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风病证考略

•6080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R December2020, Vol.35, No.12
•论著•
鬼箭风病证考略
陆跃,陈仁寿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南京210023 )
摘要:古代病名鬼箭风包含3种类型,一是以全身或局部忽然疼痛,或全身疼痛异常为主要表现,属于痛证范畴,由瘀血、痰湿等闭阻经络,不通则痛。多从瘀血、痰湿论治,主以活血通经、化痰理气之法。二是以全身
关节游走性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属于痹证范畴,由正气亏虚,风寒湿等邪气外客所致3多从风寒湿、瘀血论治,
主以祛风胜湿、活血通经之法。三是以发热一日便见稠密缩小的痘疹为主要表现,属于痘疹范畴,认为此证大
凶,尚未见古书有治法记载。
关键词:鬼箭风;痛证;痹证;考略
Textual research on Guijianfeng
LU Yue,CHEN Ren-shou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in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 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h e r e are three types of ancient disease n a m e d Guijianfeng. T h e first type involves s u dden pain of the w h o l e
or pari of the bcxly, or a b n o r m a l pain of the w h o l e b o d y w h i c h i s categorized as pain synd r o m e, a n d i t is caused by blood stasis,
p h l e g m d a m p n e s s a n d other closed obstruction of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Stagnation of qi a n d blood m a y bring about pain, so
2010金鹰节
this type m a y mostly be differentiated a n d diagnosed f r o m the blood stasis, p h l e g m d a m p n e s s, a n d the principle is to p r o m o t e
blood circulation and dredge meridians, dissipate p h l e g m a n d regulate qi. T h e s e cond type involves the wandering pain of joints
o n the w h o l e body, w h i c h is categorized as arthromyodynia, caused b y deficiency of healthy qi. S o this type m a y mostly be
differentiated a n d diagnosed f r o m the wind, cold, d a m p n e s s a n d other evil qi. T h e treatment principle is dispeling pathogenic w i n d
a n d damp n e s s,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for r e m o v i n g obstruction in meridians. T h e third type is mainly manifested
b y dense
a n d reduced pimple rash seen o n the d a y of fever w h i c h is categorized as acne rash, as i t is assessed as a dangerous sign, a n d there
w a s n o effective treatment record in ancient books.
K e y w o r d s I Guijianfeng; Pain s y n d r o m e; Bi syndrome; Textual research
古人对疾病的认识与现代常有不同,很多古代疾 病甚至已不为现代人所知。鬼箭风即是如此,此病因 其发病迅疾,病情剧烈,身体忽然疼痛异常,象如鬼神 所为而得名,其疼痛多为刺痛,或遍及全身,或仅在手 足,或游走于周身关节。鬼箭风原名鬼箭,始见于《华 氏中藏经》,鬼箭风之名则始见于明代《解围元薮:h
古代文献中对鬼箭风的记载较少,对其认识亦有差 异,有必要对其做一梳理,以供进一步研究。
病名沿革
鬼箭风首先以“鬼箭”之名记载于《华氏中藏经》“卒痛者……俗谓鬼箭者是”。《解围元薮》121中提出 “历节风……俗名鬼箭风”,始有鬼箭风之名。鬼箭 风之名的由来可能与古人认为鬼箭的病因为风邪有关,如清代《痧胀玉衡》m中提出“鬼箭是风”。清代 〈〈张氏医通》141中载有“箭风”之名,亦即鬼箭风。明 代《裴子言医》151中载有“鬼箭打”之名,清代《种福 堂公选良方:>〉161中提出“箭风……俗名鬼箭打”。鬼箭 打之名可能与鬼箭风之症主要以痛为主,犹如被鬼神 于暗处所打有关,如日本丹波元简《救急选方》171中提出“鬼箭……若有鬼以射之也”。清代《秘方集验》[81中有“神鬼箭打”“神鬼箭”之称,清代《验方新编》19)中提出“箭风痛”之名。清代《证治汇补》[W1记 载“南人称为鬼箭,北人称为羊毛疔”,则羊毛疔亦 为鬼箭风之别名。清代《喻选古方试验》|n|则称鬼箭 风为“羊毛鬼箭风”。
可见,鬼箭风在古代文献中别 名较多,其名多与鬼箭风的病因、症状等相关。
通信作者:陈广寿.江苏省南京市柄霞区仙林大道138号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邮编:210023,电话:************ E-mail :njci-s@ 126
相关病名
鬼箭风以全身或局部忽然疼痛,或全身疼痛异 常为主要表现,属于痛证范畴。痹证亦以疼痛为主要 表现,古人常将其中痛无定处的行痹,或痛有定处的 痛风称为鬼箭风痘疮虽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但其 外症可见肌肤密布红点,古人认为此乃鬼神用箭射人 肌肤的表现。
1. 痛证《华氏中藏经》IH首先提出了鬼箭风的症状为“卒痛....I :、腹之间,或左右胁下,痛不可忍”。根据此记载,鬼箭风包括心痛、胃脘痛、腹 痛、胁痛等疾病,只要其痛猝然而发、痛不可忍即可 称为鬼箭风。《裴子言医》151提出鬼箭风以“周身刺 痛”为主要表现,因“束帽”部位不同,可归属于“腰 痛”“背痛” “胸肋痛”等疾病,从而将鬼箭风的病位 从“心腹之间,或左右胁下”扩大到了“周身”。《秘 方集验》181记载鬼箭风的症状为“身痛有青痕”,此 症状描述与《金匮要略》1121中阴阳毒病似有相似之 处,其记载“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有 待进一■步探究。
《证治汇补》|m |记载鬼箭风以“遍身作痛”为主 症,并不限于“刺痛'从而将鬼箭风的病性范围扩大。 清
代《得配本草》1131中记载鬼箭风的症状为“忽然疼 痛,或遍身疼痛异常”,其在继承《证治汇补》思想的基 础上,强调了鬼箭风的疼痛为“忽然疼痛”,且“疼痛异 常'《餑溪秘传简验方》N 41中记载鬼箭风的疼痛在于 “头项手足筋骨' 似又缩小了鬼箭风的病位。2.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痹证《解围元薮》121首先提出鬼箭风乃历 节风的别名,历节风即是痹证,认为其症主要为“于 腰膝、腿肘、肩膊之间麻冷酸淅,渐觉走疰抽掣疼 痛,肢节肿大挛瘪,举足不能,甚则手指、足趾节节 酸痛”。《病机沙篆r 51认为鬼箭风为行痹,其症“痛 无定处”,《证治汇补》《杂病源流犀烛》中亦有类似 的描述,从而缩小了鬼箭风的病证范围。清代《本草 求真》%中认为鬼箭风是痛风的别名,属于行痹。清 代《类证治裁》n T i 中也提出鬼箭风即是痛风,但他认为“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与《病机沙篆》 等书提出的鬼箭风为“痛无定处”之行痹有冲突。
3.
痘疹清代《冯氏锦囊秘录》M S |中两次提到鬼
箭,两次记载的文字描述稍有差异,而实质则基本一 致。其认为痘疹“凡发热一日而见点者为鬼箭,此正 不胜邪,痘毒妄行,夺逸肌表,凶之兆也”,但是鬼箭 假使出现“翻睛惊厥”之症,又是“热透肌络,痘经于 心,为极美之证”,“盖痘从心经火性疾速,虽见点而 亦渐次出齐,粗肥磊落者也”,认为此乃“鬼箭射不人 身者也”。笔者尚未见到其他古医籍中用鬼箭描述痘
疹的记载。另外,《癌胀玉衡》131提出“鬼箭瘀”之名, 记载“鬼箭……然中亦有杂痧者,先治痧毒,后除余 症,亦箭亦须知也”,“痧”在皮肤上可见密布如沙的 皮疹,与痘疹外发时有相似之见证,古人认为此症乃 鬼神于暗处所射之箭。
病因病机1.
病因古人对于鬼箭风病因的认识不甚一致,
其内因多气血亏虚,外因涉及风、寒、湿,以风为主,且有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如《解围元薮》121首先提 出“皆由妄性肆欲,保养失节……血枯气衰之故”。 认为房事不节,导致气血不足,与此病有关。《证治 汇补》|in |提出“卫气空虚,腠理不密”是容易引起鬼 箭风的内因。说明人体气血不足常是导致鬼箭风的内 因。《病机沙篆》1151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 痹。风胜为行痹……今呼为鬼箭风是也”,其认为鬼箭 风病因为风寒湿=邪杂至,而风邪偏胜。《痧胀玉衡》131 对鬼箭风病因的认识与《病机沙篆》基本一致,但又 有自己的发挥,提出“痛而转动者,气与痰也;痛而 难转动者,血也”。《裴子言医》151指出鬼箭风“乃是 湿痰与气交滞而成”。《本草求真》1161认为鬼箭风的 病因“有因风、因湿、因寒、因痰、因瘀、因虚之异”。 清代《理瀹骈文》1191中认为鬼箭风“盖中暗风也”。可 见,风寒湿等外邪以及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是导 致鬼箭风的常见病因。
2.
病机古人对鬼箭风的病机认识较为一致,总
李四光计划属于正虚邪中,经络闭阻,不通则痛。《解围元薮》121 首先提出“皆由妄性肆欲,保养失节,感冒所致。六
科学研究方法论败,血枯气衰之故”,认为鬼箭风是因为嗜欲过 度,精血暗耗,保养失节,触冒六淫邪气所致。《证治 汇补》_提出“所以然者,其人卫气空虚,腠理不密, 贼风乘虚而人,客于经络,荣卫不通则痛”,此论与 《解围元薮》相似,皆认为鬼箭风是内因与外因共同所致。清代《杂病源流犀烛》|M 1中则更加具体的指出 “风……游行上下,随其虚处,风邪与正气相搏,聚 于关节,筋弛脉缓,痛无定处”,认为此病乃正虚邪 实。总之,鬼箭风多由精元暗耗,正气亏虚,触冒六 淫,客于经络,聚于关节,不通则痛。
治法方药
古籍中关于鬼箭风的以活血祛风、疏通经 络、精神安慰为主,理论、方法多样,涉及中药内服、 外敷、针挑放血及祝由等。
1.内服有的医家认为鬼箭风为痛证,甚至有 医家提出“刺痛” “身痛有青痕”,意指鬼箭风为瘀 血所致,故治以活血化疲。《得配本草》1131记载“用泽 兰一两,桃仁三十粒”鬼箭风。清代《本草纲目
拾遗》|2M中记载土茜草、七叶黄荆、铁筅帚可以
鬼箭风,而这些药“功专活血”“行血败毒”,皆是祛
瘀之药。《种福堂公选良方》161中提出以“Ul甲(一钱
炒研),白薇(二钱),泽兰(三钱)”鬼箭风,此
方亦是活血之方。《解围元薮》|21、《病机沙篆》|151、《杂病源流犀烛》121)1等认为鬼箭风为痹证,提出用防 风、羌活、葛根等祛风通络之品进行。此外,鬼
箭风多因触冒六淫邪气,稽留经络、关节,不痛而痛,《秘方集验》181、《经验丹方汇编》1221中提出用酒煮 药,覆被发汗的方法。
2.外敷古人亦有记载用中药外敷鬼箭风的方法。《秘方集验》1S|载:“蛇懵子草捣烂……渣敷
痛处”。清代《疡医大全》1231载:“狗骨(烧灰三钱),
山梔(七个,研),飞白面,陈糟(各一两),醋调敷”。
清代《潜斋简效方》1241载:“用野苎麻、天南星同捣 敷”。此外,《证治汇补》N n|尚有记载:“用艾
叶温散,
石灰炒熨,或用白芥子调之外敷”,认为鬼箭风
“从无一定之方”。
3. 针挑放血针挑放血之法是古人用于鬼箭风的方法之一,此法颇受争议。《裴子言医》[51、《救
急选方》m等认为针挑之法可以“破气行滞”,以宣通
气血,通则不痛。《张氏医通》141对此法并不认同,认
为针挑“使既病之肌肉,复受无辜之痛楚”。《证治汇 补》_对针挑法进行了批判,提出“尝见挑时暂快,
过则依然。甚至挑断络脉,终成痿废,良可惜哉”。《疡医大全》1231提出鬼箭风“不可针刺”,《理瀹骈 文》1191亦记载“治鬼箭风忌针”。
此外,鬼箭风因被认为是鬼神所为,其治法中有
徐玉凤祝由之法,或以雄黄、朱砂、大蒜等古人认为可以驱
鬼除邪之品进行,对这类方药,应当辨证看待。
小结
鬼箭风的古代医籍记载相对较少,对其认识亦
有差异。其病名多样,但总不离鬼箭、箭风、箭打。
因此病发病迅速,痛势剧烈,多属于痛证一类疾病,
疼痛范围或遍及全身,或仅在手足,或游走于周身关 节,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有些医家将其作为痹证的俗 称,而瘐证亦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其病因病机有内外
之别,外因涉及风、寒、湿,以风为主,内则多气血亏 虚,且有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多认为此病乃精元
暗耗,正气亏虚,触冒六淫,客于经络,聚于关节,不
通则痛。其治法方药多样,涉及中药内服、外敷及针
挑放血、祝由等法,但总以气血宣达、经络疏通、通
则不痛为要。目前,笔者尚未见到专门研究鬼箭风的
相关报道,因古人对鬼箭风的认识并不一致,其与现
代医学疾病名称的对应关系尚有待研究,古人提出鬼箭风的山甲白薇泽兰饮等方药,祛瘀、发汗等
治法有待进一步验证3针刺放血之法古人多有争议,
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汉•华佗.华氏中藏经.古求知,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6
2)明•沈之问.解閩元薮.陈丽zj.胡蓉.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15:30
31清•郭忐邃.痧胀玉衡.刘玉书,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3
41清•张璐.张氏医通.李静芳,建一,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28
5丨明•裴一中.裴子言医.清康熙间A镜堂刻本
6丨清•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华岫s,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此1960:50-51
7][日1丹波元简.救急选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丨<)83:26-28
81清•王梦兰.秘方集验.王玉英.王作林,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22.59
9|清•鲍相斑.验方新编.李世华,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243,495
丨〇丨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竹剑平,江凌圳,王英,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6,183-184
11]清•喻嘉言.喻选古方试验.陈湘萍,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153
1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何任.何若苹.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13]清•严洁,施雯,洪炜.得配本草.郑金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0
14】陆锦燧.鮮溪秘传简验方.何清湖,蔡铁如,赵频,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
15丨明•李中梓.病机沙篆.李花,胡方林.校注.长沙:湖南科学科技出版社,2014:259
空腔效应16丨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刘理想,潘秋平,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144
171清•林珮琴.类证治裁.刘荩文.主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280
181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田思胜,马梅青,尹桂平,等,校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571,622
19】清•吴尚先.理瀹骈文.步如一,张向.阎莉莉.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43
2〇1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李占永,李晓林,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97
211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刘从明,校注J t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7:82.96.155
22]清•钱峻.经验丹方汇编.赵宝明,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8:94
23]清•顾世澄.疡医大全.叶川.夏之秋,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767
24】盛增秀.卫孟英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I1,版社,1999:485
(收稿日期:2019年7月8日)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1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011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鬼箭   鬼箭风   认为   北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