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研读】吴茱萸汤

【经⽅研读】吴茱萸
【经⽅研读】吴茱萸汤
〔原⽂〕⾷⾕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
【辨证提要】 此条辨呕证的寒热。⾷⾕欲呕,有阳明中寒与上焦⽓阻之异。本条所论为阳明中寒证,其特点为胃脘隐痛,呕吐清稀痰涎,可⽤吴茱萸汤温胃散寒,降逆⽌呕;若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反加剧,是上焦病变所致,当随证选⽤其他⽅剂。(李克绍伤寒解惑论中认为得汤反剧是药已中病的缘故,同时认为这⾥上焦指的阳明上焦【对此观点有点困惑】)
【疑难分析】 如何理解阳明中寒证?
外感病证传⼊阳明有寒热之辨。阳明病以燥热为主,但亦有中寒证。阳明中寒证的主要证候之⼀是⾷⾕欲呕,呕吐物多为清稀痰涎⽆酸腐⽓,⾆淡苔⽩,脉缓弱等,乃阳明中寒,浊阴上逆所致,⽤吴茱萸汤温胃散寒⽌呕。
【病机关键】 胃阳亏虚,浊阴上逆。
【诊断依据】 胃脘冷痛,呕吐清稀痰涎。
【鉴别诊断】 吴茱萸汤证与⽠蒂散证均有欲呕吐的症状。⽠蒂散证是痰⾷壅堵在胃上脘,实邪阻滞,⽤催吐法;吴茱萸汤证胃阳亏虚,浊阴上逆,属虚寒证,⽤温阳散寒法。如何根据呕吐辨胃热、胃寒?⼀般胃热呕吐,是⾷⼊即吐;胃寒呕吐,是朝⾷暮吐。吴茱萸汤证出“⾷⾕欲呕”,不但说明病变在胃,⽽且表明是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所致。其呕吐是⾷⼊以后才有欲吐不吐的感觉,这是因为胃中寒浊,得⾷物之后欲往上逆,是胃寒不化之故,故其属中寒呕吐。
【要点】 
温胃散寒,降逆⽌呕。
煎服法:上四味,以⽔七升,煮取⼆升,去滓,温服七合,⽇三服。
【⽅解】吴茱萸既可祛寒降逆,⼜能舒肝温胃。虚寒之症以温为主,温中寓补,取⼈参以益⽓健脾,温中补虚,使本⽅成为温补之剂;⽣姜⾟温散寒,温胃降逆,与吴茱萸同⽤有相得益彰之妙;⼤枣⽢补,既可协助温中补虚,⼜能⽢缓调和诸药,共同组成可散可降,既温⼜补之剂。
【运⽤思路】 吴茱萸汤在论中出现3次,皆以胃⽓虚寒,浊阴上逆为其基本病机。其主证为呕逆,或兼见头痛,或兼见下利,⼿⾜厥冷,烦躁欲死。主以吴茱萸汤暖肝温胃,降逆⽌呕。
胃阳亏虚,胃寒冷痛:因脾胃虚寒⽽致胃脘疼痛的患者可⽤吴茱萸汤为主⽅以温中散寒补虚,同时1.
胃阳亏虚,胃寒冷痛:
可加黄芪、⽞胡等开滞⾏⽓⽌痛。临床上常⽤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幽门梗阻,以及胃结核,胃癌,瀑布状胃等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辨证关键在于胃脘冷疼。不论病属何系统,凡属此病机者,皆可⽤之。
肝寒犯胃,⽓逆呕吐:在《伤寒论》中,吴茱萸汤证必见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胃主纳⾕以通降为2.肝寒犯胃,⽓逆呕吐:
顺,胃虚则不能纳⾕,寒则胃⽓上逆,少阴吐利责在阳衰,厥阴受寒,肝⽊横逆,胃失和降,清痰冷沫随上逆之⽓⽽吐出。故吴茱萸汤⽤于肝寒犯胃或脾胃虚寒型呕吐,临床使⽤可加⽤砂仁、陈⽪、云苓、法夏等和胃降逆。
肝胃受寒,经⾏腹疼:痛经常与虚、寒、瘀三者关系密切。临床上遇有虚寒痛经的患者时,可予吴3.肝胃受寒,经⾏腹疼:
茱萸汤为基础温中祛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再加⽤温经、养⾎、祛瘀之品。
寒滞肝脉,肝寒疼痛:厥阴肝寒头痛、疝⽓腹痛、少腹冷痛等可⽤吴茱萸汤为基础⽅。
4.寒滞肝脉,肝寒疼痛:
5.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伤寒论》少阴篇中说:“少阴病,吐利,⼿⾜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故可⽤本⽅中焦虚寒、浊阴上逆⽽致烦躁、眩晕、⽿鸣、失眠、厥逆等证。
6.肝脾虚寒,清⽓下陷:
肝脾虚寒,清⽓下陷:肝寒胃虚导脾⽓下陷可致肠鸣腹泻,脐腹作痛,胃中寒冷,喜温欲按,呕吐吞酸,多兼⼝吐清⽔,形寒肢冷,⾆淡,脉沉等症,治宜温阳散寒,健脾⽌泻,⽤吴茱萸汤。
肝寒犯胃吴茱萸汤证
〔原⽂〕 少阴病,吐利,⼿⾜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
【辨证提要】 本条少阴吐利,⼿⾜逆冷,烦躁欲死,似四逆汤证,⽽实与四逆汤证的阴寒内盛、元本证轻⽽四逆汤证重,本证为中焦胃阳虚有寒,下焦肝寒犯胃,四逆汤证是全⾝阳阳不振有别,本证轻⽽四逆汤证重,本证为中焦胃阳虚有寒,下焦肝寒犯胃,
,是病⼈⾃觉症,胃脘不适殊甚,属肝寒犯胃,故衰阴盛重证。本证审证要点是“烦躁欲死”,是病⼈⾃觉症,胃脘不适殊甚,属肝寒犯胃,
⽤吴茱萸汤暖肝,温胃,益⽓,降逆。
【病机关键】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诊断依据】 ⾷⾕欲呕,下利⼿⾜逆冷,烦躁欲死。
【鉴别要点】 309条吴茱萸汤证与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如何区别?
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是少阴危重之证,预后不好,其关键在于以“躁”为主,病⼈神昏躁扰不安,是正⽓不⽀,阴阳离绝之兆,故预后不好;⽽309条吴茱萸汤证,重在烦躁,以烦为主,是正邪剧争的表现,属阳证,表⽰病⼈正⽓尚盛,故预后好,可以⽤吴茱萸汤。
辨呕
1.吴茱萸汤证
〔原⽂〕 ⼲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辨证提要】 本条为肝寒犯胃,胃失和降,故⼲呕;胃中有寒,下焦浊阴上逆,故呕吐清稀涎沫;寒邪循厥阴肝经⽽上犯巅顶,故巅顶头痛。厥阴肝寒,治当⽤吴茱萸汤暖肝温胃,泄浊通阳。
【疑难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
1.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什么病证?为什么?《伤寒论》中吴茱萸汤出现三次,⼀见于阳明病篇243条,其证为“⾷⾕欲呕”,乃阳明胃寒⽓逆所致;⼆见于少阴病309条,其证为“吐利,⼿⾜逆冷,烦躁欲死”,乃少阴肾寒⽓逆所致;三见于厥阴病378条,其证为“⼲呕,吐涎沫,头痛”,乃厥阴肝寒⽓逆⽓致。三证都有呕吐,都有胃阳虚弱,寒浊上逆的共同病机,故都可⽤吴茱萸汤温中散寒,降逆⽌呕。
因厥阴肝的经脉挟胃贯膈,交会于巅顶,故肝肝逆乘胃,呕逆多伴头痛。因厥阴肝的经脉挟胃贯膈,交会于巅顶,故肝2.厥阴呕吐有何特点?肝逆乘胃,呕逆多伴头痛。屋脊线
⽓上逆,不仅冲胃,也会同时上冲巅顶。
【病机关键】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诊断依据】 但厥不热,⼲呕,吐涎沫,巅顶头痛或昏沉,⾆淡苔⽩滑,脉沉弦或弦迟。
【鉴别要点】 ⽐较理中汤、吴茱萸汤中焦虚寒证的异同:理中汤与吴茱萸汤均可治中焦虚寒证,理中汤所主中焦虚寒证与吴茱萸汤证⽐较,以虚为主要⽅⾯,寒湿为次要⽅⾯,故⽅中仅⽤⼲姜温阳散寒,⽤⽩术健脾燥湿,党参、⽢草益⽓补虚;⽽吴茱萸汤证所治中焦虚寒证,与理中汤相⽐较,虚、寒均更重,且有下焦肝寒犯胃的机制,故重⽤吴茱萸、⽣姜散寒温阳,⼈参、⼤枣,益⽓补虚。
〔原⽂〕 呕⽽脉弱,⼩便复利,⾝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77)
【辨证提要】 呕有寒热虚实之辨。此条脉弱、⼩便利为阳衰寒盛,虚寒呕吐所致,⾝有微热为阳⽓浮越,见有肢厥是阴盛格阳,故当⽤四逆汤类⽅急温其阳。
【病机关键】 少阴虚寒,肾关不固,浊阴犯胃。
【诊断依据】 但厥不热,呕吐,⼩便不利,脉弱。甚者⼩便反利,⾝有微热,肢厥不除。
【鉴别诊断】 四逆汤证呕吐与吴茱萸汤证⽐较:两证都是阳虚寒邪犯胃所致呕吐。吴茱萸汤证缘于肝寒逆胃,阳虚不甚,故⽤吴茱萸汤,重于温肝降逆,不在复阳。四逆汤证乃肾虚及胃,阳虚较甚,故⽤四逆汤回阳化阴,不在降逆。
〔原⽂〕 呕⽽发热者,⼩柴胡汤主之。(379)
【辨证提要】 呕⽽发热,为少阳主证之⼀。系相⽕内郁,胆热犯胃所致,可⽤⼩柴胡汤和解。本条病机来路有邪犯少阳、厥阴转出少阳两种,临证不必拘泥,以辨证为准。
【疑难分析】 呕吐是阳明病吗?呕吐为胃⽓上逆的现象,但⾮阳明独有。六经受邪皆可直接或间接地⼲扰胃⽓的和降⽽出现呕吐。但六经的呕吐,病机各异,故可凭证鉴别。
1、太阳病有“⿐鸣⼲呕”,是寒邪袭表,肺胃⽓逆所致;
2、阳明病有“⾷⾕欲呕”,是胃阳虚,胃虚不纳所致;
3、少阳病“喜呕”是胆⽕犯胃所致;
4、太阴病有“腹满⽽吐”乃脾湿阻胃所致;
5、少阴病的“吐利”,是肢厥⽽吐,因⽕不暖⼟,浊阴上逆所致;
6、厥阴⼲呕,且⾷⼊即吐,乃肝寒犯胃所致。
【病机关键】 厥阴中风,转出少阳。
【诊断依据】 恶风发热,肢体微厥,转⼲呕,但发热。
【鉴别要点】 发热⽽不恶寒,不在表也,亦不恶热,未达⾥也;呕本属⾥,但⼲呕⽆物,未⼊胃也,呕与发热并见,是在内外之间,表⾥之半也。
【要点】 治法:因势利导,和解少阳。⽅药:⼩柴胡汤加减。
〔原⽂〕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愈。(376)
【辨证提要】 呕家有痈脓,是谓因内有久热,⽓⾎腐败,痈脓停滞于内致呕,如脓毒得呕⽽出,则邪有出路,故不当治呕,当解毒排脓,脓尽⾃愈也。
《⾦匮要略》吴茱萸汤证
【原⽂8】呕⽽胸满者,茱萸汤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茱萸汤⽅【药⽅简化记忆:吴姜⼤⼈】张旭东
吴茱萸⼀升 ⼈参三两 ⽣姜六两 ⼤枣⼗⼆枚
上四味,以⽔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三服。
【释义】本条论述胃虚寒凝呕吐的证治。呕吐⽽同时有胸部胀满的,⽤吴茱萸汤。以⽅测证,呕⽽胸满是因胃阳虚乏,寒饮内停,以致胃⽓上逆⽽呕吐;阴寒上乘,胸阳不展⽽胸满,故治以吴茱萸汤散寒降逆,温中补虚。⽅中吴茱萸、⽣姜温胃散寒,和胃降逆,化饮⽌呕,⼈参、⼤枣益脾和胃,温中补虚。
【辨治要点】主证:呕吐清⽔,胃脘冷痛,胸满,⾆淡苔⽩,脉弦滑⽆⼒。成因:胃阳虚乏,寒饮内停,胃⽓上逆。治法:散寒降逆,温中补虚。⽅药:吴茱萸汤(吴茱萸、⽣姜、⼈参、⼤枣)。
【原⽂9】⼲呕,吐涎沫①,头痛者,茱萸汤主之。(⽅见上)
【词解】①涎沫:“涎”,即黏滞的浊液,“沫”,即轻浮⽩⾊唾沫。涎沫,是浊液与唾沫相兼并见。
【释义】本条论述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呕吐证治。病⼈⼲呕,吐涎沫,⼜兼有头痛的,⽤吴茱萸汤主治。⼲呕是由于肝寒犯胃,胃⽓上逆所致;吐涎沫则是胃阳不布,寒饮内停之征;肝经上抵巅顶,肝⽓挟阴寒之邪循经上冲,故头痛,多见巅顶痛。本条与前条虽症状略有不同,然寒饮妄动犯上,中阳不⾜则⼀也。故都⽤吴茱萸汤⼀⽅统治,是属异病同治之例。⽅中主药吴茱萸既可温散胃中寒邪,⼜能泄除厥阴逆⽓。
【辨治要点】主证:⼲呕,吐清稀痰涎,头顶冷痛,⾆淡苔⽩,脉沉弦⽆⼒。成因:肝寒犯胃,寒饮上逆。治法:散寒降逆,温中补虚。
《经⽅实验录》奔豚其⼀
水样女人刘右
初诊九⽉⼗六⽇始病中脘痛⽽吐⽔,⾃今年六⽉每⽇晨泄,有时⽓从少腹上冲,似有瘕块。⽓还则绝然不觉。此但肝郁不调,则中⽓凝滞⽿。治宜吴茱萸汤合理中。
淡吴萸四钱⽣潞党五钱⼲姜三钱炙草三钱
⽣⽩术五钱⽣姜三⽚红枣⼗⼆枚
⼆诊九⽉⼗⼋⽇两服吴茱萸合理中汤,酸味减⽽冲⽓亦低,且晨泄已全痊。惟每值黄昏,吐清⽔⼀⼆⼝,⽓从少腹挟痞上冲者,或见或否。治宜从欲作奔豚例,⽤桂枝加桂汤,更纳半夏以去⽔。
川桂技三钱⽩芍三钱⽣草钱半桂⼼钱半
制半夏五钱⽣姜五⽚红枣七枚
拙巢注:服后全愈。
【按】本案初诊所谓吐⽔,⼆诊所谓吐清⽔,颇可疑,或即是“⽩津”,其
说详下案。
【经⽅实验录}奔豚其⼆(附列门⼈治验)
拓展阅读:
⼭茱萸与吴茱萸的区别
1、性味不同:⼭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吴茱萸味⾟、苦,性热,有⼩毒。
2、归经不同:⼭茱萸归肝、肾经。吴茱萸归肝、脾、胃、肾经。
3、功效不同:⼭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吴茱萸具有散寒冷⽌痛,降逆⽌呕,助阳⽌
泻等功效。
4、主治不同:⼭茱萸常⽤于眩晕⽿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吴茱萸常⽤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经⾏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症。
5、外观不同:⼭茱萸呈不规则的⽚状或囊状,表⾯紫红⾊⾄紫⿊⾊,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状扁球形,直径2~5毫⽶,表⾯暗黄绿⾊⾄褐⾊,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茸⽑的果梗,质硬⽽脆,横切⾯可见⼦房5室,每室有淡黄⾊种⼦1粒,⽓芳⾹浓郁。
中医讲究个性化,具体病案具体分析,
转载仅供学习参考
阅读是⼀种修养,分享是⼀种美德
猜你还喜欢【点击⽂字直接阅读】
猜你还喜欢【点击⽂字直接阅读】:
吴茱萸汤合四逆散加味偏头痛案
伤寒论六经中常见的头痛
喻嘉⾔痰病之法(三)
【肌肤健康】⽔菖蒲治⽪肤瘙痒
【健康观察】湿热的夏季,⼩⼼湿邪在你体内为⾮作⽍
煤矿防灭火设计【中医体质专题】阳性体质之湿热体质
【体质养⽣系列之】湿热体质全解读
【体质养⽣系列之】痰湿体质全解读
焦树德教授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中医⼗⼤类⽅——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治功能性⼦宫出⾎案
桂枝茯苓丸加⼤黄、⽜膝治卵巢囊肿案
⼤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咳喘案
柴朴汤治咳嗽案
《中医⼗⼤类⽅》⼩柴胡汤
柴胡桂枝⼲姜汤治低热案
⼩柴胡汤治长期低热案
⼩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经不调案
⼩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卡他性中⽿炎案
【太阳伤寒兼经⽓不舒证&邪迫阳明证】葛根汤
黄连阿胶汤治崩漏案
桂枝茯苓丸治功能性⼦宫出⾎案
【张锡纯医案三则】⽩虎加⼈参汤竟好了梅毒?⽉经不调中医辨证及常⽤⽅药
亲的⽪肤这些问题,是脾肺⼆脏在抗议
⼲燥的肌肤,今冬我拿什么来拯救你
冬季夜间⽪肤瘙痒,⼩⼼疥疮
另辟捷径⽪肤瘙痒案
独家感悟:葛根汤证更多“⾮表证”--强直性脊柱炎案顽固性黄褐斑的中医治验
你的⽛痛⽼⽑病为什么反复发作不除根
附⼦理中汤&柴胡桂枝⼲姜汤加附⼦⼝腔溃疡柴胡桂枝⼲姜汤治⼝⾆⽣疮案
泻⼼汤合四逆汤治⼝腔溃疡案
慢性⿐炎,⿐窦炎经⽅医案
你每次祛斑效果不如意,原因在这⾥
五苓散治腹泻案
桂枝加附⼦汤合活络效灵丹治膝关节⾻质增⽣案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6:2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1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吴茱萸   治疗   呕吐   头痛   降逆   肝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