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各项获奖结果的通报

附件二
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各项获奖结果的通报
各中学: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各校领导和全体中学数学教师的大力支持,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各项活动的获奖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
2006年中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共收到教学论文350篇,经各片区评审小组交叉初评,共评选出154篇论文再由市中学数学教研学会组织复评。全体评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了个人评分和集体讨论相结合、定量评分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历时一个半月,共评选出一等奖7篇,二等奖36篇,三等奖83篇,获奖名单见附件一,获奖论文放在公共邮箱(dgsxjylw@126,密码:123456),请教师们自由下载、学习、交流。
这次论文评选反映出我市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与探索,取得较好的成绩。本年度论文体现了以下特点:①注重学法指导。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探究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②体现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紧跟教育发展形势,积极探究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内容的新变化和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大胆进行教学调查、教学尝试和教改实验。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部分的有机结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部分论文题目表述不够准确,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足。②论文格式不规范。③罗列例题,缺乏自己的观点和必要的理论依据。
二、2006年东莞市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结果的通报
我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于2006420日和622日分别在石龙三中和光明中学举行我市初、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初中组评出市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0人,高中组评出市一等奖5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0人,并择优推荐了其中部分教师参加
了广东省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获奖名单见附件二。
这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市青年教师很多可喜的优点,主要有:①多数教师
的学科知识及教学基本功较为扎实。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讲解得当,教态大都比较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基本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任务。②教学设计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多数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较为充分考虑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注重师生互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③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④大多数教师能够进行教学反思。
这次比赛还反映出部分青年教师的一些不足,比如:①有些缺乏教师情感投入,课堂上缺少师生情感交流。教学语言欠简练,口语、俗语、口头禅太多。教学设计不够全面,没有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充分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处置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④概念的引入不够自然,缺少创意,整个课堂教学缺乏美感。
这次优质课大赛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成绩,参赛教师表现出了比较高的素质与扎实的基本功。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为了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
特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教师语言表达、驾驭课堂等方面的训练。②备课要由点及面,深度、广度适当,同时要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③加强情感交流,创造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④学会运用教学艺术,呈现课堂教学的美感。⑤平时注重教学反思,记录教学笔记。⑥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从学生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要紧扣课堂教学实际,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不搞花架子,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三、关于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结果的通报
2006年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共收到参评的教学设计146篇,其中初中100篇,高中46篇。经过评审,评出一等奖16篇(初中10篇,高中6篇),二等奖37篇(初中27篇,高中10篇),三等奖64篇(初中48篇,高中16篇),获奖名单见附件三,获奖的教学设计放在公共邮箱(dgsxjylw@126,密码:123456),请教师们自由下载、学习、交流
这些教学设计有一定的特,结合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
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关于东莞市参加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奖情况的通报
我市有24所学校共390名学生参加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全国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获省一等奖3 、省二等奖9人、省三等奖16人。获市一等奖12 、二等奖28人、市三等奖55人,获奖名单见附件四。东莞中学的苏传忠老师和东莞市翰林学校的赵连恒老师获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五、关于东莞市参加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获奖情况的通报
今年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初赛的学生有28900多人,在东莞中学初中部举办复赛,参加复赛的学生有600人,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0人、二等奖33人、三等奖50人,获市表扬125人,获奖名单见附件五。
希望各校获奖的老师和学生继续努力,戒骄戒躁,争取更大成绩,同时也希望学校对获奖的学生和老师给予表扬,以资鼓励。
附件一、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教学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附件二、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获奖名单
附件三、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获奖名单
附件四、东莞市参加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奖名单
附件五、东莞市参加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
东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
                                      OO七年一月四日
附件一、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教学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等奖
7篇)
朱彩虹
樟木头中学
实施延时评价,活跃学生思维
黄玉文
望牛墩中学
警惕新教材下数学教学的虚假繁荣
李雁英
东莞中学初中部
例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蔡映红、张玉娟
长安实验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创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平台
全坤利
东莞市石龙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定理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齐改焕
东城高级中学
增强知识联系 促进数学理解 培养数学能力
唐良生
东莞英学校
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实验教学的分析与探索
二等奖
36篇)
郭金龙
常平中学
新课标下关于课堂数学探究教学的再思考
秦四良
东华高级中学
高考教学之务虚谈
叶丽萍
东莞中学初中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古伯纯
东莞市第一中学
《算法初步》教学的一些思考
张小华
东莞市第一中学
“泛化律”在数学学习中造成的认知障碍及解决策略
吴信华
道滘中学
突破几何教学推理论证这一难点的认识与实践
许少颜
东莞市石龙中学
发现学习方式及其选择策略
曾海玲
大岭山中学
善用教与学中的错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贺瑞华
东莞中学初中部
谈谈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陈朝晖
大岭山中学
高中新课标下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吴东刚
翰林学校
一道课本习题引发的深深思考
李惠玲
东莞市石龙中学
浅议算法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胡彩英
万江中学
向量法的两难选择
古伯纯
东莞市第一中学
实验型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以艺
南城中学
阳光教学,一路阳光--探究问题教学实践探索
罗宁
长安中学
优化整合·题组推进·重点突破
温河山
万江三中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动手实践能力
林华
松山湖学校
“行动”还得先“心动”
——浅谈数学教学的心理计策
吴强
东莞中学
浅谈数学复习中的解题教学
孙丽霞
石龙三中
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黄洪
崇焕中学
对新课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看法
罗善平
东坑中学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实践与思考
刘翥远
东城初级中学
浅谈Fibonacci数列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的探索 
方莹
高埗中学
先学后教,少讲精练
郑枫
东莞市厚街中学
课堂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新雄
东莞市石龙中学
初探新教材新增内容——算法初步
余再超
竹溪中学
新课标中“引、察、探、归、验”教法探究
潘创平
松山湖学校
浅谈”问题解决”模式下的数学新课程教学
陈美铃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浅谈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
卢丽英
东莞中学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算法循环结构流程图的教学
邓志勇
大朗中学
算法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叶伟强
道滘中学
新课程下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何作龙
东莞市第一中学
数学联想与解题
谭银峰
东莞市华侨中学
关于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有关数学关系的研究
叶雪凤
常平中学
新课标下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
谭静娴
石龙三中
初中数学新教材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三等奖
83篇)
袁永权
东莞市石龙中学
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谢红玉
常平振兴中学
渗透新课标的初中数学出题方略初探
刘映
东莞中学初中部
05年广东实验区数学中考试题特点想06年中考复习策略
曾丽平
东城初级中学
浅谈如何做好考后讲评工作 
梁斌玉
东莞英学校
算法初步教学实践与教材改进
吴汉忠
东城初级中学
开发性题目的解题策略 
叶旭东
万江中学
2005年高考概率试题赏析
龙文峰
东莞市石龙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变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
向前
东莞市华侨中学
新课标准带来的三个变化
林华东
道滘中学
合理收放  优化课堂教学
刘晓云
松山湖学校
在合作中互补,在交流中升华
彭勇
香市中学
构建模型求解应用题的策略
黄俊华
大朗一中
探讨新课标下中考数学复习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最忧化
吴松根
万江二中
均值不等式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浅见
赵永红
高级中学
情感--课堂教学的支柱
梁宝华
可园中学
利用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的研究
张秋霞
高级中学
浅谈新教材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莫淦明
桥头中学
引导学生“做数学”的实践与探索
陈宗金
常平振兴中学
引生活之水,浇数学之花
杨化峰
东莞中学
重视和改进数学概念的教学
刘瑞红
东莞中学
数学思维品质剖析
梁小亮
香市中学
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王玉华
大岭山中学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袁锡江
万江中学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胡双泰
樟木头中学
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钟国树
香市中学
求函数最值的方法
林炳超
大朗一中
为数学教学的课堂引入增添文学彩
谭绍锋
虎门中学
高考含参数的恒成立问题的解法
李湘禄
沙田中学
浅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
湍流强度
周德万
东城一中
初中数学讨论式教学初探
谢欧华
东莞市谢岗中学
推广一道求“空间直线所成角”题的几种解法
李伟权
虎门中学
一道最值题的探究
司徒超旋
虎门中学
法向量在高考立体几何解题中的运用
谢浩东
常平振兴中学
准活动切入点,提高学生参与度
吴卫国
东莞英学校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与思考
 
可园中学
新课标下应用题教学的研究
许爱霞
大朗一中
一种有效的师生交流形式:习题+小结
苏锋
湖景中学
初中数学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验
虞江华
东城初级中学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 
吕秀军
东华高级中学
自学  指导  提升
陈四良
高级中学
数学无涯趣作舟
陈雄杰
清溪中学
关于课本例题教学的看法
陈志国
东城高级中学
高三第一轮复习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与思想方法网络结构
邓文凤
低涌中学
正视学生的解题思维
周旻
可园中学
问题意识与对错双解法――数学教学中的创新与学生的参与
刘益文
大朗中学
数学自学能力,老树发新枝
刘国锐
新风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晓庆
虎门中学
命题转换的途径与方法
谢彦辉
塘厦镇第二中学
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黎津生
东莞市厚街中学
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一个结合点数学日记
邓向辉
竹溪中学
新课标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教育艺术
闾雪红
东莞市光明中学
构建师生互动的舞台
蔡益
东城初级中学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康伟生
高埗中学
从课程标准看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影响
张海营
东华初级中学
浅谈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
曾环望
高级中学
贯穿于新课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刘瑞怀
济川中学
浅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埗中学
高一数学建模活动与应用题教学的整合
江青松
寮步中学
构建数学实验  给学生“再创造”的机会
董迎新
虎门外语学校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游戏
伍学军
新世纪英才学校
关于高中数学CAI教学的几点思考
袁月明
可园中学
利用数学新课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
肖文龙
东城初级中学
观察、比较、猜想、验证 
官昌贵
沙田中学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交点问题
谭国平
樟木头中学
导数的应用归类解析
伍爱珍
万江三中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女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郭宝山
东城一中
例谈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
曾志军
大岭山中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邓振江
沙田中学
空间向量 空间角 空间距离
李响明
常平振兴中学
浅谈提高农村普通中学数学成绩的途径
叶昌菊
崇焕中学
一题多变,训练灵活的数学思维
幸彦文
大朗一中
关于数学习题课的几点新做法
吴超龙
沙田中学
解析构造法
覃雄静
中堂潢涌中学
数学学习与新课标
徐宏东
低涌中学
谈新课标下数学科的导入
黄红艳
寮步中学
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汪成翔
东华初级中学
新课标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毛春桃
新星学校
激励自主探究  分层合作交流
陈建明
万江二中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之路
卢满铗
可园中学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探析
陈志清
竹溪中学
重视提问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
吴炳辉
道滘中学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叶丽香
济川中学
数学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附件二、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获奖名单
1.初中组
 
获奖等次
冯婷婷
东华初级中学
国一等奖
省一等奖
2人)
李洁文
东莞中学初中部
国二等奖
市一等奖
4人)
雷丽梅
望牛墩中学
省二等奖
3人)
许惜迎
东莞中学初中部
刘启平
崇焕中学
张燕芳
黄江中学
省三等奖
3人)
市二等奖
4人)
李响明
振兴中学
梁艳冬
广荣中学
钟爱华
新风中学
罗福彬
常平中学
市三等奖
20人)
(排名不分先后)
吴俊治
企石中学
胡旺兰
大朗一中
曾志军
大岭山中学
刘小龙
翰林学校
黎阳平
光明中学
苏瑞霞
高埗中学
袁淑贞
中堂中学
陈小玲
低涌中学
黄若明
麻涌一中
黄芳芳
实验中学
郝华娟
东城初级中学
黎松意
虎门三中
黄春红
广荣中学
翁泳梅
湖景中学
陈志清
竹溪中学
黄雪娟
樟木头中学
林桂梅
谢岗中学
陈建新
石龙第三中学
丘桂如
茶山中学


2.高中组
姓名
学校
获奖等次
叶劭峨
东莞市一中
省一等奖
2人)
市一等奖
5人)
李惠玲
石龙中学
 
东莞中学
省二等奖
3人)
潘创平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长安中学
潘春娇
常平中学
省三等奖
6人)
市二等奖
6人)
 
光明中学
梁斌玉
英学校
江保国
塘厦中学
张智姬
东莞实验中学
赵光全
东华高级中学
周国真
寮步中学
市三等奖
10人)
(排名不分先后)
朱国增
大朗中学
熊芸
厚街中学
司徒超旋
虎门中学
宋鹏辉
新星学校
莫春丽
桥头中学
何平
樟木头中学
麦希晨
英才学校
姚玉霞
高埗中学
林二弟
麻涌中学
附件三、2006年东莞市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获奖名单
1.初中组
 
姓名
   
 
一等奖
(10)
吴信华
道滘中学
因式分解
廖文辉
大岭山中学
解直角三角形
李元珍
东莞市常平中学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黄燕永
石龙三中
等腰三角形(1)
李明洪
虎门外语学校
多边形的内角和
古统方
东莞英学校
合并同类项
谭静娴
石龙三中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
邓沛森
东莞市石排中学
探索勾股定理(1
刘翥远
东城初级中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高埗中学
平行线的识别
二等奖
(27)
刘夏玫
虎门外语学校
生活中的轴对称
李林贤
竹溪中学
等腰三角形
丘桂如
茶山中学
平行线的识别
余晚霞
长安实验中学
锐角三角函数
叶耀祖
道滘中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吴敏彤
大朗中学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张伟雄
东莞市石排中学
角的概念
叶少芬
东莞中学初中部
三角形的外角和
 
可园中学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叶秀芬
虎门外语学校
等腰三角形
杜清平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分式的概念与运算
刘宏娟
东莞中学初中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蔡璞先
虎门外语学校
勾股定理
邓向辉
竹溪中学
列代数式
刘玉珊
东莞市石排中学
相似三角的识别
肖文龙
东城初级中学
两数和乘以他们的差
陈志清
竹溪中学
在实验中寻规律(一)
蔡益
东城初级中学
勾股定理(一)
许惜迎
东莞中学初中部
平行线的特征
毛成胜
新星学校(初中部)
三角形的外角和
黄俊华
大朗一中
等腰三角形
黄福弟
竹溪中学
  切线
蔡映红
长安实验中学
概率的预测
卢衬云
万江二中
三角形的外角和
谢彦辉
塘厦二中
中位线(1
黄云兴
东莞市石排中学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幸彦文
大朗一中
解直角三角形
三等奖
(48)
朱丹晓
东莞中学初中部
用字母表示数
王鹏飞
东莞中学初中部
反比例函数
邱镇勤
东莞市光明中学
完全平方公式
唐娟
桥头中学
平行线的识别
林炳超
大朗一中
解直角三角形
冯建钊
东莞市光明中学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莫旭林
桥头中学
相似三角形识别
陈春琼
大朗一中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一
胡旺兰
大朗一中
易保健
东莞中学初中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冯强泉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
模因
梁秋菊
南城中学
同底数幂的乘法
王玉霞
竹溪中学
相似图形的特征
梁宝华
可园中学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陈雅怡
东莞市光明中学
反证法
袁淑贞
中堂中学
因式分解
叶少珍
竹溪中学
多边形内角和
陈再清
大朗一中
全等三角形
何伟勤
东莞市光明中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
郑志强
东莞市石排中学
平行线的识别
方丽颜
竹溪中学
相似图形有特征
许少艺
竹溪中学
解直角三角形
钟坚全
大岭山中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林华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周小莹
竹溪中学
平行线的识别
严映漫
竹溪中学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二)
邱杰
石龙三中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李英
竹溪中学
相交线中的角
郁昌富
东城一中
平行线的特征
莫家新
道滘中学
平行线的识别
吴银云
东城初级中学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梁文伟
香市中学
面积与代数恒等式
 
高埗中学
等腰三角形
吴炳辉
道滘中学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莫家新
道滘中学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江晓玲
宏远外国语学校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陈小丽
新风中学
等腰三角形
叶海珠
东莞市玉兰中学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董迎新
虎门外语学校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张曲波
宏远外国语学校
简单的轴对称
卢桂芳
大朗一中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杨洪波
东莞英学校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可园中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万勇军
宏远外国语学校
因式分解
王靖嫦
竹溪中学
解直角三角形(一)
何贵明
东莞市石排中学
平行线的特征
王春燕
石龙三中
可能还是确定
莫家新
道滘中学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2.高中组
 
 
   
       
阿拉蕾眼镜


6篇)
陈志国
东城高级中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梁秀丽
东莞市石龙中学
分组问题的探究
叶志轩
东莞市光明中学
台体、球体、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王新雄
东莞市石龙中学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梁斌玉
东莞英学校
1.2.3循环语句打印
杨秀云
大朗中学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2)



10篇)
 
长安中学
古典概型
许少颜
东莞市石龙中学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东莞市石龙中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李惠玲
东莞市石龙中学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谭永席
清溪中学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黄雅兰
东莞市一中
类比推理
全坤利
东莞市石龙中学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第一课时
潘创平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程旭升
清溪中学
正弦定理
司徒超旋
虎门中学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16篇)
 
东城高级中学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的性质
陈朝晖
大岭山中学
数列的极限
潘贵心
东莞英学校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丁旭生
东莞麻涌中学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姚玉霞
高埗中学
循环语句
解兴武
东莞市光明中学
“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蒋成倩
东城高级中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叶慧慧
大岭山中学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罗国驰、
潘创平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概率的基本性质
任海龙
东城高级中学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熊本周、
江镇强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郭一峰
翰林实验学校
对数函数
叶雪凤
东莞市常平中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郭金龙
东莞市常平中学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朱国增
大朗中学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朱青梅
东莞英学校
程序框图第3课时(循环结构)
附件四、东莞市参加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奖名单
vissim
 
   
姓名
全国奖
全省奖
市级奖
1
东莞市东莞中学
黄润华
二等奖(1人)
 
 
2
东莞市东莞中学
张金成
三等奖
3人)
 
 
3
东莞市翰林学校
吴庆龙
 
 
4
东莞市东莞中学
刘少玲
 
 
1
东莞市东莞中学
黄润华
 
一等奖
3人)
一等奖
12人)
2
东莞市东莞中学
刘少玲
 
3
东莞市光明中学
梁芳兴
 
4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陈晔
 
二等奖
9人)
5
东莞市第一中学
单汉强
 
6
东莞市东莞中学
陈鹏
 
7
东莞市东莞中学
张金成
 
8
东莞市东莞中学
莫家伟
 
9
东莞市石龙中学
陈健栋
 
10
东莞市翰林学校
吴庆龙
 
11
东莞高级中学
魏创志
 
12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徐润河
 
1
东莞市东莞中学
丁俊伟
 
三等奖
16人)
二等奖
28人)
2
东莞市翰林学校
利锡奎
 
3
东莞市万江中学
尹学良
 
4
东莞市翰林学校
孙国强
 
5
东莞市厚街中学
刘嘉茹
 
6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刘潇
 
7
东莞实验中学
万贯强
 
8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杨斌
 
9
东莞高级中学
邓颖娴
 
10
东莞市万江中学
陈沛深
 
11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陈姝祺
 
12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刘文静
 
13
东莞高级中学
冯聪
 
14
东莞市翰林学校
宋文韬
 
15
东莞市东莞中学
张东驰
 
16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吴胜运
 
17
东莞市东莞中学
曾锦乐
 
 
18
东莞实验中学
丁健栋
 
 
19
东莞高级中学
叶浩生
 
 
20
东莞高级中学
郭炽昌
 
 
21
东莞市第一中学
卢健洪
 
 
22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黄志聪
 
 
23
东莞市石龙中学
罗嘉轩
 
 
24
东莞实验中学
何广荣
 
 
25
东莞市厚街中学
方炽豪
 
 
26
东莞市沙田中学
黄志湖
 
 
27
东莞市第一中学
黄忠和
 
 
28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谢绍文
 
 
1
东莞市济川中学
陈杰生
 
 
三等奖
55人)
2
东莞市东莞中学
何叶伴
 
 
3
东莞市东莞中学
廖仲威
 
 
4
东莞市第一中学
谢浩堆
 
 
5
东莞市第一中学
陈细光
 
 
6
东莞高级中学
郑霭生
 
 
7
东莞市东莞中学
谢聪
 
 
8
东莞市第一中学
李加琪
 
 
9
东莞市第一中学
陈贺棉
 
 
10
东莞高级中学
黄建聪
 
 
11
东莞市樟木头中学
张泽雄
 
 
12
东莞英学校
陈建华
 
 
13
东莞实验中学
张文辉
 
 
14
东莞市东莞中学
陈嘉威
 
 
15
东莞实验中学
李冠佳
 
 
16
三吉卯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肖英敏
 
 
17
东莞市东莞中学
林淑文
 
 
18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邢辰
 
 
19
东莞市济川中学
蔡灿华
 
 
20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曾维迪
 
 
21
东莞市第一中学
方文浩
 
 
22
东莞实验中学
张育麟
 
 
23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蔡云龙
 
 
24
东莞高级中学
郑顺康
 
 
25
东莞实验中学
王志标
 
 
26
东莞市翰林学校
毛冠杰
 
 
27
东莞市万江中学
吴子雍
 
 
28
东莞市厚街中学
叶剑辉
 
 
29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陈婉莹
 
 
30
东莞市石龙中学
赵润康
 
 
31
东莞高级中学
赵辉
 
 
32
东莞市常平中学
钟炯锋
 
 
33
东莞市常平中学
利子华
 
 
34
东莞市光明中学
黄耀枢
 
 
35
东莞高级中学
王圣文
 
单点系泊系统 
36
东莞市东莞中学
杨嘉威
 
 
37
东莞实验中学
陈昭荣
 
 
38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陈焕楷
 
 
39
东莞市东莞中学
邹小龙
 
 
40
东莞市东莞中学
叶剑锋
 
 
41
东莞实验中学
骆景文
 
 
42
东莞市东莞中学
杜建鹏
 
 
43
东莞实验中学
 
 
44
东莞实验中学
邓东文
 
 
45
东莞高级中学
黎加豪
 
 
46
东莞高级中学
杜敏宜
 
 
47
东莞市常平中学
陈淑伟
 
 
48
东莞市虎门中学
谭志敏
 
 
49
东莞市新星高级中学
赵青
 
 
50
东莞市玉兰中学
张紫薇
 
 
51
东莞市厚街中学
连学聪
 
 
52
东莞市樟木头中学
刘捷
 
 
53
东莞实验中学
黄锟坪
 
 
54
东莞高级中学
梁钜川
 
 
55
东莞高级中学
张腾龙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2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   数学   中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