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食品原料

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
第一节水产食品原料的种类和特性
一、水产食品原料的种类
水产食品原料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可供利用的生活于海洋和内陆水域的生物种类。按其生物学特性,可分为动物性原料和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主要包括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植物性原料主要是藻类,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藻类主要是褐藻门(如海带、裙带菜、巨藻、马尾藻等)和红藻门(如紫菜、江蓠、石花菜、麒麟菜等)。
(一)动物性原料
根据动物细胞的数量及分化、体制及分节情况、附肢的性状、内部器官的布局和特点等,把动物分为若干个门。常见的能作为水产食品原料的动物有脊椎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及腔肠动物门的某些种类。
1.鱼类
鱼类是终生用鳃呼吸的水生脊椎动物。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终生生活于水中,以鳃呼吸,以鳍运动。我国产的鱼类近2900种,其中海水鱼类约2100种,淡水鱼类约800种。
鱼类最早的分类方法是穆勒(Muller, J. ,1844)分类系统,他把鱼类作为脊椎动物门的一个纲。这和动物学的分类一致;但根据拉斯和林德贝尔格(1977)的分类系统,依鱼的形态结构,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1)软骨鱼纲软骨鱼纲的主要特征:内骨骼全为软骨;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鳃孔5~7对,分别开口于体外;雄性的腹鳍里侧具一交配器,称为鳍脚,体内受精;尾为歪尾型;鼻孔腹位;卵生、卵胎生或胎生;肠短,内具螺旋瓣。
软骨鱼纲又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板鳃亚纲鳃孔5~7对,分别开口于体外;背鳍如有硬棘,则固定不能竖垂;上颌不与头颅愈合;椎体分化,脊索分节地缢缩;腰带左半部与右半部愈合为一;具泄殖腔;雄性无腹前鳍脚及额上鳍脚。全头亚纲体延长,向后细小;头侧扁;口腹位,上额与头颅合;吻短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状;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有强大硬棘,能自由竖垂;体光滑,有时幼体头及背上具盾鳞;卵大,圆筒形或椭圆形;雄性除具鳍脚外,尚具腹前鳍脚及额上鳍脚。板鳃亚纲的分布较广,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南半球自赤道至南纬55°、北半球自赤道至北纬80°以上均有分布。根据形态特征不同,板鳃亚纲又分为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全头亚纲在世界上的种类较少,只有30多种,我国约有5种,如产于南海的长吻银鲛(Rhinochimaeridae pacifica)。
lg kf510①鲨形总目:鳃孔侧位,眼缘游离;胸鳍前缘游离,与体侧不愈合。眶前软骨不连于嗅囊;舌颌软骨
具鳃条软骨;肩带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在背面分离,也不连于脊柱。世界上约有360种,我国约有100种。常见的六鳃鲨(Hexanchidae sp.)、虎鲨(Heterodontus sp.)、姥鲨(Cetorhinus maximus)、鲸鲨(Rhiiincodon typus)、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短吻角鲨(Squarus brevirostris)、日本锯鲨(Pristiophorus japonicus)和日本扁鲨(Squatina japonica)等都属于鲨形总目的软骨鱼类。
②鳐形总目:鳃孔腹位,胸鳍前缘与头侧相连,无臀鳍;眶前软骨连于鼻囊,舌颌软骨无鳃条软骨;肩带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在背面相连,或连于脊柱。世界上共有430多种,我国约有80多种。常见的有尖齿锯鳐(Pristis cuspidatus),北方常见种类有孔鳐(Raja porosa)、牛鼻鲼(Rhinopteridae sp.)、蝠鲼(Mobulidae sp.)等。
(2)硬骨鱼纲硬骨鱼纲的主要特征:内骨骼为硬骨性,体被硬鳞或骨鳞,有些被以骨板或裸露无鳞;有膜骨性鳃盖,每侧具一外鳃孔,鳃间隔退化;鳔通常存在,大多数肠内无螺旋瓣;无鼻口沟;无鳍脚;尾鳍多为正型尾;卵小而数多。
硬骨鱼纲包括肉鳍亚纲和辐鳍亚纲。
肉鳍亚纲:偶鳍呈原鳍型,基部为一多节的中轴骨所支持,外被鳞片,呈肉叶状(少数呈鞭状)。泄殖腔位于腹鳍基部中间。具内鼻孔,因此又称内鼻孔亚纲。颌为自接型。肠具螺旋瓣。心脏动脉圆锥
具数列瓣膜。本亚纲鱼类主要是化石,与加工业关系不大。
辐鳍亚纲:偶鳍不呈原鳍型,基部无肉叶。肛门与泄殖孔不位于腹鳍基部。无内鼻孔。
体被硬鳞或骨鳞,或裸露无鳞。辐鳍亚纲又称真口鱼纲。产于我国的有8个总目,26个目。以下为与加工业关系密切或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辐鳍亚纲一些目的鱼类。
①鲟形目我国产2科,鲟科和白鲟科。
鲟科
鳇属:我国只产鳇(Huso dauricus)一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体长可达5米以上,体重达1,000余千克。
鲟属:我国产三种,东北鲟(Acipenser schrencki)产于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嫩江、乌苏里江及兴凯湖等水体;长江鲟(A.dabryanus)为淡水定居型鱼类,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和干支流下游及近江的大型湖泊;中华鲟(A.sinensis)为江海洄游鱼类,分布于近海沿岸及大江干流。
白鲟科
我国只产白鲟(Psephurus gladius)一种,分布于长江及钱塘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珍贵鱼类。
②鲱形目包括许多世界性分布的海洋鱼类。在世界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有鲱科和鳀科。
鲱科本科包括世界渔业中著名的鲱类和沙丁鱼类,占世界鱼产量的首位(约22%)。主要产于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北部的高纬度海区。
鲱属:本属产量巨大,占世界渔业生产中的首位。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北部沿岸;太平洋鲱(C.pallasi)分布于西北太平洋至东北太平洋拉斯加沿岸。沙丁鱼是北太平洋特别重要的中上层小型鱼类,Brisling(Clupea sprattus)和Sild(S.harengus)是挪威捕捞和加工沙丁鱼的两个主要种类。Brisling规格较小,一般体长9~12厘米,肌肉较嫩而软,通常加工成橄榄油沙丁鱼罐头;而Sild规格略大些,一般体长10~17厘米,肌肉质地较硬,通常加工成番茄汁或芥茉酱沙丁鱼罐头。我国产的太平洋鲱主要分布于黄海中部,为一个独立的地理族——黄海种。产量较大,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鲥属:我国现知有3种,以鲥(Macrura reevesi)较为重要。为溯河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洋,4~6月上溯朱江、闽江、钱塘江和长江等河流产卵。分布较广,北起黄海,南到北部湾均产。为我国名贵鱼类。用鲥做成的清蒸鲥鱼是江南特别名贵的菜肴。
鳓属:我国常见的有鳓(Ilisha elongata),我国沿海均产,为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味鲜美,鲜销或加工成咸干品销售,如广东的曹白鱼和浙江的糟鲞均由鳓鱼加工而成,颇负盛名。
鳀科主要有鲚属和鳀属。
失恋的痛新兴县实验小学鲚属:我国有4种,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为淡水生活的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干支流和湖泊中;凤鲚(C.mystus)为河口性洄游鱼类,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均有分布,以长江口的产量最大;刀鲚(C. ectenes)是栖息于浅海河口的洄游性鱼类,分布于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及其相通的河流和湖泊。
鳀属:我国仅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一种,分布于东海、黄海和渤海,是一种小型的浅海中上层鱼类,常集成大,栖息于水澄清的海区。
③鲑形目本目包括在世界渔业占有重要地位的鲑鳟鱼类。主要有鲑科、香鱼科、胡瓜鱼科和银鱼科。
鲑科本科为北半球定居性和溯河洄游性鱼类。是重要的世界经济鱼类之一。我国的黑龙江、图门江和乌苏里江均有分布。
哈鱼属:我国有3种,哈鱼(Oncorhynchus keta),为溯河洄游性鱼类,因繁殖习性不同,分夏、秋二型,进入我国的属秋型。因此又称秋鲑。每年秋季由太平洋上溯到黑龙江、图门江(少量)和乌苏里江产卵。在溯河期间完全停止摄食,体由原来的银灰变为暗灰,雄鱼体侧出现红棕斑点,两颌变成钩状。哈鱼的回归性很强,可进行人工放流。马苏哈鱼(O. masu)4~5
改善体成分月溯河进入图门江,8~9月继续上溯进入图门江支流浑春河的上游产卵。孵化后的幼鱼在淡水生活1年(少数2年)后,体开始分离成降海型(回到海洋)和陆封型(留在淡水)。降海的鱼体中雌性比例较大;陆封型体雄性比例较大,常年栖息在图门江上游及其支流。当降海型成熟体沿河流上溯时,陆封的雄鱼就加入该体,进行自然繁殖。驼背哈鱼(O. gorbuscha)主要产于黑龙江流域,图门江也有少量分布。
哈鱼属的鱼类也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北太平洋沿岸国家的重要渔业资源。在北太平洋水域中,除我国产的3种外,还有红哈鱼(O. nerka)、王哈鱼(O. tschawytscha)和银哈鱼(O. kisutch)。在这些国家大部分哈鱼、驼背哈鱼、红哈鱼被加工成罐头,而王哈鱼、银哈鱼则很少罐藏,一般制成深加工制品在本国销售或出口到欧洲国家。
鲑属:我国有河鳟(Salmo trutta),产于西藏南部。另外,1959年由朝鲜引进的原产于北美洲西部的虹鳟(S. gairdner),现已广泛在有冷水资源的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甘肃等地区进行人工养殖。虹鳟具有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为名贵种类。
香鱼科香鱼科只有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一种,栖息于水质清新而具砾石处,秋季在河中产卵繁殖,故有的地区称之为“秋生”。幼鱼在近海沿岸育肥越冬。至翌年春季溯河而上。香鱼是亚洲太平洋沿岸的特产鱼类,我国从辽宁至台湾、福建沿海直至广西东兴北仓河均有分布。
胡瓜鱼科本科为一小型鱼类,因其肉质细嫩且具有黄瓜的清香味,故名胡瓜鱼。我国有两属。
胡瓜鱼属:我国只有胡瓜鱼(Osmerus dentex)一种,为洄游性鱼类,分布于图门江。
公鱼属:我国有2种,日本公鱼(Hypomesus japonicus)平时生活于海中,成熟时溯河生殖;池沼公鱼(H. olidus)为生活于河口或淡水中的小型鱼类,我国分布于黑龙江、鸭绿江、图门江以及大连地区的水库。公鱼肉味鲜美,在日本人们比较喜欢食用。曾有过一些公鱼的产品出口到日本,但量不大。
银鱼科本科鱼为生活于淡水、咸淡水或海水中的小型鱼类。
大银鱼属:我国只产大银鱼(Prolosalanx hyalocranius),分布于东海、黄海、渤海的近海及河口处。
新银鱼属:本属有乔氏新银鱼(Neosalanx jordani)、安氏新银鱼(N. andersoni)和太湖新银鱼(N.taihuensis)。其中后一种较为重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以太湖产量最多。
④鳗鲡目本目重要的种类为鳗鲡科的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水域。鳗鲡为典型的降河洄游性鱼类。成鱼生活在淡水中,性成熟后于秋季降河,向深海作产卵洄游。近年来,鳗鲡已成为我国优良的养殖种类。其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是很好的滋补品。
⑤鲤形目本目均为淡水鱼类,我国重要的养殖种类都属于本目的鲤科鱼类。主要种类有: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lilis)、鲤(Cyprinus caprio)、鲫(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等。
陈幼坚⑥鲇形目本目是一分布很广的淡水鱼类。多数种类体无鳞,肌肉中无肌间刺,肌肉细嫩,味道鲜美。主要种类有鲇(Silurus asotus),除青藏高原和新疆外,全国各地都产;怀头鲇(S. soldatovio)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水域;大口鲇(S. meridionlis)主要分布于长江、瓯江、灵江、闽江及珠江水域。鲇类的天然产量很大,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鱼类。
⑦鳕形目鳕形目鱼类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海域,产量占世界鱼产量的首位,约19%。我国产鳕(Gadus macrocephalus),分布于东海北部、黄海、渤海,以黄海中北部产量较多;江鳕(Lota lota)主要分布于东北河流及新疆的额尔齐斯河。世界渔业资源中最重要的鳕类是狭鳕(英文Pollock)(Theragra chalcogramma)和真鳕(英文Cod),包括大西洋鳕(Gadus morhar)和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lus)。狭鳕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的东西部及北部,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的全部大陆架、勘察加半岛周围海域、阿拉斯加至加里弗尼亚中部的大陆架及日本周围海域均有分布。真鳕产量较大的是大西洋鳕,主要分布区域是北大西洋两侧,南到美国的比斯坎湾,冰岛周围海域,直到格陵兰南端都有分布。狭鳕是鱼糜生产的重要原料,其鱼片制品在美国及欧洲等地的消费量也很大。
近年来,由于养虾业大滑坡,绝大多数水产加工厂转为生产冻鳕鱼片销往美国及欧洲市场。各种鳕鱼产品已成为重要的创汇品种。但由于出口量逐年增加,加上内地对鳕鱼的需求量也很大,每年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狭鳕。由于过度捕捞资源得不到恢复,导致狭鳕的规格越来越小,产量逐年下降。进口的价格也逐年上涨。大西洋鳕主要加工成冻品、干品、腌制品,也可罐藏,其副产品可加工成鱼粉,如
著名的美国和日本白鱼粉、鱼肝油等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⑧鲈鱼目本目是鱼类中最大的一目,种类很多,主要为海产,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鮨科鳜(iniperca chuatsi)为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江河、湖泊。鳜肉味鲜美,是名贵食用鱼之一。
石首鱼科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曾经为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鱼鳔可制成名贵的“鱼肚”(鱼胶)。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及黄海南部;小黄鱼(P. polyactis)也曾是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
鲷科真鲷(Chrysophrys major),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为一种名贵食用鱼。是日本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
丽鱼科罗非鱼(Tilapia sp.)为热带鱼类,分布于南美、中美,非洲,西南亚和印度。我国1956年开始从国外引进。海水和淡水中均能生活。现在南方的广大地区及北方有温水资源(如热电厂的冷却水)的地区都进行人工养殖。可加工成冻鱼片销往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带鱼科带鱼(Trichiurus haumela)为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沿海均有分布,是我国首要的经济鱼类。
鲭科鲐(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为中上层可作远距离洄游的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还有金鱼(Thunnus sp.),多为大洋洄游性鱼类,我国约有10种,主要分布在台湾省东部及南海诸岛海域。
鲳科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s),分布于我国沿海,为名贵的经济鱼类。
⑨鲽形目
鲆科牙鲆(Peralichthys ollivaceus),沿海均产,黄海、渤海产量较大,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冰鲜牙鲆可出口日本,价格很高。
鲽科黄盖鲽(Limanda yokohamae),黄海、渤海、东海均产,以黄渤海产量较高。属于鲽科的另一种黄鳍鲽(L. aspera),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海域。从1994年开始,我国一些地区,如辽
宁、山东沿海的水产加工厂大量进口黄鳍鲽,加工成鱼片,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⑩鲀形目
鲀科本科东方鲀属最常见,通称为河鲀。主要的6种为:虫纹东方鲀(Fuguvermicularis)、弓斑东方鲀(F. ocellatus)、暗东方鲀(F. obscurus)、条纹东方鲀(F. xanthopterus)、红鳍东方鲀(F. rubripes)、假睛东方鲀(F. pseudommus),除红鳍东方鲀和假睛东方鲀只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外,其余4种各沿海均产。各种河鲀的原料及加工制品,是出口日本的重要水产品。河鲀的肉味鲜美,但肝脏、生殖腺等内脏器官及血液、皮肤均含有河鲀毒素,如处理不当,食后引起中毒,严重可致死。人工提取的河鲀毒素,是重要的药用原料,价格十分昂贵。
2.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外型变化很大,结构也很复杂。其主要特征为:左右对称(腹足纲由于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左右不对称),不分节。身体柔软,由头、足及内脏团三部分组成。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成为外套膜,并由它分泌出石灰质贝壳,覆盖于体外。头位于身体的前端,具摄食及感觉器官。足位于头后,是身体腹面肌肉质的行动器官。原始的足部可能是扁平而适于爬行,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而表现出不同的形状,或为块状(腹足纲,鲍,红螺等),或为斧状(瓣鳃纲,文蛤,扇贝,江瑶等),或为柱状(挠足纲,角贝),甚至围在口周围纵裂而成多个腕状(乌贼);也
有的以壳粘附于它物而生,足完全退化(牡蛎)。外套膜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面或侧面,包裹整个内脏团及鳃,有时还把足也包在其内。外套膜通常由三层组成。外层和内层都是表皮细胞层,外套膜富有肌肉,收缩时能压迫水流从漏斗喷出,推动身体作反向运动。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种类仅次于节肢动物。现存种类约65,000个。软体动物可分为双神经纲、腹足纲、挠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瓣鳃纲、腹足纲和头足纲中的一些种类。
(1)瓣鳃纲瓣鳃纲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侧扁;左右对称;具有从两侧合包身体的两个外套膜,并由它分泌出两片瓣状贝壳。头部退化;感觉器官不发达;外套膜内有瓣状鳃,
故称之为瓣鳃类。它们的足位于躯体腹面,肉质发达而成斧状。在内脏团的前后各有一束闭壳肌,连于两壳之间,收缩时,可把两壳闭合;松弛时,两壳可借背方韧带的弹力而把两壳张开。在前后闭壳肌附近还各有一束缩足肌,司足的收缩;一束伸足肌,位于前端,可把足伸长。两贝壳在壳背互相以韧带相连接,腹缘分离,壳的背方稍隆起,成为壳顶,壳的表面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圆线,称之为生长线。
中国农业合作社瓣鳃纲动物的种类很多,约15,000多种,大多数分布于海洋。如三角帆蚌、青蛤、文蛤、贻贝、蚶、扇贝、缢蛏、江瑶、珍珠贝、牡蛎等,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捕捞、养殖和出口加工的重要种
类。
(2) 腹足纲腹足纲动物多有单一螺旋形外壳。其头部和足是左右对称的,内脏团却是左右不对称的。内脏团一般是螺旋形,藏在螺旋形的贝壳内,其一侧的器官退化,鳃、心耳和肾都只剩一个而不成对了。足部位于身体腹面。头部发达,其上有口、眼及一对或两对触角。外套膜象个口袋,能包被整个身体。壳分为膨大的体螺层和盘曲的螺旋层两部分,尖端为壳顶。体螺层表面有生长线、突起、肋、棘和花纹。体螺层末端开口称为壳口,是头和足的出口。
腹足纲种类极多,它们遍及全世界的海洋、江河和陆地,如红螺、田螺和鲍鱼等都属于腹足类。
(3)头足纲头足纲的特征:身体两侧对称。除原始种类贝壳仍在体外,绝大多数高等种类的贝壳被包埋于外套膜内,形成内壳或退化甚至消失。头部明显,两侧有特别发达的眼一对。足的前部与头部相愈合。纵裂成围绕在口周围的8个、10个或更多的腕;足的基部特化成漏斗。内脏团被囊状的外套膜包围成发达的躯干部。外套膜肌肉肥厚,有的种类在外套膜左右两侧长有肌肉质鳍,用来游泳及平衡身体。头足纲动物大约有400余种,常见的有70多种,全部是海产动物,如乌贼、长腕蛸、短蛸(章鱼)、鱿鱼等。头足类虽然种类不算多,但有的种类产量却极大。如乌贼的年捕捞量可达600至700万吨。因此,与中上层鱼类和南极磷虾共同被国际渔业资源学家称为世界三大潜在渔业资源。
3.甲壳动物
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本纲动物绝大多数水生,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少数是陆生或半陆生的,也有一些是营寄生生活。甲壳动物目前已知有30,000余种,是一大结构、功能及发生差异极大的动物。因此要为这一大动物下一个简明的定义是困难的。但一般来说,甲壳动物都是水生的,具两对触角,三对摄食用的附肢,且附肢基本是双肢型的。体外常被几丁质的外骨骼,大型种类还含有石灰质且厚而坚实;小型种类的外骨骼则薄而透明。外骨骼有的分节,有的分节不明显甚至愈合。甲壳动物的消化系统常为一根直管,胃内具有几丁质板齿结构的胃膜。高等的甲壳动物的中肠常具有盲囊,能分泌消化酶及吸收营养,故称为肝胰脏。根据形态特征,可把甲壳纲动物分为:切甲亚纲和软甲亚纲。前者的身体一般细小,体节多不明显,头以后体节数目不定,只有胸足而无腹足;而后者身体一般较大,甲壳中具石灰质。体分节明显,有一定数目。我国渔业捕获量较大的甲壳动物有梭子蟹、河蟹、对虾等,都属于这一亚纲。
对虾(Penaeus orientalis)是黄渤海有名的洄游性甲壳动物,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产资源之一,经济价值较高。过去常成对出售,故称之对虾。对虾的躯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由5个头节和8个胸节相互愈合而成,外被坚硬的头胸甲。腹部由7个体节组成。除尾节外,每一体节都有一对分节的附肢。着生于不同部位的附肢执行不同的功能,着生于口附近的用于抱持或研磨食物,胸部的用于捕食及爬行,腹部的用于游泳。对虾消化道由前、中、后肠组成。前肠包括口、食道及胃。中肠很短,两侧有一对大型的消化腺——肝胰脏,有肝管通入中肠,能分泌消化液及吸收营养物质。后肠很长,
位于腹部背面;末端或称直肠,具直肠腺,肛门位于尾部腹面。生产虾仁时如需去肠腺,通常在第5腹节的背部将肠腺挑出。
三疣梭子蟹(Protunus(Neptunus) trituberculatus):我国各地沿海均有分布,但以黄、渤海的产量最大。三疣梭子蟹的头胸甲侧缘有两个较大的棘,呈梭状,中央有三个突起,故得此名。其第一步足特别强大,长节后缘末端有一刺;第2~4对步足扁,指节尖细,适于爬行;末对步足较扁宽,指节呈片状,适于游泳。腹部退化,并折叠在胸部下方,腹节有愈合现象,尾节很小。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又称毛蟹或闸蟹,分布极广,尤其是近年来人工繁殖的成功,许多内陆水域都有出产。它的头胸甲特别发达,略呈圆形或椭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95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鱼类   分布   种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