饭前爱吃一点花生米,从不用筷子,手拈了往嘴里送。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随和得就像个小孩,走到哪里,哪
里就热闹。一些沟沟坎坎,年轻人也过不去,他却身轻如燕,一跃而过。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
因此,不论是从他的为人,还是工作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他都是一位真正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科学院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他那种坚持,不怕吃苦的态度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现代这个功力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像袁老一样学会安静下来,并且长时间坚持自己的研究不受外界的名利和各种诱惑。从袁隆平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成功,杂交水稻的发明不是偶然的更不是靠运气,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有了目标就得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能坐以待之。还有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那种深厚的爱国之情和爱民之情,要是他不关系国家不关心人民的话他就不会研究出来杂交水稻,他要只是看中名利的话或许研究出来的是其他的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所以,关心国
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是我们每个学者每个知识分子都必须要学会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和社会合作,和他人建立合作、联系,才能研究出有价值对人有所帮助西,的东而我认为这样的研究才能称的上是正真的好研究,因为它能造福人类,为人所用。
五、参考文献
[1] 李新奇.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植物学通报,2003,20,(2):254-256
[2]诺亚.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
[3]新浪爱问
数学史作业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姓名:孔艳赟
          学号:11440855
          班级:研八班
          课序号:数学史(2
          任课老师:张文博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3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3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稻   杂交   研究   杂交稻   中国   技术   杂种优势   利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