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2010年在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发表《保护发展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第一次提出加快推进文化遗产强国建设的战略思想。由此可见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在日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由此提醒我们,后续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就更加尤为重要。
一、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作用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灵魂,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包含未来发展趋势的某种启示。保护文化遗产,在文化意义上体现着人类对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历史性的自觉。
二、文化遗产的分类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
、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较成功案例
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特质,因此也要分开保护。
首先,谈谈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古遗址建筑,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建设文化景区,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以山西的王家大院为例。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开放近10年来,在海
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
禁城”。1999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著名优秀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
2002年初,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位;2003
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15日,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十大品牌”;2009年又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
东方快译王家大院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品牌。
其实,在开馆之初,缺乏基础、业务不通、经验不足、资金不足,他们也是边操作边探索。一开始,由于开放时间短,基金相对不足,管理经验欠缺,离总体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二是尖子导游少,需要大范围内发现。三是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四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没有推向市场,需要由依靠政府引导逐步转向社会性开发。五是古名居保护方面还缺乏严谨的科学技术等。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他们提出“以科学的管理建一流的景点,以优秀的服务树一流形象,以超前的意识创一流的品牌”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王家大院的总体规划工作是从1994年开始的,到2006年先后进行过三次主要规划,三次规划的具体范围和内容虽然互有区别,但在总体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方面的思路是一致的,即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
从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出发,努力王家大院景区的文化品位档次快速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路线日趋成熟,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备。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注意抓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一)健全内设机构,在原有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增设了民居研究室、美术展览研究室和服务质量监督科等科室;(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景区达到实质性的问题,小到院内的一个烟头、一片纸屑的管理,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基本做到人人有岗有责,事事有章可循;(三)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王家大院始终把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做一项形象工程。首先是理论学习,其次坚持每周科室例会制度,再次注重抓紧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四)利用各种方式扩大宣传和促销。利用多种媒体,先后在多家媒体上做了各种形式的广告、新闻媒体、专题片宣传;走出去宣传,先后派人参加北上广、港澳等地举行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来提升知名度;开发旅游产品,先后开发了金箔照壁“狮子滚绣球”和“鲤鱼跃龙门”明信片以及“三雕”艺术品等12种反映王家大院特的旅游产品;利用自身网站,建立了中英文对比网站,在多个网络搜索引擎建立了链接;借助各地旅
行社,向全国重点旅行社寄发宣传资料,并邀请他们老总上门洽谈业务;在春节黄金周期间办晋商文化社火节活动,让游客直接参与;还编印了图文并茂的画册、导游图、光盘等。
王家大院较为成功得对自身的独有的文化进行包装,使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到两者的契合点,是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当然,开发是以保护为前提的。
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谓的活态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佛山为例。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是与北京、苏州、汉口齐名的“天下四大聚”。历史上,佛山不仅以工商业和贸易闻名全国,而且孕育了粤剧、醒狮、舞龙、麒麟、十番、锣鼓柜、八音、木鱼、龙舟、陶塑、秋、剪纸、木版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和丰富的民俗世象,是闻名遐迩的粤剧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民俗文化之乡和武术之乡,保留了大量具有珠江三角洲特和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无形文化遗产。
佛山的成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聚拢民间艺人,抢救和挖掘民间艺术
无形文化大多采用师傅有保留地传授徒弟的方式来延续,这种载体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使其生命相当脆弱,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民间技艺将会迅速消亡。为了拢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抢救了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艺术制作技艺,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使秋纸朴、泥塑、仿生艺术、灯扎作、剪纸、木版年画等不少民间艺术项目得到保存,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的奇
迹”。
佛山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是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现在流行世界各地影响最大的蔡李佛拳、洪拳以及衍生的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由于历史原因和民间师徒相授的局限,佛山的武术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一些拳种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为此,文化、体育等部门共同协作,重建民间体育组织——佛山精武会,支持私人创办拳馆,使佛山武术运动得到恢复。文化部门还专门组织人员对佛山武术进行挖掘和整理,举办佛山武术展,出版了《佛山武术文化》一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佛山武术的发展和地位,并对佛山民间武术的今后发展进行了探讨。近年来,文化部门还建起佛山黄飞鸿纪念馆、佛山鸿胜纪念馆、叶问堂等武术专题纪念馆。这些纪念馆已成为增进海内外友谊、交流武术技艺的场所,为弘扬佛山武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川省西昌市二、加强内外交流,发挥资源优势,催化产业形成
海洋幼虫
佛山的无形文化遗产虽在本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但还需对外扩大影响,发挥其联通作用,形成特文化产业,扩展生存发展空间。为此,文化部门不断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从1998年至今,无论是出访还是来访,交流数量和质量都稳步增长。
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作为我市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如该社应邀参加在澳洲墨尔本的节日巡游,制作了300英尺大彩龙,轰动全城。为参加香港第三届国际展能节
制作的由千人表演的千米大彩龙,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在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庆典中,该社设计制作的参加维多利亚港大巡游的13组大型传统彩灯花艇和庆典仪式的数百组件传统彩灯,成为庆典的一大亮点,让世界亿万观众看到东方文化的光彩。在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龙腾灯耀庆千禧”大型灯会上,该社设计制作了2000多组件彩灯扎作艺术品,其中、“腾龙”组灯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土地登记规则三、发展文博旅游,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佛山人提出“以事业主导产业、以产业促进事业”的发展模式,“以文引游、以游兴商、以商促文”,从点的建设发展到片的建设,构筑全市历史文化旅游大网络,形成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局面。
佛山市利用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设文博旅游项目,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无形文化遗产,建设专题博物馆或文博旅游区成为佛山市打造文化名城、发展特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为我们彰显历史名城风貌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佛山市还提出150万平方米的“佛山老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利用计划。在这片区域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个,同时保留着颇具价值的古建筑,其中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古建筑60多处。佛山历史上的各类庙宇、园林、街道、商铺、作坊、
民居、食肆等有形文化遗产,以及粤剧、粤曲、武术、醒狮、民间工艺、民俗等无形文化遗产尽在其中,是千年古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实施资源全面整合,营造一个发挥古镇特、洋溢着历史文化氛围的城市空间环境,并配套以国际会展中心和现代旅游商贸设施,从而摆脱“千城一面”的窘迫,建设佛山特有的城市风韵。
四、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中华民族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闻名于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五千年,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作为华夏子孙该如何保护好祖先创造的瑰宝,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1.管理上存在法律依据不足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中国至今还只有一部《文物保护法》。该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法又不能完全覆盖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的缺陷是破坏遗产者得以逍遥法外的主因。
2.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政令不一。如一处遗产地往往分属多个单位管辖。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靠山。互相牵制,遗产遭殃。
3.在指导思想层,存在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的片面发展观。这是影响遗产保护的重要因素。由于片面重视经济效益。一些干部或者看轻这种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对象,甚至视为发展的包袱;或者由
于看到遗产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视遗产为摇钱树,而置遗产的文化历史价值的保护于不顾。如技艺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明显滞后于遗产保护实践的要求。
4.在行业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部分文物保护部门还存在着保护不力甚至监守自盗的问题。如某著名陶都的陶瓷文物出现了有档案无实物的离奇故事,某道教遗产地的明代石坊上的道教石雕构件被盗而竟无人知晓,某屿世界遗产地主管部擅自改变遗产地规划保护所确定的性质,某些遗产地管理部门的个别领导人,只关心自己的腰包能否鼓起来,无视遗产地工程建设的资质要求,随意层层转包,从中获利。
5.在保护对象上。存在着重物轻人的问题。技艺性文化遗产的活载体迅速消失,许多掌握传统工艺技术的匠人正在悄然离去。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正在成为当代绝学。技艺性文化遗产的载体有两个:一是掌握着传统技艺的人,一是他们的创造物或赖以显示其技艺的物质载体。由于急功近利的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技艺除少数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者生存状态尚好,个别遗产如京剧、昆剧,由于国家的政策扶持日子尚可过外,大量的此类遗产处境都岌岌可危。
六、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好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
二是加强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
三是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
五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执法力度。
除此之外,还要整体地、关联地、生态性地对待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在人与自然、社会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是多样的、多态的。遗产与遗产之间,有一损俱损、一英俱损的关系;遗产的局部的损坏,将会造成其整体价值的贬值。因此,整体性保护是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3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2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遗产   保护   旅游   文化   佛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