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地位

Jan. 2021Vol. 37 No. 1
建设r62021年1月
第37卷第1期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 【汉唐研究】
论唐代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地位
張巨武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65)
摘要:21世纪的西安跨入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行列,厘清这座城市的前
世今生,才能站在新的起点更好地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追溯到唐代,长安吸引了来自 亚、非、欧等国家数以万计的“外国”人,他们到长安朝拜、进贡、经商、求学、传教或演艺,给长 安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丰富的物产和异域文化。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汇成绚 烂多彩的大唐文化。唐长安外商云集,与域外国家、民族经贸关系密切,工商贸易繁荣。无论 从长安的城市布局规模、常驻“外国”人口数量,还是国际人文和经贸交流,以及多元文化融合 来看,唐代长安都堪称国际化大都市。
关键词:唐代长安;人文交流;经贸交流;文化融合;国际化大都市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0300(2021)01 -0017-06palm m500
收稿日期=2020-05-21
基金项目:2019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西安国际人文交流
路径和模式研究”(19Z14)成果
作者简介:张巨武,男,陕西富平人,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言与应用
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研究。
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余年建都史的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 的发祥地。2018年1月14日,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复兴中的 世界城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蓝皮书(2018)》提出:实施大西安新时代“三步走”战略,将大西安 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⑷。历史上的西安曾经成就了周、秦、汉、唐的辉煌伟业,特别是唐 代长安,曾经盛极一时,其国际化程度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今天,西安要建成国家中心城 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有必要追溯历史,探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际化大都会o 只有弄清西安的前世今 生,才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好地建设西安。
―、唐长安城布局和规模金善雅电影
都城是一个国家或者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规模和繁华程度反映一个王朝的强弱和综合 国力。西安古称长安,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均在此建都。汉代长安城周长25.7千米,面积达 到36平方千米,可以算作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国24。而较之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更为宏大,占地约84 平方千米,其规模相当于今西安胡家庙、曲江池、木塔寨、土门四点连线的一个矩形城池,其中南北8 652 米,东西9 721米,周长36.74千米;如加上唐大明宫则面积可达到87.27平方千米。和中国历史上的其 他都城相比,唐长安城是汉长安城的2.5倍,北宋开封城的1.7倍,明南京城的2.03倍,清北京城的1.4 倍,实为中国古代面积和规模最大的都会⑶⑷。长安城除了本身的城市功能外,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也发挥着行政、军事、文化、生产、交通、娱乐等各项功能。如果与历史上其他国家的都城相比,唐长
• 17 •
安城是同时期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300年罗马城的5倍,公元800年巴格达城的2.87倍,公元708年日本奈良平城京的3.88倍和公元793年京都平安京的3.82倍①。可见,唐长安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都城,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城市。
唐长安城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整齐划一。城内正中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宫城、皇城和郭城三个建筑。
宫城为皇帝和皇室居住地,皇城是中央政府机构办公地,宫城和皇城之外的郭城为居民区和商业区。宫城承天门、皇城朱雀门、郭城明德门之间的连线,构成都城南北中轴线,把长安城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西两边各有一个著名的大商业区:东市和西市。居民区被南北11条大街和东西14条大街划分成方块形的110坊,其形状近似棋盘,白居易有诗“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
唐长安城不仅规模巨大,经济繁荣,而且对当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日本国的平城京、平安京、藤原京和长岗京,新罗的汉城等纷纷效仿长安城的规制,不仅形制布局效仿长安,就连一些宫殿、城门、街道的名称也抄袭沿用长安城的相应称号②。
二、唐长安的国际化人际交流
唐长安城人口居世界之最。据相关史料记载:唐代长安城人口以8万户计,按平均每户10人计算,唐长安城至少也有80万人口。加之长安城中还有皇族、宫女、禁军、外宾、外商以及大量的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应该不少于20万。以此推断,当时的长安人口应该在百万之上。另外,唐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中多有“长安城中百万家”(这里的“家”实为“口”)的说法。例如,诗人岑参的《秋夜闻笛》中就有“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玉笛”的诗句;韩愈《出门》诗云:“城中百万家,出门无所之”;韩愈在《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中也称“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元稹《遣兴十首》诗云:“城中百万家,冤哀杂丝管”[3]这些文人吟咏长安城的诗句,也从侧面佐证了唐长安人口达一百多万。而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大
的都市,人口不过几万、几十万而已,如当时的君士坦丁堡人口约有30万,罗马约5万,巴黎仅有2.5万。因此,唐代长安城不仅规模最大,而且人口最多,堪称当时顶尖的世界性大都会。
不仅如此,唐长安城还是“外国人”聚集最多的大都会。盛唐时期,唐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强盛的国力以及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的使节、商人、学者、艺人、僧侣和其他人,他们不远万里,爬山涉海,来到长安朝拜、进贡、求学、经商、定居。当时和唐朝交往的国家据说达70多个(一说100多个),其中就有外国贵族遣送众多子弟到长安太学学习中国文化。唐代长安旅居的突厥人、回鹘人、铁勒人、吐火罗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天竺人、日本人、高句丽人、百济人、新罗人、中亚人、非洲人等都有相当大的数目。据学者们研究,一个时期居留长安的“外国人”甚至可能超过10万,约占全城总人口的1/10③。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来自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另一类则是来自西域的“胡商”。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章怀太子李贤墓道壁画《客使图》是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据章怀太子墓的主要发掘者王仁波先生考证,墓道东、西壁画中出现的人物分别为大食人、吐蕃人、高昌使节、东北少数民族使节、日本或高丽使节、东罗马使节以及唐朝礼宾官员"归8。据史料记载,唐都长安仅接待外国使节和宾客的机构鸿胪寺就有外国人四千之众同64。可见,无论从外国人口数量还是外来人口族类来看,当时的长安已经是一个能够接纳和包容众多民族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都长安之所以能够汇聚如此数量的“外国人”,一方面是唐朝皇帝的胡人血统,对少数和域外民族的
一种天然认同感,更为重要的是唐初确立的对各民族包容的政策和极具开放的唐文化。另一方面,唐王朝通过对丝路沿线地区的统治权的建立或强化,使得唐北部和西部边境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归附,将其领地改变为唐的行政区。唐朝鼎盛时期,西部疆域达到咸海西岸,包括了中亚大部分地区。确保了唐代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门关再经过新疆通往中亚、西亚、南亚的丝绸之路畅通和有效。正如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中所描写的那样:“无数铃声遥过磧,应驮白练到安西”[7]5-%
①②参见唐长安城.baike.b aidu.c om/i tem o
③参见陕西旅游网.www.x tour.c n/t ang/c hang_an_cheng.h tm o
・18・
唐朝时期,先后有吐蕃人、突厥人、契丹人、奚族人、南诏人、新罗人、高句丽人、波斯人等,纷纷来到长安,有的甚至做了大唐王朝的官员,直接参与了国家的管理,例如: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官拜右武卫将军,化州都督)、卑路斯(波斯人,官至右威卫将军、左威卫将军)、李光弼(契丹人,官拜河东节度副使、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进封临淮郡王)、阿倍仲麻吕(日本人,汉名晁衡,官至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崔致远(新罗人,官至幕府都统巡官)、高仙芝(高句丽人,官至右羽林大将军,授开府仪同三司)等。唐代外来人口给长安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长安城的人文和经贸交流。
唐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期,吸引了周边许多国家人员前来拜访、学习,尤其以中亚、西亚国家和日本、朝鲜半岛上的来华人员最多。唐朝时,日本曾经十几次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长安交流和学习,以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为代表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在长安学习了很多中国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把中国的茶叶、围棋、书法等带回母国,为本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韩国汉文学开山鼻祖崔致远、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等还与许多唐朝著名诗人、官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中韩、中日两国人民传颂的佳话。今西安市兴庆公园内还特意为阿倍仲麻吕树碑,以纪念这位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唐初时国子监的学生已达三千余人,学生来自东方的高句丽王国、新罗王国、百济王国、渤海王国、日本王国,西方的高昌王国,后来还有吐蕃王国,南方的南诏王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等学府。现存西北大学博物馆的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真实地反映了留学生在国子监学习的状况。
盛唐长安的繁荣和稳定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商人,尤以中亚、波斯、大食的“胡商”最多。来自西亚波斯(伊朗)的商人在长安开设了许多波斯胡店,主要经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等。据史籍记载,唐时在中亚的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一带,有称为“昭武九姓”的康、安、石、曹、米、何、史、火寻、戊地九国。这些国家善商贾,很早就与中国通商,当时长安以这些国家的外商为最多。长安西市胡商开设的酒店里有美貌如花的胡姬招探生意,以至诗人李白常来此光顾,并咏叹“胡姬貌如花,当堺笑春风”[8]16o 此外,还有周边的少数民族移居长安,其中仅突厥人就达上万家问64O
由于长安也是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国内外许多著名的诗人、画家、雕塑家、书法家、文学家,都或长或短地在长安城中居住过。而且,由于唐王朝的开放和包容,外来宗教在中国也备受尊崇。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的还有众多的传教士和僧侣。唐时,仅日本来华学问僧就达9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法师。空海在长安青龙寺跟随名僧惠果法师学习密宗,归国时带回佛经180多部,并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不仅研究佛经,还擅长书法,对中国文学和文字也有深入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砌。
唐代不仅吸引和接纳大量的“外国人”,而且也不断有人从长安走出国门,成为和平友好和文化传播交流使者。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历经艰辛抵达佛教中心印度,历时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玄奘访印时,曾于贞观九年到尼泊尔探求佛学,参谒释迦牟尼诞生地迦毗罗卫国,并访问加德满都。何22玄奘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唐太宗时期,还曾派梁怀敬、王玄策出使印度,传播盛唐文化,宣扬大唐国威,促进了中国与南亚各国的宗教交流和国际人文交流O 为了促进民族和睦,唐朝280多年,先后有16位公主出嫁西域,与7个少数民族和亲,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相互文化交流⑸"。
三、唐长安经贸交流
唐朝政治开明,兼收并蓄,经济繁荣,对外开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之交通空前发达,特别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便利,以及对各少数民族和外商的礼遇和保护,为周边各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来唐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营商环境,来唐长安城的“外商”数以万计,他们经营衣肆、帛肆、食店、饭铺、鱼肆、酒肆、凶肆、波斯邸等商业剧“七,盛况空前,长安也因此成为具有国际范的商贸大都会。
唐长安的商业大都集中在城南部的东、西两市。东市周围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宅邸,市场主要经营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志•东市》)。而西市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商品以百姓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其他各坊内虽也有一些零散的商业
•19•
设施,但东市和西市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商贸最为发达。长安西市商业较之东市繁荣,因此又被称为“金市”。李白《少年行》之二就有“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的诗句。西市是当时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西市不仅有来自突厥、薛延陀、回纥、吐蕃、契丹、奚、党项、粟特人、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商人,也有来自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的外国商人。这些商人主要经营牛、马、羊、茶叶、绢帛、药材、瓷器、香药、皮裘、
珠宝等商品囲”。唐朝外来商品中,新罗货物数量最多,有牛黄、人参、海豹皮、马、朝霞绸、金、银等,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物质生活。长安胡商中也有不少人经营饭馆、酒馆等,给唐朝内地带来各种胡食,如胡饼、烧饼、毕罗(抓饭)等。
唐代“外国”商人给长安带来极为丰富的物产。据美国学者爱德华•赫策尔•谢弗的研究,唐时外来物计有家畜、野兽、飞禽、毛皮和羽毛、植物、香料、香具、木材、食物、药物、纺织品、颜料、工业矿石、宝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18类近200种之多口皿。其中,动物类:马、牛、羊、骆驼、大象、狮子等,蔬菜瓜果类:苜蓿、黄瓜、胡萝卜、香菜、葱、蒜、菠菜、丝瓜、石榴、核桃、开心果、西瓜等,调料香料类:胡麻、胡椒、小茴香、檀香、沉香、婆罗洲龙脑香和广薰香、安息香、苏合香等,花卉木材类:郁金香、檀香木、菩提树等,药草类:无食子、红花、大黄、白术、甘草、甘松、苏木、、补骨脂、没药等,食品类:石蜜、蜜枣、胡饼、三勒浆等,织物类:火浣布、织金锦、越诺布、地毯等,乐器类: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翳篥、毛圆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奚篓鼓、铜钱等国”,宝石饰品类:玻璃、琉璃、水晶、玉石、象牙、珍珠、玳瑁、琅牙、珊瑚、琥珀以及胡床、灯树、五盐以及各种颜料等[6]66'670唐代通过丝绸之路带来的外来物品在唐代诗歌中多有描绘,其中以李白和李贺的诗歌最为突出。李贺在《宫娃歌》一诗中提到“象口吹香籬託暖,七星挂城闻漏板”,这里的“嶷氈”就是指伊朗的地毯同"。李白《客中行》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诗句。李白《将进酒》曰:“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
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①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见证之一。葡萄是从西域传来的水果,葡萄籽多,人们赋予它“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当时与葡萄一同传入的,还有西方的金属制造工艺。
四、唐长安文化交流和融合
唐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商人、传教士和其他“外国人”,他们带来了纷呈多彩的异域文化,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不断融合发展,不逊当今之纽约。
唐时来自中亚被称为“九姓胡人”的粟特人,尤其擅长歌舞。唐代宫廷喜欢的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即是他们从西域带入长安的舞蹈。粟特人把西域歌舞带入长安,深受唐人喜爱,进一步丰富了唐代乐舞体制。唐太宗时,积极吸纳西域乐舞文化,形成了《谯乐》《清商乐》《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高昌乐》“十部乐”制度。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珍品馆中有一幅来自苏思扇的壁画《乐舞图》,就是当时胡腾舞流行长安的反映[5]221o唐乐舞在民族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更加风格多样、优美和谐。这些乐舞在接待外邦君主、部族酋首或使臣时使用,发挥了“怀柔四夷”的礼仪和政治功能,体现了大国和礼仪之邦的风范[5]222o
唐朝长安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与汉人长期杂居,耳濡目染,对长安人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
王充论文与道
、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⑼16。一时唐人纷纷效仿胡人,着胡服,戴胡帽;妇女衣半袖裙襦,袒胸露面,无复遮蔽,就连发型面饰也效仿西域民族。至于饮食,开元年间,更是宫廷御馔“尽供胡食”。民间各种胡食也在长安迅速流传开来。菠菜、蜜枣、胡饼、三勒浆等食品及吞刀吐火之类的杂技也相继进入唐朝社会同“。唐人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取之所长,为我所用。将胡风夷俗、中外文化融合发展,创造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大唐文化和中华文明。
①参见李永平《李贺诗歌风物与唐代西域的外来文明》收入《长安历史文化研究》第10辑,西安出版社2018年版,第39-41页。
•20•
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长安的外商,他们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礼仪风俗等方面也深受汉族的影响,并将这些风俗习惯带回本民族。唐长安的胡商着汉服,娶汉妻妾,崇尚汉人习俗者屡见不鲜。据史料所记,贞观初,长安城中已是“胡着汉帽,汉着胡帽”,颇难辨识。为此,唐德宗曾下诏,命其“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⑻"。有的胡商久居内地,甚至数代相传,与各族人民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发展。
唐代开放包容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也促进了佛教、伊斯兰教、袄教、景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在唐朝内地的传播。公元635年,波斯人阿罗本来到长安传教,被获准在长安皇家图书馆翻译经书,历时三年,
经书完备,随后太宗下诏宣布全国推行景教。当时长安义宁坊和礼泉坊均建有“波斯寺”(景教寺庙)[8]4O 唐德宗时,景教达到全盛,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描述了景教在长安的繁盛历程:“法流十道,国富无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如今周至县的大秦寺里还保留着景教泥塑和叙利亚文字。唐朝长安的布政坊、礼泉坊、普宁坊、靖恭坊等地还建有袄教祠庙。景教、袄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长安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精神圣地⑷。这些外来宗教,特别是早已在中国流传的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儒教、道教一同发展,深刻影响哲学、文学、语言、医学、建筑、艺术等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由于唐朝佛经翻译事业高度发达,唐长安城拥有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大荐福寺三大国立译场,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佛经翻译事业的主要阵地。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唐代高僧玄奘,在长安历时十余年,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约1300万字。玄奘还培养了窥基、嘉尚、普光等一大批翻译人才,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M。
唐时不少外国艺术家,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在长安留下了他们辉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使整个艺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据记载,贞元十八年(802),骡国(今缅甸)国王雍羌派其子舒难陀率领一支由35名乐工组成的艺术团来长安演出。乐舞团带来了骡国乐22曲,所用乐舞器22种,皆与中国不同。骡国乐舞受到唐朝皇帝的重视,一度轰动整个长安城,白居易、元稹等曾作诗予以赞美期。
else的用法
唐长安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向西域及亚、非、欧其他国家输出中国文化。唐代的科技教育,无论是形式、内容和方法,都远超西方各国,尤其是发达的留学生教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制度和深邃的教育思想,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批的各种人才囱”,引得他们纷纷学习和效仿。唐时新罗和日本有大量的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来到长安,他们归国时带回了许多高级丝织品、瓷器、漆器、铜器、乐器、文化典籍。通过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和唐代中国人的交流,中日文化交流和融合在唐代达到高潮。据日本9世纪末编写的《日本见在书目录》记载,当时日本所存的汉字文书多达1579部,16000多卷,包括文学、哲学、史学、艺术、科技等各方面典籍。如此空前规模的文化交流对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日本人打马毬、下围棋、喝茶、端午饮菖蒲酒、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九月九重阳节等生活习惯和节令风俗,都是唐时从长安传入日本何2。-21。
至今日本、韩国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唐长安城的建筑风格,语言文字借用汉字表达。除此之外,唐代的历法、医药、政治制度和造纸、印刷、冶炼、手工业技术也都传到了周边及世界各地。盛唐文化的强大辐射力和深远影响,至今仍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明显感受到。
唐代长安的人文交流,不仅传播和推广了中国文化,彰显中华文明,而且促进了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融合,唐长安也因此成为多元文化融合和各种文明交汇的国际性大都会。
丢勒
综上所述,唐代长安人口众多,城市面积、规模庞大,与全球70多个国家都有交往。长安有来自西域
少数民族和亚、非、欧等国家的使节、商人、学者、艺术家、传教士和其他人,这些“外国人”占当时长安城里常驻人口的l/10o频繁和大规模的人员往来,促进了唐朝与各国间的文化和经贸交流。唐代经
—东市和西市,商品贸易发达,外来物品多达200余济繁荣,长安城有中外各国经贸交流的重要场所—
种。唐朝在科技、教育、政治、宗教、建筑、天文、历法、医学、文学、艺术、文字、工艺技术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英国地理学家彼得■霍尔认为国际化大都市是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通常必须是国家政治权力中心、国家贸
•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9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长安   文化   长安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