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
(一)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构成: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三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梅瑞迪斯,哈代;
宪章派: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唯美主义: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艺观和生活艺术主张
“一批杰出的小说家”:马克思评价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等人为“现代英国一批杰出的小说家”,认为他们“在自己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二)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分期:
1970年代,英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此为界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分为前后两
期:
前期:以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三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等人为代表的时代;后期:梅瑞迪斯、哈代等为代表的时代。
(三)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与宪章运动关系密切:
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中产生了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文学作品:《玛丽·巴顿》、《艰难时世》、《雪莉》
2、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文学:
①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
②反映小资产阶级生活;
③塑造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人物形象。
3、女作家体出现:
简·奥斯汀、玛丽·雪莱,乔治·艾略特、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妹等;
4、政治上的改良主义与道德上的温情主义: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社会改良;家庭中心与道德批判、道德感化;
5、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见长:
以幽默表达对小人物的赞许和宽容(如密考伯先生);以讽刺批判资产阶级的势利、冷酷与自私
(四)经典作家:
1、简·奥斯汀:
生于牧师家庭,作品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诺桑觉寺》;作品多谈论少女婚嫁的问题,被公认为是描写女性意识最卓越的作家,其作品继承了英国十八世纪经典小说中关于少女走向世俗生活的主题,主人公都是从盲目性走向自我认识的典型。
2、萨克雷:
早年经历阔绰生活,熟悉上流社会。现实主义讽刺作家,作品真实、幽默、具有讽刺性。从私生活的角度描写资产阶级的风俗人情,尤其擅长揭开上流社会的阴暗面。
代表作品:《名利场》,副标题:英国社会的钢笔和铅笔素描画。
书名出自班扬的《天路历程》中“基督徒”和“希望”去跳过的路上在名利场经受诱惑的故事;作品描写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爱米利亚·赛特笠与利倍加·夏泼的生活史,讽刺当时英国社会的丑陋。
3、勃朗特三妹:
爱米丽:《呼啸山庄》
安妮:《艾格妮斯·格雷》、《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
夏洛特蒂:《教师》、《简爱》、《谢利》、《维奈特》
4、乔治·艾略特:
原名:玛丽·安·埃文斯,受费尔巴哈影响,成为自由思想者,前期小说描写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生活,后期小说涉及重大历史和政治社会内容,小说以细致的心理刻画著称。代表作品:《亚当·比德》;《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费利克斯·霍尔特》;《米德尔马契》;《丹尼尔·德萨达》
;英国继莎士比亚之后最杰出的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1827年生于伦敦一小职员家庭,父亲嗜赌,进监狱,狄更斯很小便在黑皮革油作坊当学徒;16岁时,父亲接受远亲遗产,得以出狱,狄更斯得以上学,后进律师事务所当速记员,19岁时作记者;
18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836年出版有《博兹札记》;
1837年,《小说《匹克威克》开始在报上连载,狄更斯进入一流通俗作家行列;
狄更斯讲故事的才能十分突出
二、狄更斯文学创作分期:
(一)、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初:
以人道主义精神关照小人物命运,揭露社会弊端;
思想:较简单,肤浅;
基调:乐观;
艺术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结构,情节上多巧合,作品具有英国式幽默溶液的形成
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奥列佛·退斯特》(《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启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圣诞欢歌》
(二)、1842~1858:
批判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和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思想上:认识比早期深刻;
基调:乐观而悲凉;
艺术上:结构完整,人物刻画成功,幽默夸张讽刺
代表作品:《马丁·瞿述伟》;《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第三人称全称叙事和第一人称叙事相结合);《艰难时世》(正面描写劳资矛盾);《小杜丽》
《大卫科波菲尔》,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孤儿大卫成长为作家的经历。
两条线索:①大卫的成长经历;②大卫仆人一家的遭遇,交代了19世纪下层人民的生活
(三)、1858年以后:
对社会弊端和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表现出对现实的忧虑,创作风格由前期的乐观幽默转为严肃阴沉;
思想上:认识进一步加深;
基调:深沉严峻
艺术上:结构异常严谨采用悬念和象征,幽默风格有所削减
主要作品:《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埃德温·德鲁德的秘密》
三、狄更斯作品的思想与风格:
1、思想内容与风格:
传统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影响,其基本立场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产阶级的立场;
思想内容上:①关注社会问题;②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理想:狄更斯主张用基督教的仁爱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改善人际关系,在他看来,人类的爱比恨更伟大。通过爱和善可以调节阶级矛盾,代替暴力革命,这是其人道主义理想。
具体内涵:自由平等博爱;希望人们能保持儿童般的天真善良;提倡自然淳朴的人性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形成:①不幸的童年经历;②《圣经》的影响;③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
2、多元整一的典型结构:
多元:指的是多个叙事单元。叙事单元,是指由一定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自主性和内在独立性的故事;
整一:指的是小说由几个叙事单元组成,但又通过人物、线索、情节等的联系,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狄更斯小说的人物塑造艺术:
性格单层次;本质确定化;形象基调化;形象明晰化;深层的人性因素
电炉配料
四、《双城记》(1859)
1、《双城记》题解:
“双城”指的是伦敦和巴黎,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说明贵族阶级的残暴正是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小说以“双城“为名,向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
2、《双城记》的思想内涵:
(1)、社会批判:
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关注现实,鞭笞罪恶,揭示不合理社会制度下底层人民的悲惨生存处境,并积极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2)道德弘扬:
道德感极强,道德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也是狄更斯塑造人物的基本价值取向(3)人性探索:
狄更斯对社会的批评升华为要求人性改良的境界
3、《双城记》的叙事单元与结构:
梅尼特一家的故事;得伐日夫妇的故事;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卡顿的生活与献身
结构:一、复活;二、金线;三、暴风雨的踪迹
4主要人物:
理想人物:梅尼特医生(父)批判对象:厄弗里蒙地侯爵(查父)露西(女)革命众:得伐日太太
查尔斯达奈(婿)
西德尼·卡顿(助手)
两大阵营:
(1)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反动贵族和邪恶人性的代表;
(2)平民:梅尼特医生——人类良知的代表,爱憎分明,宽恕仁慈,富于理性
武大郎别传卡顿——人道主义精神境界的最高典范,崇高的殉道者,人类的希望和信心(3)得伐日太太——暴力革命的化身,影射“罗伯斯庇尔派的编织妇”,她的复仇行为走向极端化,变成了丧失理性的屠杀。
5、艺术特:
①结构严谨,情节巧妙,紧张生动,富有戏剧性。突出双城对照,人物、场景之间的对比具有立体感;时空变幻,揭示广阔的社会生活,运用倒叙和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线索众多,却又脉络分明,浑然一体,体现了“多元整一”的特点;
②人物形象采用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粗线勾勒与细笔描绘相结合的手法,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2007年高考试题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形象是扁平的(类型化、模式化),但却富含人性深度。
③忧郁的情调
④语言生动,形象精炼
⑤哥特式的(恐怖小说)的小说氛围,同时紧扣主题;
⑥细节描写生动而有深度
威赛克斯系列小说:
1912年哈代在编纂自己的作品全集时,把他的小说分成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命名为“威塞克斯系列”。主要包括14部长篇小说和5部中短篇小说集。威塞克斯是多塞特郡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复活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古老王国,同时企图复活一种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对立的宗法制生活方式,一种与道德文明反悖而与自然人性亲和的人的情感世界。
苔丝的形象:
1、完美的女性形象:美丽、纯洁、善良、自尊、坚韧、反抗。
2、无辜受难的典型:苔丝之所以受苦,与其说是罪过,毋宁说是美德。
她的善良使她为家庭付出巨大代价。她的自尊和纯洁使她既向往美好生活;又无法摆脱心灵的阴影,最终以暴力反抗的手段进行复仇。
3、灵与肉二元统一的形象特征:理性与情欲、神性与兽性、伦理道德与原始本能的合一。
哈代所用的字眼是“灵魂的形体化(soul  incarnate)。incarnate 有“实体化”、“具体化”、“肉化”等含义。
灵性描写:“那时候苔丝的面目成了克莱注视的中心,……她的容颜飘渺幽淡,使她显得仿佛只是一个游荡的幽灵。”
肉性描写:“她的脸睡得红红的,眼皮也朦胧地复在瞳人上面。她的本性,往四面流溢,向身外喷放。就在这种时候,一个女人的灵魂,才更具有肉感,最空灵的美显示出肉味,性的表情流露在外面。”
灵与肉的冲突:“灵”使她倾慕、热恋克莱;使她鄙视、仇恨亚雷并杀死他;使她为了家庭,忍辱负重,自我牺牲。“肉”使她向世俗邪恶妥协,屈意认亲,演绎出一系列悲剧。
苔丝的命运是灵与肉冲突的产物。
苔丝悲剧的原因:
(1)时代悲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破坏了英国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破产,无以为生,苔丝去亚雷家认亲、打工,是为生计所迫。
亚雷和克莱:时代的化身;亚雷代表这个时代包括法律宗教的邪恶社会力量,是制造苔丝悲剧的元凶。克莱代表这个时代的世俗道德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毁灭了苔丝的生活信念,即便悔悟,但于事无补,所以是追加凶手。
(2)性格悲剧:其一,苔丝很迷信,被玫瑰花刺扎了一下,就认为是不祥之兆;向克莱坦白过去的信被插在地毯下面,便认为是命运的暗示。迷信神秘力量,使苔丝丧失主观意志,放弃对自己命运的主宰。其二,苔丝作茧自缚,以世俗观念自戕,认为自己有罪,自愿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和良心债,默认命运的不公正,因此削弱了自主性和反抗力量。
(3)命运悲剧:哈代具有浓厚的宿命观念,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异己力量主宰着芸芸众生,使之劫数难逃,直至生命结束。
例证:1、《德伯家的苔丝》:“‘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
2、发现家世→父亲醉酒→苔丝代父赶车→老马撞死→苔丝认亲→遭遇亚雷→外出打工→遭遇克莱→与克莱结婚→被弃→与亚雷同居→克莱归来→杀死亚雷→被判死刑。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2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83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英国   苔丝   小说   社会   描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