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

,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扬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扬州”重定向至此。关于以前的扬州和620年626年的扬州,详见“扬州 (古代)”。
扬州市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汉语拼音
Yángzhōu shì

扬州市在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苏
行政区类型
地级市
下级行政区
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个
现任市长
谢正义
现任市委书记
王燕文
政府驻地
广陵区文昌西路8号
书画书录解题毗邻
泰州市淮安市南京市镇江市滁州市
地理
总面积
6,658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
总人口(2008)
常住人口446万人
户籍人口459万人
- 市区人口
118万人
官方语言
普通话
方言
江淮官话
GDP(2009)
1856亿元人民币
人均GDP
41000元人民币
其他
时区
UTC+8(东八区
市树
银杏(1985年至今)、杨柳(非正式)
市花
琼花(1985年至今)
芍药(2005年至今)
市歌
茉莉花》(2003年至今)
225000
电话区号
+86 (0)514
车牌号码
苏K
网站: 中国扬州门户网站
扬州市,是中国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市区与仪征江都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宝应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景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459万,其中市辖区人口118万人
目录
[隐藏]
1 历史
1.1 隋唐前
1.2 隋唐
2 宋辽金元
2.1 明清
2.2 清末至民国
2.3 1949年之后
3 地理
4 行政区划
5 人口
6 民族
7 交通
8 文化
9 经济
10 旅游
11 教育
11.1 高等教育
11.2 中学
11.3 小学
12 城市荣誉
13 宗教
14 方言
15 人物与扬州
16 诗词与扬州
17 特产
18 中华老字号
19 友好城市
20 苏中机场
21 注释
22 参考书目
23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主条目:扬州历史
中国历史上,扬州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盛唐晚唐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
[编辑] 隋唐前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但很长时间里,今天的扬州和“扬州”一词并没有直接关系。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公元前486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这是今扬州属地上最早的城市。灭吴,扬地属越:灭越,扬地归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属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而不属于扬州。它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准备独立,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时汉朝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元封
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永嘉之祸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
[编辑] 隋唐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bpt南京)。隋炀帝开通隋唐大运河,在广陵修建迷楼,并于618年4月14日死在这里。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代的扬州经过不断的发展,从而达到历史上极盛的巅峰,曾是唐朝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交流的门户。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不过成都则一直保持高度繁荣状态,城市规模也更大)。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
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外水陆交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唐代扬州和大食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扬州还是先进的中原文化向东北亚地区流布的重要节点,日本遣唐使的到来和大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晚唐时期新罗入唐诗人崔致远在扬州为官四年有余,后以淮南入新罗兼送诏书国信等使的身份回国,把唐朝的服饰、礼仪传播到新罗,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韩国古代史上第一部个人文集,他因此被称为“东国儒宗”。唐代扬州,自身文化的发展也有长足的进步。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大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唐代不少著名诗人都到过扬州,在扬州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围广陵半年,城中饿死者大半。“宣州军掠人诣肆卖之,驱缚屠割如羊豕,讫无一声,流血满于坊市。”杨行密在扬州建立政权,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破坏之中。
[编辑] 宋辽金元
宋朝(960年-1279年) 时,富裕商人阶层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得到发展,扬州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成为富裕的代名词。 宋朝在今扬州附近,长江以北大部属淮南东路。今天的扬州市辖区属于 扬州江都县天长县等以及高邮军高邮县。宋朝时扬州一带科技文化也有长足发展,科学家沈括多篇科技文章在扬州地区完成,“二十四孝”朱寿昌的事迹也成为儒家孝道的一个典范。
1127年女真人的征服了华北,流经江苏北部的高要市第二中学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而今扬州市的北部郊县也成为了抗击金国入侵的前线。
13世纪,蒙古人控制了中国。元朝扬州属河南江北行省理性经济人
[编辑] 明清
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太宗迁都北平后,明清两代将近500年间中国的统治中心在北京,而农业经济中心在江浙和两湖两广地区,粮、盐的产量占据了全国产量的大多数。因此造成了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割。连接中国政治中心的和经济中心的是两条水路:
长江京杭大运河。扬州正好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扬州经济凭借京杭大运河这一中国经济的主动脉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之一。明代,扬州被列为全国16个大城市之一[1]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5月20日多铎铁骑南下,史可法据守扬州,战败。因此扬州城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据传全城百姓无一幸免,称“扬州十日”(据有关史料记载屠城日期实际上是五日)。
乾隆时期扬州是清朝文化精英荟萃之地,“海内文士,半集维扬”[2],“怀才抱艺者,莫不寓居于此”[3]
依那普利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是:
漕运,主要是粮食的运输,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由京杭大运河运输到北京;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淮盐西运,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然后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城
内有两淮盐运使衙门和大批盐商,这些商贾多来自安徽[4];富有的盐商在新城南河下一带和西北郊瘦西湖沿岸修筑许多精美的园林,当时公认的说法是:“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
金融,由于扬州是全国官盐最大的集散地,大量盐商聚集于此,因此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以帮助盐商的周转投资,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荣程度如同当今世界之伦敦香港,仅次于同省的苏州;所谓“天下殷富。莫逾江浙;江省繁丽,莫盛苏扬”。
娱乐业、服务业,自隋唐以来娱乐业就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歌舞、高级、艺人、书画家从业者不计其数,康乾时期的扬州八怪便是其中之一。扬州与南北两京、苏杭二州一同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新旧二城之间的河道被辟为专供旅游的河道,称为“小秦淮”。著名的还有淮扬菜扬州三把刀传统工艺。
印刷漆器制造等手工业。
[编辑] 清末至民国
1832年(道光十一年),两江总督陶澍改革两淮盐法,裁撤根窝,大批盐商破产。
壬寅兵警1842年战争中,英军攻占镇江,封锁长江,扬州居民大部分逃难,绅商出50万元赎城费,作为不占领的交换条件。(广州和扬州是这次战争中缴纳赎城费的2个城市)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后,南京附近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交战的主战场。清军的江北大营便屯建于扬州。扬州的主要商业区多子街左卫街辕门桥均被抢劫并烧毁。“广陵地当兵火劫余,沧桑变后,人民城郭市肆顿改荆榛,尚非繁盛二、三”。同时,受到战火影响,长江漕运中断,淮盐引地(扬子四岸)尽失。不久1855年黄河改道,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淤塞,为了避开战火,南方的粮盐改道上海经过海运运送到北京。因此上海取代扬州成为中国新的粮盐集散地。原有的扬州钱庄投资资本,在战火影响下,转向上海等比较有安全保障的通商口岸以及租界。扬州的娱乐服务业更加一蹶不振。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以后,部分官员曾经打算重开漕运,无奈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淤塞严重,无法通航。
1908年沪宁铁路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彻底结束了京杭运河的历史使命,也彻底结束了
扬州经济在中国的优势地位,扬州因此而衰败下去,从全国性经济文化中心沦落为普通的地区性城市。1932年,因两淮盐场重心北倾,甚至两淮盐运使署也北迁海州
[编辑] 1949年之后
1949年2月,解放军占领扬州,并设立扬州市。此后到1952年,扬州曾经是苏北行政公署的首府。
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年,扬州升为地级市1996年泰州分出扬州大市,由姜堰靖江泰兴兴化组建省级市泰州
2004年宁启铁路正式通车,扬州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
2005年润扬大桥通车,扬州走向融入苏南之路。
[编辑] 地理
扬州市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纬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
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
扬州市邗江区与镇江市市区隔长江相望,东部毗邻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兴化市),北部与淮安市楚州区金湖县)与盐城市交界,西部与南京市六合区)以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扬州市境内有长江岸线 80.5 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最高点为仪征境内的铜山,海拔149.5米。
扬州城区及江都仪征位于江苏通扬运河以南,而高邮宝应位于江苏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扬州属于苏中地区。
[编辑] 行政区划
现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个
市辖区: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
县级市:江都市仪征市高邮市
县:宝应县
丁肇中
扬州市行政区划
区、县级
街道、镇、乡
广陵区
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文峰街道曲江街道
湾头镇
汤汪乡
维扬区
双桥街道梅岭街道甘泉街道
西湖镇
平山乡双桥乡城北乡
邗江区
邗上街道新盛街道蒋王街道汊河街道
公道镇方巷镇槐泗镇瓜洲镇杭集镇李典镇沙头镇头桥镇杨寿镇泰安镇杨庙镇
江都市
仙女镇小纪镇武坚镇樊川镇真武镇宜陵镇丁沟镇郭村镇邵伯镇丁伙镇大桥镇吴桥镇浦头镇
仪征市
真州镇青山镇新集镇新城镇马集镇刘集镇陈集镇大仪镇
谢集乡月塘乡
高邮市
高邮镇龙虬镇马棚镇车逻镇八桥镇汉留镇汤庄镇卸甲镇三垛镇甘垛镇司徒镇横泾镇界首镇周山镇周巷镇临泽镇送桥镇郭集镇天山镇
菱塘回族乡
宝应县
安宜镇氾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
扬州经济开发区
文汇街道扬子津街道
施桥镇八里镇朴席镇
[编辑] 人口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96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扬州   经济   中国   街道   长江   广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